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和美德,是教師從高度責任感出發的。教師要像陽光一樣,溫暖每一個學生,但熱愛的前提是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后進生,因為他們是流失的主力軍。如果失去了尊重,就無從談熱愛。但在實施過程中要做到施愛不偏愛,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惡,態度上不粗暴,以滿腔的熱情感染學生,以誠摯的愛心去澆灌學生的心田是不容易的。對于那些學習差、紀律松懈、思想落后的學生教師沒有歧視他們,而給予更多的愛。使他們時刻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懷,消除失落感,使他們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奮發向上,而不是諷刺挖苦,使其萎靡不振。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愛是啟迪學生心扉的鑰匙,是促進學生奮進的催化劑。當他們犯了錯誤以后,我們絕不能在公共場合下批評訓斥,以維護他們的"面子";當他們考試失敗時,不指責埋怨,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失敗的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鼓勵下一次一定能考好……。真正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重新振作成長起來,逐漸地優秀起來。否則,就會逐漸使他們走向流失。那么,我們怎樣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呢? 論文網 http://www./lunwen/
論文網 http://Www.haosc.cN
好素材 http://wwW.
愛----幸福的藍天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七年前,帶著對教師的崇拜,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我報考了師范學校。從我第一天踏上三尺講臺,感觸到那幾十又純真稚嫩而又充滿渴求知識的目光起,我便有了一個執著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大教育家陶行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位老師也曾對我們說過這樣一句看似平常又蘊含豐富的話:在還沒登上講臺之前,請先學會愛。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身受聾啞盲三重殘障,7歲前她一直生活在無聲無息,沒有光明的混沌之中, 在7歲時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 我們班有這們一名學生,性格孤僻,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不和同學玩耍,也不愛說話,上課的時候也從不回答問題。于是,我到他家去家訪,在我努力的再三開導下,他撲到我懷里,終于哭著和我說了第一句話:“老師,我想爸爸!”這時,我才知道,他以前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還有一個非常溫暖的家。但一次事故中,他永遠失去了爸爸。從那以后,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于是,我每天都找他談心,和他一起跟同學們跳繩,做游戲。漸漸的,他又慢慢變得活潑了,也開始愿意和小朋友們玩了。 有一位詩人這樣說過:如果你種下的是葵花,秋天收獲的會是一片金黃;如果你種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獲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種下的是自己的一顆心,收獲的一定是一輪火紅的太陽。有一次,我因感冒聲音嘶啞了,他不知從哪里給我找來了一盒“潤喉片”,我當時真的感動極了,我萬萬沒有想到,我為學生做的一點點小事,竟然能夠讓他懂得了去愛別人,原來愛是可以傳遞的。我終于領悟了愛的魔力,它如蒙蒙細雨濕漉漉地滋潤著種子的夢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心靈的祈盼。愛是豐富的,神奇的,更是獨特的。 如果用金錢來衡量我們,我們并不富有,但正如事物的價值有時并不在于事物本身一樣,我們價值也不在于我們本身。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情感,收獲的是學生的愛心,家長的支持和孩子的點滴進步。雖然平凡,我們的脊梁卻支撐著祖國的未來;雖然清貧,我們的雙手卻托舉著明天的太陽。 是呀,花有花的風采,葉有葉的榮耀,而根有根的驕傲,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工作的艱辛,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多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尋求育人的良方,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用自己的真誠去澆灌祖國的花朵,用自己的真愛給孩子們支持起一片幸福的藍天。 奉獻自己的愛,讓世界充滿愛,我們才會擁有愛,感受愛!
愛和職責使我充滿激情
曾記得兒時被老師或長輩問及“長大后的理想是什么?”這類問題時,我總會慷慨激昂地講“科學家、文學家、數學家”之類所謂“崇高理想”。但生活的經歷使自己陰差陽錯地當上了連兒時的我都有些不太瞧上眼的“小學教師”。
的確,作為教師沒有其他行業的油水和高高在上,只有成日與小娃娃打交道的瑣碎與煩惱,尤其作為小學教師——“娃娃王”,好多時候,總認為與他們相處讓自認滿腹經綸、滿腔抱負的我有些曲高和寡、孤芳自賞,甚至對牛彈琴。沒有人才出口階段(高中或大學)教師的居功自傲,沾沾自喜。也沒有初中教師承上啟下,中流砥柱般的自我感覺良好。一切的一切,除了悲哀還是悲哀。甚至有的時候,有些“女已嫁錯郎,男已如錯行”的悲觀情緒。 可是,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那是1994年的一個冬天,當我為本班的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頂著寒風到天彭鎮來換毛皮鞋的時候,一位攤主責問我說:“怎么,你連自己孩子腳的尺碼都不知道嗎?”我不得不道出其中的緣由。這位四年級的孩子失去母親后,父親因迫于生計而忽略了對他的關心,他在大雪天仍然赤著腳來上學,致使腳趾被石頭碰得鮮血直流。而同樣自幼失去母親的我對他頓生惻隱之心,號召全班同學為其捐款,為他買一雙毛皮鞋。同學們一毛、兩毛、五毛的捐款,最后捐了五元錢。我利用中午放學的時間,騎車到天彭鎮為他買了一雙十三元八角錢的毛皮鞋。由于走得匆忙,鞋的尺碼忘了量,只能估計,所以才導致了第二天換鞋。當那些攤主聽說后,紛紛贊許地說:“你真是一位好老師!”我有些惶恐了。先前不過以為與他同病相憐的我有些心血來潮的舉動,在別人的心中,對孩子無私的愛,就是老師最本真,最善良的體現。當被寒風凍得有些流鼻涕的我將那雙充滿溫暖和波折故事的毛皮鞋送到那個被同學們喚作“馬尾巴”的卿三偉手中時,他甚至連一句謝謝都來不及說。 一晃七年過去了,那天在三界街上,我碰見了卿三偉,簡單的寒暄后,我得知了他已經被西南交大錄取時,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繼續努力吧,只有知識能改變命運。”他對我深深的鞠了一躬,連聲說:“謝謝黃老師,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這一個鞠躬,一聲“謝謝”,了卻了我多年的心病。 幼年的學生也許不太懂,并不代表他永遠不懂。今天我們的付出更不是東流水,總有一天,孩子們會懂的。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是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和創新的激情。在基礎教育階段白紙上的看似涂鴉之作,其實是對孩子知識架構,人生價值取向的重要里程碑。小學階段是萬丈高樓的地基,只有基礎扎實了,萬丈高樓才能建成,否則只能是空中樓閣,空談而已。只有對學生抱著一顆愛心,才能一門心思地無私奉獻,那一個個寒門學子,才能實現各自的人生理想。 今年“ 假如我是老師,我會像黃老師那樣,用我的智慧與激情,讓我天真的學生永遠展開笑臉;假如我是老師,我會讓我的學生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長江后浪推前浪,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 可是, 作為她昔日的老師,我更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也許自己的無心插柳之舉影響了她的一生,使她成為了一名教師。5.12奪去了她的生命,可她未了的人生理想還得有人繼續來完成,“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這是我和在座的每一位的職責。 教育工作是神圣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崛起的根本所在,不容得半點的慵懶和懈怠。惟有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永遠對學生充滿愛心,充滿激情,這就是一名教師的職責。 在愛的名義下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彈指一揮之間,我已為人師十多年了。常常想起兒時的那首歌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有人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有人說,教師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學生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目中,老師是一個最親切、最智慧、最偉大的形象。我們也曾說,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履行自己的師德責任和義務,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謀求人生的幸福。看到那么多教師的付出后。我理解了,老師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那么教師職業是苦是樂?它能夠如我們所言給教師帶來幸福嗎? 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么,是什么構成了無數教師兢兢業業、勤于奉獻、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內在動力呢?是什么使教師甘為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的熱愛,是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教育事業,于細微處顯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簡單卻又偉大的教育工作中體驗人生價值實現的滿足。“孺子牛獎”獲得者幾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鄉村老師劉讓賢的所思、所想、所為,恰好是一個說明。他說:“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們身上延續,我的樂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尋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復一年的工作中獲得。”假如說教師職業只有清苦,假如說教師只能做精神貴族,享受清貧的光榮,那么所謂師德就會低下得可憐,我們對“愛崗敬業”這一師德規范的詮釋和論證也就變成了欺騙性的勸說或君子式的清高表白。如果我們走上三尺講臺只是出于利性的“謀取稻糧”,或者是出于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那么很難想象工作中會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擁有充實、富足的生活體驗。在這種情況下,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就會成為面對矛盾沖突的價值選擇。 除了師德,我們不得不提的還有師愛,原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蓮柯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冰心老師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并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現在的兒童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得到了家庭太多的關愛和照顧,很少去關心別人,這就需要老師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撒下愛的種子。人們常說“身教重于言教”。就有這樣一位老師,班里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馬上布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一個個捂起了鼻子,露出厭煩的神情。還有的在旁邊叫起來“臭死了、臭死了”,老師并沒有批評他們,也不露出厭煩的表情,耐心的幫孩子身上擦干凈一點都沒有嫌臟的表情,然后拿來簸箕、笤帚,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我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的高興。而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后,又有一個孩子生病吐了,這時,孩子們不再亂叫嫌東嫌西了,有幾個懂事的孩子還馬上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就是老師的那種行為,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孩子,用自己的愛,自己的行為感悟他們,品德上的進步是可貴的! 其實,當家長們把孩子托付給我們時,就把自己此身的希望和自己未來完全囑托給我們,這是一種怎樣的信任和期望啊!當我們拿著一定數額的工資,過著尚且穩定的生活時;當我們在假期中休息,而別人冒著嚴寒酷暑上班時,我們應該忘記工作時的辛苦,感到滿足、快樂。我們在知識結構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人際溝通方面有師生相處融洽和諧的親切感……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熱愛這個曾經遭受冷落而今受人尊敬的教師職業呢? 教師這個職業不僅僅是光榮也是一種責任。人們常說,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沒有創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沒有燃燒的事業是無奈的。教師職業也有其苦,有其樂,苦中有樂。我們不是教書匠,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合力;我們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我們可以感染學生,進取向上,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讓我們身在校園,心懷天下吧!以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身份,以人民教師的名義,走過這段無悔的苦樂年華。讓我們在這個平凡但是崇高的崗位上繼續奉獻,把我們的愛,我們的情,我們的德都留下來。 用師愛為學生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