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歷代美容方

     昨非今是 2010-03-09
    歷代美容方
     
          拔萃干洗頭藥方
          [組成] 甘松香、百藥煎、五倍子、川芎、薄荷、香白芷、草烏頭、藿香、茅香各等份。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將藥末干摻于頭發內,稍加揉搓,用梳篦之。
          [功效] 去頭脂,垢膩 。
          [方源] 《濟生拔萃》
          白礬散
          [組成] 白礬、硫黃、乳香各等份。
          [制法] 以上藥珠,共研細末。
          [用法] 用以擦患處。
          [功效] 治療酒渣鼻,肺風粉刺。
          [方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白附丹
          [組成] 白附子、白芨、白蘞、白茯苓、密陀僧、白石脂、淀粉各等份。
          [制法] 以上諸藥 ,共研細末,或用牛乳,或用雞子清調為丸,陰干備用。
          [用法] 每晚用溫水研磨敷面。
          [功效] 治療雀斑。
          [方源] 《外科精義》
          白僵蠶膏
          [組成] 白僵蠶(炒)15克,白魚10條,白石脂,白附子、鷹屎白各3克,豬脂60克。
          [制法] 以上藥物,除豬脂外,研為細末, 以豬脂調勻
          [用法] 敷涂于患處。
          [功效] 治面上瘢痕。
          [方源] 《圣濟總錄》
          白面方
          [配方] 牡蠣90克(燒為粉),土瓜根30根,白蜜適量。
          [制法] 先將牡蠣、土瓜根研為末,然后用蜜調和。
          [用法] 每晚用以涂面,早晨用溫水洗去。
          [功效] 能使皮膚白晰。
          [方源] 《太平圣惠方》
          白牙固齒去風除齲方
          [組成]
          熟地60克,香附60克,嫩槐枝49寸長(新瓦上焙干),石膏(煅)30克,旱蓮草60克,升麻(炒)45克,細辛15克,青皮15克,羊脛骨灰15克,白芷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防治齲齒等口齒疾病,兼有固齒與烏發之功。
          [方源] 《萬密齋醫學全書》
          白牙藥升麻散
          [組成] 川芎12克、升麻、藁本、石膏、白芷各30克,皂角30克(燒存性)取6.6克,細辛18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散。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 牙齒白凈,兼能防治牙齒腫痛。
          [方源] 《御藥院方》
          白芷膏
          [組成]白芷、蔓荊子、附子、防風、芎窮、網草、細辛、黃芩、當歸、蜀椒(去汁及閉口者)各30克,大黃45克,馬旨膏250毫升。
          [制法]以上藥物細切,以馬旨膏,更加豬脂1500毫升,合諸藥微火煎,待白芷 色黃,膏即成。
          [用法]先將頭洗凈,然后用藥膏涂頭部。
          [方源]《劉涓子鬼遺方》
          百效療狐臭方
          [組成] 密陀僧30克,麝香0.3克,枯礬3克,輕粉0.3克,細辛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水調擦患處,3日1次。
          [功效] 治療腋臭。
          [方源] 《外科百效全書》
          百效洗面藥
          [組成] 皂角900克,升麻240克,楮實150克,綠豆、白芨、白芷。天花粉各30克,甘松、山奈、砂仁、白丁香各75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用糯米飯搗丸,如彈子大。
          [用法] 以水研為濃汁涂洗面部。
          [功效] 去黑黯、粉刺、風瘡及皮膚瘙癢。
          [方源] 《外科百科金書》
          柏葉散
          [組成]側柏葉120克,何首烏、地骨皮、白芷各60克。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粗末,每用15克,入生姜10片,水1大碗,煎5-7沸,去滓備用。
          [用法]臨睡時用藥汁洗頭。
          [功效]營養毛發。
          [方源]《御藥院方》
          柏子仁丸
          [組成] 柏子仁,半夏曲各2兩,黨參、白術、五味子、煅牡蠣、麻黃根各1兩,紅棗3兩。(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養陰益氣,,固表止汗。
          [適應癥] 盜汗,自汗。
          [服法] 日服2次。每次2—3錢,吞服。
          [方源] 《本事方》
          寶鑒牢牙散
          [組成] 羊脛骨灰,升麻各9克,生地黃、黃蓮、石膏各3克,白茯苓、人參各1.5克,胡桐淚1克,麝香少許。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每日臨睡前用之刷牙。
          [功效] 牢固牙齒,治牙齒無力,不能嚼咀。
          [方源] 《奇效良方》
          保元固齒烏發方
          [組成] 青椒(炒)30 克,槐角子30克,牡丹皮30克
          ,破故紙(炒)21克,細辛15克,沒食子9克,百藥煎6克,熟地黃30克,
          [制法] 共研細末
          [用法] 每早用以擦牙,咽津。
          [功效] 烏須黑發,固牙牢齒。
          [方源] 《壽世保元》
          必用和粉方
          [組成]
          鉛粉240克,黃粉60克,金箔10片,白米英粉、密陀僧各30克,蛤粉60克,檀香9克,朱砂3克,輕粉、片腦、麝香各3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調和均勻。
          [用法] 用以敷面。
          [功能] 美化面容,使皮膚白潤細膩。
          [方源] 《醫方類聚》
          變容顏令悅澤方
          [組成] 白附子60克(生用),白芷15克,密陀僧45克,胡粉150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末,以羊乳和之。
          [用法] 每晚用以涂面,早起以溫水洗去。
          [功效] 可以美化面容,消除面部墨黯,遮掩皮膚缺陷。
          [方源] 《太平圣惠方》
          補中益氣丸
          [組成] 黨參、黃芪、甘草各3兩,白術9錢,當歸、升麻、柴胡、陳皮6錢,紅棗9兩,生姜6兩。(研細加蜜制成丸藥)
          [功效] 補中益氣,抗衰駐顏。
          [適應癥] 氣虛發熱,疲倦乏力,體瘦,四肢無力,面黃無華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2—3錢,吞服。
          [方源] 《源胃論》
          千金翼生發膏
          [組成]升麻、薺寧各60克,莽草、白芷、防風各30克,蟑螂4只,馬脂、驢脂、雄雞脂、豬脂、狗脂各250毫升。
          [制法]先將諸藥熬熟,其他藥切碎,再用醋浸一宿,然后與諸脂合在一起同煎,沸后則停火,冷了再煎,照此共煎3次,濾去滓,膏即成。
          [用法]用以涂敷脫發處。
          [功效]治發鬢禿落不生。
          [方源]《千金翼方》
          千金玉容散
          [組成]白附子、蜜陀僧,牡蠣、茯苓,芎窮各60克。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用生乳和之。
          [用法]每晚先用以涂面,并反復摩之,早晨用溫水洗去。
          [功效]治面黑,面皺,兼可防治皮膚皸裂。
          [方源]《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治面黑方
          [組成]生甘草粉60克,白羊乳1000毫升,羊胰(水漬去污汁,切碎)2具。
          [制法] 將以上3種藥物研和均勻。
          [用法] 每晚用以涂面2—3次,第二天早晨用豬蹄湯洗去。
          [功效] 主治面黑。
          [方源] 《備急千金要方》
          鉛紅散
          [組成] 硫黃、枯礬各15克,黃丹少許。
          [制法] 先將硫黃、枯礬研為細末,加和少許黃丹調和。使其與皮膚色相近。
          [用法] 每用1.5克,水調涂于患處,每晚1次。同時兼服升麻湯,瀉青丸 。
          [功效] 治療肺風粉刺。
          [方源] 《丹溪心法》
          青龍散
          [組成] 青黛9克,薄荷葉6克,細辛、芒硝、川芎、白芷各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治療牙齦腫痛。
          [方源] 《御藥院方》
          青絲散
          [組成]白芷、白茯苓各15克,母丁香、細辛、當歸、川芎、生甘草、甘松各9克,升麻、旱蓮草、地骨皮、生地、熟地、破故紙、青鹽各6克,寒水石20克,麝香(研細)1.5克,生何首烏,香附末各30克。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用以刷牙,刷后咽津。
          [功效]烏須發、固牙齒。
          [方源]《東垣十書》
          輕粉散
          [組成]輕粉、白附子、黃芩、白芷、防風各3克。
          [制法]共研細末。
          [用法]每日洗臉時,搽洗。
          [功效]能治痤瘡。
          [方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輕黃散
          [組成]杏仁(去皮)、輕粉各1錢、雄黃5分、麝香少許。
          [制法]共研細末。
          [用法]臨臥時點用。
          [功效]治鼻臭,息肉。
          [方源]《明醫指掌》
          輕身一號
          [組成]黃芪、防己、白術、川芎、制首烏各15克,澤瀉、生山楂、丹叁、茵陳、水牛角各30克,仙 靈脾10克,生大黃9克。
          [制法]日1劑,煎成100毫升,每次口服50毫升,日2次。
          [功效]治單純性肥胖癥。
          [方源]《中醫雜志》
          清宮固齒秘方
          [組成]
          生大黃30克,熟大黃30克,生石膏30克,熟石膏30克,骨碎補30克,杜仲30克,青鹽30克,食鹽30克,白礬30克,枯礬30克,當歸身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每日早晨,用此散刷牙,并擦牙根。
          [功效] 能清潔牙齒,防治牙病,防止牙齒松動脫落。
          [方源]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去風散
          [組成] 升麻45克,白芷、藁本、沉香、細辛、丁香各30克,寒水石60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散
          [用法] 用以揩齒。
          [功效] 防治牙宣。
          [方源] 《圣濟總錄》
          去皺面膏
          [組成]青木香,白附子、白蠟、白芷、芎窮、霧陵香、香附子各60克,白茯苓、甘松各30克,羊髓750克。
          [制法]以上藥物切碎,以酒、水各250毫升,浸藥一宿, 煎至酒水盡為度,濾去滓膏即在,瓷器貯備用。
          [用法]用此膏涂面。
          [功效]令人面光澤柔潤,并能抗皺防止皮膚衰老。
          [方源]《備急千金要方》
          全錄玉容丸
          [組成]
          甘松、山楂、細辛、白芷、白蘞、白芨、防風、荊芥、白僵蠶、山梔子、藁本、天麻、羌活、獨活、密陀僧、枯礬、檀香、川椒、菊花各3克,紅棗7枚,皂莢500克。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捶作丸,如秋冬加蜂蜜15克,如皮膚粗糙,加牛骨髓9克。
          [用法] 早晚用以洗面。
          [功效] 治雀斑、粉刺及皮膚粗糙,經常使用可使皮膚白凈細膩潤澤。
          [方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全鹿丸
          [組成]
          鹿茸、鹿腎、鹿肉、鹿尾、鹿角膠、黨參、山藥、白術。黃芪、茯苓、杜仲、甘草、續斷、當歸、巴戟天,川芎,蓯蓉、生地。鎖陽。熟地、芡實、天冬。胡蘆巴、麥冬、補骨脂五谷子、復盆子、陳皮、菟絲子、枸杞子、楮實子,牛膝花椒、小茴香、香鹽、沉香等。(此丸為中成藥,故藥量,制法省略。)
          [功效]補腎助陽
          [適應癥]體虛怕冷,腰膝酸軟,四肢無力,陽痿精冷,崩漏帶下等癥。
          [服法]日服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景岳全書》
          人參鹿蓉丸
          [組成]
          人參、鹿角膠、蓯蓉、菟絲子、補骨脂、巴戟天,當歸、茯苓、五味子,淮牛膝、杜仲、香附、甘草,黃柏。黃芩、桂圓肉。(此法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補氣血,助腎陽。
          [適應癥] 神經衰弱,腰腿酸等癥。
          [服法] 日服1—2次,每次1粒,化服。
          [方源] 《通行方》
          瑞竹堂干洗頭藥方
          [組成] 香白芷、零陵香、甘松香、滑石各等份。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將藥末摻于頭發內,梳篦。
          [功效] 去頭脂,垢膩。
          [方源] 《瑞竹堂經驗方》
          潤膚澡豆方
          [組成]豬胰五具,白茯苓、白芷、藁本各120克,甘松香、陵香各160克,白商陸50克,大豆面1000克,蒴 灰30克。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攪和均勻,然后與豬胰更搗和勻。
          [用法]每次取少許洗手面。
          [服法]能使手、面皮膚潤澤。
          [方源]《備急千金方》
          三黃膏
          [組成] 雄黃、雌黃、砒霜各1.5克(另研),白礬、黃丹(另研),蛇床子,茹各30克。白膠香(另研),輕粉各3克,巴豆4粒。
          [制法] 用胡麻油120克,先入巴豆,煎至巴豆色黃,去巴豆不用,再加入其他藥物 及少量黃蠟,熬膏備用。
          [用法] 用藥膏搽涂患處。
          [功效] 治療紫折癜風,以及瘡、癬、疥 。
          [方源] 《證治準繩》
          三黃散
          [組成] 雄黃、硫黃各15克,黃丹、天南星各10克,枯礬、密陀僧各1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用生姜汁調,擦涂患處。
          [功效] 治白癜風。
          [方源] 《古今醫鑒》
          三圣膏
          [組成] 硫黃末、黃丹各15克,生姜汁適量。
          [制法] 用生姜汁調諸藥。
          [用法] 摩擦患處。
          [功效] 治白癜風。
          [方源] 《證治準繩》
          三圣膏
          [組成]黑附子、蔓荊子、柏子仁各15克。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用雞脂調勻,搗研置瓷器中,密封百日,取出備用。
          [用法]用以涂于毛發脫落處。
          [功效]治毛發脫落
          [方源]《醫學綱目》
          三物膏
          [組成] 柳枝、桑枝、槐枝各300克。
          [制法] 取柳枝、桑枝 、槐枝末各300克,加水6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濾去藥渣,兌入青鹽300克,再熬成膏。
          [用法] 每晚睡前用之揩牙。
          [功效] 牢牙固齒
          [方源] 《御藥院方》
          搽鼻去紅方
          [組成] 白礬3克,杏仁49粒,水銀3克,輕粉2.1克,白梅肉7枚,大楓子49粒,京墨3克,五味子49粒,核桃7枚。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 和雞子精調搽患處。
          [功效] 治酒渣鼻,粉刺。
          [方源] 《古今醫鑒》
          蟬殼散
          [組成] 蟬殼49個,烏梅肉7個,綠礬30克,鹵堿15克,青古錢7個,杏仁7個,膩粉適量。
          [制法] 以上藥物除古錢,膩粉外,搗羅為末。
          [用法] 先用古錢于腋下反復摩擦,直至局部皮膚發熱,然后拔去腋毛,將藥粉撒布于局部,外面更撒上一層膩粉,包扎好。
          [功效] 治腋臭。
          [方源] 《太平圣惠方》
          長發神驗方
          [組成]蔓荊子90克,青葙葉90克,旱蓮草90克,附子90克(去皮臍,生用),亂發灰15克。
          [制法]以上藥物,切碎,用酒2500毫升,于瓷器中浸漬,密封14日,即可用。
          [用法]先用水將頭發洗凈,每日用烏雞脂調和涂發。
          [功效]長發,養發。
          [方源]《太平圣惠方》
          長發滋榮散
          [組成]生姜皮(焙干),人參各30克。
          [制法]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每用時以生姜蘸藥末,于脫發處擦之,隔日1次。
          [功效]防治毛發脫落。
          [方源]《瑞竹堂經驗方》
          常傅面脂方
          [組成]細辛、玉竹、黃耆、白附子、山藥、辛夷、芎窮、白芷各30克,栝 樓仁、木蘭皮各60克,豬脂500克。
          [制法]先將上藥切碎,用適量酒浸泡一宿,然后與豬脂同煎,煎時待白芷色黃,濾去藥滓即成。
          [用法]用以敷面。
          [服法]去面皺,療面黑無光澤,亦可用千金瘡 出血。
          [方源]《普濟方》
          常使齒藥玉池散
          [組成]
          升麻、藁本、甘松香、網草、香白芷、川芎各30克,細辛60克,干生地黃60克,地骨皮30克,皂角(刮去皮,燒存性)90克,麝香3克(另研),青鹽6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入麝香研勻。
          [用法] 每日早晚揩牙。
          [功效] 治牙齒垢膩不潔凈
          [方源] 《御藥院方》
          常用和粉方
          [組成]鉛粉30克,密陀僧3克,黃粉6克,白檀香3克,蛤粉15克,輕粉3克,黃連1.5克(水淘,置于紙上令干),冰片、麝香各少許,白米英粉6克。
          [制法]以上諸藥共研細末,調和均勻。
          [用法]每早用以敷面。
          [服法]能使人面紅潤細膩,富于光彩。
          [方源]《醫方類聚》
          常用蠟脂方
          [組成]蔓荊子油1500毫升,甘油香,零陵香,辛夷,白術,細辛,竹茹,竹葉,白茯苓,靡蕪花各30克,羊髓1500克,麝香15克,白蠟30克。
          [制法]先將諸藥切碎,用酒浸泡一宿,然后加入蔓荊子、羊 髓煎,待白芷色黃濾
          去藥滓,加入麝香攪拌均勻,而后加入白蠟,待凝成膏,用瓷器貯存備用。
          [用法]用以涂面。
          [服法]能使人面部皮膚滋潤細膩
          [方源]《普濟方》
          沉香散
          [組成] 沉香、麝香各3克,升麻、藁本、藿香、甘松香、白 芷各7.5克,細辛15克,石膏120克,寒水石6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使牙齒白凈,防治牙齒黃黑,口臭。
          [方源] 《奇效良方》
          陳氏滅瘢膏
          [組成] 胡粉30克,輕粉24克,豬脂適量。
          [制法] 將胡粉、輕粉和研,用豬脂調。
          [用法] 用以涂瘢痕。
          [功效] 治痘瘡瘢痕。
          [方源] 《陳氏小兒痘疹方》
          陳希夷刷牙藥
          [組成] 豬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黃、胡桐淚、旱蓮草,槐角子、細辛、荷蒂、青鹽各等份。
          [制法]
          將上藥除青鹽以后,切碎,納于新瓦罐中,加蓋,用麻泥封固,蓋上留一小孔,罐外涂麻泥1.5厘米,用馬糞火燒至青煙出存性為度,撤火,放置一宿,取出藥,與青鹽合研細末。
          [用法] 每日清晨與睡前用藥刷牙
          [功效] 去牙齒污垢,烏發固齒
          [方源] 《御藥院方》
          桑灰去頭屑方
          [組成]菊花、桑白皮、附子(去皮臍)、藁本、旱蓮草、蔓荊子、零陵香、桑寄生各等份,桑柴灰適量。
          [制法]以上藥物,除桑柴灰外,銼為細末,以白凈布袋盛;另用桑柴灰淋汁5000毫升,加入諸藥,煎令藥味出,冷熱適度,即可用。
          [用法]用以沐頭。
          [功效]治頭多白屑,經久不瘥,時時瘙羊。
          [方源]《御藥院方》
          桑皮柏葉湯
          [組成]桑白發300克,柏葉300克。
          [制法]以上藥物,銼為粗末,用水3000毫升漬浸,煮五六沸,去滓。
          [用法]用以沐洗頭發。
          [功效]治毛發干枯不潤澤。
          [方源]《太平圣惠方》
          桑椹子膏
          [組成] 桑椹子10兩。(市場有售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養血,潤燥,補益肝腎,烏發。
          [適應癥] 肝腎不足,頭昏眼花,頭發早白;老年血虛津枯,大便秘結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5錢(約1羹匙)化服。
          [方源] 《證治準繩》
          麝香面膏方
          [組成]
          麝香15克(細研),豬胰3具(細切),蕪菁子90克(研),栝樓瓤150克(研),桃仁90克(湯浸),去皮尖(研),酥油9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加酒適量,研磨成膏。
          [用法] 用以涂面。
          [效能] 滋潤皮膚,令皮膚潔白潤滑,顏色紅潤悅澤,光彩照人。
          [方源] 《太平圣惠方》
          麝香刷牙散
          [組成]
          麝香0.3克,升麻3克,黃連6克,羊脛骨灰、白豆寇、草豆寇各10克,當歸身、防己(酒浸)、人參各1克,生地黃、熟地黃各0.3克,沒石子3枚,五倍子1枚。
          [制法] 以上諸藥,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潔齒固齒,防治牙齒疾病。
          [方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神秘擦牙方
          [組成]旱蓮草汁500克,青鹽180克,何首烏500克(切片,用黑豆
          蒸3次),細辛、白芷各15克,軟石膏240克(火煅),桑寄生120克,黑豆500克。
          [制法]除旱蓮草汁外,其他藥物,研為細末,用旱蓮草汁合和均勻,瀝干,研細。
          [用法]每日早晚用以揩齒,并咽津。
          [功效]錢須黑發,堅牢牙齒。
          [方源]《經驗良方》
          神巧令手面光潤方
          [組成]豬胰1具(細切),白芷15克,桃仁15克,細辛15克,冬瓜仁30克,栝樓仁30克,白芨15克,白蘞15克,甘松30克,龍腦冰片0.3克,黃蠟30克,好酒1000毫升。
          [制法]以上藥物細切,用好酒煎之,令白芷色黃,濾去藥滓,加入黃蠟,再煎成膏,用瓷器盛之。
          [用法]用以涂手面。
          [服法]令手面光澤細膩。
          [方源]《神巧萬金方》
          神仙長春散
          [組成]
          皂角500克(去皮殼),食鹽60克,香附子120克,青鹽120克(研),牛蒡子120克(炒),蓮花蕊30克,藿香30克,旱蓮草30克,麝香0.3克(研),冰片0.3克。
          [制法]
          先將皂角銼碎,用小瓦盆2個,上面的盆底鉆小孔3個,下盆裝一層皂角,一層青鹽,將青鹽120克全部用完,上下盆相合,用泥封固,炭火煅煉,至青煙為度,取出,同其他藥物同碾為細末,然后入麝香、冰片、研勻。
          [用法] 每日早晚用之刷牙。
          [功效] 牢牙固齒,能治牙齒動搖疼痛。
          [方源] 《瑞竹堂經驗方》
          神效揩牙藥方
          [組成]醋石榴1枚(用泥裹燒令通紅,候冷,去泥取出),茄子根(與槐枝同燒,令煙盡為止,候冷取用)、槐枝、馬齒莧,蘭香草、薄荷、石膏、五倍子(煨熟)、升麻各30克。
          [制法]以上藥物,搗羅為散。
          [用法]用以揩牙,并咽津。
          [功效]不僅能使白發變黑,而且可堅固牙齒。
          [方源]《太平圣惠方》
          赤膏
          [組成] 朱砂4分,麝香2分,牛黃0.5分,水銀4分,雄黃3分。
          [制法] 將以上藥物研細,納入適量面脂中。
          [用法] 用以敷面。
          [功效] 治療婦人面上粉刺。
          [方源]《普濟方》
          瘡毒丸
          [組成]珍珠1.2兩,麝香、朱砂、牛黃、蟾酥各8錢,冰片、熊膽、血竭、乳 香、沒藥、葶藶子、雄黃、沉香各4錢。(此中成藥,制
          法省略)
          [制法]清熱解毒
          [用法]療瘡發背, 疽腫等癥。
          [功效]日服1-2次,每次1-2料,化服。
          [方源]《外科全書集》
          崔氏胭脂方
          [組成]紫礦500克(另研),白皮24克(另搗),胡桐淚15克,白蜜1000毫升。
          [制法]先取水4000毫升,煎沸后加入紫礦
          ,待水再沸時加入白皮,攪拌均勻,又沸入胡侗淚,白蜜,再煎10余分鐘后,紫礦漸沉于下,即以生絹濾出,浸絲綿之上,絲綿的大小,可根據情況決定,每浸1次,即于火上烘干,然后再浸,經7-10遍即成。
          [用法]用以搽施面頰。
          [服法]使面頰鮮艷紅潤
          [方源]《外臺秘要》
          大樸散
          [組成] 大黃、樸硝各等份。
          [制法] 將以上二味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酒調敷患處。
          [功效] 治療酒渣鼻。
          [方源] 《蒼生司命》
          大菟絲子丸
          [組成]菟絲子,鹿茸,肉桂,附子,澤瀉,石龍芮各1兩,熟地,蓯蓉,巴戟天,山茱萸,杜仲,續斷,補骨脂,懷牛膝,畢澄茄,茯苓,防風,川石斛,沉香,小茴香各3兩,川芎、五味子、桑螵蛸、覆盆子各5錢。(此丸為中成藥)
          [功效]溫補腎陽
          [適應癥]腎虛不足,畏寒怕冷,腰膝酸軟。行走地,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等癥。
          [服法]日服2次,每次1.5-3錢,吞服。
          [方源]《和劑局方》
          丹砂散
          [組成]
          丹砂(研)30克,麝香(研)少許、白檀香15克,丁香皮、藿香葉、茅香,香附子、甘松香、白芷、升麻各30克,豬牙皂莢(燒存性)60克,石膏粉120克,寒水石500克,零陵香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散,細研令勻。
          [用法] 每日早晚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并可防治口臭等口齒疾病。
          [方源] 《圣濟總錄》
          膽礬丸
          [組成] 土馬鬃、石馬鬃、半夏各30克,生姜60克,胡桃10個,膽礬15克,五倍子30克。
          [制法] 以上諸藥,研為細末,和為一團,如彈子丸,用絹袋盛。
          [用法] 每用熱酒,水各少許,浸研成汁,洗染須發。
          [功效] 能使白發變黑,兼能生養毛發。
          [方源] 《宣明論》
          黨參養營丸
          [組成]
          熟地3兩,當歸、黃芪各2兩,黨參、白術、白芍各1.5兩,茯苓1兩,甘草、肉桂、陳皮、遠志。五味子各5錢,生姜、紅棗各8兩。(市場有售中成藥,故制法省略)
          [功效] 補氣血,安心神,抗衰老,駐顏。
          [適應癥] 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和劑局方》
          得效硫黃膏
          [組成] 硫黃、白芷、天花粉。膩粉各5克,芫菁7個,全蜴1個,蟬衣5個。
          [制法] 先將以上藥物研為細末,再將麻油與黃蠟溶煉,加入諸藥末。
          [用法] 每晚用其涂患處,清晨洗去。
          [功效] 軟化角質組織,抑菌消腫,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方源] 《世醫得效方》
          得效染須方
          [組成]
          針砂適量;當歸,甘松、石膏、滑石各3克,橡斗子30克,醋石榴皮9克,母丁香、白檀香3克(另收),各研為末。麝香少許,沒石子6克;訶子4枚(去核),百藥煎9克;白芨3克。
          [制法]
          將針砂、同柳枝數段于銅鍋內炒過,再用好米醋浸一宿,次日再炒,以柳成炭為度,待冷后取炮制過的針砂1匙,白芨2匙,當歸、甘松、石膏、滑石、橡斗子、酸榴皮、母丁香、白檀香各半匙,麝香,沒石子,訶子,百藥煎各少許,一處合和,好米醋調成膏備用。
          [用法]將藥膏涂物須發上,以荷葉緊緊包定,次日早晨洗去即黑,其后用胡桃油擦涂,以使頭發油潤光軟。
          顛倒散
          [組成] 大黃、硫黃各等份。
          [制法] 分研細末,共合一處,再研勻。
          [用法] 用涼水調敷面部。
          [功效] 治療酒渣鼻、肺風粉刺。
          [方源] 《醫宗金鑒》
          點白還黑丹
          [組成]生地、桑椹、旱蓮草各等量絞取汁,合于一處,煎煮成肖膏,曬干研末取30克,母丁香15克,沒食子15克,銅粉15克。
          [制法]將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拔去白發后,用生姜點于毛孔中。
          [功效]能使毛發變黑。
          [方源]《集驗良方》
          點痣藥
          [組成]桑柴灰、風化石灰各1斤,鮮威靈仙6兩。
          [制法]煎濃汁淋二灰,取汁熬膏。
          [用法]點用
          [功效]治疣痣息肉及雞眼。
          [方源]《串雅內編選注》
          定年方
          [組成]白芨75克,白術150克,白芷60克,細辛60克,白附子60克,防風60克,白礬45克,當歸30克,藁本45克,芎窮45克,白茯苓60克,白石脂60克,土瓜根60克,蕤仁60克,玉竹60克,白玉屑250克,琥珀末15克,鐘乳粉15克。
          [制法]以上藥物,搗羅細末,取雞子白并白蜜等和勻,捻作挺子,入布袋盛,于陰涼處風干。
          [用法]每晚用之涂面,使用可將挺子搗研為末,然后以面脂調之
          [功效]治面部粉刺及面皺。
          [方源]《太平圣惠方》
          東垣白牙散
          [組成] 升麻3克,羊脛骨灰6克,白芷2.5克,石膏4.5克,麝香少許。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用以揩齒。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治牙齒黃黑。
          [方源] 《蘭室秘藏》
          升麻散
          [組成] 升麻、防風、細辛、鐘乳粉各30克,寒水石15克,白 石英粉、牛砂粉各15克,沉香3克,丁香9克,麝香3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用少許,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防治牙齒黑黃。
          [方源] 《圣濟總錄》
          生發烏云油
          [組成]川椒、白芷、川芎各30克,蔓荊子、零陵香、附子各15克。
          [制法]以上藥物,銼為粗末,入絹袋中,用香油750克,浸漬21天。
          [用法]取油擦摩禿發處。
          [功效]能生須發。
          [方源]《醫方類聚》
          圣惠蟲牙方
          [組成] 松節90克(銼),皂莢(去黑皮,炙焦黃)一挺,石鹽0.3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清潔牙齒、防濁蟲牙。
          [方源] 《太平圣惠方》
          圣惠換髭法
          [組成] 石榴根皮90克(細銼),白蜜90克,硫黃30克(細研),綠礬30克(細研)。
          [制法] 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瓶中,將品封固,從上一年12月埋入地下,到第二年12月取出。
          [用法] 用以涂染須發。
          [功效] 染須發令黑
          [方源] 《太平圣惠方》
          圣惠面脂方
          [組成]
          杜蘅、杜若、防風、藁本、細辛、白附子(生用)、木蘭皮、當歸、白術、獨活、白茯苓、玉竹、白芷、天雄、玉屑(細研),橘子仁各60克,漢防己、商陸、梔子花、冬瓜仁、蘼蕪各90克,藿香、丁香、菟絲子(搗為末),零陵香、甘松香、木香各60克,麝香15克(細研)、白鵝脂、白犬脂、羊髓、牛髓各500克。
          [制法]
          先用水浸脂、髓7天,每日換水,然后用酒5000豪升浸漬,待脂,髓消溶后,除去筋膜不用,再將諸藥切碎一同浸入,密封一夜于銅器中煎,以水盡為度,濾去藥滓,反復研磨,待凝為止,用瓷器貯之備用。
          [用法]每日早晚用以涂面。
          [功效] 使人面色悅澤紅潤。
          [方源] 《太平圣惠方》
          圣惠手膏
          [組成]栝樓瓤60克,杏仁30克。
          [制法]將杏仁浸去皮,與栝樓瓤同研如膏,以蜜調,令稀稠合適。
          [用法]每晚用以涂手面。
          [服法]令手面皮膚光潤,冬不皴裂。
          [方源]《太平圣惠方》
          圣惠治久患瘡痍瘥后瘢痕不滅方
          [組成] 白附子(生用)15克,密陀僧15克,牡蠣(煅)15克,川芎15克,白茯苓15克,酥適量。
          [制法] 將以上藥,除酥外,研為細末,用酥調和。
          [用法] 敷瘢痕。
          [功效] 治瘡瘍瘢痕。
          [方源]《太平圣惠方》
          圣濟槐枝散
          [組成]槐枝、沒食子、馬齒莧 、生地黃、烏賊骨、胡桃灰、青橘皮、地黃花、皂莢、槲葉、蔥須各等份。
          [制法]以上藥物,細銼,入瓷瓶內,蓋好瓶口,火燒煙出,細研為散。
          [用法]用以揩牙,咽下,日3次。
          [功效]烏須黑發,清潔牙齒,防止各種牙病。
          [方源]《圣濟總錄》
          圣濟牙疳牙宣方
          [組成] 生地黃500克,鹽60克,麝香0.3克。
          [制法] 將生地黃與鹽搗和為團,以面包裹在馬糞火上煨,至煙斷為度,去面不用,加入麝香,研勻。
          [用法] 敷搽患和,日3---4次。
          [功效] 治牙疳宣露,膿血口臭。
          [方源] 《圣濟總錄》
          圣濟腋臭方
          [組成] 干薔薇根、地骨皮、生甘草、商陸、胡粉、滑石各30克。
          [制法] 先將薔微根,地骨皮、生甘草、商陸搗羅為細末,然后加入胡粉,滑石拌勻,以醋少許調和。
          [用法] 用以涂局部。
          [功效] 治腋下及手心、足心、陰部、腹股溝陰汗濕臭者。
          [方源] 《圣濟總錄》
          失笑散
          [組成] 五靈脂6兩,生蒲黃4兩。(此散為中成藥)
          [功效] 活血祛瘀止痛,美容。
          [適應癥] 瘀血阻滯,經閉腹痛,產后瘀滯腹痛等癥。
          [服法] 日服2次 ,每次2—3錢,吞服。
          [方源] 《和劑局方》
          十味補丸
          [組成] 熟地、當歸各3兩,黨參、白術、茯苓、黃芪、白芍各2兩,炙甘草、肉桂、川芎各1兩。(市場有售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益氣補血,美容。
          [適應癥] 氣血兩虧,面色萎黃,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醫學發明》
          石灰散
          [組成] 石灰1000克,白膠香、丁香、熏陸香、青木香各60克,白礬120克,橘皮、陽起石各9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過篩。
          [用法] 量腋窩面積,取消毒棉一團,展取藥,外以紗布包裹,著腋下。
          [功效] 治腋臭。
          [方源] 《備急千金要方》
          鵝黃散
          [組成] 綠豆粉30克,滑石粉15克,黃柏10克,輕粉1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用麻油調,搽面。
          [功效] 治療粉刺。
          [方源] 《中醫皮膚病診療》
          二黃散
          [組成] 大黃、樸硝、硫黃、輕粉、烏頭尖各等份。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 用蘿卜汁調搽。
          [功效] 治療酒渣鼻。
          [方源] 《外科精義》
          二妙丸
          [組成] 黃柏、蒼術各8兩。(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清熱燥濕,健胃生肌。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丹溪心法》
          二至丸
          [組成] 旱蓮草、女貞子各40兩。(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補益肝腎。
          [適應癥] 肝腎不足,頭暈眼花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2—3錢,吞服。
          [方源] 《證治準繩》
          防風膏
          [組成]防風、藁本、辛夷、芍藥、當歸、白芷、商陸、細辛、
          密陀僧(研細)、芎窮、獨活、玉竹、木蘭皮、蕤仁各60克,杏仁、丁香、雞舌香、零陵香、珍珠屑、麝香各30克,油500克,獐髓、鹿髓各500克,牛髓500克,蠟120克。
          [制法]以上藥物,先將諸髓用水浸泡,經常換水,直至白凈為止,除珍珠,麝香外,其他藥物銼為粗末;然后將油、髓、蠟入鍋中,煮熬令消溶,再入諸藥,用文火煎之,待白芷色黃,量黃,量稀稠得當,以新綿濾去滓,入珍珠、麝香攪勻,待凝膏成,用瓷器貯存備用。
          [用法]臨睡時用以涂面,早晨用溫水洗去 。
          [服法]治面部 ,令面色光澤。
          [方源]《圣濟總錄》
          防風湯
          [組成] 防風30克,蔓荊子30克,細辛15克,升麻15克,地骨皮15克,赤茯苓15克,芎蒡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銼為粗末,混合均勻,每用15克,加水1大盞,酒1大盞,同煎至1盞,去渣。
          [用法] 乘熱含之,應盡量使藥趨就患處,藥冷即吐。將藥含盡為度。
          [功效] 治療牙宣,齒根宣露,動搖疼痛。
          [方源] 《圣濟總錄》
          防齲牢牙散
          [組成] 槐枝(10厘米長者)49枝,柳枝(10厘米長者)49枝,皂角7挺,石鹽120克。
          [制法] 以上藥物,放入瓷器中,用黃泥將瓶口固濟,在小火中燒一宿,候冷取出,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防治蛀齲宣露
          [方源]《醫學綱目》
          肥皂丸
          [組成] 南星、樸硝各15克,巴豆7粒,白梅肉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調勻,納入肥皂內,在柴灰火中煨香熟,搗爛成膏,丸如彈子大。
          [用法] 每用時用水調洗面。
          [功效] 治療粉刺、雀斑等。
          [方源] 《普濟方》
          粉黃膏
          [組成] 硫黃末0.3克,輕粉、烏頭尖末各少許,豬脂適量。
          [制法]
          將白蘿卜切去頭,挖孔,納入硫黃末,加蓋,用竹針固定,放入糠火中煨一宿,取出硫黃,與輕粉、烏頭尖末研勻,用豬脂調成膏。
          [用法] 每晚睡前將膏涂于患處,第二天早晨洗去。
          [功效] 治酒渣鼻。
          [方源] 《三因極病癥方論》
          茯苓膏
          [組成]
          豬蹄2具,白梁米150克,白茯苓,商陸各150克,玉竹30克,白芷、藁本各90克,杏仁泥100克,甘松末、零陵香末各30克。
          [制法]
          先將豬蹄、白粱米、白茯苓、商陸、玉竹、白芷、藁本加水6000亳升,煎至3000毫升,然后兌入杏仁泥,再煎至1500毫升,濾去渣
          ,瓷瓶盛貯,然后加入甘松末,零陵香末,攪勻,用蠟紙封口,備用。
          [用法] 每晚用以涂面。
          [功效] 治面黑黯、潤澤皮膚,防治面皺。
          [方源] 《普濟方》
          干洗頭香白芷散
          [組成] 香白芷,王不留行各6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用時以粉干摻頭發內,稍加揉搓后,用梳篦之。
          [功效] 去頭污垢膩。
          [方源] 《御藥院方》
          甘松膏
          [組成]
          甘松香、丁香、白芷、澤蘭香、桑白皮、桑寄生,大麻仁,苜蓿香,杏仁、蔓荊子,辛夷、芎蒡、防風。莽草各30克,零陵香、藿香、細辛、蜀椒60克,竹葉、松葉各250克,胡麻油、豬脂各500毫升,烏雞肪、雁肪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細切,用醋浸一宿,然后放油脂中,用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膏成即可用。
          [用法] 涂頭,每日2—3次。
          [功效] 治頭部風癢白屑,兼能生發。
          [方源] 《普濟方》
          藁本散
          [組成] 藁本、升麻各15克,皂角(燒存性)15克,石膏45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散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治療牙齒風齲,齦腫宣露,溢膿氣臭。
          [方源] 《圣濟總錄》
          固齒明目烏須黑發良方
          [組成]何首烏(用黑豆拌蒸1次,牛膝拌蒸1次)120克,旱蓮草120克,槐角(用黑豆汁拌蒸)120克,生地黃(用酒拌過在炒鍋內蒸1日)60克,骨碎補(刮去皮毛,炒)45克,青椒60克,沒石子60克。
          [制法]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每日擦牙。
          [方源]《壽世保元》
          固齒刷牙散
          [組成] 青鹽、川椒、旱蓮草各60克,枯礬30克 ,白鹽120克,
          [制法] 先將旱蓮草、川椒煎水、濾去渣滓,然后用藥液拌炒青鹽、白鹽、枯礬、干后研細末。
          [用法] 用以刷牙、漱口。
          [功效] 不僅能護齒固齒,而且可防治齲齒等牙病。
          [方源]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固經丸
          [組成] 龜板4兩,白芍、黃柏各3兩,黃芩2兩,椿根皮、香附各1.5兩。(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滋陰,清熱,養血,固經,養顏。
          [適應癥] 體虛有熱,月經過多,紫黑成塊等癥。
          [服法] 日服1---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醫學入門》
          歸脾丸
          [組成]
          黨參、黃芪、白術、茯苓、酸棗仁、龍眼肉、生姜各4兩,當歸、遠志各2兩,甘草、青木香各1兩,紅棗6兩。(市場有售中成藥)
          [功效] 補益氣血,健脾安神,生肌長肉。
          [適應癥] 氣血虛弱,體倦乏力,失眠健忘,婦女經水過多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濟生方》
          閨閣和粉方
          [組成]鉛粉300克,密陀僧1.5克。
          [制法]將雞子從頂端打一孔,除去蛋典不用,只用蛋清,然后用膩粉裝滿,更入密陀僧,孔用紙封固,另用紙數層包裹,將紙濕透,以文火煨之,以紙黃為度,取出棄去蛋殼不用。
          [用法]用以敷面。
          [服法]使人面白潤細膩,兼可去面皺。
          [方源]《醫方類聚》
          訶子散
          [組成]訶子2枚(去核),沒食子、百藥煎各90克 ,黃礬45克(研),針砂90克(用好醋1碗,在瓷器中浸3日,炒7次。)
          [制法]將蕎麥面加入針砂打成糊,頭天晚上搽于頭上,用荷葉包到天明,然后用溫水洗凈;第二天晚上,將沒食子百藥煎,黃礬,訶子調入針砂于醫麥面打成的糊中,用生姜插碎,并加入少量輕粉,一處調勻,用荷葉包到天明,然后用溫水加數滴香油洗頭。
          [功效]烏須發,并能使頭發油潤光亮。
          [方源]《瑞竹堂經驗方》
          河車丸
          [組成] 熟地、龜板各2兩,杜仲、黨參、黃柏各1.5兩,紫河車、懷牛膝、麥冬、天冬各1兩,茯苓6錢。(市場有售中成藥)
          [功效]補氣血,益肝腎,抗衰老。
          [適應癥] 虛損勞傷,神疲乏力,腰酸腿軟,潮熱,夢遺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4錢,吞服。
          [方源] 《醫方集解》
          黑金散
          [組成]麻糝(細搗)1500克,生地黃1500克,青鹽60克(搗碎),皂莢9挺(分別截作三斷),桃枝、柳枝、桑枝各3000在我,馬齒莧500克。
          [制法]以上藥物,置于罐內,每味一層,用瓦片將罐口覆蓋,中間留一小孔,外以紙固濟,待泥干后,用炭火燒,候煙盡為度,然后埋于土中1_2天,
          取出,與升麻、白芷各30克,研為細末。
          [用法]每日早晚用以擦牙,津液咽下。
          [功效]錢須發,兼治牙齒疾病。
          [方源]《圣濟總錄》
          紅膏
          [配方] 朱砂30克,麝香、牛黃各15克,雄黃1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細調勻,以面脂和為膏。
          [用法] 用以敷面。
          [功效] 治面上粉刺。
          [注意事項] 每用后應避風。
          [方源] 《太平圣惠方》
          紅棉散
          [組成]
          柳絮30克,麋角(煮過,焙)15克,紫石英(研)15克,寒水石(研)30克,海蛤(紅者)15克,朱砂(研)15克,冰片30克,白石英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用以揩齒。
          [功效] 治療牙齒宣露、疼痛、并能治牙齒浮動。
          [方源] 《圣濟總錄》
          胡桐淚散
          [組成] 胡桐淚(研)15克,朱砂(研)0.3克,麝香0.3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治牙齒黃黑不潔。
          [方源] 《圣濟總錄》
          華山石刻散
          [組成]雞腸草、旱蓮草、茜草根、晚蠶沙、白礬、青鹽、皂莢、訶子各等分。
          [制法]以上藥物,搗如麻豆大,入瓶子內,外用鹽泥固濟,口上留一小孔,用木炭燒之,煙盡為度,杵為細末。
          [用法]揩牙,每日2_3次,咽津。
          [功效]烏須黑發,防治各種牙痛。
          [方源]《圣濟總錄》
          化堅油
          [組成]
          透骨草3克,伸筋草7.5克,生茜草6克,木通7.5克,松節4.5克,紫草根7.5克,生地榆6克,昆布6克,劉寄奴3克,香油360克。
          [制法] 先用香油浸以上諸藥兩晝夜,然后用文火將藥炸至焦黃,濾去藥渣。
          [用法] 用時微加溫,涂入瘢痕處。
          [功效] 治療火燙傷后增生性瘢痕、紅斑落屑角化性皮膚病。
          [方源]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槐桃膏
          [組成]瓦松(半生半燒灰)、鐵粉(火燒醋淬10余遍,搗研)、羊糞(半生半燒灰)、槐枝(細銼)各30克,胡桃仁500克。
          [制法]先將胡桃仁與槐枝搗作一團,填入瓶中,又取槐枝長6公分,密插于瓶中,與瓶口齊,更取1瓶,大小與前者相同,將其埋入地下,瓶口與地面平,將盛藥之瓶與此瓶口相對合,吻合處用麻泥封固,然后用馬糞火燒一宿,候冷開之,取出漏入空瓶中之沒,調瓦松、鐵粉、羊
          糞三味藥物。
          [用法]用以涂頭,每日換藥1次。
          [功效]不僅能烏須黑發,而且能營養毛發,使毛發茂盛不落。
          [方源]《圣濟總錄》
          槐枝散
          [組成]槐枝、青鹽、黑芝麻、生地黃各30克,皂莢,去皮子2挺。
          [制法]以上藥物,置于瓷瓶中,用瓦片蓋口,紙泥固濟,但要于蓋上留一小孔,如錢眼大小,待泥干后,以文火燒之,候燒盡,冷后研末。
          [用法]每日用以揩牙,余藥涂發。
          [功效]治須發黃白,兼能固齒。
          [方源]《圣濟總錄》
          皇帝涂面金容方
          [組成] 朱砂6克,干胭脂6克,官粉9克,烏梅5枚(去核),樟腦15克,川芎少許。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每晚睡前,用溫水調藥涂面,次日早晨洗去。
          [功效] 美化面容,兼去粉刺、皯黯,”三七日,面如童顏,乃神仙妙用之法”。
          [方源] 《萬病回春》
          皇后洗面膏
          [配方]川芎、細辛、附子、藁本、藿香、冬瓜仁、沉香各30克,白檀香60克,楮實250克,白術15克,絲瓜4條,甘草60克,生粟子第二層皮15克,零陵香90克,白芨60克,白蘞45克,土瓜根30克,阿膠60克,白茯苓60克,冰片6克,皂角末30克,糯米粉750克。
          [制法]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用水調洗面。
          [服法]悅澤面容。
          [方源]《御藥院方》
          黃礬膏
          [組成] 黃礬石(燒至汁盡)2.4克,胡粉(炒至黃)2.4克,豬脂適量、鷹屎白、燕窠中草燒灰、人乳各適量。
          [制法] 先將黃礬石,胡粉研細,用豬脂調膏;另用鷹屎白、燕窠中草燒灰各等份,用適量人乳調之。
          [用法] 治身上瘢痕。
          [方源] 《圣濟總錄》
          回春固齒丹
          [組成]生地黃60克,白蒺藜(炒去刺)60克,香附子(炒)120克,青鹽45克,破故紙(炒)30克,沒食子,大者4枚。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早晨用以刷牙,津液咽下。
          [功效]烏須黑發同,堅牙同齒。
          [方源]《萬病回春》
          回春固齒散
          [組成]
          鼠骨1副(置于瓦上焙干,以色黃為度,研為細末),花椒(炒)60克,乳香60克,香附30克(炒),白蒺藜仁30克,青鹽30克(以面包裹煅燒)。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清潔牙齒,保護牙齒,防治牙病。
          [方源] 《萬病回春》
          回春酒渣鼻方
          [組成] 半夏、硫黃、白鹽、枯礬各6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以水調涂患處。
          [功效] 治酒渣鼻。
          [方源] 《萬病回春》
          回春烏發秘方
          [組成]芝麻香油500毫升,胡桃瓤3個,胡銅錢15枚。
          [制法]將以上藥物入瓷缸內,口部密封,埋入土中(60厘米深處),1年后取出。
          [用法]用以搽髭發。
          [功效]令髭發令黑。
          [方源]《萬病回春》
          回春治粉刺方
          [組成] 枯礬30克,硫黃6克,白附子6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用時用水調搽面,臨睡時上藥,次日洗去。
          [功效] 治療粉刺。
          [方源] 《萬病回春》
          回春治腋臭方
          [組成] 白芷、枯礬、黃丹各2分,花椒1分。
          [制法] 將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藥末擦患處。
          [功效] 治腋臭。
          [方源] 《萬病回春》
          回療丹
          [組成]腰黃、朱砂各2錢,蟾酥、砂、輕粉各1錢,乳香6分,麝香、砒霜各5分,蜈蚣1條。(此丹為中成藥,故制法省略)
          [制法]消腫止痛,解毒拔膿。
          [適應癥]療瘡走黃,破潰而膿出不暢,頭面脹痛,麻木疼痛等癥。
          [用法]將藥放入瘡口內,外貼膏藥。
          [方源]《外科正宗》
          雞血藤浸膏片
          [組成] 雞血藤2兩。(市場有售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美顏。
          [適應癥] 血虛頭昏,腰膝酸痛,關節不利,風濕痹痛,婦女月經不調等癥。
          [服法] 日服3次,每次4片,吞服。
          [方源] 《醫學正傳》
          雞子粉方
          [組成]雞子1個,膩粉適量,密陀僧1.5克。
          [制法]將雞子從頂端打一孔,除去蛋黃不用,只用蛋清,然后用膩粉裝滿,更為密陀僧,孔用紙封固,另用紙數層包裹,將紙濕透,以文火煨之,以紙黃為度,取出棄去蛋殼不用。
          [用法]用以敷面。
          [功效]使人面白潤細膩,兼可去面皺。
          [方源]《醫方類聚》
          棘刺散
          [組成] 棘刺、當歸、菁葙子、干姜、石菖蒲、香附子、雞舌香、青木香、青黛、胡桐淚各等份。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散。
          [用法] 用綿蘸藥貼齒上,或用以揩牙。
          [功效] 治療齒齦宣露,口中腥臭,牙齒動搖。
          [方源] 《圣濟總錄》
          濟生澡豆方
          [組成]密陀僧(另研),甘松、生杏仁,白芷
          ,蛇床子各30克,白骨肉40克,蓖麻仁49粒。白蒺藜,杵去刺,白牽牛(酒浸)各90克。白僵蠶60克。肥皂、去皮弦子,搗細1500克。
          [制法]以上藥物,共搗為丸 。
          [用法]每日早晚用以擦面,待30-60分鐘洗去。
          [功效]防雀斑、瘢痕等。
          [方源]《濟生方》
          健步丸
          [組成] 黃柏、龜板各4兩,懷牛膝3.5兩,熟地、知母各2兩
          ,白芍1.5兩,當歸、鎖陽、虎骨各1兩,陳皮7.5錢,干姜5錢,羊肉32兩。(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
          [適應癥] 肝腎不足,腳漆萎軟,步行無力等癥。
          [服法] 日服2—3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丹溪心法》
          健腰丸
          [組成]杜仲,補骨脂 ,大蒜各8兩,核桃肉60只。(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補肝腎,強腰脊。
          [適應癥]腎虧腰酸,頭暈耳鳴,尿有余瀝等癥。
          [服法]日服1_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和劑局方》
          金剛丸
          [組成]蓯蓉,杜仲,菟絲子,川萆解各8兩,豬腰2只。(此丸為中成藥,故制法省略)
          [功效]補肝腎,壯筋骨。
          [適應癥]腎虛,腰膝酸痛,筋骨萎軟,四肢乏力等癥。
          [服法]日服2次,每次3袋,吞服。
          [方源]《保命集》
          金國宮女八白散
          [組成]白丁香、白僵蠶、白牽牛、白蒺藜、白芨各90克,白芷60克,白附子、白茯苓 各15克,皂角三挺,綠豆面適量。
          [制法]以上諸藥,共研為末。
          [用法]用水調洗面。
          [方源]《醫方類聚》
          金黃散
          [組成]大黃、黃柏、姜黃、白芷各5斤,天花粉10斤,厚相、生南星、陳皮、蒼術、甘草各2斤。(此散為常用中成藥)
          [制法]消腫止痛。
          [適應癥]瘡癰初起,紅腫,婦人乳癰,小兒丹毒等癥。
          [用法]用野菊花泡濃汁或綠花汁加蜂蜜調成厚漿糊狀。敷于患處,每天敷1-2次。
          [方源]《醫宗金鑒》
          金鑒玉容散
          [組成]
          白牽牛、鉛粉、白蘞、細辛、甘松、白鴿屎、白芨。白蓮蕊、白芷、白術、白僵蠶、白茯苓、白丁香、白附子、鷹屎白、白扁豆各30克,防風、荊芥、獨活、羌活各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搓搽面上,30分鐘后洗去,每日3次。
          [功效] 治面色黧黑,黑黯等。
          [方源] 《醫宗金鑒》
          金銀花露
          [組成]金銀花(每5斤金銀花蒸餾成露80斤)
          [制法]清熱解毒。
          [用法]熱癤解毒,小兒胎毒,高熱口渴等癥。
          [功效]日服2_3次,每次2_4兩,飲服。冷天宜微溫服。
          [方源]《木草綱目拾遺》
          金主綠云油
          [組成]蔓荊子、沒食子、訶子肉、躑躅花、白芷、沉香、附子、防風、覆盆子、生地黃、零陵香、芒硝、蓮子草、丁香樹皮各4.5克,卷柏9克。
          [制法]每用時以板球蘸油摩禿發處,以局部發熱為度。
          [功效]能生發,使白發變黑,并可防止發白。
          [方源]《醫方類聚》
          浸油澤發方
          [組成]生麻油2500毫升,黑桑椹30克,梔子花30克,醋石榴皮30克,訶子肉30克,旱蓮草30克,細辛15克,白芷15克,藁本15克,白芷15克。藁本15克,零陵香30克,白蘞30克,生鐵1500克(搗碎),芒硝30克,地骨皮30克,沒食子30克。
          [制法]以上藥物,細銼,并生鐵用布袋裝,入麻油浸49天,藥即可用。
          [用法]常用梳頭。
          [功效]能潤澤毛發,兼有烏發功效。
          [方源]《太平圣惠方》
          京師秘傳烏發方
          [組成]五倍子,搗碎于鍋內炒至煙
          盡,用水打濕,擠壓成餅,為末,每用6克,紅銅末,于火中燒紅后,取出入水中淬之,再燒再淬,然后再取落入水中的銅末,再用醋煮,燒黑待用,每用1.8克,食鹽1克,白礬1.8克,白面灰0.5克。
          [制法]以上藥物,俁在一起,以酒或茶水調勻,煮濃如蜜糖粘稠備用。
          [用法]先將頭發洗凈,然后涂藥,用茶葉包裹一夜,次日洗去。
          [功效]烏須黑發。
          [方源]《古今醫鑒》
          經驗烏髭方
          [組成]晚蠶沙500克,麻糝210克,栝樓1枚(去瓤),肥皂莢1挺,青鹽100克。
          [制法]以上藥物,用瓷罐盛。鹽泥固濟,頂上留一孔出煙,用炭5000克,燒盡煙盡,候冷取出,入苦參末150克,同搗羅為末,備用。
          [用法]每晚用3克擦牙,咽下。
          [功效]烏須黑發,防治各種牙病。
          [方源]《經驗良方》
          經驗玉容散
          [組成] 白僵蠶、白附子、白芷、山柰各9克,石膏、滑石各15克,白丁香3克,冰片1克,硼砂6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每用少許合掌搽面。
          [功效] 治療雀斑,潤澤顏色。
          [方源] 《經驗良方》
          九一丹
          [組成]煅石膏9兩,紅升1兩。(此丹為中成藥)
          [制法]拔毒生肌,生肌長肉,駐顏。
          [適應癥]瘡毒潰爛,腫痛流膿等癥。
          [用法]將藥粉少許撒在瘡口上,外貼膏藥。
          [方源]《醫宗金鑒》
          菊花散
          [組成]菊花60克,蔓荊子、柏葉、川芎、桑白皮、白芷、細辛各30克,旱蓮草 30克。
          [制法]以上藥物,銼為細末。
          [用法]每用60克,用水3大碗煎至2碗,去滓,沐頭。
          [功效]治頭發脫落。
          [方源]《御藥院方》
          菊花湯
          [組成] 菊花、獨活、茵芋、防風、細辛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皂莢,杜蘅、莽草、桂皮(去粗皮)各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銼為細末,每用30克,煎湯
          [用法] 用以沐頭。
          [功效] 治頭風白屑。
          [方源] 《圣濟總錄》
          揩齒白芷散
          [組成]
          白芷0.3克,升麻3克,藁本、細辛、沉香(銼末)、石膏(研細),貝齒(研細),麝香(研細)各0.3克,豬牙皂角(燒存性)、寒水石(研細)各30克。
          [制法] 將以 上藥共研細末。
          [用法] 每日早晨與睡前用之刷牙。
          [功效] 清除牙齒污垢,消除口臭。
          [方源] 《圣濟總錄》
          揩齒龍腦髓
          [組成]
          龍腦香0.3克(細研),寒水石30克,青鹽15克,石膏30克(研細),藁本15克,白芷15克,芎蒡15克,升麻30克,細辛15克,
          龍花蕊15克,苣勝子90克(炒令黑),豬牙皂莢250克,(用鹽水浸一宿,炙黑),胡桐淚15克,牛膝90克,生地黃1500克(切碎,晾干,用鹽水拌過,炒令黑)。
          [制法]先將生地黃、苣勝子,豬牙皂莢,胡桐淚、牛膝,搗羅為散;另將其他藥物三為細末,與前藥末混合均勻。
          [用法] 每早與睡前用藥末揩牙。
          [功效] 磨蝕污垢、保護牙齒、止痛固齒,并可了治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揩齒秦椒散
          [組成]秦椒3克,干漆(炒盡煙)15克,生地黃(焙)15克,馬齒莧(陰干)15克,石榴皮、柳枝、桑白皮、胡桃皮、白刺皮各3克。
          [制法]以上諸藥,挫為粗末,入瓷瓶內,以鹽泥封口,用炭5千克燒之,以炭燒盡為度,待冷取出研細。
          [用法]每日早晚用以擦牙。
          [功效]能使白發變黑。
          [方源]《圣濟總錄》
          揩牙防風散
          [組成] 防風、升麻各0.3克,鐘乳粉、凝水石各15克,朱砂,沉香、麝香、丁香各0.3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日晚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
          [方源] 《圣濟總錄》
          揩牙朱砂散
          [組成]
          朱砂30克(細研),海蛤60克(細研),寒水石90克,細辛60克,升麻60克,川芎30克,防風60克,檳榔60克,生地黃75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末,混合研勻。
          [用法] 每日早晚漱口后,用藥揩牙。
          [功效] 能治牙齒黃黑,使牙齒白凈。
          [方源] 《太平圣惠方》
          蠟合甲煎口脂方
          [組成]黃蠟60克,紫草60克,甲煎適量。
          [制法]先煉蠟令消融,然后入紫草煎之,以紫草于指甲上研之,待紫草心白即出之,再加黃蠟,待未凝時兌入適量甲煎,攪勻,灌入筒內,冷凝后取出取可用。
          [用法]用以搽施口唇、面頰。
          [服法]能使唇頰紅潤,富有魅力。
          [方源]《備急千金要方》
          蠟澤飾發方
          [組成]青木香、白芷、零陵香、甘松香、澤蘭香各1份。
          [制法]以上藥物,用酒浸一宿,入油中煎,五至七沸后去滓,加入白蠟,至軟硬適度,即在火上急煎,著少許胡粉、胭脂,然后用緩火煎令粘極,作成膏。
          [用法]用以涂發。
          [功效]使頭發潤澤,美飾頭發。
          [方源]《肘后備急方》
          類聚生發膏
          [組成]白芷、附子、防風、芎窮、莽草、辛夷、細辛、黃芩,當歸、蜀椒各30克,大黃45克,蔓荊子120克,馬旨膏50克,豬膏360克。
          [制法]上藥除馬旨膏、豬膏外,其他藥切碎,與二膏合用文火煎,候白芷色黃,膏即成。
          [用法]先將頭洗凈,然后將膏涂擦患處。
          [功效]治眉毛、毛發脫落。
          [方源]《醫方類聚》
          類聚洗面藥
          [組成]
          甘松、藿香葉、藁本、香附子、零陵香、細辛、香茅、山柰、川芎、黃明膠、白芷各15克;白蘞、白丁香、白芨各30克,白牽牛、天花粉、楮實各60克,樟腦6克(另研),肥皂角750克,綠豆500克(酒浸一宿,為粉),糯米500克。
          [制法] 先將綠豆,糯米同為細末,然后再與其他藥研末,混合均勻,然后入樟腦和勻。
          [用法] 每用少許以水調洗面。
          [方源] 《醫方類聚》
          冷油涂發方
          [組成]旱蓮草15克,蔓荊子、細辛、藁本、柏子仁、芎 窮、白芷、甘松香、零陵
          香、白檀香各30克,胡桃仁20個,鏵鐵500克(搗碎)。
          [制法]以上藥物,細銼,并鏵鐵用布袋盛,浸于香油2500克中,14日后即可用。
          [用法]取出涂發。
          [功效]潤澤,生養毛發,兼能烏發。
          [方源]《太平圣惠方》
          利汗紅粉方
          [配方]滑石500克(水飛過),紫粉9克,輕粉15克,麝香少許。
          [制法]以上藥物,共研極細,以其粉如肉色為度。
          [用法]用以敷面。
          [功效]能使人面白里透紅,勝似桃花,皮膚細膩。
          [方源]《醫方類聚》
          連子胡同方
          [組成] 白芷、菊花各9克,珍珠粉15克,白果20粒,紅棗5枚,豬胰1具。
          [制法] 上藥共研細末,然后用蜂蜜拌酒釀加熱燉化后,與前藥末和勻,蒸熟備用。
          [用法] 每晚用以涂面,清晨洗去。
          [功效] 治雀斑。
          [方源] 《景岳全書》
          蓮子草膏
          [組成]蓮子草汁500克,熊白脂50毫升,豬旨膏50毫升,烏麻油50毫升,柏樹皮(切)60克,韭根60克,瓦上青衣(切)60克。
          [制法]以上藥物,合于一處,于銅器中煎,三上三下,去滓,膏即成。
          [用法]治鬢發脫落不生,兼有澤發、烏發功效。
          [方源]《太平圣惠方》
          兩儀膏
          [組成] 熟地100斤,黨參50斤。(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補益氣血,駐顏,美顏,抗衰老。
          [適應癥] 氣血不足,精神疲怠,頭昏眼花,面色萎黃,肢軟乏力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5錢(約1羹匙),化服。
          [方源] 《景岳全書》
          零陵香油
          [組成]零陵香15克,烏麻油5000毫升,茅香15克,旱蓮草30克,細辛15克,藁本15克,芎窮15克,白芷15克,生鏵鐵150克(搗碎),訶子肉30克,沒食子30克,酸石榴皮30克,牛膝30克,白檀香30克,沉香30克,地骨皮15克。
          [制法]以上藥物銼碎,并鏵鐵,用布裝盛,入油中浸49日,即可用。
          [用法]常用梳頭。
          [功效]能使頭發光滑潤澤,烏黑光亮。
          [方源]《太平圣惠方》
          令面光白膩潤澤去皺方
          [組成]白附子、杏仁、香附子、白檀香、紫檀香、馬珂各等份,蜜適量。
          [制法]先將以上諸藥研成細末,然后用白蜜和勻。
          [用法]每晚睡前用以涂面,早晨用溫水洗去。
          [功效]去面皺,并令面色光白細潤。
          [方源]《普濟方》
          令人面白凈悅澤方
          [組成] 白蘞、白術、白附子、白芷各60克,藁本90克,豬胰3具,蕪菁子250克,酒250克,水250克。
          [制法] 將白蘞、白術、白附子、白芷、藁本、蕪菁子研為細末,豬胰切碎,然后入水,酒煎,等豬胰消溶,搗研成膏。
          [用法] 每晚用以涂面,早晨用溫水洗去。
          [功效] 能使 人面白晰,兼治面部皯黯等皮膚疾病。
          [方源] 《普濟方》
          令人面潔悅澤顏色紅潤方
          [組成]豬胰五具,蕪菁子60克,栝樓仁150克,桃仁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加入適量好酒,搗研成膏。
          [用法] 用以敷面。
          [功效] 滋潤皮膚,令面悅澤,顏色紅潤。
          [方源] 《備急千金要方》
          令人面色潤膩鮮白如玉方
          [組成]
          防風、玉竹、芎藭、白芷、藁本、桃仁、白附子、茯苓、細辛、甘松香、零陵香,當歸、栝樓仁各12克,蜀椒。鸕鶿屎、冬瓜仁各10克,麝香3克,白鵝脂1500克、羊脂1000克。
          [制法]
          先將防風、玉竹、芎藭、白芷、藁本、白附子、茯苓、細辛、甘松香、零陵香、當歸、蜀椒用酒先浸一夜,第二天加入鵝脂、羊脂于銅器中用微火煎,待白芷色黃即濾滓,然后加入麝香,攪勻后,再加入栝樓仁泥、桃仁泥、冬瓜仁泥、鸕鶿尿粉,攪和勻,待凝以瓷器貯之。
          [用法] 每早晚用以涂面。
          [功效] 能使人面色白潤細膩,兼治某些皮膚疾病。
          [方源] 《普濟方》
          令人面色悅澤如桃花方
          [組成] 香附子10枚,茯苓、白芷各60克,零陵香、麝香各15克,蔓荊子60克,牛髓、羊髓、白蠟各250克。
          [制法]
          先將牛髓、羊髓、白蠟入銅器中溶化,而后入香附,茯苓、白芷、零陵香、蔓荊子、微煎至白芷色黃濾去藥滓,然后再加入麝香攪勻,等凝入瓷器中貯存備用。
          [用法] 每日早晨用以涂面。
          [功效] 使人的面容紅潤悅澤。
          [方源] 《普濟方》
          令人面似玉色光潤方
          [組成] 羊脂500克,狗脂500克,白芷250克,烏頭60克(生用,去皮臍),生甘草30克, 半夏15克(生用)。
          [制法] 先將白芷、烏頭、甘草、半夏切碎,然后與羊脂、狗脂放入銅器中煎,候白芷變黃,濾去藥滓膏即成,用瓷器貯之備用。
          [用法] 每日早起洗 面后用以涂面。
          [效能] 滋潤、保護皮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悅澤。
          [方源] 《太平圣惠方》
          令人面悅澤如桃花紅光方
          [組成]
          辛夷、細辛、芎藭、白術、白芷、當歸、木蘭皮,栝樓仁、香附子、藁本、桃花、鸕鶿屎,商陸、密陀僧、白僵蠶、零陵香、杜蘅、鷹屎白、玉竹各30克,鵝脂、鹿髓、狗髓,豬脂各150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切碎,與鵝脂、鹿髓、羊髓、狗髓、豬脂在一起煎煮,待白芷色變黃,濾去滓膏即成,用瓷器貯之備用。
          [用法] 每日早晚用以涂面。
          [功效] 使面色紅潤悅澤,并面色紅潤悅澤,并能治面部皯黯、瘢痕等皮膚疾病。
          [方源] 《普濟方》
          令手面潤澤方
          [組成]豬胰一具(細切),白芷30克,桃仁30克(浸泡去皮),細辛30克,辛夷60克,冬瓜仁60克,栝樓仁60克。
          [制法]以上藥挫碎,以好酒1000毫升煎之,待白芷色黃,濾 去藥滓,更煎成膏。
          [用法]用以涂手面。
          [服法]潤澤皮膚,保護皮膚。
          [方源]《太平圣惠方》
          六君子丸
          [組成] 黨參、茯苓、白術、姜半夏、生姜各2兩,陳皮、甘草各1兩,紅棗4兩。(市場有售)
          [功效] 補脾益氣,生肌長肉。
          [適應癥] 氣虛乏力,食少不化,胸悶,便溏,氣虛痰多等癥。
          [服法]日服2次,每次2---3錢,吞服。
          [方源]《 醫學正傳》
          六味地黃丸
          [組成] 熟地黃8兩,山茱萸、山藥各4兩,茯苓、澤瀉、丹皮各3兩。(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滋補肝腎,駐顏。
          [適應癥] 精神疲倦,面色萎黃,頭昏眼花,腰膝酸軟,遺精,盜汗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2—3錢,吞服。
          [方源] 《小兒藥證直訣》
          龍腦膏
          [組成]
          龍腦、沉香、白檀香、蘇合香、雞舌香、零陵香、丁香、甘松香、木香、藿香、白芷、白附子、細辛、當歸。川芎、天雄、辛夷、菊花、烏頭、防風、蔓荊子、杏仁、秦椒(去目及閉口者)各30克,烏麻油2500克。
          [制法] 以上藥物,除油脂外,都銼為細末, 以布袋盛之,與烏麻油同煎,候白芷色黃,膏即成,用瓷器收貯。
          [用法] 以手蘸膏摩頭。
          [功效] 治頭風白屑,長發令黑。
          [方源] 《圣濟總錄》
          鹿角膏
          [組成]
          鹿角霜60克,牛乳500克,白蘞30克,細辛30克,天門冬45克(去心,焙),酥油90克,白芷30克,白附子30克(生用),白術30克,杏仁30克(湯浸,去皮尖雙仁,另研如膏狀)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末,入杏仁膏研勻,用牛乳與酥油入銀鍋內,以慢火熬成膏,以瓷器貯之備用。
          [用法] 每日早晚用以涂面。
          [功效] 滋潤皮膚,美化面容。
          [方源] 《太平圣惠方》
          鹿茸片
          [組成] 鹿茸適量。(此片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強壯滋補。
          [適應癥] 神經衰弱,體虛怕冷,勞傷虛損,腰虛萎弱等癥。
          [服法] 成藥可按說明服。
          [方源] 《醫方集解》
          馬齒莧散
          [組成] 枯礬60克,甘松香30克,馬齒莧60克,石灰250毫升。
          [制法] 先將局部擦洗干凈,拭干,然后頻擦。
          [功效] 治療狐臭。
          [方源] 《太平圣惠方》
          蔓荊子膏
          [組成]蔓荊子90,桑寄生90克,桑白皮60克,白芷60克,韭根60克,鹿角屑60克,馬旨膏250毫升
          ,松葉90克,甘松香30克,零陵香30克,烏麻油1500毫升,棗根皮汁1500毫升。
          [制法]以上藥物細切,入脂,油、棗根皮汁,浸一宿,以慢火煎,候白黃焦,去滓、膏即成。
          [功效]治須發禿落不生。
          [方源]《平方圣惠方》
          梅礬散
          [配方] 青礬30克(燒煅),枯礬30克,烏梅肉7枚(插碎),古銅錢14枚。
          [制法] 以上藥物,干瓷器中盛之,用冰水1大盞,浸泡半日,即可用。
          [用法] 用藥水涂洗患處。
          [功效] 治療狐臭。
          [方源] 《太平圣惠方》
          密陀僧散
          [組成] 密陀散、樟腦120克,枯礬60克,輕粉9克。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 用以頻搽患處。
          [功效] 治療腋臭。
          [方源] 《中國醫學大辭典》
          面悅澤好顏色方
          [組成]豬胰3具,蕪菁子2兩,瓜蔞子5兩,桃仁(去皮)3兩。
          [制法]以酒搗和為膏。
          [用法]用以傅面。
          [功效]悅澤顏面,駐顏,美顏。
          [方源]《外臺秘要》
          妙應散
          [組成] 人參、細辛、白茯苓、香附子、川芎、白疾藜、砂仁各15克,百藥煎、白芷、煅石膏、龍骨各18克,麝香少許。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早晚用之揩牙。
          [功效] 堅固、清潔牙齒。
          [方源] 《奇效良方》
          滅瘢膏
          [組成]
          安息香、礬石、狼毒、羊躑躅、烏頭、附子、野葛、白芷、烏賊骨、皂莢、天雄、芍藥、芎蒡,赤石脂、大黃、當歸、莽草、石膏、生地黃、生地榆、白術、續斷、鬼臼、蜀椒、巴豆、細辛各30克,豬脂2000克,鷹屎白適量,食鹽1匙。
          [制法] 以上藥物,除豬脂、鷹屎白、鹽外,共研細末,用豬脂煎至白芷色焦黃,濾去藥渣,更煎令成膏,兌入鹽與鷹屎白。
          [用法] 先用白棉布揩 擦局部令痛,然后用藥涂之。
          [功效] 治瘡瘍瘢痕。
          [方源] 《千金方衍義》
          摩風膏
          [組成] 附子、烏頭、防風各60克,凌霄花、躑躅花,露蜂房各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用豬脂1500克,煎煉前藥,以藥黃焦為度,去渣。
          [用法] 摩涂患處。
          [功效] 治一切白癜風。
          [方源] 《證治準繩》
          普濟染發令黑方
          [組成]醫麥面、針砂各6克,沒食子、訶子皮、大麥面各6克。
          [制法]將醫麥面、針砂用醋調和。洗頭后用藥涂發,用荷葉包裹一夜,洗去,第二天晚,再將沒食子、訶子皮大麥面用醋調和涂發,用荷葉包裹至天明,洗去。
          [功效]能染發令黑。
          [方源]《普濟方》
          七白膏
          [組成]香白芷、白蘞、白術、桃仁各30克,辛夷、白芨、冬瓜仁、白附子、細辛各9克,雞子白1枚。
          [制法]以上藥物除雞子白外,研為細末,以雞子白調成如指狀 或彈丸狀,陰干。
          [用法]每晚于瓷器內用溫水磨汁涂面。
          [功效]令人面光潤不皺。
          [方源]《普濟方》
          七香嫩容散
          [組成] 黑牽牛(炒)60克,白芷、零陵香、甘松香、天花粉各60克,茶子120克,皂角末120克。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用水調洗面。
          [功效]治風瘡。
          [方源]《普濟方》
          齊民燕脂方
          [組成]紅花,白米英粉各三錢。
          [制法]用草木灰淋取汁,浸揉紅花,以紅花色盡為度,以白布濾取純汁;而后用好酸和粟米飯漿,攪勻后再用白布濾取其汁,將兩種汁混合,再加入適量白米英粉,但量應適中,多則色白而不紅,攪勻,靜置沉淀,去掉上面的清汁不再,然后將其傾注于帛袋之中,懸掛高處,第二天趁濕潮時,制成小塊,陰干后即可用。
          [用法]用以搽施面頰。
          [功效]能使面頰鮮艷紅潤
          [方源]《齊民要術》
          奇效白牙散
          [組成] 細辛、蓽拔、防風、白芷、白茯苓、貫眾、川芎、升麻、甘松香、香附子各10克,石膏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兼能防治牙痛等口齒疾病。
          [方源] 《奇效良方》
          奇效沉香散
          [組成]
          沉香、訶子皮、青鹽、青黛各7.5克,白檀香,母丁香各4.5克,當歸、香附子、細辛各15克,荷葉灰、乳香各30克,苦棟子15克,龍腦香、麝香各1.5克,酸石榴皮75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每用1.5克刷牙,早晚各1次,刷后溫水漱去。
          [功效] 堅固牙齒、榮養髭發。
          [方源] 《奇效良方》
          奇效牢牙方
          [組成] 升麻9克,生地黃、石膏各3克,白茯苓、玄參各1.5克,半脛骨灰,胡桐淚各1克,黃連4克,麝香少許。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每取少許,睡前擦牙,然后用溫水漱去。
          [功效] 治牙根宣露動搖。
          [方源] 《奇效良方》
          千金面干治外膏
          [組成]白芷、白蠟各60克,白附子、辛夷、防風、烏頭、零陵香、藿香、玉竹各15克,藁本30克,商陸、麝香各18克,麻油100毫升,羊
          脂250毫升,牛脂、鵝脂各500毫升。
          [制法]上藥除蠟,脂外切碎,入麻油、白蠟、羊脂、牛脂、鵝脂煎,待白芷色黃,濾去滓,凝膏即成,瓷器貯之備用。
          [用法]洗面后涂之,日3次。
          [服法]去面部。
          [方源]《千金方衍義》
          千金面脂方
          [組成] 冬瓜仁、白芷、商陸、芎藭
          各90克,當歸、藁本、蘼蕪。土瓜根(去皮),桃仁各30克,玉竹、細辛、防風各45克,木蘭皮、辛夷、甘松香、麝香、白僵蠶、白附子、梔子花、零陵香各15克,豬胰(切碎)3具,豬脂3000克。
          [制法]
          先將豬胰用水浸泡6天,每天換水1次,其后用酒浸漬,待溶消后除支筋膜,然后用其汁浸其他藥物一夜,再用微火煎煮,待白芷色黃,濾去藥滓膏即成,最后加入麝香攪勻,收入瓷器中貯存備用。
          [用法] 每早用以涂面。
          [功效] 美化面容,悅澤人面,防止衰老。
          [方源] 《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摩膏
          [組成]蜀椒、莽草各60克,桂枝,閭茹,附子、細辛各45克,半夏、干姜各30克。
          [制法]以上藥物,銼為粗末與豬脂肪600克,杵搗成膏。
          [用法]用前先將頭洗凈,然后將藥膏涂摩患處。
          [功效]治頭發脫落。
          [方源]《備急千金要方》
          石室生眉烏發方
          [組成]桑椹250克,骨碎補30克,生何首烏,熟地黃各60克,青鹽、當歸各30克,沒石子16個。
          [制法]先將桑椹搗爛,絞取汁液,其他藥物研為細末,曬干,更研為末。
          [用法]用藥末擦牙。
          [功效]烏發、健齒。
          [方源]《石室秘錄》
          石鹽散
          [組成] 石膏500克,
          細辛380克,升麻75克,饅頭(炒成炭)250克,白鹽360克(入炭火中煅半日),川芎30克,白芷9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
          [方源] 《萬病回春》
          時珍正容散
          [組成]豬牙皂角,紫背浮萍,白梅肉,柵桃枝各30克,鷹屎白9克。
          [制法]先將前四味藥焙干,然后兌入鷹屎白,共研細末。
          [用法]每日早晚取少許,在手心內用水調濃搽面上,過30_60 分鐘洗去。
          [方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是齋染發方
          [組成]沒石子、母丁香、杏仁、胡核瓤各等份。
          [制法]以上藥物,分別用針 扎住于燈焰上燒,存性,共同研為細末。
          [用法]將藥末捻于白發、白須之上。
          [功效]能將須發染黑。
          [方源]《是齋醫方》
          是齋烏髭藥方
          [組成]針砂150克, 蕎麥面適量。
          [制法]針砂用水洗凈,焙干,用米醋浸數日,然后入鍋中炒,以針砂通紅為度,傾在地上,以瓷器覆蓋,以出火氣。每用時取針砂細末3-9克,與等量的蕎麥面混合,用醋調成糊狀。
          [用法]每晚睡前,用竹篦挑藥搽于發上,另用荷葉(涂上藥物)覆于發上,用布包裹,第二天早洗去。
          [功效]染發令黑。
          [方源]《是齋醫方》。
          是齋治粉刺方
          [組成] 雄黃、硫黃、蛇床子各等份。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用時用酥油調涂面。
          [功效] 祛除粉刺。
          [方源] 《是齋百一選方》
          首烏片
          [組成] 制首烏。
          [功效] 補肝益腎,滋補陰血,烏發,美發,護發。
          [適應癥] 肝腎不足,腰膝酸軟,血虛萎黃等癥。
          [服法] 日服3次。每次5片,吞服。
          [方源] 《本事方》
          壽親牢牙烏髭方
          [組成]旱蓮草60克,麻糝60克,訶子20枚,皂角3挺,晚蠶沙60克,青鹽90克,升麻90克。
          [制法]以上藥物,共研細末,用醋打薄糊為丸,如彈子大,或焙或曬,以干為度,入瓷,加蓋,蓋上瓶一小孔,將瓶口用紙泥固濟,候干后在糠灰火中燒,待煙淡時,急速撤離火源,以黃泥封蓋上小孔,次日出藥,研為細末。

          [用法]早晚用以揩牙,咽津。
          [功效]烏須黑發,牢牙固齒
          [方源]《壽親養老新書》
          梳頭發不落方
          [組成]側柏葉(如手掌大)2片,榧子肉3個,胡桃肉2個。
          [制法]以上藥物,切細,用香油浸漬7天。
          [用法]用油涂發,或以梳蘸油梳頭。
          [功效]養護毛發,并有生發之功。
          [方源]《醫方類聚》
          四物益母丸
          [組成] 益母草、熟地、當歸各4兩,白芍、川芎各1兩。(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補血調經,祛瘀生新,美容。
          [適應癥] 月經不調,經閉不行,經末腹痛,產后惡露淋漓,小腹痛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2錢,吞服。
          [方源] 《濟生方》
          四制香附丸
          [組成] 生香附、當歸、白芍、熟地、川芎、白術、附皮、澤蘭、黃柏、甘草、(此丸為中成藥,藥量制法省略)
          [功效] 活血調經,理氣止痛。
          [適應癥] 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等癥。
          [服法] 日服1—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景岳全書》
          孫仙少女膏
          [組成]黃柏30克,土瓜根90克,大棗7枚。
          [制法]以上諸藥,共研為膏。
          [用法]早晨用溫水調化洗面。
          [服法]祛老防皺。
          [方源]《普府禁方》
          太和散
          [組成] 胡桐淚、干生地、白茯苓各15克,細辛、川芎、升麻、白芷各10克,麝香1.5克,青鹽3克,豬牙抑皂角(燒存性)6克。
          [制法] 以上藥物、除青鹽、麝香外,其他藥物研為細末,加入麝香、青鹽再研勻。
          [用法] 用以揩齒。
          [功效] 防治蟲齲齒,兼能防治牙齒動搖,齒齦浮腫,且有鎮痛之功效。
          [方源] 《御藥院方》
          太平去頭屑方
          [組成]附子90克(去皮臍,生用),桑白皮250克(銼),蔓荊子250克。
          [制法] 以上藥物,都搗碎,以水3000毫升,煎取2000毫升,濾去滓。
          [用法] 用以沐頭。
          [功效] 去頭屑,兼有生發之功。
          [方源]《太平圣惠方》
          太平升麻散
          [組成] 升麻1克,白
          芷0.3克,藁本0.3克,細辛0.3克,沉香0.3克,寒水石30克,石膏0.3克,貝齒0.3克,麝香0.3克。
          [制法] 以上藥物,除麝香外,搗羅為散,然后加入麝香研勻。
          [用法] 用以揩齒。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兼能防治口臭。
          [方源] 《太平圣惠方》
          太平手膏
          [組成]白芷12克,芎窮90克,藁本90克,玉竹90克,冬瓜仁90克,楝子仁90克,桃仁(湯浸去皮,研為膏)500克,棗肉20枚,豬胰(細切)4具,冬瓜瓤20克,橘皮30克,栝樓仁90克。
          [制法]以上諸藥細銼,用水4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然后濾去藥滓;另用好酒1500毫升,浸豬胰一宿,絞取其汁,再加入桃仁,并前藥汁混合,更煎成膏,用瓷器貯存備用。
          [用法]用以涂手。
          [功效]可使手潤澤。
          [方源]《太平圣惠方》
          太平玉屑膏
          [組成] 玉屑60克(細研),密陀僧60克,白附子(生用)60克,珊瑚60克(細研),酥適量。
          [制法] 以上藥物除酥外研為極細面,用酥調勻成膏。
          [用法] 敷瘢痕。
          [功效] 治瘡瘍瘢痕。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桃花粉
          [組成]朱砂、雄黃、熏黃(以上并研為細末)、珍珠粉、鷹屎白末、珊瑚粉、云母粉、麝香、鹿角粉各等份。
          [制法]以上諸藥,共研細末,以極細為佳。
          [用法]用以敷面。
          [服法]美化面容,防止 等皮膚疾病。
          [方源]《外臺秘要》
          天后煉益母草澤面方
          [組成] 益母草灰300克, 滑石30克,胭脂3克。
          [制法]
          五月五日采帶根之益母草,洗凈,曬干,搗羅為細末,用面粉和成團,如雞子大,再曬干,放一鐵筒中,筒四周開多個小孔,將筒置于火中,大火燒1小時左右,然后用小火養煨,勿令火絕,持續1日,取出,于瓷器中研細,篩去精滓,精滓再研,使皮極細粉末,密封并貯備用。
          [用法] 每用將益母草灰與滑石、胭脂和勻,每早洗面后敷面。
          [功效] 駐顏澤面,美化面容,并主治面上皯黯及老人皮膚皴皺等。
          [方源] 《外臺秘要》
          添容丸
          [組成] 輕粉、黃芩、白芷、白附子、防風各3克。
          [制法] 各為細末,蜜調為丸。
          [用法] 每次洗面之時,用其擦抹數遍,臨睡之時,又重復洗 面搽抹。
          [功效] 治療粉刺
          [方源] 《石室秘錄》
          外科蟾酥丸
          [組成]雄黃、蟾酥各2錢,朱砂3錢,麝香、寒水石、沒藥、枯礬各1錢,輕粉5分,蝸牛21只。(此丸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消腫散毒。
          [功效] 疽,療瘡,惡瘡等癥。
          [方源]《外科正宗》
          外染烏云膏
          [組成]沒食子2枚(用面皮炒黃),銅末(火煅醋炒)6克,白礬、白鹽各4.5克,五倍子15克。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用濃茶調勻,再煎至變成黑色。
          [用法]先用肥皂將頭發洗凈,然后涂藥包裹一夜,次日洗去,再用胡桃油涂發。
          [功效]烏須發,并令頭發油潤光亮。
          [方源]《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威喜丸
          [組成]茯苓4兩,豬苓2.5錢,黃蠟4兩。(此中為成藥)
          [制法]化脾化濕,強身美顏。
          [用法]婦女白帶,男子遺精等癥。
          [功效]日服2次,每次1.5-3錢,吞服。
          [方源]《和劑局方》
          衛生腋臭方
          [組成] 烏賊骨9克,枯礬9克,密陀僧3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藥末擦搽患處。
          [功效] 治腋臭。
          [方源] 《衛生易簡方》
          魏文帝用效驗秘方
          [組成]黃芪、當歸、獨活、白芷、芍藥、莽草、防風、辛夷、生地黃、藁本、駝循各30克,薤白250克,烏麻油2250克,馬旨膏1000毫升。
          [制法]以上藥物,除湍脂外,均切腑,與油脂同煎,微火,三上三下,待白芷色黃焦,濾云滓,膏即成。
          [用法]先將頭洗凈,然后用藥膏涂頭。
          [功效]生發、長發、烏發、營養毛發。
          [方源]《外臺秘要》
          烏發浸油
          [組成]銀礦30克,當歸90克,核桃油240克。
          [制法]先將銀礦 ,當歸為末,同核桃油浸于罐內,七日后可用。
          [用法]用以搽頭。
          [功效]能使頭發烏黑發亮油潤。
          [方源]《證治準繩》
          烏發麝香油
          [組成]香油1000克,柏油1000克(另放),訶子皮45克,沒石子6枚,膽礬3克,百藥煎120克,五倍子15克,醋石榴皮15克,旱蓮草15克,豬膽2個。

          [制法]以上藥物,分別研為細末,先將香油在鍋內熬數沸,然后再將藥末入鍋內同熬,少時傾出油,入罐子內盛,待微溫時,加入柏
          油,攪拌均勻,待藥冷透時,最后再加入豬膽汁,攪拌均勻,待藥冷透時,最后加零陵香、藿香、白松香各9克,麝香3克,攪拌均勻。將罐口封固,10日后即可使用。
          [用法]每用時頭天晚上先將頭洗凈,每二天早上取油搽。
          [功效]烏須發,能使頭發烏黑光亮香滑。
          [方源]《醫方類聚》
          烏龍髓
          [組成] 漢防己,綠礬石30克,當歸60克,桑椹(大而紫黑者)10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用瓷罐盛,用麻油360克浸泡,罐口密封,于蒸籠上與飯同蒸,以飯熟為度,取了埋于地下100天。
          [用法] 用以染發。
          [功效]能烏須發,兼能生養毛發。
          [方源] 《是齋百一選方》
          烏須試驗神方
          [組成]五倍子3克(于瓦上焙至黃黑色為度),膽礬1克,青鹽1克,榆皮面1克。
          [制法]以上諸藥,研為細末,以茶汁稠稀。
          [用法]生晚將調好的藥,以寬湯,臨睡時上藥。用前先用肥皂將頭發洗凈,然后涂藥,用絹帕包裹,次日早晨用水洗去,每10日搽1次。
          [功效]能使須發烏黑油潤。
          [方源]《經驗良方》
          五倍子散
          [組成] 五倍子、地龍各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先用生姜揩牙齦,然后用藥末敷之;如系牙齒初斷,可將藥末敷于折斷的齒槽中。
          [功效] 治療牙齒動搖及牙齒外傷動搖。
          [方源]《奇效良方》
          犀皮湯
          [組成]小麥麩汁60克,半夏(湯浸7次,去滑,銼)30克,沉香末15克,生姜30克(帶皮切)。
          [制法]以上藥物,用水2碗,同煎二三湯,濾去滓,取清汁 ,加入冰片,麝香少許,攪勻。
          [用法]用以洗頭
          [功效]治毛發干澀,使毛發潤柔易長。
          [方源]《御藥院方》
          洗面如玉膏
          [組成] 丁香3克,白芷3克,麝香0.3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放入瓷罐中,兌入適量白酒,煎熬成膏。
          [用法] 每早用少許擦洗面部。
          [功效] 營養皮膚,美化面容。
          [方源]《體仁匯編》
          仙方地黃散
          [組成] 豬牙皂角、干姜、升麻、槐角子、生地黃、木律、細辛、旱蓮草、白芷、干荷葉各60克,青鹽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除青鹽以外,切碎,于砂鍋中燒,待青煙出為度,研羅細末,另入青鹽末,和勻。
          [用法] 每用少許刷牙。
          [功效] 治牙齒色黃不白
          [方源]《御藥院方》
          香發散
          [組成]
          零陵香30克,辛夷15克,玫瑰花15克,檀香18克,大黃12克,生甘草12克,粉丹皮12克,山奈9克,公丁香9克,細辛9克,蘇合油9克,白芷9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為細末,用蘇合油拌勻,晾干,再研,瓷瓶貯之,密封備用。
          [用法] 用之摻發上,用梳篦之。
          [功效] 清除頭上油污,久用發落重生,至老不白。
          [方源]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辛夷膏
          [組成] 辛夷30克,鷹屎白、杜若、細辛各15克,白附子1克。
          [制法] 以上藥物,除鷹屎白外,用酒2盞浸一宿,并加入羊髓150克,煎熬成膏,去藥渣,然后將鷹屎白研末兌入,攪勻。
          [用法] 用以涂瘢痕。
          [方源] 《圣濟總錄》
          醒消丸
          [組成]雄共5錢,麝香1.5錢,乳 香、沒藥各1兩。(此丸為中成藥)
          [功效]消腫止痛、美容
          [適應癥]疽腫毒,堅硬疼痛。
          [服法]日服1_2次,每次0.5_1錢,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小兒減半。
          [方源]《和劑局方》
          杏黃散
          [組成] 硫黃15克,杏仁(去皮尖雙仁,研爛)9克,輕粉3克。
          [制法] 各研細末,調勻。
          [用法] 臨睡時用蘿卜汁調敷患處。
          [功效] 治療酒渣鼻,肺風粉刺。
          [方源] 《洞天奧脂》
          杏仁霜
          [組成]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45克,雄黃30克,冬瓜仁30克,白芷30克,零陵香15克,白蠟90克。
          [制法]以上藥物,除白蠟外,其它藥物都研細,入油250毫升,以文火煎之,候濃稠入白蠟,攪勻再煎,待凝瓷器盛之備用。
          [用法]先用此藥涂面,然后再施傅粉。
          [功效]治面 ,并令面光白潤澤。
          [方源]《圣濟總錄》
          杏仁面脂方
          [組成]
          杏仁1500克(湯浸,去皮尖),白附子末90克,密陀僧60克(細研),白羊髓1200克,珍珠末10克,白鮮皮末30克,雞子清7枚,胡椒60克(細研),酒1500克。
          [制法]
          先將杏仁,加入少量酒,細研如膏,再加入雞子清,反復研磨;再加入羊髓,反復研磨;其后分次加入各藥末,每次加入藥末時,則適當加入些酒加以研磨,直至藥盡酒盡,其后用瓷器盛貯。
          [用法] 每晚先用溫水洗臉,擦干后涂之。
          [功效] 美顏,可使人面容柔潤,還可祛黑斑,疥癬等證。
          [方源] 《太平圣惠方》
          芎薏散
          [組成] 芎蒡60克,細辛30克,防風30克,薏苡仁60克,地骨皮30克,柳枝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為細末,每用15克,加水2大盞,煎至1盞,去渣。
          [用法] 乘熱含漱,冷則吐之,藥含盡為度
          [功效] 治牙宣腫痛,齦萎齒搖,牙齒疼痛。
          [方源] 《圣濟總錄》
          袖珍白牙散
          [組成] 石膏120克,香附子30克,白芷、甘松香,山奈、藿香、沉香、零陵香、川芎、細辛。防風各15克。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 每日早晚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兼能防治口臭。
          [方源] 《袖珍方大全》
          玄珠玉容散
          [組成]
          甘松、山森。茅香各15克,白芷、白僵蠶、白芨、白蘞、白附子、天花粉各30克,防風、藁本,零陵香各15克,肥皂2挺,綠豆粉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用以洗面。
          [功效] 治療雀斑及面部黑黯。
          [方源] 《赤水玄珠》
          旋飾巫云膏
          [組成] 膽礬、五倍子、百藥煎、訶子、青胡桃皮、醋石榴皮、木瓜皮、豬牙皂角、何首烏,細辛各等份。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錢大,常于木炭灰中培養,勿得離灰。
          [用法] 每當用時,以好熱酒磨化開,捻須髭上;發烏鬢時,用好熱醋磨,以掠發,刷鬢上。
          [功效] 冶發鬢黃白不黑,并能滋養須發。
          [方源] 《御藥院方》
          艷容膏
          [組成] 白芷、白菊花各9克,白果20個,紅棗15克,珍珠粉15克,豬胰1副。
          [制法]
          將珍珠研細;其他藥搗爛,摻拌均勻,并用蜂蜜拌和,兌入適量酒,于火浴鍋燉2小時,再兌入珍珠粉,攪勻,然后再于籠中蒸過。
          [功效] 治雀斑
          [方源] 《種福堂公選良方》
          驗方玉容散
          [組成] 綠豆粉200克。荷花瓣6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克,冰片、密陀僧各6克。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每日早晚擦面部。
          [功效] 去雀斑,治肺風粉刺、酒渣鼻
          [方源] 《驗方新編》
          陽和膏
          [組成]東丹4斤8兩,鮮大力子根3斤,鮮白鳳仙醒、川芎、肉桂、蘇合香油各4兩,生草烏地龍、白芨、赤芍、僵蠶、大黃、白芷、附子、生川烏、桂枝、當歸、白蘞、乳香、沒藥各2兩,荊芥、陳皮、香櫞、續斷、五靈脂、木香、防風、麝香各1兩。(此膏為中成藥)
          [功效]散寒濕,行氣血。
          [適應癥]寒濕瘀滯, 宜瘡毒,瘰疬痰核,筋骨酸等癥。
          [功效]貼患處。
          [方源]《外科全集》
          楊貴妃不老方
          [組成] 硼砂6克,干胭脂6克,官粉9克,烏梅15克,樟腦15克,川芎3克。
          [制法] 共研為極細末。
          [用法] 每晚臨睡前,用溫水調均搽面,早晨洗去。
          [功效] 能使面容紅潤悅澤,消險面部色素沉著,防治皮膚疾病,止癢止痛等。
          [方源] 《濟世全書》
          楊太真紅玉膏
          [組成] 杏仁(去皮),滑石。輕粉各等份,冰片、麝香各少許。
          [制法] 先將杏仁、滑石、輕粉研為細末,然后加入冰片、麝香,并用雞子清調勻。
          [用法] 每天早晨洗過臉后敷面。
          [功效] 能使人的面容紅潤悅澤,消除面部色素沉著,并具有防皺、營養皮膚、保護皮膚等功效。
          [方源] 《魯府禁方》
          醫鑒牙宣方
          [組成] 香附子30克(炒黑存性),側析葉15克,青黛9克,石膏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日早晨用以擦牙。
          [功效] 治療牙宣及牙齦出血。
          [方源] 《古今醫鑒》
          遺山牢牙散
          [組成] 白茯苓、石膏、龍骨各30克,寒水石、白芷各15克,細辛9克,石燕子1枚。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日晚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
          [方源] 《衛生寶鑒》
          易簡洗面皯藥
          [組成] 豬蹄1副(去黑),白蜜30毫升,白芷、栝樓仁、白芍、白蘞、茯苓、藿香、梨、繼續再煮至滴水不散,過濾去滓。
          [用法] 每晚臨睡時用以涂面,早起用水洗去。
          [功效] 治療 面部皯黯,兼可防治面皺。
          [方源] 《衛生易簡方》
          益母草丸
          [組成] 益母草8兩,當歸1兩、赤芍、木香各2兩。(此丸為中成藥,藥店有售,制法省略)
          [功效] 活血調經,祛瘀止痛。
          [適應癥] 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產后瘀滯腹痛。
          [服法] 日服2次,每次1粒,化服。
          [方源] 《張氏醫通》
          隱居療狐臭方
          [組成] 雞舌香,霍香、木香、胡粉各60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將藥末置于腋下,用紗布包扎。
          [功效] 治療腋臭。
          [方源] 《補缺肘后百一方》
          瑩肌如玉散
          [組成]
          楮實150克,白芨30克,升麻250克,甘松21克,白丁香、砂仁各15克,糯米末600克,山奈9克,綠豆150克,皂角900克(去弦及子)。
          [制法] 上藥研為細末,摻和均勻。
          [用法] 用水調洗面。
          [功效] 治面部黑黯,粉刺、兼去垢膩、潤澤皮膚。
          [方源] 《衛生寶鑒》
          右歸丸
          [組成]熟地8兩,山藥、菟絲子、枸杞子、杜 仲各4兩,山茱萸、當歸各3兩,附子、肉桂、鹿角膠各2兩。(此丸
          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補腎助陽。
          [適應癥]腎虛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溫,或大便溏薄,或小便不禁等癥。
          [服法]日服2次,每次1.5_3錢,吞服。
          [方源]《景岳全書》
          玉粉膏
          [組成] 白礬、硫黃各15克,醋適量。
          [制法] 將白礬、硫黃研為細末,用醋調成膏。
          [用法] 用以涂患處。
          [功效] 治白癜風。
          [方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玉肌散
          [組成] 綠豆250克,滑石18克,白芷、白附子各9克。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 每日用3匙,早晚洗 面時,水調洗患處。
          [功效] 治雀斑、痤瘡、白屑風、皮膚作癢等癥。
          [方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玉龍膏
          [組成] 白蘞、白芷、茅香、零陵香各15克,栝樓0克,麝香少許,香油、白蠟適量。
          [制法]
          先將栝樓仁細研為泥,再用香油將白蘞、白芷、茅香、零陵香煎致焦黃,濾去滓,然后兌入栝樓仁泥、麝香、白蠟,攪拌均勻,待凝后用瓷器貯存備用。
          [功效] 使面色紅潤光潔。
          [方源] 《普濟方》
          玉面桃花粉
          [組成] 杏仁、面粉各9克、白芷各3克,麝香、冰片各0.6克,雞子清適量。
          [制法] 先將杏仁、面粉、白芷、麝香、冰片研細,調勻;然后用雞子清調勻。
          [用法] 每用少許擦面。
          [功效] 可使人面部皮膚光潔,細膩,而且有防皺和保護皮膚的作用。
          [方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玉屏風散
          [組成] 黃芪6兩,白術、防風各2兩,研成細面。
          [功效] 固表止汗,補氣養顏。
          [適應癥] 體虛自汗,容易傷風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世醫得效方》
          玉容肥皂
          [組成]
          白芷、白附子、白蒺藜、白僵蠶、白芨、白丁香、甘松香、草烏、杏仁。綠豆粉各30克,兒茶10克,密陀僧、樟腦各15克,白蘞10克,山柰、豬牙皂角各12克,肥皂(去里外皮筋并子,只取凈肉)30克,輕粉10克。
          [制法] 先將肥皂肉搗爛,與雞子精調和,曬干;然后將其他藥研末,同肥皂、雞子清和作丸。
          [用法] 用以擦患處。
          [功效] 治瘢痕、雀斑、白癬、諸般瘡瘢 ,久用令人面悅澤白凈。
          [方源] 《瘍醫大全》
          玉容散
          [組成]甘松、山柰、茅香各15克,白芷、白僵蠶、白芨、白蘞、白附子、天花板各30克,防風、藁本、零陵香各15克,皂莢2挺,綠豆面。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用以洗面。
          [服法]去面上黑干,雀斑。
          [方源]《赤水玄珠》
          玉容丸
          [組成] 鉛粉90克,白芨、白蘞各15克,干胭脂15克,雞子清適量。
          [制法] 以上前4種藥研細末,用雞子清調和為丸,如棗或雞子大均可。
          [用法] 用以洗面。
          [效能] 美化面容,使人細膩紅潤,兼去面部色素沉著,并可遮掩面部缺陷。
          [方源] 《外科百效全書》
          玉屑面脂方
          [組成]
          玉屑(細研)、土瓜根、白附子、商陸、芎藭、玉竹、冬瓜仁、核仁、白芷、木蘭皮,辛夷各30克,菟絲子、青木香、藁本、當歸、黃耆、白僵蠶、藿香,細辛各18克,麝香,防風各15克,鷹屎白25克,鸕鶿屎25克,豬胰三具(細切),白犬脂、鵝脂、熊脂、豬脂各500克。
          [制法]
          先用水浸豬、鵝、犬、熊等脂。經常換水,至血湯盡為止;然后將其他藥切碎,用酒5000克浸泡一夜,第二天晨將豬、鵝、犬、熊等脂加入銅器中微火煎至暮,以綿濾去藥滓;將豬胰
          加入再煎,煎時以練系白芷片,待白芷色黃將豬胰 除去,再將玉屑、鷹屎白、鸕鶿屎,麝香等末加入攪拌均勻,膏即成可用。
          [用法] 用其涂面。
          [功效] 使人皮膚白潤光潔,并有潤膚,護膚,去皯黯等功效。
          [方源] 《備急千金要方》
          御前洗面藥
          [組成]糯米450克(碾作粉),黃明膠30克(炒成珠子),大皂角(火炮去 皮)250克,白芨30克,白蘞30克,白香芷
          60克,白術45克,沉香15克,藁本30克,川芎30克,細辛30克,甘松30克,川芎30克,甘松30克,零陵香45克,白檀香45克。楮桃(新鮮者)90克。
          [制法]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水調洗面。
          [服法]防治面皺,悅澤面容,兼治黑干黯等皮膚疾病。
          [方源]《御藥院方》
          御藥藿香散
          [組成]
          廣明膠(炒珠)21克,藿香葉30克,糯米150克,白丁香21克,零陵香30克,皂角30克,白芷60克,檀香30克,龍腦香7.5克,沉香30克,丁香21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為細末。
          [用法] 用清水調洗面及髭發。
          [功效] 去黑黯,悅澤毛發及面容。
          [方源] 《御藥院方》
          御藥玉容散
          [組成]
          生牽牛子120克,白芷15克,甘松15克,零陵香30克,天花粉22克,川芎15克,細辛7.5克,阿膠7.5克(炮成珠),皂角60克,藿香15克,楮實60克,藁本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用法] 每日早晚各用3克,清水調洗面。
          [功效] 去黑黯。
          [方源] 《御藥院方》
          御用白牙藥方
          [組成] 零陵香、香白芷、青鹽、升麻各15克,細辛6克,麝香(另研)1.5克,砂鍋(細研)30克,石膏(研細)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同研均勻
          [用法] 每早用藥揩牙
          [功效] 治牙齒黃黑不瑩凈
          [方源] 《御藥院方》
          愈帶丸
          [組成] 椿根皮3兩,炒白芍1兩、良姜炭6錢,黃柏炭4錢。(此藥為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清利濕熱,固澀止帶,悅容。
          [適應癥] 濕熱下注,赤白黃帶。
          [服法] 日服1—2次,每次3錢,吞服
          [方源] 《飼鶴亭集方》
          月令沐頭方
          [組成] 杏仁、麻子仁各30克,皂莢2挺,燒插。
          [制法] 先將麻子仁、杏仁研細,以水5000毫升,加入皂莢同煎,煮五至七沸,濾取藥汁。
          [用法] 用以沐頭。
          [功效] 去頭屑,使毛發潤澤。
          [方源] 《千金月令》
          張貴妃面膏
          [組成] 雞子1枚,朱砂60克。
          [制法]
          將雞子開一小孔,除去雞子黃不用;將朱砂研為細末,放入雞子內,用蠟將孔封固,與其它雞子讓母雞孵之,待其他蛋雛雞孵出,取出備用。
          [用法] 每用適量以敷面。
          [功效] 能使面容紅潤悅澤,防老去皺,并去面上皯黯色素沉著。
          [方源] 《肘后備急方》
          珍珠散
          [組成] 珍珠4.5克,白檀香9克,石膏60克,烏賊骨15克,白石英15克,海浮石15克,朱砂、白芷、川芎。升麻各7.5克。
          [制法] 以 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每用少許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治牙齒黃黑。
          [方源] 《御藥院方》
          診療玉容散
          [組成] 綠豆粉90克,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30克,食鹽15克,冰片1.5克。
          [制法] 上藥共研細末
          [用法] 用清水調,代肥皂洗面。
          [功效] 去黑黯。
          [方源] 《中醫皮膚病診療》
          芷硝去頭屑洗方
          [組成] 白芷150克(銼碎),雞子3枚(去殼),芒硝90克。
          [制法] 以上藥物,以水3500毫升,先煎白芷,取煎液2000毫升,濾去滓,稍冷后,入雞子與芒硝,攪勻。
          [用法] 用以洗頭。
          [功效] 治頭風白屑瘙癢。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治白癜風胡桃涂之方
          [組成] 青核桃5枚,硫黃15克,白礬7.5克。
          [制法] 將以上藥研為膏。
          [用法] 用以涂患處,日3—4次。
          [功效] 治白癜風。
          [方源] 《證治準繩》
          治赤鼻及面上風瘡方
          [組成] 六楓子50粒,草烏10克,輕粉6克。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 每用少許香油調搽患處。
          [功效] 治酒渣鼻、肺風粉刺。
          [方源] 《奇效良方》
          治粉刺神效方
          [組成] 白丁香3克,山柰6克,甘松6克,白附子6克,密陀僧3克,杏仁3克,豬胰 15克,桂花6克,玫瑰花6克。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再取肥皂、肉末、綠豆粉、白蜜,共搗成丸。
          [用法] 用水調洗面。
          [功效] 治療粉刺、雀斑、黑黯等。
          [方源] 《經驗良方》
          治粉刺杏仁膏
          [組成] 硫黃30克,密陀僧30克,乳香30克,白僵蠶30克,輕粉30克,杏0克(浸漬去皮,研如膏狀)。
          [制法]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用牛酥調,令稠稀適度。
          [用法] 先用溫水洗面,拭干后以藥涂之。
          [功效] 治面上粉刺。
          [注意事項] 洗面時勿用肥皂。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治婦人面上粉刺方
          [組成] 滑石15克,黃蠟3克,巴豆5 粒。
          [制法] 以上藥物,細研均勻。
          [用法] 每用少許,水調洗面。
          [功效] 治各種類型痤瘡,尤以硬結性痤瘡最適宜。
          [方源] 《普濟方》
          治積年酒渣鼻并主面上風瘡方
          [組成] 硫黃15克(細研),蝸牛殼15克,杏仁15克(湯浸去皮尖,研膏狀),木香15克,船丹15克。
          [制法] 以上諸藥,搗羅為末,入杏仁、鉛丹。硫黃、研磨均勻,以臘月面脂調和稀膏。
          [用法] 每晚睡前,洗面拭干,然后將藥涂于患處,次日早起用溫水洗去。
          [功效] 治酒渣鼻、粉刺、濕癬。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治久患瘡痍瘥后瘢痕不滅方
          [組成] 白瓷器末30克,白僵蠶1克,白附子30克(生用),白芷0.3克,珍珠末0.3克,野駝脂60克,酥30克。
          [制法] 先將以上藥物,除駝脂與酥外,研為細末,然后將駝脂與酥加熱熔化,候熱氣退,加入各藥末,攪勻。
          [用法] 用其涂瘢痕處。
          [功效] 治療瘡瘍瘢痕。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治酒渣鼻方(一)
          [組成] 大楓子肉、胡桃肉、水銀、茶葉和等份。
          [制法] 先將茶葉與水銀研合,大楓子肉與胡桃肉研碎,然后將四藥混合研細。
          [用法] 用麻油拌成糊狀涂患處,每日早晨搽1次。
          [功效] 治酒渣鼻。
          [方源] 《中藥大辭典》
          治酒渣鼻方(二)
          [組成] 硫黃、白礬灰各15克,黃丹少許。
          [制法] 先將硫黃、白礬灰研為細末,再加入黃丹,將藥調至與人面色相近。
          [用法] 每用1.5克,加水調糊涂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 治酒渣鼻。
          [方源] 《醫學綱目》
          治酒渣鼻方(三)
          [組成] 輕粉、硫黃各等份。
          [制法] 共研細末。
          [用法] 用水調涂患處。
          [功效] 治酒渣鼻。
          [方源] 《萬病回春》
          治面黑方
          [配方]白蘞36克,白礬、白石脂各18克,杏仁9克,雞子白適量。
          [制法]將以上各藥共研為細末,用雞子白調和,令軟硬適度
          [用法]每晚用以涂面,早晨用溫水洗掉。
          [服法]去面部黑,令人面白晰。
          [方源]《千金方衍義》
          治面上粉刺令悅澤方
          [組成] 硫黃30克,密陀僧30克,乳香30克,白僵蠶30克,輕粉30克,杏仁30克(浸漬去皮,研如膏狀)
          [制法] 以上藥物,共三細末,用牛酥調,令稠稀適度。
          [用法] 先用溫水洗面,拭干后以藥涂之。
          [功效] 治面上粉刺。
          [注意事項] 洗面時勿用肥皂。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治黑皺黑方
          [組成]丁香、零陵香、桃仁、白蘞、白芨、白僵蠶、辛夷、商陸、防風、當歸、沉香、麝香、梔子花,芎窮,菟絲子各90克,豬脂1500克。
          [制法]先將諸藥切碎,用水酒浸一夜,第二天與豬脂練白芷1片同煎,待白芷色黃,濾去 藥滓,加入麝香攪拌均勻,用瓷器貯存備用。
          [用法]每晚臨睡時用以涂面。
          [服法]去面皺,令面皮白凈,并治面部其他疾病。
          [方源]《普濟方》
          治齲白礬散
          [組成] 硫黃0.3克,白礬30克。
          [制法] 以上藥物,于容器中同煎,至黃煙盡,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揩后停5分鐘左右漱去。
          [功效] 防治齲齒。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治齲丁香散
          [組成] 丁香(研)20枚,白礬(燒灰)1克,香附子1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用法] 用以揩牙。
          [功效]防治齲齒、口臭等口齒疾病。
          [方源] 《圣濟總錄》
          治手面干燥少潤膩澡豆方
          [組成]大豆面1000克,赤小豆(去皮),零陵香,苜蓿香各90克,冬瓜仁 ,茅香各30克,麝香15克,豬胰(細切)五具。
          [制法]以上藥物,研為細末,過羅,與豬胰相混合,曬干,再搗篩成細末。
          [用法]每晚用少許以洗手面。
          [服法]使手面潤澤,防治皴裂。
          [方源]《備備千金要方》
          治頭風白屑瘙癢頭重旋悶方
          [組成] 蔓荊子250克,附子250克,《去皮臍》,零陵香90克,躑躅花120克,甜葶藶子120克,旱蓮草120克。
          [制法] 以上藥物,銼細,以麻油2000毫升浸藥,經7日即可用。
          [用法] 用以梳頭。
          [功效] 治頭風白屑、瘙癢,兼有生發之功。
          [方源] 《太平圣惠方》
          治頭屑瘙癢洗方
          [組成] 蔓荊子250克,防風90克,桑寄生90克,秦椒60克(去目),大麻仁500克,白芷90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碎,以水3000毫升,煎取2000毫升,濾去滓。
          [用法] 用以洗頭,每日3次。
          [功效] 治頭風白屑瘙癢。
          [方源] 《太平圣惠言》
          治頭中風癢白屑生發膏
          [組成]
          蔓荊子、附子、細辛、續斷、零陵香、皂莢、澤蘭香、防風、杏仁、藿香、白芷各60克,松葉、石楠葉各90克,莽草30克,馬髭膏,豬膏,松膏各1000毫升、熊脂1000毫升。
          [制法] 以上藥物,銼為細末,以米醋1500毫升浸一宿,第二天將諸藥用微火煎,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黃去滓膏即成。
          [用法] 先將頭洗凈,然后用膏 涂發。
          [功效] 治頭風瘙癢白屑,頭發脫落。
          [方源] 《備急千金要方》
          治牙宣牢牙散
          [組成] 栝樓根60克(入砂鍋內、用甘草水煮軟,取出令干為末),白芷15克,雞舌香7枚,白檀香30克,麝香(研)0.3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羅為散。
          [用法] 每用1.5克揩牙
          [功效] 防治牙齒宣露。
          [方源] 《圣濟總錄》
          鐘乳粉散
          [組成] 玉女粉7.5克,白附子6克,白芨7.5克,白蘞6克,輕粉1.5克,鐘乳粉6克,密陀僧4.5克,細辛末1.5克。
          [制法] 以上諸藥,同研勻細。
          [用法] 以乳汁涂調涂面,或以溫水調涂亦可,臨睡時涂,次日早起用溫水洗去。
          [功效與應用] 治皯黯、去鲓子。
          [方源] 《御藥院方》
          肘后滅瘢膏
          [組成] 刺蒺藜、梔子各等份,醋適量。
          [制法] 將上二味研為細末,用醋調如泥。
          [用法] 每晚睡前涂患處。
          [功效] 治瘢痕。
          [方源] 《肘后備急方》
          朱砂紅丸子
          [組成] 朱砂(研細)、白術、白蘞、白附子、白芷、白僵蠶、木香各15克,白芨、白茯
          苓、密陀僧各7.5克,鐘乳粉60克,阿膠15克。
          [制法] 以上諸藥除阿膠外,研為細末;阿膠兌水溶化,與其他藥末和為丸子,如梧子大。
          [用法] 每用加水、蜜少許研化,每晚涂面,早起用溫水洗去。
          [功效] 治面部色素沉著,面黑皺。
          [方源] 《御藥院方》
          朱砂散
          [組成]
          朱砂30克(細研),丁香皮30克,藿香30克,小茴香30克,香附子30克,甘松香30克,白芷30克,升麻30克,白檀香15克,皂莢60克,石膏120克,寒水石15克,零陵香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搗細,研羅均勻。
          [用法] 每日早晚用以揩牙。
          [功效] 能使牙齒白凈。
          [方源] 《太平圣惠方》
          豬蹄膏
          [組成] 白芷、畢豆、栝樓仁、白芨、白蘞、零陵香。藿香各30克,鵝梨2個,豬蹄一副,白蜜半盞。
          [制法]
          先將豬蹄刮去黑皮,切作細片,用慢水熬如膏粘,用羅過濾去滓,然后再加入梨、蜜、以及其他藥末再熬,等滴水不散時,用絹濾去藥滓,膏即成。
          [用法] 臨睡時用以涂面,早起用溫水洗去。
          [功效] 治面部皯黯,兼去面皺。
          [方源] 《普濟方》
          準繩治酒渣鼻方
          [組成] 生硫黃9克,黃連、白礬、乳香各4.5克,輕粉1.5克。
          [制法]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 每用時以水調搽患處。
          [功效] 祛除粉刺。
          [方源] 《證治準繩》
          準繩治腋臭方
          [組成] 白礬、密陀僧、黃丹各4.5克,麝香1.5克。
          [制法] 以上藥物研為細粉。
          [用法] 用醋調藥末擦腋下,4小時后,用白芷煎水洗去,1日1次。
          [功效] 治陰汗,腋臭。
          [方源] 《證治準繩》
          滋潤手面方
          [組成] 杏仁、天花粉各3克,豬胰一具,紅棗(去皮、核)2枚。
          [制法] 將以上藥物浸于適量酒中。
          [用法] 每晚用以洗手面。
          [功效] 潤澤手面,美化面容。
          [方源] 《體仁匯編》
          左歸丸
          [組成] 熟地8兩,山藥、山茱萸、鹿角膠、龜板膠、枸杞子、菟絲子各4兩,淮牛膝、茯苓各3兩。(中成藥,制法省略)
          [功效] 補腎滋陰。
          [適應癥] 腎陰不足,經常發低熱,遺精盜汗,神疲口燥,耳鳴眼花,腰酸腿軟等癥。
          [服法] 日服2次、每次2—3錢,吞服。
          [方源] 《景岳全書》

          武當道教美容秘方
          一、美膚麗顏方
          1、仙姑沐面方
          白果仁、白術、白蘞各100克,白丁香20克,麝香2克
          將上藥研為極細面,每日早晚將藥面用鮮裂汁或鮮黃瓜汁調膏外搽面部,不過10日,可除去面部黑斑,面部白滑如熟蛋白。此方屬純天然藥物,美自皮膚療效可靠,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2、白仙姑駐顏方
          鮮白果仁100克,上等白酒半斤,立夏前的柿樹葉(曬干)和白術各200克
          將白果仁泡在白酒中20天備用,白術、柿樹葉研極細面,每日睡前用白果仁酒少許,調上述藥面2克,涂抹于面部,第二天早晨洗去,可以祛皺除斑,如連用百日,可使50歲的人面部皮膚如同十五六歲少女一樣紅潤有光澤。此方3味皆為蘇顏佳品,加上少許白酒活血,是理想的美容妙方。
          3、觀音駐顏神丹
          云母粉、石鐘乳粉、白茯苓、柏子仁各50克,人參、續斷各30克,菊花、桃花、玫瑰花各40克,生地50克、白術100克
          將上藥如法炮制后,分別研為細面備用,再用銅鍋蒸黍米500克,至米如稀泥狀,與上藥面拌勻,制成小丸曬干,收藏在瓷罐內,每日早晚各用白開水送服10克,服用10天后力量倍增,30日面如桃花,膚如脂膏,服用百日身輕腿健,行走如風,全身透出花香味。此方為一趙氏坤道所藏,方中人參、續斷、生地、柏子仁、白茯苓皆能益元氣,通血脈,養心補肺腎;白術健脾,以養后天之本;桃花、菊花、玫瑰花,能祛風、美膚養顏;云母與鐘乳含有礦物元素鎂,鎂有良好養顏美膚作用。故長服此方,能起到美膚麗顏效果。
          4、王母娘娘駐顏仙丹
          天門冬、白茯苓各50克,白術、黃精、桑椹子、何首烏各100克,人參、蒼術各50克,枸杞、白蒺藜、香白芷各100克,白僵蟲50克、柏子仁100克
          將上藥研極細面,煉白蜜100克,拌藥面均勻,做成丸如梧桐子大。有坤道40有余,面生黑斑,自愧丑陋,難以見人,服用此丸3月余,顏如嬰童,肌膚如脂膏,人云其美如天仙。本方能補肝腎,養陰活血,美膚安神。
          5、觀音麗膚丹
          卷柏、地黃、人參、麥冬、土茯苓、武當山追風草各100克,藏紅花50克,沙參、黃精各100克
          將上藥研極細面,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用白開水送服10克。主治全身皮膚粗糙,肌膚甲錯,月經不調,癬疥諸疾。
          6、周仙姑治雀斑方
          霜梅肉、櫻桃嫩枝、皂角各50克,白丁香10克,武當山追風草、紫背浮萍各50克
          上藥研極細面,調入洗面膏中,每日用此膏洗面二三次,其斑自去。
          7、陳道姑治面瘡方
          白蚤休、山慈菇、武當山追風草
          上藥各等份,研極細面備用,用50%蘆薈液調膏,每日用硫磺、虎杖、大黃、透骨草各20克煎水洗面,外擦上述藥膏,每日2次。藥膏以現配現用為好。筆者用此方治療痤瘡68例,皆在10天左右痊愈。
          8、武當十香散
          甘松、白芷、白蘞、白術、茯苓各50克,白芨、白附子各30克,白果仁50克、細辛30克、白丁香10克
          將上藥研極細粉,每晚睡前以雞蛋白(蛋清)蘸藥面涂面部,第二天早晨洗去,可令人面部光澤紅潤,致老不皺,并能清除一切面部黑斑。方中諸藥可去除皺紋、澤皮,消除黑斑,美白皮膚,是值得研究的一個美容妙方。
          二、美發健齒方
          道人無論男女都是留長發,在頭上盤成云髻,所以道士們認為,有一頭黑發是代表自己修煉有素,更是美的象征。道教在美發方面積累有大量的秘方、驗方,筆者試用幾方,40歲以前白發者均能在短期變黑。
          1、彭祖養生方
          枸杞子、核桃仁、何首烏各68克,黑小豆半斤
          將前三味放人6斤水中,熬至2斤水,放黑小豆煮至半熟,撈起曬干,再放人原藥液中以文火煮至藥液全入豆中,取出曬干,再用七歲前男女童便,將小豆泡脹,再次曬干,每日早晚各服50至100粒黑小豆,白發可以變黑,齒健不落,有返老還童功效。
          2、邵康節真人方
          首烏(如法九制)一斤、白茯苓(牛乳九制)、懷牛膝(酒、鹽、童便分別制)、枸杞子(寧夏產者佳)、當歸身(酒制)各132克,菟絲子同黑豆煮半熟,再加酒煮至豆熟,藥豆同用干品共200克,骨碎補(酒制)、黑芝麻(炒)各132克
          將上藥研極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用白開水送服二丸,有黑發、生發、輕身美容、增強性功能的多種效果。
          3、王真人白發還黑方
          馬齒莧子200克、白茯苓64克、熟地130克,澤瀉、卷柏、人參各64克,松脂130克、桂心32克
          將上藥研極細面,煉蜜為丸,以溫黃酒每次送服6—10克,每日2次,主治血虛發白。此方為道士王懷隱所集。馬齒莧子能黑發,筆者在其它書中尚未見到過,想來此藥無毒,可以試用之。
          4、王子喬白發變黑方
          玉英、容城、金精、長生各等分
          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花,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葉,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臘月上寅日采根莖,名曰長生。諸藥采集后只能放干燥處陰干,不能曬干。
          將上藥研細面,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3次用黃酒送服七丸,百日內身輕膚澤,白發變黑,服之一年齒落再生,久服有延年益壽之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久久99久久| 在线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 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99在线 | 亚洲| 女高中生强奷系列在线播放 |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 把女人弄爽大黄A大片片| 蜜臀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 欧美一本大道香蕉综合视频| 18禁美女裸体爆乳无遮挡|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中文成人精品久久久|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久天啪天天久久99久孕妇| 桃花岛亚洲成在人线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国产按头口爆吞精在线视频|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52熟女露脸国语对白视频|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大喷水| 亚欧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 激情 自拍 另类 亚洲|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 亚洲 欧洲 无码 在线观看| 日韩av日韩av在线|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 久天啪天天久久99久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