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方:
一、冬蟲夏草燉豬腦:用冬蟲夏草10克,洗凈入砂鍋內(nèi)水煎后去渣留汁,再入瓷盆內(nèi),加豬腦1只(去血筋洗凈)、黃酒1湯匙,冷水2湯匙,細(xì)鹽少許,然后上蒸籠蒸2小時(shí)。每日分2次服。連服3—5劑。
二、黃芪燉羊腦:黃芪40克,入砂鍋內(nèi)水煎取濃汁,再放入羊腦1只,旺火燒開后加黃酒2湯匙,放蔥、姜適量,燉煮爛熟,吃羊腦喝湯。每日1劑,連服15劑為1療程。
三、茯苓赤小豆粥:白茯苓15克,入砂鍋內(nèi)水煎后去渣留汁,再加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共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3—5天。
四、龍眼棗仁飲:龍眼肉、棗仁(炒)各10克,芡實(shí)12克,3樣合煮成汁,隨時(shí)飲之。每日一劑,連服5—8天。
五、決明麻藤燙藕粉:用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5克,洗凈后用布包,入砂鍋水煎后去布包取汁,然后趁熱沖燙藕粉20克,加白糖適量調(diào)味服用。每日1劑,連服4—7天。
六、磁石鎮(zhèn)眩肚:用豬肚1只,洗凈濾干后切1小口,內(nèi)裝磁石粉,生牡蠣粉各100克,(用布包入煎),茯苓100克、石菖蒲60克,黃酒2匙,冷水半碗。最后用線將切口縫好,豬肚兩頭也用線扎牢。再將豬肚放入大砂鍋內(nèi)加水浸沒,上火煮燉3—4小時(shí),至豬肚熟爛離火。再將藥取出,烘干研粉盛入容器內(nèi)備用。一般每日服2次,每次服3克,飯后用肚湯送服,2個(gè)月為1個(gè)療程。
常用的偏方、驗(yàn)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天麻3—5克,綠茶1克。天麻切成薄片,干燥儲(chǔ)存,備用。每次取天麻片與茶葉放入杯中,用剛沸的開水,沖泡大半杯,立即加蓋,5分鐘后可以飲服。飯后熱飲,頭汁飲完,略留余汁,再泡再飲,直至沖淡,棄渣。
本方平肝熄風(fēng),潛陽定驚,適用于內(nèi)耳性眩暈癥。
[方二]
獨(dú)活20克,雞蛋4只。將藥加水共煮,蛋熟去殼再煮15分鐘,使藥汁滲入蛋內(nèi),去湯及藥渣,單吃雞蛋,每次2只,每天2次,3天為1療程,連用2——3個(gè)療程。本方祛風(fēng)補(bǔ)腦,適用于內(nèi)耳性眩暈癥。
[方三]
五味子、酸棗仁、懷山藥各10克,當(dāng)歸6克,龍眼肉1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本方適用于內(nèi)耳性眩暈癥。
[方四]
仙鶴草60克。水煎、頻服,連續(xù)3—4天。
本方適用于內(nèi)耳性眩暈癥。
[方五]
生南星、半夏各12克,茯苓20克,白術(shù)15克,澤瀉、桂枝各20克,豬苓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適用于內(nèi)耳性眩暈癥日久不愈者。
其它民間偏方:
一、白果三枚,桂圓肉7個(gè),同燉,每晨一次空腹服。(適于痰濕中阻者)。或:向日葵盤一個(gè),雞蛋兩只,洗凈,加水400毫升,同煮熟,加白糖或冰糖,分2次食蛋喝湯。
二、黑芝麻、胡桃肉、桑椹各4兩,共搗爛,加蜂蜜調(diào)勻,每服二匙,一日三次,(治貧血眩暈)。或:黑芝麻、胡桃肉、桑葉各2兩,搗如泥作丸,每次服一錢半,每日二次。(治眩暈、健忘、失眠)。
三、芝麻、米醋、蜂蜜各三十克,雞蛋一個(gè),混勻,每次開水沖服1/6。至愈為度。(治氣血兩虛、眩暈)。
四、大活蚯蚓五條,用清水浸養(yǎng)三天,剝開、洗凈、切碎,入碗,打入雞蛋2只,打勻,用油煎成餅頓服。隔天用1劑。(適于肝氣郁熟者)。
五、魚鰾30克、潤(rùn)軟、切塊,和去皮鮮山藥片100克,同入砂鍋,加水燒開,入冰糖,小火煮酥爛,分二次熱服。(適于腎精不足者)。或鵪鶉一只,切塊,和姜蔥,入油鍋,炒干水分,再放入栗子肉15個(gè)(切二半),及醬油、黃酒同炒,加鹽和水,蓋燜至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