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期貨行業是從92年外盤開始的。那時候北京東三環亮馬河一帶遍布港臺的外盤代理公司,每天晚上人氣鼎沸。我那時候還沒有做期貨,但先富起來的同事中有一些參與的。人家口中經常吐出的馬克、英鎊、咖啡、恒指等新奇的洋字眼,無不襯托出其超出普遍百姓的高雅品位。他們這批投資者的結局是很悲慘的?,F在還能看到一些對當時情況的回憶,據說最快的賠錢經歷是一位老兄在剛開完戶后上廁所的5分鐘時間輸去500萬立馬回家了。我那個同事反正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從銀行里提個1萬、2萬的往里續錢。我看他最后掙錢的可能性非常小。外盤交易給國人留下的印象是慘痛的。
95年國債期貨行情高漲時,我己在證券公司工作了。那時候編了個龍虎榜軟件給各席位做成交明細統計。處理國債期貨清算記錄的時候,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農行系統各席位普遍過億的巨額虧損。我們那營業部交易員操作失誤,關鍵時刻400口多單錯成400口空單,造成400萬虧損讓營業部老總難受了大半年。 后來國內商品期貨的瘋狂投機,也書寫了很多動人的故事。我見過不少當年曾是千萬、億萬富翁的投資者或者莊家。跟他們一談話,就感覺到其中大多數已經成為廢人一個了。有點象吸毒的人,思維中充滿了過份的幻想和狂妄,喪失了正常的理性和思考。 這種瘋狂的投機活動,最終招至了期貨業的長期蕭條?,F在順便找一個普通的局外人,一提起期貨,就說那風險巨大玩不得,弄不好要跳樓的。目前期貨全行業虧損的窘況,無疑是在為當此過度瘋狂而產生的虛假繁榮補課。 但是在國外,期貨投資卻沒有那么惡的名聲。人家把期貨投資行為叫做“商品期貨游戲”。是“游戲”,就說明了是項文明的益智活動,不會輕易死人的。 這幾年研究國外衍生品交易的技巧,學習國外著名交易員的投資經驗,自已又做了大量模型驗證,完全明白了國內期貨投資者虧損嚴重的根源:相當于他們的總資產,頭寸做得太大是根本原因。在美國人杰克*施瓦格對眾多交易員的采訪錄中,絕大多數優秀交易員都提醒大家要控制頭寸。輕倉少量才能永久穩定地生存下去。 我做過一個仿真模型,測算交易的成功率、贏虧比和交易績效的因果關系。這個模型所用的理論,也構成我研究復雜系統理論的一部分基礎。限于篇幅,我只在這里介紹一些經驗性的結論。以所謂技術分析為依據的交易,成功率不會超過60%,相應杠桿比率不能超過2倍。而我所知的大多數期貨投資者,50%的倉位,或5倍杠桿是家常便飯。這樣操作的投資者經常在一次大敗中退出期貨市場。 以證券行業做參考,絕大多數融資炒股者,一般也就是1:1融資,最大也只敢做到1:2。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敢1:5融資的,那樣做絕對是死路一條。 期貨投資,是個易進難出的行業,確實要比其它行業付出更加巨大的代價。這難怪巴菲特、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家,都感嘆金融投資界不是年青人的天地。人們所學的知識,在人類社會這樣的復雜系統面前,實在過于淺薄。要想成為投資大師,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研究。從國際上看,能夠取得穩定的投資業績,也往往要到40歲附近了。 ?。ㄔ某鲎裕篽ttp://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