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feng neidong 肝風內動 Endogenous Wind of Liver
肝臟陰陽氣血平衡失調,功能失常,肝失所養引起的具有眩暈、動搖、震顫等臨床表現的證。 “肝風”一詞,始見于《內經》,歷代醫家遵《內經》“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論述,對風生于肝的機理頗多闡發。近代醫家張錫純在分析中風的病因病機中,明確提出了“肝風內動”一詞。1949年以后的各版中醫院校統編教材中皆有系統論述。
風性善動,故凡出現眩暈欲撲,手足抽搐,震顫等具有“動搖”特征者,即為“風證”。由于肝病所致的風證,即為肝風內動。根據成因及其表現的不同,又可分為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四種類型。
肝陽化風 肝陽亢逆無制而出現動風。多因肝陰虧虛,陰不潛陽,肝陽上升所致。
臨床表現以眩暈或頭痛,或肢顫,語言蹇澀,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為主。陽盛化風,肝風內旋,上擾頭目,則天旋地轉,眩暈欲倒;風陽上逆,則頭痛不止;風動筋攣,則肢顫;足厥陰肝脈絡舌本,風陽竄擾絡脈,則語言蹇澀;肝陰虧損,筋脈失養,則手足麻木;風動于上,陰虧于下,上盛下虛,故步履不正,行走飄浮,搖擺不穩。若病情進一步發展,風陽暴升,氣血逆亂,肝風挾痰上蒙清竅,心神昏慣,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風痰竄擾脈絡,患側氣血運行不利,弛緩不用,則致半身不遂,口眼□斜,痰阻舌根,則舌體僵硬,不能語言。多見于眩暈、頭痛、中風及西醫的血壓高、腦血栓形成、腦溢血等疾病。治療以鎮肝熄風為法,常用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之類。
熱極生風 熱邪積盛,引動肝風。多因溫熱病,熱邪郁狂,熱盛燔灼肝經所致。
臨床表現以高熱神昏,躁擾如狂,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舌紅或絳,脈弦數為主癥。熱邪亢盛,充斥肌膚,故高熱灼手;熱傳心包,心神憒亂,則神智昏糊,躁擾不安而如同發狂;熱灼肝經,津液受爍,筋脈拘急,故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熱邪內犯營血,則舌色紅絳;脈弦數,為肝經火熱之癥。多見于溫熱病極期及西醫的腦炎、腦膜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癥等疾患。治療以涼肝熄風為法,常用羚羊鉤藤湯之類。病情嚴重治療不當者,可留有失語、癡呆、肢體運動障礙等后遺癥。
陰虛動風 陰液虧虛,筋脈失養引動肝風。多因溫熱之邪久稽,耗傷陰液,或內傷久病,陰液虧損所致。
臨床表現以頭暈耳鳴,手足蠕動,□□為主癥,兼見兩目干澀,五心煩熱,潮熱盜□,舌紅少津,脈細數或脈細無力等。肝陰不足,虛風內旋,故頭暈耳鳴;肝陰虧虛,筋脈失養,故見手足蠕動,□□。肝開竅于目,肝陰不足,目失所養,故兩目干澀;陰虛則內熱,虛熱內蒸,則五心煩熱;虛熱內擾營陰,則潮熱盜□。舌紅少津,脈細數或脈細無力,為陰虛內熱之象。多見于溫熱病后期、眩暈、虛勞及西醫的高血壓等病。治療以滋陰熄風為法,常用大定風珠之類。
血虛生風 肝血虧虛,血不榮筋,虛風內動。多因素體血虛,或久病血虛所致。
臨床表現以肢體麻木、手足震顫為主癥,兼見眩暈耳鳴,面白無華,夜寐多夢,或婦女月經量少,經閉,舌淡苔白,脈弦細。肝主筋,血虛則筋脈失養,故肢體麻木,手足震顫;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面,則眩暈耳鳴,面白無華;血虛則魂無所安,故夜寐多夢;婦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沖任之脈,故月經量少,甚則閉經。多見于眩暈、失眠、月經不調及西醫的神經官能癥、高血壓等病。治療以養血熄風為法,常用四物湯之類。
參考書目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合訂本)第二版,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莊,1977。 (鄭啟仲)
【原料】 天麻72克,制首烏36克, 丹參48克, 黃芪12克, 杜仲、 淫羊藿各16克,白酒2000毫升。 天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治急慢性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 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養心寧神的良藥。 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用于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黃芪——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本_草-道,本草生活之樂道。wWw_BenCaodao.Com 淫羊藿——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
【制作】將上述各味切碎,納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酒壇內,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個月以上,每天振搖1次,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服10毫升。
【功效】補養肝腎,活血祛風。 【主治】適用于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癥及肥胖等癥。
【按語】潤而不燥,主入肝經,長于平肝熄風,凡肝風內動,頭目眩暈之證,不論虛實,均為要藥。
天麻食療方
天麻,又名赤箭、神草、明天麻,除祛風除痹外,其補益之功亦堪稱上品。
天麻,又名赤箭、神草、明天麻,除祛風除痹外,其補益之功亦堪稱上品。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將其列為“上品”藥材,認為其“氣味辛溫無毒,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延年”。《開寶本草》言其“利腰膝,強精力,久服益氣,輕身長年”。《大明本草》言其“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本草綱目》言其“補益上藥,天麻第一,世人之用之治風,良可惜也”。現介紹幾則食療方,供選用。
天麻粥:天麻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天麻擇凈,研細;大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加入天麻、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熄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適用于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頭目眩暈、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等癥者。
天麻菊花燉蚌肉:天麻10克,菊花15克,河蚌10個,調味品適量。將河蚌去殼取肉洗凈。先將天麻菊花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納入蚌肉,文火燉至蚌肉熟后,食鹽、味精調服,每日1劑。可養陰清熱,平肝熄風,適用于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頭暈、手指震顫等癥者。
天麻乳鴿:天麻10克,大棗5枚,鴿子1只,調味品適量。將天麻切片,大棗去核,鴿子去毛雜洗凈,納天麻、大棗同放入鴿腹內,置碗中,調味后加清湯適量,上籠蒸熟服食,每日1劑。可養陰柔肝,適用于肢體麻木及中風后遺癥者。
天杞動物眼:明天麻、枸杞子各10克,動物眼、(豬、牛、羊類眼晴)1對,調味品適量。將動物眼洗凈,同諸藥共放碗中,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食鹽、味精調味服食,每日1劑。可潤燥明目,適用于腎精虧虛所致的眩暈、視力下降等癥者。
天麻鉤藤燉豬腦:天麻5克,鉤藤10克,豬腦1具,調味品適量。將豬腦洗凈,去血管及筋膜,與二藥同放碗中,加調味品及清湯適量調勻,上籠蒸熟服食,每日1劑。可平肝潛陽,養肝熄風,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耳鳴、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小便短黃、大便秘結等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