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之我見 摘要: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在于應用英語,即說英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需要教師在思想意識上給予重視。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情景,培養(yǎng)興趣及習慣,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表達,加強訓練,保持學生學習熱情,為將來打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能力 口語訓練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最關(guān)鍵的習得方式是什么?我認為答案是一樣的,那就是“說”。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啟蒙階段,一定要激發(fā)學生說的熱情,養(yǎng)成說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能力,為他們進入社會,有足夠的交流能力而打好基礎(chǔ)。 我們針對學生在課堂上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原因進行了剖析: (一)、學生缺乏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同樣,英語口語水平要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得到提高。但由于我們的學生并不是生活在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除了課堂外,學生使用英語的機會很少。即便在課堂上,如果教師不能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快的說英語的情境和氛圍,學生也不會樂于參與。 (二)、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較差 大多數(shù)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內(nèi)心焦慮緊張,因此錯誤百出。于是越出錯就越緊張害怕,越緊張害怕就更容易出錯,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學生有懼怕心理,導致學生不敢開口。 (三)、學生人數(shù)較多 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大班教學,即每班有超過三十個學生,有的班甚至達到五六十個學生,這給教師組織口語訓練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四十分鐘的一節(jié)課怎么能使每位學生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呢?此外,學生間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更使教學難上加難。 如何才能在小學課堂上加強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 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愿說、想說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起著很大的作用,語言學習尤其如此。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首先要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愿望,只有當他們想說英語,愿說英語的時候,他們才會真正用心去學,努力去學。而一旦學生有了想說、愿說的欲望,學習對他們來說將是一種樂趣而非是一種負擔。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興趣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興奮狀態(tài),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習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一)、愉快的導入方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開端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課,我特別注意上課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或以歌導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旋律中引發(fā)學習的興趣;或面帶笑容與同學用英語問好,讓學生在朋友式的關(guān)懷中愉快地學習;或以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留給學生一個懸念,讓學生帶著探究的心理主動去尋求答案,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在一笑之余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育家最主要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一笑之余引發(fā)聯(lián)想,出神入化地推動他們領(lǐng)悟,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認識到這一點后,每次上課前,我都精心設(shè)計教學語言,配以有趣夸張的表情、動作,力求使每堂課都讓學生有笑聲。例如:教學Where are you from?時,當學生回答“I’m from America.”時,我一邊用驚訝的語氣說“America? Oh! Welcome to China.” 一邊熱情地與該同學握手表示歡迎。同學們都不由地笑起來,紛紛舉手搶著發(fā)言,并熱情地與老師握手。他們在掌握語言的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對學習英語更感興趣起來。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使學生會說、樂說 如果語言離開了情境和實踐, 它將成為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我們可以從小孩子最開始說話的例子看出來, 他們都是經(jīng)過大人的指點, 在一定情景下反復練習而學會的。在教學中, 我們要善于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錄音、投影等小學能夠運用的各種教學媒體以及自己的各種表情等, 創(chuàng)設(shè)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情境, 讓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激發(fā)說話的欲望,積極地參與到口語訓練中。 在課堂上,我們要盡量運用實物進行教學,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特別是低中年級,盡量用表演、游戲的方式提高表達能力。例如,三年級學生在學習水果時,可以在一個大袋子中放入各種水果,然后讓學生來摸一摸、聞一聞。或者用猜謎的方式。比如告訴他們這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等等,讓他們猜一猜。老師作出示范,讓學生之間用“What is it ?” “Is this a/an---?”進行簡單操練。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往往會學得爭先恐后,興趣不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表演,把學生帶入仿真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把課文里的英語真正地和生活結(jié)合起來。 三、鼓勵表達,讓學生能說、善說 (一)、幫助學生克服障礙,敢于表達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敢說不愿說,只是一味充當聽眾。長此以往,學生口語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以致越來越不敢說,越來越不會說。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敢開口是由于性格原因,他們不善言辭,膽小內(nèi)向;有些學生則是自信心不足,怕說錯了,也不敢說;還有一些學生因為語文數(shù)學學得不好,于是自己給自己定位,認為肯定也不能學好英語,存在自卑心理,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針對以上原因,教師首先要對每一個學生深入了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染學生去積極大膽開口。簡而言之即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觀察,找準機會,適時點名鼓勵他們勇敢開口,及時表揚。 比如,在一節(jié)復習課上,我請了一位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同學,他非常緊張,不敢回答。我一直用期待和信任的眼光看著他,并對他說:“Don’t be nervous, be brave” 。同時,我以適當?shù)氖謩輥硪龑W詈螅K于完整的回答了問題。我不失時機地請全班同學以熱烈的掌聲鼓勵:“Good! Good! Very good !”此后,每節(jié)課他都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成績提高了不少。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學生年級越低,回答問題越積極,課堂氣氛越活躍。然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反倒越不愿發(fā)言了。這種現(xiàn)象,固然與學生年齡特征有關(guān),但是,教師必須正確對待學生,更加給予關(guān)注。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都能體驗到表達成功的歡愉,從而盡量使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表達欲望”。 (二)堅持以英語組織課堂為主,體態(tài)語為輔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話” 一開始學生不習慣教師用英語講課,這時,教師要堅持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說的速度可慢些,要多次重復,讓學生反復聽,反復感受。再恰當?shù)剡\用體態(tài)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便于學生理解。漸漸地,學生熟悉了教師的語言,就能融入英語的氛圍。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動的氛圍,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例如,在對話表演(Read and act)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帶動作、帶表情表演場景對話,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和使用英語。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使所學語言技能與實際相聯(lián)系,不但能掌握了語言,而且體會到了英語的交際功能,從而使學生在遇到實際情景時可用英語直接交流,達到實際運用的目的。 (三)老師需要有一定的容錯度 在學生參與的課堂交際活動中,教師應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方法,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語言能力。老師需要有一定的容錯度,即學會容忍含糊語言現(xiàn)象的存在。當學生試著用英語進行交際表達時,動不動就給予糾正會造成學生開口焦慮感,而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慮對學習效果也產(chǎn)生影響。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表達想法的寬松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對學生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含蓄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例“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father ,Tom?”學生錯誤的回答:“My father is 40years old. He is very high. He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our city hospital、、、教師不動聲色地說:“Oh ,good,very good , Tom ,You said your father is very high? What world can we use instead of high ? 然后再問一遍:“oh ,sorry ,please answer it again,”讓學生在回答一遍。這時學生已 (四)加強聽的訓練,讓學生不斷積累 從語言習得的角度看,一個人想掌握一門語言都是先從聽開始,然后才有說。因此,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也要加強聽的訓練,從而形成一定的外語語感。課文錄音、英美國家人士錄制的英語學習磁帶等都可以作為聽力材料加以模仿。但更重要的還是我們教師的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提高專業(yè)素質(zhì)。別讓學生停留在“中國式英語”上。當然讓學生說還是最重要的。在注重聽的同時,要讓學生大聲朗讀英語,指導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和語速。教師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要加強語音教學,注意區(qū)分和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英語中有很多單詞的讀音是很相似的,如tail[teil]和tell[tel],但是它們的意義完全不同,前者是一個名詞,指“尾巴”,而后者是一個動詞,是“告訴”的意思,兩者之間根本沒有聯(lián)系,因此需要教師在進行語音教學時嚴格把關(guān)。英語中還有一些單詞的讀音是完全相同的,如meet和meat,兩個單詞都讀作[mi:t],但是意義也截然不同,這就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這兩個單詞的意義,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加以區(qū)分,辨別聽力材料中涉及到的究竟是哪一個單詞,才能獲得準確的信息。教師要想辦法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聽、多說、多交流,讓他們一天天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 四、延伸課堂,讓學生敢說、多說 口語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教學時間卻極為有限。因此口語訓練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 應該組織學生參加各項課外活動, 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交流, 達到拓寬訓練面、增加訓練量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應鼓勵學生多用英語進行交流, 讓學生吃的時候說英語, 玩的時候也說英語, 使英語融入學生的生活, 如問候、請求幫助、介紹、道歉、感謝等會話。也可以開展課外活動,當然也就是給予學生多一些與人交流的機會,可以和外國人真正交流的機會自然不會是太多的,而且小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交流起來還是有些障礙的,但是我個人認為小學與小學之間可以建立一個機構(gòu),比如學校與學校之間是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與學生的英語交流活動,各學校的英語活動比賽,以及課本話劇之類的表演,可以進行交流體會,讓孩子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去交流(前提是用英語),給他們創(chuàng)設(shè)出一個屬于自己的英語交流的空間。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不僅需要教師行之有效地教學方法,而且需要教師在思想上給予充分的重視,使教學真正做到為用而教、為學而教,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從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高度重視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 參考文獻:[1] 應云天·《外語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陸怡如·《激發(fā)學習動機》·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3] 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4] 陳芳·《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