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最簡單的調漂方法。 一孔雀羽七目軟尾漂,從調四目釣二目開始學,調四目或三目半是七目漂尾的一半,是居中目,這樣大致可將調四目以上為靈敏,四目以下為遲鈍,這主要是劃個大致的界線便于區分,然后從二目釣起,餌略大于黃豆粒,這就是常說的調四釣二,當然這也說的是釣底。魚情正常時調四釣二是適合的釣法,魚情不正常時,一般不要輕易動調目,只要上下移動釣目,往下可釣一目、半目,甚至平水。往上可釣三目、四目,流水時可釣五目、六目,這時子線已彎曲在水中,調目確定后,釣幾目合適,就要靠自己上下移動浮漂去摸索了,初學者如此,高手也是如此,當然高手早已跳出調四釣二這個初級階段了。 二、巴爾杉木漂尾十目的硬尾漂。它的居中目是五目(十二目是六目、十四目是七目),可以從調五釣三或兩目半開始學,釣目也是調目一半,上下都有余地,也能保證兩餌沉底,釣幾目合適仍然要根據魚吃食的情況,上下移動浮漂,增減釣目,以達到正常上魚的目的。 三、初學臺釣的釣友存在一種共同的傾向,那就是喜歡靈敏,他們認為既然靈敏是臺釣的優勢,就以為越靈敏效果越好,結果卻適得其反,回報他們的是空鉤連連,弄得手忙腳亂,疲備不堪,釣不上幾條魚來。所以初學臺釣時在魚情正常的情況下把漂調得不靈不鈍或遲鈍些,如七目軟尾漂可從調四釣二開始,轉向調四釣三、調四釣四,或降低調目,改為調三釣二、調三釣三,把調目調低些,把釣目調高些,不僅適合魚情,也便于觀察。調三釣三下餌落底,上餌也輕觸底,釣餌在池底的狀態符合魚吸食的基本要求,漂上的反應也較真實。這是一種老老實實的釣法,掌握這種基本方法后,再向縱深發展就有了基礎,道理也容易弄明白,不要一開始就去追逐高手們的調漂方法,那是華而不實,自陷泥潭。 四、對漂的要求勿需太高,初學臺釣不一定要用價格昂貴的高檔漂。在競技池以外的水域垂釣,普通漂一樣能用。我在參加一次釣魚比賽時,由于行前匆匆,臨場才發現漂盒未帶,無奈只得向旁邊一位剛學臺釣的釣友借了一支漂。這是一支軟尾六目塑料漂,漂尾較粗,所以一開始我就調三目釣二目,后改為調三釣三,上魚情況一直很好,在這場80多人參加的比賽中,我輕取第一名。當然,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基礎,特別是在競技池參加比賽,擁有高檔漂那是必要的。? 總之,臺釣調漂并不神秘,只要你不好高鶩遠,而是腳踏實地,從最基本的方法學起,不需要多久就會有心得體會,從而跨越這道門檻就不再是難事了。 調釣變法 一 、調靈釣靈:應用于魚的行動遲緩,不大開口的情況下,如氧氣不足或天氣寒冷魚不愛動。 二 、調靈釣鈍:用于魚很滑,吃食時有各種試探活動,不易準確掌握提竿時機的情 況。 三。調鈍釣靈:用于魚群密集,互相干擾吃食或魚咬鉤很不規范的情況下。 四 、調鈍釣鈍:魚多也游動就是不開口,有可能魚游動中觸鉤,漂一有反映立即提竿,常可掛上魚來。 天氣不好,水中缺氧,冬天水冷,吃口輕”當遇到這幾種情況時,決不能釣靈,一定要雙餌落底,調靈釣鈍。但如用細身細尖子小漂,則調平水釣半目或一目。在魚少的水域中為使釣餌有動態仿真效果,來引誘為數不多的魚時,可以釣靈。但是小雜魚多的地方,還是釣鈍為好。在平時釣魚的開始階段可以釣靈。這樣發窩快,又能及時了解魚進窩的情況。但要隨進窩魚數的增多和“魚口”的變化逐漸過渡到釣鈍 , 因調目太低,剩余浮力不夠造成魚餌在池底的壓力和魚餌的重量大于魚吸食的力量,或者魚餌藏于淤泥里令魚無法順利進食的現象統稱為“下遲鈍”狀態。但在天氣較差、缺氧、魚兒厭食、水溫太低等一些造成魚兒游動的速度緩慢,吸食動作輕微的時候;釣羅非和鯪魚、小魚鬧窩、小魚之中釣大魚的時候此方法卻又十分適用這些非常時期。如果揚竿時漂相已經到位,而一頓魚還未離底就跑魚,那就是提竿過早;若是遛魚時還沒遛兩下就跑魚,那多是提晚了。不管浮漂上升至幾目,只要認定上升已停頓即揚竿。但要注意,浮漂在上升時不要揚竿。中鉤之魚鉤中位置僅在魚唇皮上,則提竿過早;掛下唇或喉部則說明提竿過晚。 提出問題:調4釣1、2、3、4、5效果一樣嗎?有什么區別?都適合在什么條件下施用。有人說釣1、2是釣靈,釣3、4、5是釣鈍,我看問題并非如此簡單,為了搞清楚我們不妨仔細的分析一下。為了方便,我們設一食壓二目。再設一個食一分鐘就化完,且是勻速的化。 調4釣1,此時底鉤剛好到地,上鉤懸起,兩腦線都是直的,兩食的距離最大。半分鐘以后食化了一半,漂上升1目,再過半分鐘食全部化完,漂回到4目。就是說鉤上有食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鐘,如不考慮魚接食,就是說你只給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讓魚吃食。食化一半漂升1目,此時底鉤已經離地一點。此種釣法適合魚多搶食時用。 調4釣2,狀態和調4釣1基本沒區別。半分鐘以后食化一半,漂不會動的,再過半分鐘食化完了漂回到4目。這兩種情況的區別主要是帶食的鉤在水下的靜止時間不同,前者幾乎沒有,后者有半分鐘。不要小看這半分鐘,在這半分鐘里底鉤是個什么狀態呢。打個比方,打個生雞蛋在地上,蛋清在四周,蛋黃在中間。蛋清就是已經散了的食,蛋黃就是還沒散的食,鉤子在蛋黃中,魚最愛吃這樣的食。此種釣法適合魚不太多,經常要等魚(短時間)上鉤的情況下使用。 釣3目時兩鉤都到地了,底鉤的腦線明顯彎曲(增多了漂的無效信號),這種情況鉤在食里的時間較長,45秒以后漂才開始上升1目回到4目上。此種釣法適合魚較少,經常要長時間等魚上鉤時使用。 調4釣4目就和前面有很大的區別了。兩鉤在水下的狀態和釣3目差不多,腦線一彎一直。所不同的是當兩個食全化了上鉤子只會向上移動一點點,這時的漂尾可能是4目半(排除環境的因素)。 調4釣5(是指漂從下往上一點一點的移,剛好5目時)和調4釣4在水下的狀態都一樣,腦線一彎一直,當兩個食全化了鉤子也不會動。調4釣5的兩個鉤子的重量完全由地面承擔,它的穩定性要好與調4釣4,可以抵抗一點不良環境的影響。釣4和釣5都是對付被釣滑了的魚的很有效的辦法。滑魚特別是剩下的那幾條大魚一般是不吃不散的食,它只吃散食。糟食用在手竿上,采取傳統釣法就成了抗風性很好的對付滑魚的良策。 最后再說一下調漂,初學者一定要從下往上移漂,一次一點,整個過程要像正式釣魚一樣,每次都要規范,剛到你要的“目”就好了,不然水下就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不要怕麻煩,這是一舉兩得的事,調好了漂又打好了窩,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點需要說明,上面我說的是一種理想化了的情況。現實中因為各自用的子線粗細不同,鉤的大小不同,也就不能死板的看上升的時間和目數,只能作為一般原理來認識。 釣魚重要的是會看魚漂,它是反應魚咬鉤與否重要表現的媒體。其表現為上浮、下挫、橫移三中情況。 一切就續后,就是試漂,調漂。一般的文字資料,都介紹以調四目釣兩目,為臺釣入門的基礎。我也用其做為調漂的基本參數。所謂目,就是浮漂上的彩色的小格,一格為一目,調四目,就是要讓浮漂露出水面四個小格。而所謂的釣兩目,就是看水面露出兩個小格,看其上浮或者下沉和橫移而來判斷魚咬鉤情況。這個時候,學釣的人也許就會糊涂了,怎么調著是四目,而釣著卻說兩目?差兩個呢,別著急,這個就涉及到了臺釣和咱們民間所流傳的釣于方式的關鍵。我們民間這種釣魚方式一般釣魚人都稱做傳統釣,傳統釣釣組的墜子是躺在地面上,墜子的重力大于浮漂的浮力,一般是漂調幾目就釣幾目。而臺釣的墜子是懸浮在水中的。它的重力小于漂的浮力,這個是他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才說的調四目,就是將浮漂調的在水面上露四目。釣二目,是指在水面上露出的兩目,而少的兩目是魚餌的重量,因為上面已經說過,臺釣的釣組在空鉤情況下是懸浮水中的。所以當雙鉤掛餌下水后(餌的大小適當情況下,約黃豆粒大),浮漂會自然下沉兩目,水面還會剩余兩目,而剩余的這兩目,就是所謂“釣兩目”,開始露在水面的四目就是所謂的調“四目”。到這里該明白“調四目釣兩目”這個專業說法的由來吧? 這個四目如何調呢?把漂移動到墜子附近——就是半水調標,用剪刀修剪鉛皮。注意:一定要小心的,少少的剪,直到浮漂在水中露出四目,這個時候也就完成了調四目的工作了,如果熟悉了這個修剪鉛皮的過程,同樣方法你也可以調 5、6、7、8、9、10目。也可以調 1、2、3、目,全看你想怎么調,需要多少了。其關鍵是修剪鉛皮的重量!有人也許問,怎么調一目啊?鉛皮都很輕了。輕那你不會換一塊大的鉛皮重新修剪?笨的你。:) 接下來,就是臺釣調漂關鍵的地方了,找底。這個時候你需要在準備一小塊鉛皮,用它把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給包上,注意!一定要是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然后揚竿入水,如果看不到漂,就向上移動浮漂,直到露出開始調的四目。然后就提竿,把小鉤上的鉛皮拿下來,再將釣組入水,看看浮漂露出幾目,如果是四目,就再往上輕微的移動浮漂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為什么要露五目呢?因為才用鉛皮找的底,不過是粗略的知道鉤在水中的大體位置。拿下鉛皮后,由于浮漂的浮力大于下面釣組重力,所以會上浮,而這個上浮距離是我們所未知的。如果上浮大的話,雙鉤掛一般大小的耳會出現雙餌都離地的現象。而不是單餌觸地的最佳狀態。將浮漂調到露五目的時候,說明水下單鉤真的找到了底!!因為單鉤著地后,由于腦線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原來懸浮狀態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小心仔細的一點點一點點的將浮漂向下移動。直到水面上剛剛、剛剛好露出四目為最佳。注:一定是由五目一點點向下移動到四目!!!至此。就剩下最后一項工作了,就是再將浮漂向下移動兩目的長短。到此,整個調漂過程才算完成。 調標過程 A半水調正鉛皮——到4目,掛鉺(羅帽)找底,若釣二目,則調浮漂到水上二目,拋空鉤應為4目,二鉤掛鉺應為2目。這就是調4釣2的過程。 B半水——單鉤掛鉺(掛鉺和釣時的鉺差不多,此時掛鉺不好散)——剪鉛皮到想釣的目數,是幾釣幾——掛雙鉺,推漂到直到所調的目數)。這種調法保證釣時一鉺落底,一鉺浮空。 帶餌調漂的優劣 優點就是:能夠及時地掌握餌在水中的即時狀態:如餌團的大小;溶散速度;是底是浮。同時也能很好的反映魚群的確切位置。 釣魚中找底的技巧 釣魚中找底的技巧。我們在施釣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找底。你別看它不重要,其實它起到一個關鍵的作用。如果底沒有找好的話,就是讓魚訊不清楚,也會讓你一無所獲。如果你想有一個好的收獲,那就先弄清楚找底吧,我經過了多年的經驗,現在跟大家講一些實用的經驗,大家一起交流下。 許多釣友在找底時經常遇到一個困惑,就是我們在找底的時候,浮標露出水面3目,掛上餌怎么就變成4目了?這個就是跟你掛的東西有關系了,這跟它的體積、重量有一定的聯系。如果我們在自然環境中長期穩定的靜流區域和積淤較厚的養殖池塘釣魚時,水底一般都會有厚度不等的粥醬狀“虛底”。這時我們可以使用比較重的鉛皮裹在鉤上找底,這樣就能很容易的穿過虛底落在較硬的“實底”上,當你換上釣餌時因餌的重量比鉛皮輕了許多,鉤沉底不是落在虛底的表面就是埋在淺表,浮標露出水面的目數自然就增加了。我曾用與釣餌體積相仿的橡皮塊找底,但必須強調的是橡皮塊的大小和重量應該與釣餌的體積接近,一旦橡皮塊的重量超過釣餌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出現以上現象。從這些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出,用既硬又重的釣餌在虛底較厚的水底釣魚,餌會穿過虛底落在實底上,如果魚看不見、吃不著餌,你還怎么釣魚呢?所以我們要想一個好的辦法也應對這種現象的發生。 這時你可以找一塊小橡皮塊來找底。用它不會很容易就造成脫落,就能比較準確的找到底。你還可以根據視標的粗細,釣餌的輕重,虛底的軟硬選用重量不同的橡皮塊。用橡皮塊取材方便,而且很好用。我們可以取一塊小橡皮塊,切成大小不等的立方體,而橡皮塊的大小和重量選擇應以浮標2-3目浮力需要的重量為宜,或者稍大于釣餌重量,在標尖能超過掛餌刻度1或2目即可,過重或過輕都不好。 把橡皮塊掛在下鉤上找底,為了驗證有沒有準確找到底,我們可以采用“反向驗證法”來檢驗。如果你調5目釣5目。上鉤掛橡皮塊雙鉤到底,得到標尖露出水面5目,然后把浮標往下移1目,看是否變成4目,要是沒變,說明已找過了底。調整的方法是,接著將浮標往下移,直到變成4目,然后把浮標上移1目,使它回到5目位置就行了。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到底又不會測過頭。換上釣餌后,如果釣餌的重量比測底用的橡皮塊輕,浮標會上升一點,可再將浮標下移到5目,也可暫時不動浮標,就這樣先釣著,看浮標動作和中魚效果再調整也不遲。 對于是不是找到了底,有些人總覺得不踏實、心里沒底。所以我們要再花些時間,一定要把底找實了,千萬別湊合。特別是釣鯽魚,注意不讓餌穿過虛底非常重要,因為鯽魚不是鯉魚,沒有掘泥覓食的本領。只要你找好底了,還怕沒有魚上鉤嗎。 1、啥叫調目? 雙鉤離底加減鉛皮,叫調漂,也叫定調目。 調目的關鍵就一個字“準”。多拋幾竿反復看看,(調與釣)壓水操作要一致。 早春深秋水溫低,短時間內調目可能定不準,釣一會最好回頭驗驗漂,看調目變沒變。 2、怎么定調目 別管啥漂,軟尾也好硬尾也好,就調漂尾的一半(比如10目漂調5目) 口小漂大,可少調一目(比如10目漂調4目),口大漂小,可多調一目(如10目漂調6目) 至于為啥這么調,您先別管,等釣美了魚,極想知道為什么時,再說。 3、定釣目 先別管什么餌重.什么狀態.什么靈鈍的,告訴您一個最簡單辦法: 搓餌,釣目比調目低1目(比如調5就釣4,調6就釣5) 拉餌,調幾就釣幾(比如調5就釣5)...... 釣目也要盡量“準”,只要您拋竿壓水練熟了,每次落點準,水里的主線和水面保持垂直(尤其深水),您就先這么釣。 4、餌 餌的狀態非常重要,比如針對您所釣的對象魚-鯽魚來說,如果餌過大過硬,鉤落底后即使馬上有信號,您也多半會提空(除非魚餓瘋了),因為第一口魚吸不進去...再比如餌過于松散,鉤一入水,不是掉了就是被小雜魚盜光了,空鉤釣魚,您還指望啥呀?簡單就舉這倆例子,接下來您自己鼓搗...... 臺釣,想讓浮漂出信號不難,難在提竿能穩穩中魚。這需要琢磨、實踐、再琢磨(多為魚想想就對了)、再實踐... 5、線組和漂 休閑或野釣鯽魚,0.6-1.0號主線,0.4-0.6號子線,已經足夠了(碰上大魚跑就跑了吧)。 鉤子用OC1號2號,大鯽魚3號4號;底釣鉤距1.5倍鉤長。 漂要稍微好一些的,如果20分鐘您的漂還穩不住調目(持續滲水),這種漂最好別用了。釣魚是快樂的事,好漂能助您快樂。 6、簡單變化 有口提空,如果不是餌狀態原因的話,一般說是釣靈了(小雜魚搗亂不能算),往上推一點漂試試(提高一點釣目),不要大推,一點一點推... 中魚后中途脫鉤,如果不是提竿太狠的話,一般說是釣鈍了,往下推一點漂試(降低釣目),一點一點推... 調釣合適時,一定會有下頓下挫動作出現(哪怕再小的下行動作),提竿正中魚嘴上唇的幾率很高。如果看不到明顯下行動作直接送漂且中魚(野生小鯽愛送漂)、提竿經常掛到魚體或漂沒動提竿有魚,也可以往下推漂試... 冬季臺釣用紅蟲餌調漂法 在冬季野釣臺釣中,使用的魚餌多是蚯蚓、芽子、紅蟲等葷餌,其重很小,在要求不是很精密時,其重可以在調漂時忽略不計。如在腦線上靠近魚鉤處加一個配重(小墜),代替臺釣中面餌的重量,就形成了雙墜線組。魚吞餌很容易地觸動小墜,能較大程度打破漂墜平衡,使漂運動,把魚訊迅速反映出來,提高了浮漂靈敏度。 調漂方法 1.基本調法。 調第一墜時,不要裝第二墜,鉛皮略重些,使漂子完全沉入水中,然后仔細地剪去鉛皮,漂逐漸上升,經幾次剪鉛后,使漂尾全部露出,第一墜就調好。然后再在腦線上纏上第二墜鉛皮,鉛皮重量要略大一些,使漂子再全部沉入水中,然后仔細剪去鉛皮,使漂子逐步上升,當漂尾頂點至平水時,第二墜調整完畢。在垂釣時,根據釣位水的深淺,上下移動漂座,使漂尾露一目就可開始垂釣。這種調法釣鯽時送漂上升幅度大信號明顯。 2.其他幾種調法 在水深2.5米以上,需使用大漂時或在冬季使用小漂,需要提高靈敏度時,或者老年釣友,由于視力較差,喜歡使用粗漂尾的漂子時,在調第一墜重量時,不必使漂尾全部露出水面,根據具體情況,可調到露四目或三目,第二墜仍要調至使漂尾頂端平水,這樣同樣可以保持較高靈敏度。總之第二墜不能太大,否則靈敏度下降明顯。 3.用“七星漂”時,仍可以使用雙墜提高靈敏度。調法與上述相似,半水調漂,鉛皮重量略大,使七星漂全部沉入水中,然后仔細剪去鉛皮,散漂逐漸上升,到最上一粒漂平水,此漂調好。然后將鉛皮取下,剪成一大一小兩塊。比例為2:1,即小墜占總量三分之一。然后把大鉛皮纏在距鉤20厘米處,把小鉛皮纏在距鉤2~3厘米處,就調好了一副雙墜七星漂,施釣時,根據水深上下移動七星漂,在水面上只留一粒漂,其余沉入水中。這種雙墜七星漂線組,用起來同樣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