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大師西蒙斯:捕捉市場大量異常瞬間機會來賺錢
“我們總是不停地買入、拋出;我們之所以賺錢,就是靠我們不停地交易。”
王磊燕
有效市場理論告訴我們,從長期來看,沒有人能夠打敗市場。一位大型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說:“只有少數幾個人改變了我們對市場的看法,凱恩斯是一個,巴菲特是一個,西蒙斯也是其中的一個。”
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量化投資大師、數學家和對沖基金——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掌門人。從1988年到2008年,他管理下的大獎章(Medallion)基金的年均凈回報率是35.6%,比索羅斯等投資大師同期的年均回報率要高出10個百分點,比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均回報率則高出20多個百分點。
2009年10月,西蒙斯宣布將退居二線,人們不禁要問,文藝復興科技的光環在失去了西蒙斯后會不會消失?但毋庸置疑,西蒙斯在量化投資領域的地位無可替代,他的“粉絲”眾多,用國泰君安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章飚的話來說:“他就是我們的巴菲特,我們的神,我們膜拜的對象,因為他賺錢,因為他水平高。”
從數學家到投資人
在40歲之前,西蒙斯是一位在數學界頗有名望的教授,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美國國防分析研究院和石溪大學任職。他和華裔科學家陳省身共同創立的陳-西蒙斯理論推動了拓撲幾何的研究進程,被運用在天體物理等領域。
但從學術研究轉型后的西蒙斯,在投資領域的風頭更勁。
初創時期,西蒙斯和大多數投資者一樣,通過關注和分析各種經濟數據和宏觀事件來做投資判斷,而慢慢地,他發現很多價格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并能通過一定的方法來進行預測,因此,到了1988年建立大獎章基金時,他把投資方法從判斷型轉變為量化投資。
大獎章基金的投資產品必須符合三個標準:公開交易品種、流動性足夠高、適合用數學模型來交易。而要符合第三個條件,該交易品種必須有充分的可以進行分析的歷史價格、交易量等數據,從而找出最適合的交易模型來進行量化投資。西蒙斯認為,數學模型可以降低投資人的風險和所需承受的各種心理壓力,因為模型沒有感情,一旦選定就會自動執行,能夠克服人性在市場面前暴露出來的弱點。
科學研究生涯對西蒙斯的量化交易策略產生了影響。他提起了觀察核子加速器試驗給他帶來的啟發:“當2個高速運行的原子劇烈碰撞后,會迸射出數量巨大的粒子。我注視著電腦屏幕上粒子碰撞后形成的軌跡圖,它們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卻存在著內在的規律,這讓我自然聯想到了證券市場,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會對這個龐大的市場產生影響,而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交易發生。”
基于這樣的觀察,西蒙斯是通過捕捉市場大量異常瞬間機會來賺錢。“有效市場假說是基本正確的,也就是說,市場沒有什么明顯的套利機會。但是,我們關注的是那些很小的機會,它們可能轉瞬即逝。這些機會出現之后我們會做出預測,然后進行相應的交易。交易之后,我們又會對新的市場情況進行跟蹤和評判,預測也會相應調整,投資組合也會跟著變化。我們總是不停地買入、拋出。我們之所以賺錢,就是靠我們不停地交易。”
但是,頻繁短線操作可能產生流動性風險,即如果市場深度不夠,大量交易會對價格產生影響,而這種價格變化意味著賣價降低、買價升高,交易成本增加。而大獎章基金能長期占據行業翹楚地位的原因之一就是西蒙斯對流動性風險的把握。比如,基金所投資的金融產品都有很好的流動性,基金的倉位很分散,包括全球各地的各種金融產品,每個交易的數量都很有限,并不斷加強和完善電子交易的流程和系統。
神秘的“黑箱”
在對交易策略諱莫如深的量化投資界,西蒙斯麾下的對沖基金——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可能是對沖基金界最神秘的一只“黑箱”,除了公司200多名員工之外,外界對西蒙斯的交易模型所知甚少。
如果說西蒙斯是這只“黑箱”的心臟,那么員工就是流淌在“黑箱”中的血液,而他們共同的基因就是科學背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將近二分之一的員工都是數學、物理學、統計學等領域頂尖的科學家,其中包括弗吉尼亞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羅伯特·勞里。進入文藝復興科技之后,雖然這些科學家研究的對象變成了各種資產價格,但是所用的研究工具沒有什么不同。
西蒙斯從不雇用商學院畢業生,也不雇用華爾街人士,他說:“我們不雇用數理邏輯不好的學生。”因為“好的數學家需要直覺,對很多事情的發展總是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對于戰勝市場非常重要”。他甚至雇用了一些語音學家,包括貝爾試驗室的著名科學家彼得·韋恩伯格,并從IBM公司招募了部分熟悉語音識別系統的員工,他說:“交易員和語音識別的工作人員有相似之處,他們總是在猜測下一刻會發生什么。”
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人員流動率很低,員工的工作壓力不像華爾街金融機構那么大,每6個月,公司員工會根據業績收到相應的現金紅利,不少員工還擁有公司的股權。事實上,從1993年起,大獎章不再接受新的投資;從2002年起,西蒙斯開始把外界投資人的錢全部返還,到了2005年,大獎章基金就沒有外界投資者了,因此,大獎章基金目前的受益人就是文藝復興科技的員工。而從2002年底至2005年底,規模為50億美元的大獎章基金共為投資者支付了60多億美元的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在2007、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首次遇到了麻煩,他在2005年成立的文藝復興法人股票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當年發生了兩位數的損失,并遭投資者巨額贖回數十億美元。作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資金管理者之一,西蒙斯很少有這樣的表現。但人們不用擔心“模型先生”黔驢技窮,因為這一年大獎章基金仍取得80%的高回報。
量化投資
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數學、統計學、信息技術的量化投資方法來管理投資組合。數量化投資的組合構建注重的是對宏觀數據、市場行為、企業財務數據、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統計技術、計算方法等處理數據,以得到最優的投資組合和投資機會。
量化投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借助系統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具有更大的投資穩定性,極大地減少投資者情緒的波動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西蒙斯小檔案
1938年,詹姆斯·西蒙斯出生在美國波士頓郊區一個猶太人家庭,家中經營一家制鞋廠。1958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了數學本科學位,三年后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
完成學業后的西蒙斯在母校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但一年之后就跳槽去了哈佛大學擔任數學教師。兩年之后又離開校園加入了美國國防分析研究院,在1964至1967年間,他的工作職責是為國家安全局破譯各種密碼。重回學術研究領域后,他加入了石溪大學,并在1968年被任命為該校的數學系主任。在石溪大學的8年時間里,他不僅和陳省身創立了陳-西蒙斯理論,而且大大提升了該校數學系在全美拓撲幾何研究領域的地位。一些他在研究領域結識的科學家后來還成了他投身資本市場的伙伴。
1976年,西蒙斯獲得了美國數學協會的奧斯瓦爾德·維布倫幾何獎。1978年,西蒙斯離開學術界,投身資本市場。
2009年10月,西蒙斯宣布從2010年1月1日起將退居二線,由鮑勃·默色和彼得·布朗兩位聯席CEO主管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各項事務,但他仍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和董事會主席,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