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觸聞集——佛教對聯1200副》(7)

     taonuonuo 2010-03-05

    《觸聞集——佛教對聯1200副》

     

    下篇 教 義 篇

    一. 染 凈 因 果 與 諸 法 實 相()

    眾生業報不思議
    法界因緣難了知

    三世如來功德滿
    一真法界本源空

    注1:《華嚴經》卷2云:“三世如來功德滿,化眾生界不思議。”

    注2:一真法界:即絕對的真實的法界,亦即諸法實相、真如。指萬事萬物,雖小如一微塵,但都是全體法界的映現?;蛘哒f,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無內無外,惟一真實,故稱一真法界。

    萬法皆空無主宰
    眾生不盡有因緣

    眾生不盡因緣起
    諸法無常本性空

    六根清凈千祥集
    四大調和百病消

    了達眾生非實相
    洞明自性是如來

    三更夢際百年過
    一覺醒時萬境亡

    因顛倒見生憂怖
    以平等心除愛憎

    虛空非色非非色
    妙色不空不不空

    注:《華嚴經·十忍品》云:“譬如虛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現種種諸色。”

    涅槃非法非非法
    般若不空不不空

    塵塵剎剎空中剎
    色色空空剎那空

    鳥聲婉轉說真諦
    樹影婆娑現法身

    妙觀自在圓成實
    安住涅槃常寂光

    注1:圓成實:即圓成實性,指真如具有圓滿、成就、真實三種性質。

    注2:常寂光:即常寂光土,乃常住(法身)、寂滅(解脫)、光明(般若)之佛土。

    身歸塵土魂隨業
    相現骷髏色即空

    注:《佛說八師經》云:“身爛還為土,魂魄隨因緣。”

    相現骷髏心不死
    魂隨業報色難空

    身成泥土色安在
    魂入輪回心不亡

    虛度百年非壽者
    圓通一念是如來

    深知一切因緣起
    徹悟六如見法空

    注:六如:即《金剛經》所言: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此心有漏受皆苦
    諸法無常色即空

    一剎那間含永遠
    大千世界入微塵

    佛從戒定慧中得
    魔自貪瞋癡里來

    三時有序性無異
    萬象雖殊體卻同

    正言似反誰當信
    古者非今物不遷(題《物不遷論》)

    注:《物不遷論》云:“故經云:正言似反,誰當信者?斯言有由矣。何者?人則求古于今,謂其不住,吾則求今于古,知其不去。今若至古,古應有今;古若至今,今應有古。今而無古,以知不來;古而無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亦不至古,事各性住于一世,有何物而可去來?”

    五蘊皆空成自在
    六根不凈惹塵埃

    月印湖心空有色
    風摩水面了無痕

    境轉心行心轉境
    緣隨意樂意隨緣(回文格)

    注1:徹悟禪師曰:“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由心轉。”“唯業所感故,前境來報,皆有一定,以業能縛心故。唯心所現故,前境來報,皆無一定,以心能轉業故。”

    注2:藏密《凈土經》云:“一切法依緣,緣亦依意樂,何者發何愿,即得如是果。”

    業造身車身造業
    緣隨意馬意隨緣(回文格)

    注1:身車:人身依因緣而輪轉于六趣,故譬以車。

    注2:意馬:言人意驅逐于外境不住于一處,猶如奔馬也。

    妙心本有本心妙
    空相實無實相空(回文格)

    任運隨緣常自在
    貪求執著總徒勞

    真如不動不增減
    妙用無方無盡窮

    注:無方:謂佛攝化眾生,泯絕方位之區別,無所際限,亦無一定之方法。方,指方所、方法。即縱橫自在,發揮妙用之意。

    四大皆空無實體
    六根不凈是浮塵

    五蘊根身皆有漏
    十方器界總無常

    觀緣有盡有無盡
    于法非行非不行

    注:《華嚴經》卷45云:“于法非行非不行,入諸境界不可說。”

    不于今世了其道
    更向何生度此身

    注1:佛教有偈云:“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注2:佛教有偈云:“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菩薩眾生皆幻化
    輪回解脫悉誰為

    注:《圓覺經》云:“菩薩眾生,皆是幻化。”

    情塵雜毒莫貪染

    愛見大悲應舍離

    注1:情塵:指六情(即六根)與六塵。又指心情之塵垢。

    注2:雜毒:苦性與煩惱能障修善,故將之比喻為毒;混入此等毒之法,稱為雜毒。《正法念處經》卷56云:“諸有雖名樂,猶如雜毒蜜。”

    注3:愛見大悲:指不離于愛見之大悲。即未證實相之理,承認有能愛、所愛二相而起大悲之謂?!毒S摩經·問疾品》云:“于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舍離。”又,愛與見,為二種煩惱。迷事之惑名愛,迷理之惑名見。

    道由精進修行得
    財自布施積福來

    無修無證亦無得
    不去不來本不生

    不于佛法生知見
    無出塵勞入涅槃

    真常寂靜光明藏
    秘密莊嚴法界宮(題寂光凈土和密嚴凈土)

    注1:寂光凈土:又作常寂光土、寂光土、寂光國。指諸佛如來法身所居之凈土,亦即毗盧遮那如來(大日如來)所住之凈土。佛所住之世界為真如本性,無生滅變化(常)與煩惱之擾亂(寂),而有智慧之光(光),故稱常寂光土。此土乃佛自證最極秘藏之土,以法身、解脫、般若為其體,具足圓滿“常、樂、我、凈”四德。

    注2:密嚴凈土:指以身語意三密所莊嚴,為如來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凈土。又作密嚴國、密嚴佛土等。又此凈土以如來藏無垢凈識為體,密教特指為法身大日如來之凈土。此凈土亦相通于華嚴經所說之華藏世界、凈土宗所說之極樂世界。

    注3:光明藏:即光明之寶庫,亦即指如來之身。

    注4:法界宮:胎藏大日如來之宮殿也,即大日如來法身依住之處,又稱密嚴國。

    莊嚴清凈光明土

    平等柔和安樂邦(題西方極樂世界)

    注1:光明土:無量光明土之略稱,西方極樂世界之別名。

    注2:安樂邦:又作樂邦、安樂國、安樂凈土,西方極樂世界之別名。

    不生不滅名真諦
    著有著無是妄心

    多財原本布施得
    端貌是由忍辱來

    注1:佛教有“十來偈”,即: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憍慢中來,喑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

    注2:宣化《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淺釋》有云:“布施能得富貴的果報;持戒能得諸根具足的果報;忍辱能得相貌端正果報;精進能得大勢力的果報;禪定能得長壽的果報;般若能得辯才無礙的果報。”

    現前即是夢中夢
    當下可知身后身

    生生不息塵塵現
    運運密移念念遷

    注:《楞嚴經》卷10云:“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

    生生大化無休止
    運運密移不滯留

    本來面目在當處
    不是因緣非自然

    注:《楞嚴經》卷3云:“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吹光割水不相觸

    撲影捉空徒自勞

    注1:《楞嚴經》卷9云:“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

    注2:《楞嚴經》卷2云:“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虛空云何隨汝執捉?”

    喋喋世人行道少

    悠悠劫海出頭難

    注:《景德傳燈錄》卷3載達摩初祖言:“吾滅后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

    真如佛性人人有

    妙用恒沙恰恰無

    注1:《印光大師文鈔》云:“真如佛性,人人本具,但以迷而不覺,初非有失。”

    注2:《五燈會元》卷2載法融禪師《無心頌》云:“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談名相勞,直說無繁重。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又,《禪宗永嘉集》云:“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塵勞幻夢明明有

    妙用恒沙恰恰無

    注:永嘉禪師《證道歌》云:“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對鏡親瞻休認影

    臨流偶瞥便明心

    注1:《楞嚴經》卷4云:“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于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

    注2:《瑞州洞山良價禪師語錄》載:“[洞山良價禪師]后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云: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

    對鏡親瞻休認影

    捻花偶嗅便明心

    注:唐朝無盡藏比丘尼有悟道詩云:“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識心達本知身幻
    認影迷頭被眼瞞

    癡人但認鏡中影
    窮子不知衣里珠

    怎得污池觀倒影
    難從垢鏡睹真容

    月光清朗千江現
    萬象森羅玉鏡含

    佛心與我心無二
    法界和魔界如一

    注1:《星云禪話》有云:“佛心即是我心,我心即是佛心。”

    注2:《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7云:“離于法界魔不可得,法界魔界同真如性無有少異,菩薩解此則入一道超于魔境,是為菩薩超魔法門。”又,《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云:“魔界佛界不二不別。”

    盲人怎見日光亮
    濁水何來月影清

    耳聾不覺雷聲響
    心淺難知經意深

    隨情造業成牽掛
    攝念修行得自由

    夢中得寶實非寶
    色外求空不見空

    生生相續生生苦
    念念慈悲念念空

    開諸佛本懷知見
    契眾生時節因緣(題《妙法蓮華經》)

    注1:本懷:佛菩薩久遠以來,所抱持之救度眾生出離苦海之根本心念。《法華經·方便品》稱,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而出現于世。天臺宗即依此認為法華經為出世本懷經,而以“開權顯實”、“開跡顯本”為佛出世之本懷。

    注2:天臺宗將佛教諸經典之內容,從釋尊說法之順序分為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等五時。第五法華涅槃時,指為使受教者之能力進至最高境界,證入佛知見之時期,如日輪當午之時。

    萬般業報無人替
    六道輪回獨自行

    得涅槃以了生死
    欣凈土而厭娑婆

    明月皎然隨處現
    太空恒爾任時移

    業如流水何時盡
    身似浮漚不久存

    妄念如流何急也
    真心似月不隨之

    念如流水難停止
    身似浮萍不自由

    身似浮萍隨浪去
    心如明月被云遮

    大方廣佛超三界
    妙凈明心遍十方

    注1:大方廣佛:指華嚴經之本尊。即證入大方廣無盡法界之佛。大,包含之義;方,軌范之義;廣,周遍之義。

    注2:妙凈明心:指自性清凈心。

    十因圓滿涅槃果

    一念無明生死根

    注:十因:此指菩薩為獲致涅槃之境界而修習的十種行法,稱為涅槃十因:信、戒、近善友、寂靜、精進、正念、具足、濡語(軟語)、護法、布施、正意。

    春在花枝波在水
    樹生果實礦生金

    一毫之善成無盡
    方寸之微藏大千

    注:宗密《普賢行愿品疏》云:“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一毫之善,空界盡而無窮。”

    一句了然超百億

    寸心介爾具三千

    注1:《永嘉證道歌》云:“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注2:《摩訶止觀》卷5云:“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

    寶珠未失云何得
    迷子不知還是窮

    知當下一心是佛
    觀現前萬法皆空

    貪求魔境入魔網
    了脫俗心離俗塵

    金剛般若經文妙
    妙法蓮華喻意深

    注:法華經中有七種譬喻,即法華七喻:火宅喻,窮子喻,藥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醫子喻。

    難成解脫在貪染

    欲出輪回需轉依

    注:轉依:唯識學所謂的“轉依”,也就是轉染依凈。意指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以證得涅槃與菩提之果。亦即轉識成智。

    根身幻化并非我
    眼耳見聞皆是心

    愚夫不解空空義
    智者常懷了了心

    注1:《楞伽經》卷2云:“甚深空空義,愚夫不能了。”

    注2:《菜根譚》云:“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身能近道身安隱
    心若遠塵心出離

    緣由緣起依他起
    因是因生不自生

    注1:依他起:即依他起性、依他起相。略稱依他起。指依于他緣而生起一切如幻假有等現象之諸法。

    注2:《中論》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不自生者,萬物無有從自體生,必待眾因。……”

    眾生執我實無我
    萬法皆空業不空

    徹悟空空無我所
    備嘗苦苦厭人身

    注1:空空:空之亦空曰空空。《大智度論》卷46云:“何等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

    注2:我所:指為我所有之觀念。全稱我所有。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屬之意。即以自身為我,謂自身以外之物皆為我所有。于佛教中,我與我所,被認為系一切世俗分別之基本分別,故為破除之對象。

    注3:苦苦:有情之身心,本來即苦,更加以饑渴、疾病、風雨、勞役、寒熱、刀杖等眾苦之緣而生之苦,故稱為苦苦。

    愚夫逐妄造其業
    智者悟真無所求

    輪回生死無人替
    罪福因緣唯自招

    割恩愛以存道意
    絕攀緣而息塵勞

    注1:《長阿含經》卷4云:“宜割恩愛以存道意。”

    注2:攀緣: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著于某一對象之作用。眾生之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此乃一切煩惱之根源。

    苦海浮沉都是業
    惡緣增減不由人

    三界眾生成一體
    一真全體現三生

    一真全體圓成實
    萬善同歸妙凈明

    事忙不覺人生苦
    心靜方知宇宙空

    海納百川,不增不減
    鏡含萬象,即色即空

    月印千江,非一非異
    鏡含萬象,即有即空

    注1:非一非異:不是同一也不是別異。超越一、異的相對相,而臻于絕對境界。

    注2:即有即空: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故無自性,即此即是空,非壞滅然后始空。

    地獄天宮,皆為凈土

    菩提煩惱,等似空花(集句)

    注1:《圓覺經》云:“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凈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注2:古德云:“生死涅槃,恍如昨夢;菩提煩惱,等似空花。”

    地獄天宮,皆為凈土
    眾生諸佛,同具妙心

    無始無終,真空離相
    不增不減,妙有隨緣

    追逐虛空,眾生著相
    了知真實,智者除心

    莽漢狂夫,多生卑慢
    道人行者,少有憍心

    注1:卑慢:《俱舍論》卷19所舉的七慢之一,指對于極優越之人,卻認為自己僅稍劣于其人;或者指不肯虛心向優越于自己的人學習。

    注2:憍心:是一種自我滿足的心理。依唯識說,是小隨煩惱之一,指對自己的財產、地位、才能、學問等,有愛著之心,而感到傲慢。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愚人除境,智者除心(集句)

    注1:古德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注2:古德云:“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人生如夢,轉眼皆空

    漏網之魚,世間時有
    脫天之鳥,宇內尚無

    種復成苗,眾生輪轉
    金無重礦,諸佛涅槃

    注:《圓覺經》云:“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復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又云:“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礦。”

    大愛無私,愛深而悟
    妄情執我,情重則迷

    祭鬼殺生,皆非正業
    燒錢算命,豈是福因

    注1:正業:即正確的行為;以無漏智修身、口、意三業,而常作清凈之行為。

    注2:《地藏菩薩本愿經》云:“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于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時,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注3:福因:能感招福德果報之業因,即布施等善根功德之總稱。佛教稱施、戒、忍三波羅蜜為福因,以此三波羅蜜為因,能感福德之果報。

    苦海茫茫,怨憎易會

    業輪滾滾,恩愛難留

    注:業輪:善惡之業行,使人在六道中輪回轉生,猶如車輪。

    苦海茫茫,真人上岸

    業流滾滾,智者作洲

    注1:真人:阿羅漢之異名。此外,偉大的修行者(佛陀),或趨向證得真諦法而又不自貴、不賤他人之圣人,皆稱真人。

    注2:《法句經》云:“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看宇宙渺茫如幻境
    感人生匆促若浮漚

    一心離欲離言離相
    諸法即空即假即中

    注:即空即假即中:謂空假中三觀同時進行,這是天臺宗圓頓的觀法。諸法理體本來空寂,謂之空;諸法系由因緣而生,謂之假;非空非假乃絕對之理,謂之中。

    性里乾坤,無非諸佛

    心中惡毒,盡是眾生

    注:《壇經》云:“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

    信愿不堅,染緣易就
    行持具足,凈業定成

    如來藏不離煩惱藏
    菩薩心即是慈悲心

    注1:如來藏:指一切眾生煩惱身中所隱藏之本來清凈的如來法身?!秳亵N經》云:“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注2:大慈心與大悲心稱菩薩二心。

    剎那虛無,含藏永遠

    微塵假有,映現大千

    注1:李通玄《華嚴經合論》云:“無邊剎海,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于當念。”

    注2:假有:虛假的、施設的有。指沒有實體,卻在現象上有其存在、影響,通常指現象世界。

    萬法唯心,真心不動
    虛空入色,妙色無窮

    萬法一心,空不異色
    一心萬法,色即是空

    一切眾生,皆為化佛
    三千世界,盡是妄塵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三千世界,畢竟是空

    性相皆空,不增不減
    如來所得,無實無虛

    注1:性相二空:性空即諸法無自性;相空即諸法緣生之相,都是虛妄不實。

    注2:《金剛經》云:“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善惡升沉,實無主宰

    天堂地獄,不出身心(集句)

    注1:《宗鏡錄》卷78云:“設使眾生輪回六趣。善惡升沉。實無主宰。人法俱空。”

    注2:主宰:指我、自己。即其體常一而有主宰事物之作用者。

    注3:陳兵《佛教與密宗入門》云:“凡情圣智,天堂地獄,九幽十界,不出身心。”

    終日馳求,蠅投窗紙

    一朝覺悟,鳥出空門

    注:《五燈會元》卷4載:神贊禪師見“蜂子投窗紙求出”,而作偈云:“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迷不見性,悟不見空(集句)

    注1:《禪關策進》卷1載:“[高峰妙禪師]初參斷橋和尚,令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注2:《圓覺經鈔》有四不見之說,即:一、魚不見水,謂魚以水為窟宅,游泳水中,悉無所障,故云魚不見水;二、人不見風,謂風發于萬竅,但有聲響可聞,而無形相可見,故云人不見風;三、迷不見性,謂靈明覺知之性,人人本具,但為煩惱無明覆障,迷而不了,故云迷不見性;四、悟不見空,謂修行之人,既能覺了靈知之性,本來空寂,而此空性亦不可得,故云悟不見空。

    但求苦厄化為塵去

    莫把菩提換了糖吃

    注1:《觀世音靈感歌》云:“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佛不離心,永離八難,一切災殃,苦厄化為塵。”

    注2:印光法師云:“倘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災,及不失人身。猶如以無價之摩尼寶珠,換取一根糖吃。”

    圓滿菩提,永無滲漏

    娑婆煩惱,多有慳貪

    注:娑婆:意譯為堪忍、能忍、雜會、雜惡等。指我們這個現實的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現身施教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的眾生,要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稱堪忍土。

    雖證涅槃,亦無滅者

    但持名號,得往生之

    注1:《思益梵天所問經》卷1云:“雖證涅槃,亦無滅者。”

    注2:《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又,《阿彌陀經要解》卷1云:“但持名號,徑登不退。”

    伶俐聰明,并非道器
    柔和軟善,即是佛心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譬如幻翳,妄見空華(集佛經句)

    注1:《楞嚴經》卷3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注2:《圓覺經》云:“譬如幻翳,妄見空華。”

    本妙明心,含藏萬有

    元清凈體,朗照十方(題《楞嚴經》)

    注:《楞嚴經》卷1云:“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又,《首楞嚴義疏注經》卷2云:“本妙明心,未嘗生滅。”

    生生不息之無盡藏

    運運密移而剎那空

    注1:無盡藏:意謂含藏無窮之德,即真如法性之理海廣闊無邊,包藏一切萬象。

    注2:《楞嚴經》卷10云:“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

    注3:《大寶積經》卷87云:“以諸法不生故,剎那剎那空。以剎那空故,名為無相。”

    見暗見明,性非遷改

    說空說有,要在圓融

    注:《楞嚴經》卷3云:“見暗見明,性非遷改。”

    滾滾紅塵,欲流泛濫
    茫??嗪?,業浪翻騰

    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解無為法,出煩惱家

    注1:《楞嚴經》卷6云:“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注2:《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

    夢幻塵勞,空花佛事
    唯心凈土,名字眾生

    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不求解脫,常在塵勞

    注:《圓覺經》云:“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五蘊幻身,無非苦聚

    六塵緣影,不是真心

    注:《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見樹木時,云何樹木

    有文殊者,無是文殊

    注1:《楞嚴經》卷2云:“若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

    注2:《楞嚴經》卷2云:“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于中實無是非二相。”

    游戲人生,莫輕因果
    修行佛法,常念慈悲

    苦海無邊,眾生無盡
    涅槃是岸,六度是船

    滾滾塵鄉,終究是苦
    悠悠劫海,剎那皆空

    注:塵鄉:塵,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塵之鄉里,乃指生死海。

    劫劫生生,輪回不絕

    塵塵剎剎,幻化無窮

    注:宗密《原人論》云:“劫劫生生,輪回不絕。”

    礦里藏金,金不是礦
    枝頭掛果,果并非枝

    金在礦中,果非樹外
    月非水內,春在枝頭

    注:《華嚴念佛三昧論》云:“如月在水,月非水內。如春在枝,春非枝外。”

    果非樹內,亦非樹外
    蟲出水中,不出火中

    俗眾隨流,流于生死
    道人任運,運至涅槃

    注1:隨流:又作順流,謂眾生隨順三界六道生死之流,而輪轉于迷界。

    注2:任運:隨物隨事,任法之自然運動,不加人的造作。

    方寸心田,妙藏萬卷
    大千國土,盡入毫端

    方寸之間,含藏萬物
    大千以內,出入一毛

    三界眾生,同為一體
    十方諸佛,都是此心

    擾擾塵寰,百年易過
    悠悠苦海,億劫難熬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三身三德,皆是瑜伽(集句)

    注1:《妙法蓮華經玄義》卷1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注2:三身三德: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二者配列,則法身為法身之德,報身為般若之德,應身為解脫之德。

    注3:《瑜伽師地論釋》云:“贊佛論說,三身三德,皆是瑜伽。”

    法界圓融,非情成佛

    金剛般若,無住生心

    注1:法界圓融:謂法界之諸法事事涉入交徹。是華嚴之無礙、天臺之性具也。

    注2:非情成佛:又作草木成佛、無情成佛。謂非獨一切有情眾生有佛性,草木、國土等無情,亦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乃華嚴、天臺等圓教之極說。如華嚴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之說,天臺有“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之說。

    注3:金剛般若:如金剛般堅固、銳利之智慧,能斷除一切煩惱。

    注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要旨。

    相即相容,相依相待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注1:相即相容:又作相即相入。華嚴宗教義之一。意謂宇宙萬象互融無礙之作用,其間保持著無限密切之關系。

    注2:相依相待:指差別界之現象互相對立統一。

    注3:《無量壽經》卷下云:“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不信來生,成斷滅論

    拔無因果,即惡取空

    注1:斷滅論:又作斷見。即主張眾生死后完全斷滅。

    注2:惡取空:又作僻取空。取惡空之義。為“善取空”之對稱。即否定因果道理,不知緣生無性之理而謬解空義,執著于斷空之見。據成唯識論卷七載,否定真俗二諦,是為惡取空,諸佛說為不可治者。

    菩薩發心,在于救苦
    如來應世,是為度生

    將此身投入熊熊彩焰
    愿來世化為片片紅蓮

    上根聞正法即信行矣
    劣智惟神通可折伏之

    注1:上根:又作利根。指具足殊勝根器的眾生;易于獲得覺悟得到解脫的眾生。

    注2:劣智:指難以領會佛法真理的下劣之智慧;亦即下根、鈍根。

    香象渡河,涉足法源底

    群猴跳海,喪身幻景中

    注1:香象渡河:譬喻徹底截流,所證甚深?!秲炂湃浣?#183;三種菩提品》有三獸渡河之典故:“如恒河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恒河喻十二因緣,兔喻聲聞,馬喻緣覺,象喻佛,說明唯佛才能“盡法源底”。

    注2:群猴跳海:佛經寓言,出自《法句譬喻經》等。一群獼猴來到海邊,海灣中有泡沫,風一吹便積聚起來,高達數丈。猴王見了,認為是雪山,乃對群猴說:“早聽說大海中有雪山,其中甘美水果可隨意享用,我當先去看個明白。若是極樂之地,我就不回來了”。說完爬上樹,跳往泡沫堆,結果被淹死。其余的獼猴不知其故,紛紛效法,結果也都喪了性命。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渴鹿逐炎,徒使妄情熾

    飛蛾撲火,皆因邪執亡

    注1:渴鹿逐炎:又作渴鹿逐焰。《楞伽經》云:“譬如群鹿,為渴所逐,見春時焰,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喻凡夫之無始貪愛種子習氣,內熏三毒,外發現行,渴愛所逼,于一切色境妄起貪求樂欲。

    注2:妄情:指凡夫之虛妄情識,亦即脫離真實之認識與見解。

    注3飛蛾撲火:《法苑珠林》卷55引《涅槃經》云:“汝等今者興建是意,猶如飛蛾投于火。”現比喻自取滅亡。

    注4:邪執:即固執不正之見解。

    羅漢驅龍,揚威憑戒力

    沙彌救蟻,延壽靠慈心

    注1:《大毗婆沙論》卷44謂:昔日迦濕彌羅國有毒龍常擾惱一寺中五百羅漢,五百羅漢共議入定,以神通力驅之而不能。有一外來羅漢至龍處,龍聞聲即遠遁。自言非用定力、神通力,唯因護戒之力,使惡龍驚怖而去。

    注2:戒力:由持戒而來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注3:《雜寶藏經》謂:有羅漢以神通觀知其沙彌弟子將于七日后死,即令其歸家省親。沙彌歸途中見一蟻穴被水所淹,以土救之。七日后還至師處,師謂其因慈心而得延壽。

    觀美女俊男,花瓶盛糞
    嘆凡夫俗子,甘愿投泥

    愿切苦深時,常求奇跡
    信堅行久者,自有神通

    學道息狂心,道成心息
    隨緣消舊業,緣盡業消

    四句偈言,得恒沙福慶
    十聲佛號,除曠劫罪愆

    注1:四句偈:指由四句所組成的偈言。因四句偈往往涵蓋著佛法之要義,故佛經云受持四句偈或以四句偈教人,有無量功德。在短短1卷《金剛經》中,釋尊反復提到受持讀誦演說四句偈之福德,有五次之多。

    注2:十聲佛號:佛號,即佛之名號。阿彌陀佛之名號,功德廣大無邊,不可思議。蓋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而蒙受稱念名號之功德者,即得往生極樂凈土。十聲佛號,即十念念佛,又作十聲念佛?!队^無量壽經》云:“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又,《法華經》云:“念佛一聲,罪滅河沙。”

    邪魔趨異端,難除執著
    正法行中道,不起貪求

    念有漏無常,生無非苦
    悲輪回不盡,佛不住空

    諸佛洞觀實相而無住
    眾生游戲虛空而不知

    注:無住:指無固定之實體;或指心不執著于一定之對象,不失其自由無礙之作用者。又稱不住。諸佛獨入“無住涅槃”,即不住涅槃,不住生死。

    生死路茫茫,何從何去

    色心空寂寂,無往無來

    注:“色心空寂寂”:指一方面認識到物質現象沒有獨立的自性,“色即是空”;一方面心遠離種種障害,而為空寂無相,即“心即是空”。

    觀普賢身,有無窮形色
    自文殊舌,出一切音聲

    煩惱即菩提,不思議也
    微塵含剎土,可析求乎

    注1:《六祖壇經·般若品》云:“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注2:《密嚴經·顯示自作品》云:“分析于諸色,乃至觀微塵,自性無所有,譬如彪兔角。”《楞伽經》云:“乃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

    水流剎那無??招韵?br>流水連綿不斷有因緣

    天象寒來暑往無窮盡
    地形滄海桑田常變遷

    我佛真心獨朗常清凈
    眾生妄念紛飛不自由

    將愛欲斷除,色心空了
    把情禪懺盡,業債還清

    注:蘇曼殊有禪詩云:“懺盡情禪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經眠。”

    大海納百川,不增不減
    真空含萬有,非斷非常

    一切音聲,自虛空生滅
    無邊色相,皆法界塵勞

    萬法空生空滅虛空藏
    一心妙有妙無靈妙源

    萬法無來無去無生滅
    諸行非有非空非斷常

    片云點太清,實非本體
    大海生浮泡,不是全潮

    注1:《楞嚴經》卷9云:“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云點太清里。”

    注2:《楞嚴經》卷2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認影迷頭,未知身是幻
    識心達本,不被眼來瞞

    病為對治貪癡之良藥
    欲乃輪回生死之苦根

    巨石賴舟,能浮江過渡
    世人念佛,可帶業往生

    注:《龍舒凈土文》云:“譬如鐵石雖重,賴舟船力,可以渡江。一針雖輕,不賴舟船,江不可渡。蓋謂人有重罪,仗佛力者,可生凈土。罪惡雖輕,不仗佛力,亦不得生。”

    往生凈土樂邦真解脫

    返沒濁流苦海大輪回

    注:返沒:往返沉沒于生死海也。

    念三界唯心,是心作佛
    悟眾生同體,當體即空

    眾生逐妄緣,輪回造業
    萬法如流水,相續成形

    諸佛皆由大事因緣出世
    凡夫多為小家利益迷途

    老病死眾生同體無非苦
    去來今萬法唯心畢竟空

    注:《俱舍論》卷22云:“如世尊言:諸所有受,無非是苦。”

    棄有著空,如避溺而投火

    求親離怨,似欣籠而厭欄

    注:永嘉禪師云:“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又云:“是以釋動求靜者,憎枷愛杻也。離怨求親者,厭欄欣籠也。”

    若身無垢語無污意無染
    則精自盈氣自泰神自清

    既有佛能成,則皆能成佛
    雖無生可殺,而不可殺生

    注1:《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大般涅槃經·德王菩薩品》復云:“若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

    注2:《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云:“佛性雄猛難可沮壞,是故無有能殺害者。若有殺者,則斷佛性。如是佛性,終不可斷。性若可斷,無有是處。如我性者,即是如來秘密之藏。如是秘藏,一切無能沮壞燒滅。雖不可壞,然不可見。若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乃證知。以是因緣,無能殺者。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無殺者,應當無有不善之業。佛告迦葉:實有殺生。何以故?善男子,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

    緣自心來,諸佛有求必應

    果由因得,眾生無作不收

    注1:古德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又,印光大師云:“感應之道,如撞鐘然;叩之大者則大鳴,叩之小者則小鳴。”

    注2:《瑜伽師地論》云:“未作不得,已作不失。”又,《大莊嚴論經》卷10有“不種不獲”的寓言:有兄弟二人,哥哥每囑咐其弟去田間勞作,自己則去寺廟向天神祈禱豐收。一次,天神化成其弟的模樣,來到他身邊一起祈禱。哥哥見了,便說:“你不去地里干活,跑到這兒干什么?”天神答:“我也來向天神祈禱,讓天神降福于我。至于莊稼,天神會保佑的,無須我管理。”哥哥說:“我從來沒有聽說可以不種而獲。”天神便答:“難道你也明白這個道理?”

    緣深因厚功齊,自然感應
    意正心誠愿切,所以靈通

    人無眷屬牽纏,易離苦海
    樹有枝柯鉤掛,難出稠林

    注:《辟支佛因緣論》有偈云:“譬如稠林中,欲挽大樹出,枝柯相妨礙,求出將無由。在家如稠林,眾務如枝柯,雖欲求出要,縛著永無固。”又有偈云:“我見伐大樹,枝葉極繁多,稠林相鉤掛,無由可得出。世間亦如是,男女諸眷屬,愛憎系縛心,于生死稠林,不可得解脫。小樹無枝柯,稠林不能礙,觀彼覺悟我,斷絕于親愛,于生死稠林,自然得解脫。”

    如來以緣起性空為要義
    善惡乃升沉苦樂之樞機

    眾生以恐怖因緣離苦毒
    諸佛現貪淫色相度癡迷

    注1:《大般涅槃經·德王菩薩品》載:國王命一大臣持一油缽,經過很長一片鬧市,告之曰:“若棄一滴當斷汝命。”并派一武士持刀在后而怖之。大臣一路上雖見有許多邪欲引誘,但因恐怖而不敢有絲毫放逸,乃至不棄一滴之油。喻菩薩修道,應攝心護念,嚴持凈戒,乃得成就。

    注2::《西藏度亡經》謂:在中陰境界,諸佛菩薩為攝受救度眾生,先后顯淫欲相(喜樂部諸尊)和忿怒相(忿怒部諸尊)以鉤牽驚覺而接引之。

    說尋常,菩提煩惱皆人性
    論究竟,方便隨緣亦物情

    成住壞空,世界循環不已
    中生本死,有情流轉無常

    注1:成住壞空:即四劫。佛教認為,世界不斷循環著成立與破壞之過程,分四個階段1)成劫:世界成立期,包括器世間(物質世界)和眾生世間(有情眾生)的成立時期; (2) 住劫:這是存續期,相對安穩狀態;(3)壞劫:這是破壞期,眾生世間與器世間漸次破壞;(4)空劫:這是空漠期,虛無狀態。

    注2:中生本死:即四有。佛教認為,有情眾生之輪回轉生,一般可分為四種狀態,即1)中有:死后至再生之間的存在;(2)生有:脫離中有狀態,托胎之初剎那的存在;(3)本有:出生至死亡之間的存在;(4)死有:臨終之剎那的存在。

    明月穿云,自性本來清凈

    蓮花處水,菩提無可染污

    注1:《大法鼓經》云:“若離一切煩惱云覆,如來之性凈如滿月。”

    注2:《無量壽經》云:“清白之法具足圓滿……猶如蓮花,于諸世間,無染污故。”《華嚴經》云:“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寶積經》云:“譬如有諸蓮花,生于水中,水不能著。菩薩亦爾,生于世間,而世間法所不能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偷窥国产亚洲免费视频| 公喝错春药让我高潮|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合集| 99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留学生|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免费| 韩国三级在线 中文字幕 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天堂偷窥|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无码|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女性高爱潮视频| 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 久久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麻豆国产传媒精品视频|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99九九视频高清在线|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欧美|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欧美一本大道香蕉综合视频|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