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從胰臟所分泌出的胰島素功效不佳時,血液中的糖分含量會增加。因而,身體就會有稀釋血糖的需要,于是患者就會想喝水(口渴,多飲水)。喝許多水,便會排出許多尿(多尿)。于是,隨著尿排出多余的糖分(即尿糖)。而身體未能充分利用的能源——糖分,就會有疲勞感。這一來,就出現了糖尿病的初期癥狀——口渴、多尿(糖尿)、疲勞感。因此,一察覺這些癥狀,請立刻到醫院檢查。假若任糖尿病發展下去,一旦并發各種成人病,可就無法挽救了。
治療穴位及刺激方法
脾俞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曲池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等穴對糖尿病都有效。特別是脾俞穴對提高胰臟的功能很有功效。
脾俞穴在脊椎的兩側。系上皮帶時,皮帶正好在左右的腰骨上,以線連結左右腰骨最高之處。這條線,正好經過第四腰椎的骨凸。從此,往上第四個凸塊即是第十二胸椎骨,往上第五個凸塊則是第十一胸椎骨。脾俞穴則位于這兩個凸塊中央,往左右二指寬之處。
患有糖尿病,稍有一點小傷,也很容易化膿,所以灸后的痕跡有可能變成皮膚炎。因此,刺激穴道時,以指壓、按摩,或是不留痕跡的大蒜灸、姜灸等間接灸為佳。
2。膝蓋痛疼。膝蓋疼痛的人,都會避免走路,這雖無可厚非,但怕疼痛而不走路,只會使腳更加衰弱。特別是年紀大的長者,腳部老化是最大的敵人。不走動更會加速全身老化,而且,最壞的情況是成為“活死人”,只能躺著。為避免至此,須以穴道療法抑制膝蓋的疼痛,充分的休息,并積極的使用腳。
治療穴位及刺激方法
陰陵泉穴、陽陵泉穴、血海穴、梁丘穴等穴,對治療膝蓋疼痛十分有效。這里,僅就陰陵泉穴的找法,詳加介紹。
從腳外側的腳踝后側(腳跟)起,往上觸摸脛骨的后緣,在膝蓋關節的附近,有很粗的骨凸塊。這稱為“脛骨內側髁”,是脛骨內側擴大呈現喇叭狀的地方,陰陵泉穴就在此凸骨的骨邊。
輕壓本穴即有效果,但以刷子揉擦本穴或以吹風機的溫風刺激本穴,更有效。
鍛煉大腿的肌肉
肥胖的人盡量減肥,利用下述的方法鍛煉大腿肚的肌肉,也可解除膝蓋的疼痛。將1-2公斤的米裝入絲襪中,作成一個重量袋。然后,坐在椅子上,將此袋繞在腳脖子上,膝蓋伸直,每只腳各做舉高腳脖子的動作10次。即使只是單邊膝蓋疼痛,做動作時,也要兩腳都做。最重要的是,每天持之以恒地做這項動作。
做這項運動,可強化大腿肚的肌肉(股四頭肌),而使膝蓋安定,減輕負擔,止住疼痛。建議和穴道療法一起試試看。
穴位及刺激方法
涌泉穴即“涌現活力之泉”之意,穴如其名,是對增強體力十分有助益的穴道。
找出涌泉穴,十分簡單。用手握住腳背,腳底即會彎曲收攏。大拇趾根部的隆起和小趾根部的隆起相交,剛好產生“人”字型的深紋。紋和紋相交處,即是涌泉穴。
早、晚以可感到舒服的強度指壓此穴,或腳踏青竹,以刺激涌泉穴也是個好辦法。每天不斷地繼續刺激的話,體力和精力都會有顯著的好轉。
其他的志室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樞穴,也請一起刺激。最近涌泉穴也廣被利用作為預防癌癥之穴。
治療穴位及刺激方法
治療腹瀉時,可利用水分穴、天樞穴、大巨穴、中脘穴等穴道。
其中的水分穴位于肚臍正上方的一個大拇指寬處,一壓此穴,在腹部方向會有疼痛感。
其他的穴道也都在肚臍周圍。
指壓這些穴道時,依下述方法進行較佳。兩手的食指到小指的四指并攏,對齊兩手指尖的姿態,以指尖按摩腹部,而后以感到舒暢的指壓緩慢地加力。此法因刺激的范圍相當廣,即使沒有正確地掌握到穴道也沒關系。
每天重復上述的指壓,對止住慢性腹瀉具有相當效果。
最具有療效的穴位及治療
對治療胃痙攣有特效的穴道梁丘穴,同樣對腹瀉有特效。
5。肝病。肝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肝炎。患急性肝炎,會容易疲勞、沒有食欲,想吐等,乍看之下,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此時,應遵從醫屬,必須安靜地接受治療。
治療肝病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期門穴、行間穴等穴對肝病十分有效。要找期門穴時,請先找巨闕穴。在心窩上端,從左右肋骨相交之處起,往下二指寬處即是巨闕穴。然后,從乳頭往下畫一條平行線,在此線所經過的肋骨和肋骨之間,在和巨闕穴同樣的高度上的,就是期門穴。
行間穴在腳上。從腳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間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側之處,在腳的表面交接處上就是行間穴。施壓,會強痛,很容易知道的。在這些穴道上指壓,或者用灸術治療都有效果。但并不是說一開始進行穴道療法,馬上就可見效,作為一種長期的健康法,須持續地進行穴道療法。
其他,請并用肝俞穴。
6。喉嚨疼痛。喉嚨由扁桃體、咽、喉三部分所組成。喉嚨疼痛時,大體上是因這些部位中某處發炎(伴隨腫、熱、痛等癥狀)所致。例如,因感冒病毒的侵入而使咽部病變,于是喉嚨紅腫,說話或吃東西時會引起疼痛。而病毒入侵到喉部時,聲帶腫脹,喉嚨疼痛,同時聲音沙啞。還有,講話太大聲、飲酒過度、吸煙過量,也都會導致喉嚨疼痛。這類疼痛一旦轉為慢性,就很難治愈。因此,喉嚨疼痛久久不愈時,請刺激尺澤穴或天突穴看看。不管是何種喉嚨疼痛,應該都可以馬上止痛。
治療穴位及刺激方法
下面介紹尺澤穴的找法。此穴在手肘內側。手肘輕彎時,內側會產生大橫紋。觸摸此橫紋中央,可知有一條直向的粗筋。尺澤穴則在此筋的外側(大拇指方向)。輕觸此穴,可感到脈搏的跳動,用力壓,則手前端會有麻痹似的痛感。
尺澤穴因位于曲折部位,所以刺激方法以按摩為佳。用大拇指指腹按住尺澤穴,充分的揉按。
為何刺激這些穴道,就可以減輕喉嚨疼痛呢?這是因為借著刺激穴道,可抑制自律神經(和意志無關而支配內臟和血管作用的神經)之一的交感神經作用,使血管擴張,喉嚨的血液循環轉佳,而加速消炎。
還有,如果一起利用合谷穴、孔最穴等穴,效果更佳。
7。肩膀酸痛。治療肩膀酸痛時,以穴道療法最為有效。這自古以來即有公論,而其中又以肩井穴最為特效。
治療穴位及刺激方法
肩井穴位于脖子根部與肩頭連接線的正中央。一壓肩井穴,就會感到十分舒服的壓痛(壓時的痛楚),很容易就可找到。
還可夾緊腋下,手指并攏于另一邊的肩上。此時,剛好中指接觸之處即為肩井穴。
肩膀的酸痛擴及背部時,指壓天宗穴即可見效。天宗穴是位于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在肩膀背側,左右皆有三角形的骨,即肩胛骨。
以指觸摸肩胛骨的中央,應可感知骨變薄而形成的凹陷之處,壓壓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為提高效果,也可以刺激其它的風池穴、天柱穴看看。
治療穴位及刺激方法
治療老人斑、肌膚粗糙,可利用曲池穴、中脘穴、三陰交穴、合谷穴、三焦俞穴等穴。刺激這些穴道,可調整身體狀況,對解決肌膚的煩惱十分有幫助。
曲池穴是位于手臂上的穴道。手臂彎曲,手肘內側會出現大的橫紋,這橫紋外側(大拇指方向)的邊緣上,就是曲池穴。請用間接灸、線香灸,或指壓、按摩這些穴道。
不過,并不是一刺激穴道,皮膚馬上會變漂亮,尤其是老人斑,色素一旦沉淀,就很難消失。不要想在短期間內使皮膚變好,而是要耐心地長期做穴道治療的功夫。
9。女性生理痛。女性有男性難以理解的痛苦,那就是月經所引起的疼痛或不適癥狀,程度上雖因人而異,不過,大體上女性皆有此經歷。這類女性生理痛嚴重時,則藏有子宮內膜、子宮筋腫等疾病的危機。所以,首先最重要的是到婦產科接受檢查。然后,再刺激接下來所要介紹的三陰交穴等穴看看。若能每天刺激這些穴道,生理痛應會緩和下來。
治療穴位及刺激方法
三陰交穴在腳的內側(大拇趾方向)。從腳的內側腳踝的中央起,往膝蓋方向,向上四指寬(食指到小指四指并攏的寬度)處,做一個記號。再壓它附近的脛骨后緣看看,感到最痛之處,就是三陰交穴。
所謂“三陰交穴”。是指脾經、腎經、肝經三種經絡(“氣”這種能量的通道)相交之處:對中醫而言,這是特別受到重視的穴道,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婦女病,任何病痛皆有效。
對三陰交穴的刺激,以灸術、間接灸、線香灸等較為有效。月經開始前5-6天起,每天刺激本穴,遠比生理痛后再刺激來得有效。
可以并用的穴道有血海穴、關元穴、大腸俞穴等。
還有,三陰交穴雖是婦女病的特效穴,但另一方面,它也和合谷穴同為流產的名穴,古人曾利用這些穴道來墮胎。實際上,是否有這種效果尚是個疑問,不過,懷孕初期的女性,還是不要利用三陰交穴較好。
10。失眠。我們的身體,原本一入夜便自然會想睡覺。不過,有人鉆進被窩中,卻怎么努力也無法入眠。這些人一心要睡,反而使神經更加興奮,而無法入睡。它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平衡不佳而引起。自律神經中,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即由這兩組作用相反的神經,而調整全身器官或血管等的作用。其中,交感神經作用增強,則肌肉緊張,造成身體容易活動的狀態,清醒狀態也是其中之一。相反的,交感神經受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增強時,血液循環較佳、緊張的肌肉松弛,而呈現休息或睡眠狀態。總而言之,若自律神經不安定,都是交感神經作用在增強,身體便處于清醒狀態,再怎么努力入睡,也無法睡著。
治療失眠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神經興奮無法入眠時,刺激穴道相當有效。特別是壓位于頭后側的完骨穴,可調整自律神經,具有誘睡之效。
觸摸耳垂后方,有一突出的小骨——乳突,從乳突下端沿后緣往上觸摸,可摸到一淺洼,一壓,會有震動之感的地方就是完骨穴。
用兩手的大拇指仔細揉壓左右兩邊的完骨穴,不知不覺間,就會想睡。
其它的天柱穴、神門穴、涌泉穴,對消除失眠也都有效,也請試試這些穴道。
腳底的失眠穴
腳底下有一個稱為“失眠穴”的特效穴道。此穴即為“取回失去的睡眠”之意,所以,無法入眠時刺激它,非常有效。
失眠穴在腳后跟的中央,此穴可以拳頭捶擊刺激,輕輕的來回多捶幾下。
此穴又稱為百敲穴。因為在床上,只要敲100次此穴,就可以安然入睡,故而得此名。
8。老年斑皮膚干燥。美化肌膚,重要的是從體內的健康做起,再怎么涂擦乳液、營養霜,若身體狀況不佳,是不可能擁有健康皮膚的。肌膚常被喻為內臟之鏡,一點也沒錯。內臟功能不佳時,血液循環不暢,皮膚就會出現問題。用手指壓住肩井穴,肩上的血液循環會變佳,硬梆梆的肩膀也會逐漸輕松。不過,急性肝炎中,也有容易轉為慢性的。病毒性的B型肝炎或非A非B型肝炎就是如此。肝炎一旦轉為慢性,治療上就十分麻煩。目前尚無特效的藥物,所以患者必須與肝炎“和平”共處。因此,我們極力推薦穴道療法。若能每天持續穴道療法,將有助于改善慢性肝炎。
4。腹瀉。腹瀉中有值得擔心和不需擔心之分。還有需止瀉與不用止瀉之腹瀉。并不是所有的腹瀉都可用穴道療法來治療。首先,值得擔心的是伴隨發燒、想吐、便血、腹部激痛而來的腹瀉。這類腹瀉大部隱有大病,必須立刻就醫。不需擔心的腹瀉,就是因吃太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這類腹瀉并不需止瀉,硬要止瀉反而不好。另一方面,有人則是患神經性腹瀉,這是因壓力而導致的慢性腹瀉,嚴重時,有人因擔心瀉肚子而不敢搭電車,而適合穴道療法的,也正是這類慢性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