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序言,族譜序言,原文
![]() ![]() 回答:2 瀏覽:7902 提問時間:2005-12-01 19:13
在網上能找到家譜或族譜的序言的原文嗎?怎么找?找到的越多越好.
![]() 相關資料:
![]() 一、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所以紀一國之事跡,譜所以敘世代之源流。蓋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傳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錯落,有見面莫相識,尊卑莫能辨者;雖一本之親,幾何不秦越視之,世序之淆亂散渙極矣。家譜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繪為圖。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渙而受之以萃之義也。 稽吾族自始祖諱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贛州府安遠縣楊家寨黎木社莊,于前明嘉靖年間遷徒北流,僑寓縣西門劉家井,繼遷六貢橋——燕翼貽謀,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是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後皆耕讀為業(yè)。五傳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饒,復遷翰堂,遂卜居焉。是時土寇竊發(fā),蹂躪鄉(xiāng)里,公設法捍御,賴以保存者甚眾。迨伯祖復齋公、叔祖著齋公以晉秩請封。追源溯流,欲創(chuàng)修家譜,志焉未逮。 迄今又數十余年,生齒日繁,支派愈盛。族愈遠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則一脈之貽如同陌路,無以動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篤其睦族敦倫之誼。爰是悉心采訪,詳加纂輯,務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跡、名號、爵秩與歷代墓所、祭產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錄,壽諸棗梨,傳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順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聯(lián)屬族人,使覽斯新譜者,父兄宗族儼在庭幃,長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誼,共敦九族之親,而尊祖敬宗,敦倫收族之心有不感發(fā)而興起者乎。 大清道光七年歲次丁亥仲冬谷旦第九代孫森謹識 電腦整理:十四代孫業(yè)揮 1998.7.23武漢 二、 天地生物人為貴。曷貴乎爾?以其具天秩之彝倫,有以篤水源木本之念,凜凜然統(tǒng)族屬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孫若曾元以下,非一脈之留貽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誠哉老泉之言曰:情見乎親,親盡則情盡如途人也。吾所相視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勢也。勢無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無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未有聞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以生者,此吾譜之所以不容緩也。 我翰堂劉氏,自始祖諱泰公──原籍江西贛州府安遠縣楊家寨黎木社莊,前明嘉靖年間,因故鄉(xiāng)兵燹,流離遷徒,遂至于粵,卜筑于北邑之西門內。耕田而食,鑿井而飲。今遺井猶存──即邑乘所稱劉家井是也。 後遷于二廂之翰堂,又移居六貢屯村。故僻地槎牙,杭葦跋涉者,頗形困頓! 二世祖念莊公,三世祖明善公,乃舍田為路,累石成橋,通往來,濟利涉,行人賴焉──即邑乘所載六貢橋是也。 遞傳而下,俱隱于農。時風氣古樸,喪葬過于簡略。故歷代祖墓俱系土墳無碑。未建宗祠,故亦不立主奉祀,惟春秋祭墓。塋域徒存,其原籍宗派、生歿年月,亦俱無從查考矣! 迨五世高大父象家公,為故明邑庠生。六世曾大父,為國朝邑增廣生,恬淡好學,不求仕進,多積陰功,廣行善事:如讓產于兄、還質田、存人祀諸善舉,都人士艷稱之。邑乘所志皆實錄也。 七世長伯祖復齋公,以明經授昭平教諭,卓有政聲。後沐覃恩,榮膺敕命移贈先人。其生平善跡,縣志列傳詳載之。 而先大父著齋公,亦就職州司馬加級,請封秩階正四品,榮贈兩代,行見家聲克振,祖澤綿長。 則所以承先啟後者,竊幸不至于昧厥初也。顧族屬日繁,支分派別,由期而功、而緦麻、而袒免而至于無服,幾幾乎相視如途人矣!若不亟為纂輯,登諸譜牒,則無以收族者,即無以敬宗,即無以尊祖。忘本之咎,可勝數哉。 爰與族人詳為采輯。自一代以至十三代,序世次,辨昭穆,聯(lián)疏遠,別尊卑,無不窮其源而溯其本。其生歿年代從前失于簡略者,姑闕其疑;而有徵信者,不安于略。蓋數閱月而後成帙,敬壽棗梨以作家乘。顏曰《翰堂劉氏族譜》,原其始也。 後之覽是譜者,庶幾篤親親之誼,懷睦族之思,俾祖宗一脈之貽,不至同于陌路,而孝悌之心,不亦油然以生哉。 謹綴其略于簡端。 道光七年歲次丁亥仲冬谷旦 仲支第九代孫敏榘謹識 電腦整理:十四代孫業(yè)揮1998.8.21武漢 三、 家乘族譜是構成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透過族譜,可以看到變幻著的歷史風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滄桑。家譜文化的豐厚底蘊對研究地方志、民俗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學科均有重要價值。尊祖敬宗是炎黃子孫的傳統(tǒng)美德,尋根溯源是人類的天性。炎黃之陵自不必說,各姓始祖的陵墓,也已成為近年來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的圣地。一些著名陵墓已成為其所在地的重要旅游資源。當前,國內外享有盛名的資料中心、圖書館均以珍藏有我國一些姓氏的族譜為榮。譜牒學,姓氏學已注入了嶄新的內容,成為一門跨專業(yè)的邊緣學科。它不僅列入了高等學校的專業(yè)課程,也已成為部分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的選題內容,一些科學研究部門也已把其列為重點研究項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少姓氏已把其家譜在因特網上發(fā)布,從而打破空間限制,使族人可在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實際上,已有人編制了旨在使全球華人能快速尋根,編制族譜,查找親人的網站。 《翰堂劉氏族譜》網站于1999年在網上發(fā)布,有不少讀者訪問及留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樹有根,水有源。編寫族譜首先面臨的就是根源問題。 根據1827年版《翰堂劉氏族譜》可知,翰堂劉氏開基始祖諱泰公於明嘉靖年間因故鄉(xiāng)兵燹, 由江西安遠縣楊家寨黎木社莊遷徒廣西北流二廂之翰堂,最后定居于六貢屯村;又云,明嘉靖年間,有劉法廣劉法松二公攜祖同來,曾至陸川縣南北鄉(xiāng)石洞村僑住。但該族譜在序言、凡例、世次及《第一世始祖開籍北流緣始考》等文中一再表明,翰堂劉氏始祖泰公的原籍宗派無可查考。 安遠縣楊家寨黎木社莊如今在那里?始祖泰公的根源應從何處算起?神秘面紗一直未能揭開。 1999年11月族譜編委會組織了“尋根”小組,到江西省安遠縣訪問了始祖泰公的故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拍攝了大量照片,作了詳細的訪談紀錄,昔日江西安遠縣楊家寨黎木社莊就是當今之江西安遠縣鶴子鄉(xiāng)鶴子村。泰公當年之故居就是當前該村的劉屋。 經考證,劉法廣乃開七公之孫巨浪公之子,由前文知,翰堂始祖泰公當為巨浪公的子侄輩。 據恒心先生《漢祖流史》[16]等有關資料,于是,翰堂劉氏在全國劉姓大家庭的世系位置乃告排定。翰堂劉氏世系總表詳見《翰堂劉氏族譜》網站的“劉姓文化·翰堂劉氏世系表”頁面。 始祖泰公自翰堂開基創(chuàng)業(yè)至今已400多年。原族譜編印于1827年,至今已有170多年之久。如今翰堂劉氏支派繁茂,人口約1萬,重新修譜,勢所必然。1996年春節(jié),翰堂劉氏后代在塘肚著齋劉大夫祠祭祖,決定成立《翰堂劉氏族譜編委會》(后文簡稱編委會),統(tǒng)籌修譜工作。 新族譜包括書籍版族譜及電腦版族譜。 1.書籍版族譜 它的最終成品是出版新版《翰堂劉氏族譜》(后文簡稱新族譜)書籍。新族譜在體例上做了很大改進,具有濃厚的時代特色。其內容包括譜名、序言、凡例、概述、族居、世系世次、族規(guī)、文物、人物、附錄及編后記等部分。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世系世次部分。由于人口激增,居住地又較為分散,兩次修譜的時間間隔較長,加上保存著珍貴文字資料的碑刻、神主牌、祭簿等實物多已蕩然無存,工作的艱苦性及復雜性就可想而知了。編委會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編委會除了組織收集資料及編寫族譜外,還負責籌集資金,組建翰堂劉氏外出人員聯(lián)誼會、編寫簡報及組織大型掃墓、祭拜始祖泰公等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2.電腦版族譜 它在書籍版族譜的基礎上,使用照片、文字、圖象、聲音、動畫、視頻剪輯、統(tǒng)計圖表及數據庫等技術,更形象、更生動地記錄宗族成員的基本情況及有關活動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這些信息是動態(tài)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進行更新,使之更符合實際,萬代流傳。 電腦版族譜的最終成品是:①在電腦上建立《翰堂劉氏族譜系統(tǒng)》,②制作VCD,③在因特網上發(fā)布《翰堂劉氏主頁》,④打印資料等。 《翰堂劉氏族譜系統(tǒng)》的主要內容有①前言、序言及系統(tǒng)簡介;②1827版原族譜的世系樹圖,開籍北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編譜人員,目錄及統(tǒng)計圖表;③2001版新族譜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譜簡報;④風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種歷史遺跡照片等;⑤祭祖盛會;⑥統(tǒng)計圖表;⑦翰堂劉氏數據庫;⑧翰堂劉氏主頁;⑨幻燈片;⑩使用說明等。 劉姓是華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劉氏始祖是黃帝后裔帝堯陶唐氏,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據1982年全國人口統(tǒng)計資料,劉姓人口在全國姓氏排名居第四位,總人數超過6000萬。劉姓子孫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輩出,正在為全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奉獻聰明與才智。為了與海內外譜牒學愛好者以及劉氏后裔進行交流,我們在因特網上發(fā)布了《翰堂劉氏族譜》網站,誠懇地希望各界人士光臨指導。 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電腦進入家庭,電腦及數字化彩電進入農村。預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紀中,除了擁有書籍版族譜外,還將會在自己的家里看到豐富多彩的電腦版族譜。 由于時間倉促,理論水平及掌握的資料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學者和讀者批評指正。 仲支十四代孫業(yè)揮2001.6.11于武漢科技大學 《翰堂劉氏族譜》網址: http://www. E-mail: liuyehui@netease.com 參考文獻:http://www. 回答:2005-12-01 19:33
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