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保護“腰子”即保護生命
長期的高血糖可引起一系列臟器損害,而腎臟,老百姓俗稱“腰子”即是其中最常受累的一個器官,約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現腎臟損害,而這一發生率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逐漸升高,甚至可高達80%,嚴重的患者最終發展至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即“尿毒癥”。 糖尿病腎臟損害隨著病程的長短表現不同。早期糖尿病腎病多無癥狀,部分患者僅表現尿中白蛋白的排出輕微增多,因此往往被忽略。待到發現小便中有大量泡沫、蛋白排出明顯增加,臨床出現下肢、顏面浮腫,甚至腹腔積水、全身浮腫,乃至血肌酐升高、腎功能衰竭時,腎臟損傷已發展至不可逆轉的狀態。糖尿病腎病早期,即還處于微量白蛋白尿或更早的階段,腎臟損害可以被逆轉,若及時診治,能避免最終走向尿毒癥。 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是發現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關鍵。一般來說,1型糖尿病在確診5年后、2型糖尿病在確診后即刻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常規需留24小時尿,正常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在20μg/min(30mg/24h)以內,若UAE介于20-200μg/min(30-300mg/24h)之間,則被稱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留24小時尿有困難,亦可測清晨第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若女性>3.5mg/mmol,男性>2.5mg/mmol,亦提示進入微量白蛋白尿期。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應定期進行,建議每3-6月檢測一次,以便及時發現,及早診治。 雖然糖尿病腎病的“根源”在高血糖,但其發展往往有很多因素共同參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高血壓、高尿酸、高血脂、肥胖、腎毒性的藥物都可加重腎臟的損害。因此除了監測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腎功能外,還需密切監測血壓、血尿酸、血脂、體重,注意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