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風流故事,經過許多戲曲、影視——特別是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演繹、傳播,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幾乎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那么,戲曲、影視上的風流才子,其真實的生活情形是怎樣的呢?這里我根據文獻記載和唐寅本人的詩文,做一點介紹。
坎坷人生
唐寅,字伯虎,后來改字子畏。公元1470年,出生于蘇州一個家道殷實的商人家庭。他自幼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學習詩詞歌賦、書法繪畫。十六歲開始,在縣試、府試、院試中屢為榜首,二十九歲中應天府(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在當時江南文壇,頗有名氣。
但是,唐寅真是才高命薄。先是二十五歲那年,因為時疫,他就遭受了父、母、妻、妹相繼死去的家庭大變故。接著,三十歲那年去北京參加會試,又被牽扯進一樁科場舞弊案,他的功名仕途遭受滅頂之災。有如他自己一句詩所描述的,“兩字功名成蝶夢”(《漫興十首》其九)。事情是這樣的,會試前,另一位來自江陰家境富有的舉人徐經,買通考官程敏政的家僮。徐經得到試題后拿給唐寅看,并且請唐寅代為起草答題文字。徐經賄買事情敗露后,唐寅也被逮捕,投入錦衣衛的監獄??絾枦]有得到什么實際證據。但是,此前南京鄉試考官梁儲奉派出使外國時,唐寅曾請求程敏政寫過一篇送行文章。最后,就據此論罪,削去唐寅學籍,發往浙江,貶謫為“吏”(地位低下的官府差役)。唐寅恥于為吏,沒有赴任。
科場案件之后,據說因為不堪忍受繼室之妒,唐寅又將其第二任妻子休掉。
歸里后,唐寅好釋氏,治圃舍北桃花塢。并仿效司馬遷游歷名山大川,遠游閩、浙諸山,湘、贛諸水,以鬻文賣畫度日。其間曾投到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以佯狂脫身,返回蘇州。
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落魄才子唐寅從此絕意仕進,“都將心事付滄浪”(《漫興十首》其一)。具體地說,主要是潛心書畫。他采取狂放與玩世的生活方式,“任逸不羈,頗嗜聲色”。唐寅死于公元1523年,終年五十四歲。唐代詩人杜牧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名句,縱觀唐寅一生,大致可以準此概括為:半紀一覺蘇州夢,贏得詩畫風流名。
是真才子
據說,唐寅曾經刻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一方印章。雖然有人認為并無此事,乃好事者之所附會演繹,但是,揆之唐寅一生所作所為,印章文字實在堪稱貼切。
唐寅之才是多方面的,詩歌、文章、度曲、書法、繪畫都有一定成就。像他這樣在文藝上全面發展并且卓有成就的文人,不光在明代罕有其比,就是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為數也不是很多的。
唐寅的詩歌,是典型的才子詩歌。雖然沒有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但是具有任意揮灑的藝術特色。仕途失意的感慨往往情真意切,人生世態的感悟時時飄逸灑脫,景物觀賞的心得每每情趣盎然。因為一生都遨游市井民間,他非常熟悉蘇州一帶的百姓語言,以俚語、俗語入詩,也能收到清新雋永的藝術效果。不管是哪一類詩歌,唐寅都能寫得流轉自如,才氣橫溢,充分顯示才子本色。
唐寅著有《落花詩冊》,也就是《和沈石田落花詩三十首》。有他自己的手寫本傳世,是著名的書法作品,詩寫得也很好。才子情思,風流婉麗。這里隨便舉一首為例:
桃溪李徑謝春榮,斗酒芳心與夜爭。
陌上新楊曲塵暗,墻頭圓月玉盤傾。
青簾巷陌無行跡,繡褶腰肢覺瘦生。
莫道無情何必爾,自緣我輩正鐘情。
——(其二十四)
唐寅最有名的詩歌是《桃花庵歌》。論思想情趣,跟《落花詩》其實是一樣的,無非是“但愿老死花酒間”,結尾幾句也難免落入說教俗套,但是整首詩寫得如彈丸流轉,氣韻天成。
除了詩歌之外,唐寅也能作文,書信、墓志都有,其中書信如《與文征明書》寫得心扉惻惻,頗能動人;也能填詞,能作曲子。
唐寅最為人稱道的其實還不是他的詩文詞曲,而是他的繪畫書法,其中繪畫是他最著力、也最得后人好評的項目。
唐寅的繪畫在當時就很有名,與沈周、文征明、仇英齊名,被稱為“明四家”。他先是拜周臣為師,后來又轉投沈周門下。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工,尤精山水、仕女。格韻沉郁,風骨奇峭,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寬、李唐、劉松年以及元代趙孟頫、王蒙、黃公望等諸大家筆法。山水畫筆墨靈秀潤密而有韻致,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精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他也善于作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則長于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品味高雅。唐寅因為去今不遠,也因為他的畫確實好,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存世的作品很多。繪畫作品中,較為著名的有:《洞庭黃茅渚圖卷》《落霞孤鶩圖》《震澤煙樹圖》《秋村圖》《虛閣晚涼圖》《江南農事圖》《藕香圖》《云槎圖》《玩月圖》《山路松聲圖》《杏花圖》《蘭亭圖》《秋風紈扇圖》《孟蜀宮伎圖》《洞簫仕女圖》《桃花塢圖卷》等。今天民間還流傳著不少他畫的春宮圖。
唐寅的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俊邁逸群,流光溢彩。
兼擅詩、書、畫,并且皆臻妙境之外,琴棋之類娛樂項目,唐寅也不外行。“日長來此消閑興,一局楸棋對手敲”(《題畫四首》其二),“日長全賴棋消遣,計取輸贏賭買魚”(《題畫》),說明他是能下棋,喜歡下棋的;“促席坐鳴琴,寫我平生心。平生固如此,松竹諧素音”(《又題》),說明他是會彈琴的,“高廈列明燈,展瑟復張琴。柔絲亂弱指,遞節赴繁音”(《聽彈瑟》),說明他是喜歡聽音樂,并且精于鑒賞的。
具備各種文藝技巧,同時又性情率真,喝得酒,開得玩笑,喜歡游山玩水。這樣的一個人,才子之名當之無愧。
是真風流
據說唐寅的好朋友文征明是一位性情十分端莊的正人君子,說話辦事都極有分寸。連他都說唐寅的生活里有“高樓大叫秋觴月,深幄微酣夜擁花”(文征明《簡子畏》)的情景,可見唐伯虎于歡場中實在是一個活躍人物。對這一點,唐伯虎本人也供認不諱,“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言懷二首》其二)。
不消說,眠花宿柳,曾經是唐伯虎的日常生活。這只要看一下他幾首詩歌的標題,就可以一目了然:《寄妓》《代妓者和人見寄》《哭妓徐素》。這些詩里寫些什么呢?舉兩首為例:
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風落布袍。
楊柳曉煙情緒亂,梨花暮雨夢魂消。
云籠楚館虛金屋,風入巫山奏玉簫。
明日河橋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遙。
——(《寄妓》)
清波雙珮寂無蹤,情愛悠悠怨恨重。
殘粉黃生銀撲面,故衣香寄玉關胸。
月明花向燈前落,春盡人從夢里逢。
再托生來儂未老,好教相見夢姿容。
——(《哭妓徐素》)
詩雖然寫得不太“正經”,頗涉艷情。但是,其中的相思、懷念,是真實感人的。自古落魄文人跟妓女之間結下真情、從她們那里得到一些安慰的事跡不勝枚舉,唐人杜牧、宋人柳永、元人關漢卿都是如此。
才子科場落魄,跟女子淪落風塵有相通之處,都是天涯淪落人,可以產生惺惺相惜之情。唐伯虎大約真的能從她們那里獲得慰藉,因此,他對自己的這種生活是很陶醉的。唐伯虎畢竟是才子,同樣是狹邪,其格調就不是一般油頭粉面的紈绔子弟或者腸肥腦滿的富商巨賈所可以同日而語,比起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正人君子,則更是高明得太多了。
民間流傳一些唐伯虎的風流故事,其中傳播最廣、最膾炙人口的是點秋香,或者叫三笑姻緣之類。據近代著名學者俞樾先生考證,唐伯虎身上并沒有發生過三笑姻緣這樣的美事。是后來的好事者移花接木,將別人的事情演繹成他的故事。秋香實有其人,是當時南京有名的青樓女子,不過年齡比唐寅要大十幾歲,他們之間不大可能發生那種事情(俞樾《茶香室叢鈔》)。我認為,就事論事的話,這個考證是可信的。但若是講知人論世,這考證就未免有些迂執了。按照唐寅的為人、性情,發生那樣的浪漫故事是完全可能的。實際上,他也確實發生過類似的故事。他自己一首題為《相逢行》的詩就記錄了這樣的故事:
相逢狹邪間,車窒馬不旋。
雖言異鄉縣,豈非往世緣?
脫轂且卷鞭,高揖問君廛。
女弟新承寵,阿大李延年。
何以結歡愛?渠碗出于闐。
女蘿與青松,本自當纏綿。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兩個人在紅燈區一次塞車時相遇了。大概是一見鐘情吧,兩人馬上搭上了話,女子當時就將自己的非凡身世告訴了他;并且當即交換了愛情的信物,她送的乃是貴重的于闐玉碗。我認為,這是唐寅一次真實經歷的紀錄。風流才子,發生愛情故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只是不像三笑姻緣故事那樣曲折費事,那當然是講故事者為了使故事更加動聽,進行了加工改造。
較早講述點秋香故事的是《蕉窗集錄》,故事里,兩人新婚燕爾,秋香回答唐伯虎,她乘船經過時何以沖他嫣然一笑。話是這樣說的:“妾昔日見諸少年擁君,出素扇求書畫。君揮翰如流,且歡呼浮白,旁若無人,睨視吾舟。妾知君非凡士也,乃一笑耳。”唐寅聽完她這回答后,發了一句感慨:“何物女子,于塵埃中識名士耶!”這些話大有意思,其實這是落魄才子遭遇紅粉知己的姻緣契機。是落魄才子,都不會排斥這樣的艷遇。更何況唐伯虎這樣“煙花隊里醉千場”的風流才子呢?
民間傳說從來有典型化的再創作傾向,比如,包拯日益成為清官的象征,一切公正斷案的故事都匯聚到他的名下。唐寅則因為他“文才輕艷,傾動流輩”,而成為風流文人的典型,“傳說者增益而附麗之,往往出名教外”(《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唐寅傳)。這當中自然也寄托了人們對于拘束、虛偽、單調的否定,以及對于自由、縱情、艷遇的向往。其實,與唐伯虎同時,言行不合名教的人遠不止他一個,他的好朋友祝枝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當時的名聲不在唐寅之下。還有些人甚至做得比唐伯虎還要出格,比如,當時常熟有個叫桑悅的人,在江蘇一帶也很有文名。他的傲慢怪誕,比之唐寅,有過之而無不及(《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桑悅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