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中國人與英國人交往時最無法理解甚至會有"hurt feeling"的地方應該是--禮貌的不同方式.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人比較偏愛美國人,大抵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待人方式都是--溫暖的禮貌.而英國人則是--消極的禮貌.與英國人交往真的需要一點點時間,他們是不可能很快與人打成一片的.原因是,他們天生不善于交際,還有就是他們對隱私的重視.但是又分為,英國北部的人相對英國南部更為熱情好客. 英國人最要面子的不是金錢.經常你會聽一個英國人說,好貴.我曾經跟一個英國朋友開玩笑說,再也沒有比英國人更吝嗇的了,每個人都說沒錢.他認真的說,我覺得那樣說就好比中國人整天說很忙一樣,場面話而已. 所以英國人最敏感的應該是階層劃分.你是上層階級,你是中產階級,你是工薪階層,體現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單單按年薪多少來劃分,但那應該是一個主要因素.畢竟其他都可以學習,假如你是一個喜歡不斷改善家庭階層的人的話.而中產又分為中上,中中,中下. 還有一個主要因素是"well speaking".比如說羅媽媽就習慣抑揚頓挫地說話,北部口音一般如音樂一般起伏.她就是標準,非常時髦.所以聽她講話比較容易.羅爸爸就不太關心這個了,每當我說"sorry?"的時候,羅媽媽就批評羅爸爸:speak english please."well speaking"還表現在對不同事物的叫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叫沙發是sofa那么你大概是上層或中上,如果你叫settee大概就是工薪階級了. 還有很多細節,比如英國茶,上層階級的茶的顏色就像淘米水,并放很少很少的糖.工薪階層的茶的顏色則似磚頭紅,并放兩勺糖.這使我想起,以前羅媽媽泡茶問我放多少糖,我說兩勺,她開玩笑的驚呼道:兩勺!我覺得真的挺有道理的,事實也是如此,我一直都沒錢.希望以后改喝淘米水,可以變得越來越富有.哈哈. 英國人的消極禮貌還體現在,感情的不外露.原因是他們討厭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他們討厭顯得急切等等.這一點到是很像我本人,所以我的朋友一般都是比較活潑話又多,這樣才交往得起來. 所以我很認真的觀察,英國人是怎樣交朋友的.發現其實都是有規則的.學校,酒吧,工作場所,派對等等作為社交場合,酒或茶是社交道具,至于最后關系親密了交談什么是我們沒辦法控制也不可能知道的外,第一次第二次的交談一般都是那幾樣,但大都帶著相當的幽默感.切忌對人掏心掏肺,說出自己個人的真實感覺,特別是悲慘的,痛苦的或是過于興奮的,那會讓英國人感到不自在.最安全的就是用安全系數很高的詞:nice,lovely,i'm good之類的.記得,好幾個第一次在酒吧碰到的英國女孩最后都會對我說:you enjoy tonight? 這就是我最初的英國經驗,總算找了個時間把它記錄下來了.因為我總是很快地忘掉過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