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正在走向統一、整合、開放,盡管騰訊還是因壟斷地位而自我封閉,但是sns的發展和twitter等新應用的流行已經改變了趨勢。業內一些人士如洪波提出圈子之死的說法,不過沒有說出原因,今天筆者略帶解析圈子之死和IM的一些新的發展方向,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圈子之死:目前sns正在流行,而作為sns雛形的圈子卻趨于死寂。
圈子是博客時代走向sns時代的一個過渡產品,當過渡產品并非沒有價值,只是在一定時期不處于主導價值,圈子在出現不久就變成了另類的論壇,信息組織很簡單,關系組織很簡單,甚至沒有多少關系。當圈子、群組人數控制在少范圍的時候,圈子變得專注所以有效,這時候圈子對于成員是有價值的;而當圈子人數不斷攀升的時候,圈子因為關系匱乏和噪音過大而不可管理,成員們的交互管理失效,于是圈子死了。
IM之開放:IM互聯互通已成趨勢。
最先讓人關注的是雅虎微軟兩家im的互通,而現在IM已經非常多,而且大多基于開放協議,比如gtalk,國外很多IM基于jabber開放程序創建,而最近雅虎剛出來的最新版yahoo! messenger 9.0可以導入msn、gmail、myspace、aol、web.de、riddif等二十多項目全球各國的流行IM、通訊錄數據。
下面是yahoo最新IM的解說視頻: sns和im相互支持、相互消長。騰訊在國內IM領域基本上處于壟斷地位,不過也有一點不好:QQ群很高的比例是被用戶屏蔽的。QQ群影響了大家的工作和上網,以至于百度im推出后的群功能一出生就是殘廢,而圈子之死也與QQ群帶來的噪聲污染有關,當然不是主要因素。facebook有自己的im工具,國內的校內也有自己的校內通,而新浪則在測試新浪魔方,IM多地讓我筆記本內存不足了,開放與整合不可避免。 雅虎Messenger最新版的開放性讓人看到Jerry的社區理念的一些影子,9.0甚至可以自定義去掉IM上的雅虎搜索,大量實用功能通過插件方式實現,交給用戶自己選擇,從而實現了個性化和社區化。雅虎這種新思路是代表一種新方向,新浪魔方也在嘗試插件方式,未來這種模式必然是趨勢,即使是騰訊也逃不過。
|
|
來自: GideonHuang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