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得知,在我國現行的專業技術職稱體系中,沒有“工業設計”。我們自詡為工業設計師,從人事制度的層面來講,是非法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打黑工。開個玩笑,不必緊張,雖說沒有職稱,但我們還是在靠知識和勞動吃飯,合法。目前,從事工業設計工作,真的很可憐,沒有名分,從業者或走工程師系列、或走工藝美術師系列、或走教師系列等等,寄人籬下,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制造大國來講,可悲啊!
眾所周知,建筑設計和工業設計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都要處理形式與功能的關系、都要考慮人與環境的因素、都在追求質與美的和諧。現代主義設計大師——勒·柯布西埃有句名言“住宅就是居住的機器”(building is living machines),他本人既是一名建筑師又是一名工業設計師,他所設計的朗香教堂、薩伏伊別墅和系列躺椅,就分別是兩個領域的經典。雖然兩個專業如此相似,但在體制方面,“建筑設計”卻遠遠地走在了“工業設計”的前面,我國人事體制中有“建筑師專業技術職稱”和“國家注冊建筑師制度”。
我們不去追問,我國為什么沒有工業設計師專業技術職稱?為什么沒有國家注冊工業設計師制度?但隨著我國工業設計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現在需要工業設計專業技術職稱、需要注冊工業設計師制度,主要原因有二個:
一、是工業設計行業發展的需要
對工業設計從業者來講,有了專業技術職稱和執業資格,再也不必到處掛靠,到別的行業里面噌招牌了;會使工業設計行業更加專業化、職業化;增強從業者的行業歸屬感和社會認知度。
對企事業用人單位來講,也便于組織管理。比如,在招聘工業設計師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很簡單,專業的證書拿出來即可,而不必在工程師、工藝美術師、教師等證書中“霧里看花”。也有利于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安排,專人專事即可。
對于行業規范來講,其尤為重要和必要。例如,全國一級注冊建筑師執業資格考試是由國家建設部與國家人力和社保部共同組織,共設9個科目,單科滾動周期為5年。考試合格成績有效期為5年,在有效期內全部科目合格的,由全國注冊建筑師管理委員會核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注冊建筑師執業資格證書》。持有有效期的《注冊建筑師執業資格證書》者,即具有申請注冊的資格,未經注冊,不得稱為注冊建筑師,不得從事注冊建筑師業務。
另外,在一級注冊建筑師職業實踐標準方面,申請報考者應完成不少于700個單元的職業實踐訓練。報考者待全部科目考試合格后,在領取資格證書時需提供本人首次報名當年的《一級注冊建筑師職業實踐登記手冊》,用于審驗。九門考試科目是:1.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知識);2.建筑設計(知識);3.建筑結構;4.建筑物理與設備;5.建筑材料與構造;6.建筑經濟、施工及設計業務管理;7.建筑方案設計(作圖);8.建筑技術設計(作圖);9.場地設計(作圖)。
工業設計何時能做到這樣?我國離“制造強國”就不遠啦!www.
二、是工業設計教育發展的需要
從“設計在線——設計院校名錄”中統計,我國現在約有358所高校設有工業設計專業,占全國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總數的47%。不僅理工、藝術、綜合院校有,令人吃驚的是音樂、財經院校也有。生源呢,更是理科、文科、藝術生統吃。真讓人納悶,現在還有哪所學校不能辦工業設計?還有哪類學生不能學工業設計?難道工業設計是一元一盒的“萬金油”嗎?然而,建筑學專業卻恰恰相反,全國僅約37所高校有。知道為什么嗎?沒有執業資格證書,無法從業呀!假如工業設計也實施國家注冊師制度,我想,現在擁有專業的高校數量也應該和建筑差不多吧,學生出來沒門檻、人才規范沒標準,工業設計教育被產業化啦……
事實上,工業設計不是誰都能辦的,也不是誰都適合學的。工業設計和建筑設計一樣,骨子里還是工科。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能夠被生產制造、拿到市場上銷售、為企業獲利……而不是那一張張沒有經過工程考量、經濟分析的效果圖。就拿工業設計軟件Pro/e來講,這個基于工程面向制造的設計軟件非常棒,在企業中被廣泛的應用,但玩兒轉它需要扎實的理科知識,文科生、藝術生吃得消嗎?不過,如果把Pro/e列為注冊工業設計師考試科目之一,逼著學生去攻克它,也不是壞事。
此外,給工業設計學子留一條實踐的通道。大家一窩蜂地去考研、考博,畢業后再到高校教書,但高校是從事理論研究的,都去搞理論了,到企業的優秀人才自然少了。假如建立國家注冊工業設計師制度,我想一定會有很多優秀學子選擇去企業的,因為在實踐方面,注冊工業設計師比博士、碩士更有說服力。
期盼,有一天我國有“工業設計師專業技術職稱”了、有“國家注冊工業設計師制度”了,我想肯定會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報名參加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