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原來寫作斿,是個會意字,甲骨文圖1和金文圖2 字形的左上方像豎立的旗幟,字形右邊橫出的曲筆,像旌旗的垂飾隨風(fēng)飄動逶迤曲折之形。字形另下方是子字,像一個人。甲骨文整個字形像一個人正執(zhí)持著旌旗,用來特指旗幟下沿的垂飾,所以游字原解釋作旌旗之流。小篆圖3 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又在左邊加上了水字,這就形成了后來我們所使用的游字了。圖4 是字形是游字的古文異體字,寫作遊,表示遊覽,游樂之意。遊字與游字的區(qū)別在于:在水中浮行用游字,在陸地出行則用遊字。

衷,這是個形聲字,小篆圖4 字形上下部份合起來是衣字,用作形符,表示衣服,字形中部是中字,用作聲符,但也有表義的一面,因?yàn)橹凶挚山忉尀閮?nèi),內(nèi)部。衷字由衣字和中字組合起來,即表示內(nèi)衣的意思,引申指內(nèi)心,如衷心感謝,言不由衷等等。

舟,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1 和金文圖2 字形都像舟船之形,其中甲骨文是從正面觀察船的形狀,而金文字形則為側(cè)面觀察船的形狀,由于描摹舟船正面而形成的舟字字形與月亮的月字相近,而肉字經(jīng)過隸書的變化之后,也寫成了月字,這樣,舟,月,肉三個字在楷書中字體就形成了同形異字的現(xiàn)象。如服,俞,前等字中的月字是舟;期,朗,朔則為月字;肝,膽,胰則為肉字。

前,這是個會意字,由止,舟兩個字組成,甲骨文圖3 字形四周是個行字,像道路之形,字形中間上部是止字,像足趾之形,字形中間下部是舟字。 人坐在舟上,通過水的流動而向前,不用兩腿腿走路,所以前字解釋為不行而進(jìn),即前進(jìn)的意思。甲骨文圖4 字形相對圖3 來說是簡體字,字形四周略去了象征道路的筆畫,小篆圖5 字形與圖6 是古今字關(guān)系,圖5是古字,圖6 字形是今字,其中圖6 字形是形聲字結(jié)構(gòu),字形下部右邊是個刀字,用作形符,止字與舟字組成的字作聲符,解釋為齊斷,即齊整地剪斷,后來人們?yōu)榱她R斷的前字來代替表示前后的歬字,前字加上了刀字成剪以示區(qū)分 。
表,這是個會意字,由衣字和毛字兩個字組合而成,小篆圖1 字形上部和下部合起來是衣字,像領(lǐng)口,兩袖和衣襟掩覆之形,字形中部是毛字,表示裘衣的皮毛,皮衣一般都穿在外面,所以表字用衣毛會意,表示外衣的意思,表字由外衣又引申外面外表外親等等。中國古代有立木標(biāo)記的制度,用作告示,納諫或指路,如天安門前就有華表,這里的表,就表示立木以示,即標(biāo)記標(biāo)識。這是由外表外面引申而來。木樁木柱也可用來計時,這是根據(jù)木樁在場面上投射的影子的長短來測定時間的,這就是中國古代的晷的計時方法了。現(xiàn)在的手表,鐘表,電表,溫度表等詞語的表字就是由立表的意思沿用下來的,表示計時或計量,還有年表,統(tǒng)計表,一覽表等。表字由外表標(biāo)記還引申指標(biāo)準(zhǔn),顯揚(yáng)意思,如表率,表揚(yáng)表彰等等。

卒,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6,圖7 字形都 像衣服上有文飾之形,用來表示有題識的衣服,但文飾有多有少,反映了古代古文字細(xì)部繁簡不一的字形特點(diǎn)。衣服胸前背后有題識標(biāo)記,是古代隸卒衣服的的特征,以與普通人敬區(qū)別。穿有標(biāo)記衣服的人多供人差遣,所以引申為士兵,差役,如士卒,走卒。卒字也是個多音字,又念作cu,解釋為倉促,突然,如倉卒,急卒。

衣,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圖1,圖2 )都像上衣之形,字形最上端像衣服的領(lǐng)口,左右兩邊歧出的筆畫像兩邊的袖子,下部兩筆的重合部份像衣襟左右掩覆之形。服裝和糧食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東東,所以人們把供給衣食之人稱為衣食父母。衣服穿著在人體的外面,所以衣字又引申指器物的外罩或食物的表皮,如包裹在書籍外面的函套稱為書衣,嬰兒的胎盤叫做胞衣,還有花生衣,蟬衣等等。

羅(羅),主是個會意字,由網(wǎng),糸,隹三個字組合而成,小篆圖4 上部是網(wǎng)字,下部左邊是系字,字形下部右邊是隹字,指鳥。整個字形都表示用網(wǎng)捕鳥,所以羅字的本義指捕鳥的網(wǎng),如羅網(wǎng),成語有門可羅雀,這里的羅字用作動詞,表示用網(wǎng)捕雀,形容門庭冷落。張網(wǎng)捕鳥有搜羅,包羅,分布的意思。如包羅萬象,星羅棋布等詞中的羅就是用羅字引申而來。

戎,這是個會意字,由戈字和甲字兩個字組合而成,甲骨文圖3字形上部與右部是戈字,正像長柄橫刃的兵器,字形左下方是甲字,甲是古代將士的護(hù)身衣,多用金屬或皮革制成塊塊金屬或皮革呈縱橫交錯之形,所以用橫豎兩筆來象形,戈、甲都是兵器,所以戎字以戈,甲會意,表示兵器的意思。戎字由兵器引申指軍事,戰(zhàn)爭等,如戎車,戎服,戎裝,戎馬一生等。

帚,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1字形和金文圖2 字形都像掃帚的形狀,掃帚是用來掃除污穢之物的,多用某種植物制成,字形上部歧出的筆畫秒像掃帚底部用來掃刷部份的形狀,小篆圖3 字形結(jié)構(gòu)有了較大的變化,其上部是又字,表示手,下部是巾字,表示掃除穢土的用具。中間的筆畫代表屋內(nèi)。整個字形就像一個人手拿著毛巾在屋內(nèi)打掃衛(wèi)生。而小篆的這一字形變化和字形結(jié)構(gòu),意義分析,顯然是不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造字意義的,而是望文生義,把原來帚字中上下歧出的筆畫誤認(rèn)為是代表人手的又字和潔具的巾字。異體字圖4 在帚字上又加上了竹字頭,這是因?yàn)楣艜r掃帚多用竹枝制成,所以從竹字頭。

裘,這個造字方法隨著字體的演變有所不同。裘字最早是個象形字,甲骨圖3 字形與衣字的字形相似,所不同 的是,裘字中下部表示衣襟的兩邊有許多歧出的筆畫,正像裘衣皮服裝獸毛外露的形狀。所以裘字解釋為皮衣,上古時,人們多用獸皮作蔽體御寒之用。金文圖4字形由象形字轉(zhuǎn)為形聲字,即在皮衣當(dāng)中增加了一個又字,表示讀音。小篆字形圖5也是形聲字,字形上下部是衣字,與甲骨文相比,沒有了外露字形特征,字形中間是求字,用作聲符。后來人們把原來在字形中間的聲符求字移到了字形的上部,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楷書裘字。

戈,這是個象形字,表示古代的一種兵器,甲骨文圖1字形中間一豎像兵器的長柄,字形上部一橫像兵器的橫刃,這種兵器外形像戟,具有上部齊平的特點(diǎn),所以古人把它稱為平頭戟,金文字形有些變化,現(xiàn)在的楷書字體大致與金文的這一形體相同,戈這種兵器一般用以橫向擊殺,,因此有橫戈躍馬的說法。而倒戈則是指將士掉轉(zhuǎn)兵器向自己一方攻擊,所以用來比喻起義或反叛。

戍,這是個會意字,由人字和戈字兩個字組合而成,甲骨文圖4 左邊 是人字,像一個人面朝左邊 的人,字形右邊是戈字,像長柄橫刃的兵器,整個字形結(jié)構(gòu)像防守邊疆的士兵正持拿兵器在守衛(wèi)。所以戍字的本義表示防守邊疆。戍字經(jīng)過隸書的變化,人字與戈字逐漸連寫在一起,而人字的一捺變成了一點(diǎn),所以現(xiàn)在楷書的戍字左邊的人字就不那么明顯了。戍字還用來指稱軍隊駐防,如衛(wèi)戍區(qū)。
戒,這是個會意字,由収(gong)字和戈字兩個字組合而成,甲骨文圖5字形中間是戈字,像長柄橫刃的兵器,字形中間的左右兩邊是収(gong)字,像兩只手,整個字形像雙手持戈,戒字在字形的演變中,収字逐漸連寫在一起,就成了廾形。 戒字用雙手持戈表示警戒,防備的意思,如戒嚴(yán),戒心,戒備森嚴(yán)。戒字又引申指謹(jǐn)慎,戒除,佛教的戒律等意思。
婦,這是個會意字,由女字和帚字兩個字組合而成,甲骨文圖5 字形左上角是帚字,表示掃帚,字形的右下角是女字,像一個婦女曲膝蹲跪之形。表示婦女拿掃帚在做家務(wù)。圖6 是婦字的繁體字,與甲骨文字形不同,其中的女字偏旁從右邊移到了左邊。現(xiàn)在簡體字婦字保留了繁體字中的女字偏旁和帚字的上部,而略去了帚字的中部和下部。這種保留繁體字部份字形結(jié)構(gòu)的方法,是漢字簡化的途徑之一,如産――產(chǎn),孫――孫,時――時,寜――寧,麗――麗等字的簡化都是采用這種方法的。

侵,這是個會意字,但構(gòu)字的部件在字形發(fā)展中有些變化。甲骨文圖7字形由牛字和帚字兩個字組合而成,字形左邊是牛字,右邊是帚字,整個字形像拿著掃帚在撲擊牛身。小篆圖8 字形則由人,又,帚三個字組合而成。整個字形表示人拿著掃帚在慢慢地打掃,所以侵字有漸進(jìn)的意思。如侵蝕,侵淫。后來侵字在隸書的演變中又略去了帚字的下部,就成了現(xiàn)在的侵字了。侵字由漸進(jìn)的意思又先后引申指進(jìn)犯,欺凌,臨近等意思。如侵犯,侵占,侵略等指進(jìn)犯。而侵陵,侵掠等指欺凌。侵早,侵晨,侵曉等指臨近。

網(wǎng),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1圖2 字形都像用繩線結(jié)成的網(wǎng)狀形,這是古人用作捕魚打獵的器具,網(wǎng)字正像張網(wǎng)之形。圖3是網(wǎng)字的繁體字,左邊是糸,右邊是罔。網(wǎng)字是個部首,一般都放在字形的上部,,由于網(wǎng)字經(jīng)過隸變(隸書的演變)變成橫過來的“目”字。如羈,羅,罷,罰,罩等。但并不是所有字形上部的橫目字形都是指網(wǎng),如眔字,它的上部是指眼睛,蜀字的上部則是一種動物頭形的演變。

罪,這原來是個形聲字,圖5 是罪字的小篆寫法。上部是網(wǎng)字,用作形符,下部是非字,用作聲符,解釋為捕魚的網(wǎng)具,但這是后來的替代字,古代的罪字寫作“辠”,上部是自己的自字,表示鼻子,下部的辛字表示苦痛,犯法的人多苦痛酸鼻,所以古代用自,辛兩字會意,表示犯法。而由于古代“罪(辠)”與“皇”字字形相近,為了回避皇帝的名稱,在秦代的時候便用原作解釋颶網(wǎng)具的罪字來替代了辠字,而原來形聲結(jié)構(gòu)的罪字也相應(yīng)變?yōu)閺木W(wǎng)從非的會意字了。

畏,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5字形左邊像鬼伸手形。左邊是一根棍杖,整個字形像鬼神執(zhí)杖之形,用來表達(dá)害怕,畏懼的意思。圖6 字形是古文異體字,上部像鬼頭,下部像虎爪,鬼頭與虎爪都是使人害怕的事物,這是古人根據(jù)害怕,畏懼的意思另造的字形,采用了會意的造字方法。

玉,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圖1圖2象一片片玉被串起來的樣子。古代的玉可以用來裝飾,而貝殼可以用作貨幣,人們把這些小片的玉石和貝殼串起來,就形成了古文字玉字。小篆圖3字形的玉字與帝王的王字字形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玉字上中下三橫距離相等,而帝王的王字中間的一橫靠上,由于兩字的字形的區(qū)別不明顯,后人為了避免兩字的混淆,于是便給玉字在右下方另上一點(diǎn),以示區(qū)別。在分析字形時,要注意玉字與王字的區(qū)別,不過從王字部的字很少,只有皇,閏等幾個,而從玉字的則很多。玉字是個部首,玉字作為部首偏旁時,或?qū)懽魍酰驅(qū)懽饔瘢彩怯褡钟米髯笃曰蛟谧中紊习氩繒r,一般都保留玉字的古文字字形,不加一點(diǎn),如珍,玩,環(huán),弄,碧等,所以人們稱這些玉字在左邊的字稱之為王字旁。而這些 字又多與美玉或?qū)毷嘘P(guān)。如果玉字在字形的下部,則一般加上一點(diǎn),如瑩,璧等。

鬼,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1上部是田字形,象鬼頭,下半部像人的身體。古人認(rèn)為。人活著稱為人,人便化為鬼。由于鬼實(shí)際上是不存在的東西,誰也沒有見過,古代的造字者便畫了一個田字形的大頭鬼來表示鬼魂的概念。甲骨文圖2字形的下部的人體朝向左邊,與甲骨文圖1字形下部的人體朝向不同,表現(xiàn)了古人古文字左向與右向并存的形體特點(diǎn)。小篆圖3 字形在下側(cè)右方又增加了一個“厶”形,這是“私”字,古人有陽公陰私的說法,人死后歸于陰間,這樣小篆便又增加了厶形。
申,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1)和金文(圖2)字形都像天空上的閃電之形,所以申字解釋為閃電,這是申的本義,小篆(圖3)字形把閃電的形狀改變?yōu)槠街眲蚍Q的筆形,這樣 ,在相當(dāng)程度上失去了象形字的特征。閃電往往伸展,舒展,所以申字引申表達(dá),說明,如申述,申辯,重申,三令五申,申冤昭雪等等。申字有時還特指向上陳述,如申奏,申訴,申請書,日報表等等。
神,其古字也是個象形字,與申字字形相似,像閃電之形如金文圖4,.由于古人對電閃雷鳴這些自然現(xiàn)象無法用科學(xué)道理解釋。所以滿懷敬畏,將其與神靈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原來表示閃電的申字又用來表示傳說中的天神。可見,神字是由申字孳乳分化而來的。申字是古字,而神字是今字,今天的神字是由古字申的引申義產(chǎn)生的。神作為后字,解釋為天神,為了與申字相區(qū)別,后人又加上了示字偏旁,這樣,神字就由示、申兩個 字組合而成,造字方法由形象字轉(zhuǎn)化為會意字,如金文圖5 ,字形中“示”字偏旁的上部二橫是古文“上”字,下部三垂分別代表日,月,星。古人認(rèn)為。神靈用天象來表示吉兆和兇兆,地上的人可以通過觀察天象來分析辨別人間的變化,所以示字解釋為神事,表示神事的:“示”與表示天神的申字組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神字。

周,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縱橫交錯的農(nóng)田里種滿了莊稼。周又是古代部落的名稱,它曾定都在陜西岐山之下,稱為周原,姬周。周武王伐紂滅商,建都鎬京,這就是歷史上的周朝。朝代,國都是發(fā)布政令的地方,所以這時期的周字在農(nóng)田的下方又增加了口字如金文圖2 ,后來的小篆,楷書的周字的字體就是從金文中演變過來的。農(nóng)田中的莊稼密密麻麻,一株緊挨一株,所以周字解釋為周密,緊密,細(xì)密,親密。另外,周字像圍在四周的農(nóng)田,這樣又引申指普遍周身周到之意。周字還有環(huán)繞的意思。
疆,這是個會意字,字體原先由兩個田字組成,(圖3)表示田地之間的邊界,后來在圖3的基礎(chǔ)上在左邊增加一個弓字,弓是古代打獵或軍事上所用的器具,也用來原丈量地畝,如一弓為一步,相當(dāng)于古制的五尺,三百六十弓為一里,二百四十平方的弓為一畝。由于疆域的大小要用弓來衡量計算,所以疆字又在兩個田字之間加上了弓字,小篆字形又有所不同,如圖5 ,它是在上下兩個田字之間加上三橫,同樣是用來表示疆域,邊疆邊界之間的界劃。圖6 字形是古代小篆的異體字,這是在原來字體的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一個土字,這就更清楚地指明是田地的劃界。而這一異體字后來便成疆字流行的字體 ,而疆字的其它不同的寫法反而逐步廢棄不用了。
畜,這是個會意字,金文(圖7)字形上半部是玄字,像束絲之形,與糸字古文字字形相同,下半部是田字,玄,田兩字會意,指把田獵中捕獲到的野獸用繩索拘系起來,便成為家畜。如【爾雅•釋畜】中記載,馬,牛,羊,豕,犬,雞稱之為六畜。人工飼養(yǎng)的禽獸,這是畜字的本義,也用來泛指禽獸,如罵人之語畜生。畜是個多音字。又念作XU,表示飼養(yǎng)禽獸等意思,如畜養(yǎng),畜牧業(yè),畜產(chǎn)公司等。

祝,這是個會意字,甲骨文圖1左邊表示神靈,其右邊是一個跪著的,面朝左邊的人,表示祈禱。圖2 是金文,右邊的人伸出雙手,表示祈禱求福,圖3 是小篆,其右邊已經(jīng)看不出人的形象了,圖4是楷書的寫法。

福,這是個會意字,表現(xiàn)得解極為形象。甲骨文圖1的左上部是酒樽(即酉字)之形,其下是雙手,在上方是個示字,整個字體的意思是:表示用雙手捧著酒樽在“示”前祭獻(xiàn)。圖2 是金文,已省略了雙手,圖3 是小篆,圖4 是楷書的寫法。

甲,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圖3)字形像古代武士頭上戴的盔甲形,甲骨文(圖4)字形是圖3 字形的省略,古代的頭盔與護(hù)身的甲衣大多用金屬制成,甲衣的表面布滿了一塊塊金屬拼合成的縱橫交錯的線條,與農(nóng)田的田字相似,所以甲字和田字很容易混淆,為了區(qū)分,后來甲字字形就將中間的一豎從方框中延長下來(圖5 )。甲字的本義指古代士兵穿戴的頭盔或護(hù)身衣,如古代穿戴盔甲的士兵稱為甲首,,由甲首又引申為天干的第一位,如甲乙丙丁,由天干的第一位再引申第一。
田,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和小篆字形都像阡陌交錯的地形,只是中間橫豎的筆畫有多有少,這些橫豎的筆畫縱橫交錯,就像分割成一塊塊的農(nóng)田,殷代曾推行井田制,將田地劃作井字形,與田字字形相近,,現(xiàn)在我們從高空中鳥瞰農(nóng)田,其形狀也與田字的古文字字形相近。田字既可以用來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古代又把它作為圍場打獵的場所,所以田字在古代有打獵的意思,打獵時要用犬,馬,等動物,稱為田犬田馬,【榖梁傳】:“四時之田,皆宗廟之事,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句中講述了春夏秋冬四季打獵之事,其中春天打獵稱為田。田字為部首,凡是從田部的字,大都與土地農(nóng)事有關(guān)。
夜,這是個形聲字,金文字形由亦字,夕字,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圖4 字形夕字在右,圖5在左,且少了一點(diǎn),這都表現(xiàn)了古文字部位不定,繁簡不一的字形特點(diǎn)。夕字作形符,表示夜晚,即從傍晚到清晨的這一段時間里,亦則用作聲符。在夜字形體中,亦字省略了部份筆畫,這種省略了聲符字的部份筆畫在文字學(xué)中稱為省聲。 夜字表示夜晚,與日,晝相對,如夜車,黑夜,夜校,夜以繼日,夜深人靜等等。樂器曲中有一種叫夜曲,就是因?yàn)槌T谝归g露天演奏而得名。

車(車),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1 字形像從車的正面觀察到的形象狀:字形中間是車身,左右兩旁是車輪,中間長長的是車軸。金文圖2字形像車側(cè)面觀察到的形象字形左邊是車輪車身與車軸,右邊是車轅及其橫木。金文圖3是圖2 字形的省略。圖1,2 ,3字形反映了古代文字在象形中對物體的正視形與側(cè)視形。繁體與簡體并行的字形特點(diǎn)。車字舊念作ju音,如中國象棋的車馬砲中的車字現(xiàn)在還保留ju的讀音。

弦,這是個會意字,由弓字和糸字組合而成,小篆圖6左邊是弓字,右邊是糸字,像束絲之形,弓弦由絲制作,所以弦字由弓糸會意,表示弓弦之意。弦字經(jīng)過隸書的變化后,右邊的糸字演變成了玄字。由于樂器的弦與弓箭的弦很接近,所以弦字由弓弦引申指琴瑟之弦。如弦樂。破琴絕弦。弓弦呈半圓形,所以弦字也用來表示半圓的月亮,如弦月,弦望,上弦,下弦等等。

弘,這是個指事字,弘字的本義表示弓弦的聲音,但弓弦的聲音難以象形,所以甲骨文圖4 和金文圖5字形在弓箭的中部加上一短橫,用來指事弓弦發(fā)聲的地方。用來指事的這一短橫正巧在弓背隆起的地方,這里正是彎弓最有力的部分,所以弘字也用作宏大的意思。如弘量,弘愿,弘圖,等等,弘字由宏大引申為擴(kuò)大,光大的意思。如弘化,恢弘,弘揚(yáng)等等。
弛,這是個形聲字,小篆圖3字形為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 是弓,用作形符,表示弓箭,字形右邊是也字,用作聲符,表示讀音。弛的本義表示放松弓弦,與張開上弦的張字的意思正好相反。成語有一張一弛。弛字由放松弓弦引申為松懈,解除,延緩等意思,如弛緩,弛懈,弛禁,弛期等等。

引,這是個會意字,但組字部件甲骨文和小篆有所不同,甲骨文圖1字形由大字和弓字組成,字形左邊是大字,像一個人的形象狀,字形右邊是弓字,像一張弓,整個字形像一個人正在張弦拉弓。小篆圖2左邊是弓字,字形右邊的一豎像箭形。箭發(fā)射時,要張弓拉弦,所以引字解釋為開弓。引而不發(fā)的引字就是指開弓,拉弓,引字由開弓又分別引申指延長,引導(dǎo),引用等等意思。如引領(lǐng)而望,日引月長,引狼入室,拋磚引玉,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等等。

疾,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3字形就像一個人的腋下有一枝箭。古代戰(zhàn)爭多用弓箭作為兵器,箭在腋下表示的中箭負(fù)傷,所以疾字的本義指疾病,圖3 圖4的箭在右邊左邊,體現(xiàn)了古文字左右并行的字形特點(diǎn)。疾與病原來是有區(qū)別的,疾指病輕,病指病重。疾字由疾病引申指痛苦,痛恨的意思,如關(guān)心疾苦,疾惡如仇,痛心疾首等等。疾病降臨,往往來得突然,無期無跡,所以疾字又引申指急速,如疾駛,疾速,疾足先登,疾雷不及掩耳等等。

弓,這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圖1像射箭發(fā)彈用的弓,這是古代的主要兵器,字形左邊的弧形是弓背,用來系弦拉弓,多用堅硬的木條制作。字形右邊的直線指弓上的弦。多用牛筋繩制成,是用以射箭的部件。金文圖2字形是弓字的一種快速簡便的寫法,后來篆體及楷書字體就是根據(jù)這一寫法演變而來的。弓字引申指彎曲的意思,如弓腰,弓背,弓腿,古代婦女纏足后報穿的小鞋成彎弓形,故取名弓鞋。月亮半圓指弓月等等。

射,這是個會意字,由弓,矢兩個字組成,甲骨文圖3和金文圖4字形都像箭在弦上,拉弓發(fā)射之形,但箭頭朝左朝右兩不同,這體現(xiàn)了古文字字形左向與右向并行的特點(diǎn)。金文的射字有時還加上手的形狀(如圖4 字形的右下方)。表示用手拉弓,后來字形在演變過程中,把弓字變成了身字,手變成了寸字,這就是圖5 的篆體字形。現(xiàn)在的楷書字體也是由身字和寸字組成。而準(zhǔn)確反映射字字形的“矤”字現(xiàn)在則反倒成了異體字了。過去曾有人說”短“和”射“張冠李戴,互換了.理由是短字的矢部是會意,意為箭,豆部是象形,即為箭垛,也就是箭靶子。兩者合起來,其意思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射。射字從身從寸,意為身體只有一寸長,當(dāng)然是夸張的說法,就是形容人矮,應(yīng)是短字。但當(dāng)大家看到這一集射字的解釋和上兩集短字的解釋,就再也不會有此疑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