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內臟有病可以從人的面色、聲音、口味、脈象、情志等方面反映到體表。
喜為心之志。心的生理功能于精神情志“喜”有關。一般說來,喜有益于心的功能,但喜則氣緩,喜樂過度,又可使心神受傷。所謂“樂極生悲”。 憂、悲為肺之志。憂、悲則氣消,易于傷肺;而肺虛時,也易產生憂、悲的情緒。 思為脾之志。思慮過度 怒為肝之志。大怒則傷肝,可致肝的陽氣升發太過。反之,若肝的陰血不足,陽氣升泄太過,又易發怒。 恐為腎之志。恐則氣下,易于傷腎,使腎氣不固,可致二便失禁。 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之谷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如環無端,生化不息。 五行相生還相克,脾土之運化,可以制止腎水泛濫;腎水之滋潤,可防止心火之亢烈;心火的陽熱,可制約肺金清肅太過……。這樣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亦制亦化,往復無窮。維持正常的平衡,才使人體健康。 所以,保養身體需補偏救弊,補其不足,瀉其有余。促使五行平衡,恢復五行正常。故而,飲食中需要注意“色彩”搭配,口味搭配……。須知,食類青養肝、赤養心、黃養脾、白養肺、黑養腎。李時珍曾指出:“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腎欲咸,此五味合五臟之氣也”。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根據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和青、赤、黃、白、黑五色,所有的膳食都可以歸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 茶的五行分為:鐵觀音—金茶,茉莉花茶—木茶,普洱茶—水茶,英國紅茶—火茶,山楂茶—土茶。 植物的五行分為:根為土、莖為木、葉為水、果為火、子為金。 不難看出,五行之中還有五行,關系錯綜復雜,十分玄妙。當然,我們在運用五行學說指導膳食營養的時候,不必拘泥,只要注意幾個原則:葷素搭配、生熟搭配、粗細搭配、口味搭配、顏色搭配……。 順其自然,順應自然,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適我而擇,適可而止。才能適者開心,適者健康,適者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