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再發
二00一年七月十三日,中國在莫斯科申奧獲得了成功,終于能夠在北京舉辦二00八年的奧運會。在那個歡樂的夜晚,我輾轉難眠,初時有些激動,眼淚隨著電視里“我們贏了”的口號聲往下淌,隨之即冷卻下來,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卻使我一夜未能入睡,于是關于北京申奧的許多事情浮現在我的眼前。 在一九九三年北京曾參加過申奧活動,那時的宣傳力度可謂空前,且不說廣播電視上的搖旗吶喊,就是申奧的標語廣告都掛滿了北京乃至全國。什么“改革的中國盼奧運”。“北京人民歡迎您”等等,比比皆是。甚至為了顯示中國的文明,竟在許多地方寫上了文明用語:你好,謝謝,對不起……。幼兒園小朋友都懂得都會說的話,號召全國人民去學、去說。難怪當時一些外國朋友對此都感到疑惑。 本次申奧活動依然聲勢浩大,有人徒步游覽祖國山河而記者跟蹤采訪,稱為申奧之旅。有人驅車橫貫神州,電視臺追蹤報道稱為申奧萬里行。有人倒騎摩托飛躍長城也稱為申奧獻上一份力量。其實這些都是挑戰極限的活動,和申奧連在一起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當然規模最大的莫過于申奧簽名活動,幾萬米的布,幾千萬人去簽名,我想意義有三,一,顯示中國的人多,有簽不完的名。二,顯示中國的布多,有簽不完名的布。三,顯示中國的布功能多,既能做衣服,還能寫字簽名。 在本次申奧前后,欣聞許多有識之士,慷慨解囊,贊助奧運。我由衷的贊佩他們的愛國之舉。但同時也有憂慮之感,擔心有關部門會不會借奧運之名,在全民中大肆募捐,本來募捐是自愿之舉,但此類事情已領教過數以萬次。捐款自愿,但任務必須完成。當然富有者對此不以為然,尤其此舉尚可沽名釣譽,但眾多百姓收入貧乏,無疑叫苦連天。也許,我這是杞人憂天。 想我中華泱泱大國,至今未能舉辦一屆奧運盛會,可悲,可嘆。認真反省,其原因不外乎綜合國力欠佳。申奧活動是一種公平的競爭,看似奧評委的選擇,實則自身能力的體現。若我們的財力,物力,交通,運輸,設施,衛生,環保及人們的素質均屬上乘,則舉辦奧運并非夢想,今天北京申奧的成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申奧并非只憑熱情的宣傳鼓動,如果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健康文明,那時,不但奧運圣火在中國傳遞,整個世界都將澎湃中華民族的聲音,那時我們才不愧是炎黃的子孫。 寫于北京申奧成功之夜 2001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