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際上,最近對焦距離并不能絕對說明DC對拍攝主體的放大能力,但是如果在相同的焦距下,那么無疑最近對焦距離越近,那么攝影放大倍率越高,也越容易創造淺景深效果。目前,很多消費者只關注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并將之等同于微距拍攝能力,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景深效果受傳感器尺寸、焦距、對焦距離、光圈等參數的影響,因此我們更應該注意這支鏡頭在各個焦段的最近對焦距離是多少,這將在另一個方面反應出此鏡頭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的能力。 |
 |
對焦距離1m(經過剪裁) |
|
 |
對焦距離50cm |
|
上面兩張照片依然是采用50mm定焦鏡頭拍攝,但對焦距離不同,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將左邊1m對焦距離的樣片進行了裁減,使其內容與右圖基本一致。從中可見對焦距離越近,越能更好的虛化背景。 |
|
|
 |
[尺寸與精度]大尺寸LCD固然讓人賞心悅目,但是其像素水平是否能夠達到和尺寸匹配的水準,從而帶來和2.5英寸主流LCD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呢?同樣是23萬像素的LCD,如果其尺寸是2.5英寸,那么顯示效果可以用“細膩”來形容,但如果是3英寸LCD,由于單位尺寸上像素實際上是下降了,因此它的顯示效果勢必不如同像素的2.5英寸LCD。舉一個夸張的例子,你認為一臺分辨率在1024X768的15寸電腦顯示器和一臺同樣分辨率下的21寸顯示器誰更清楚? |
 |
[旋轉屏的優勢]捎帶一提的就是可旋轉的LCD,鑒于其帶來的取景靈活性對拍攝過程的簡化以及對更具創意的拍攝帶來的好處,筆者強烈建議在其他方面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具有可旋轉LCD的數碼相機。 |
|
 |
目前數碼相機市場上多種防抖技術魚目混珠,而真正對畫質沒有影響的只有CCD防抖和鏡組防抖(關于這部分可以參考筆者原來的文章《要防抖更要防騙!4大防抖功能完全解析》)。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光學防抖技術大有被神化的趨勢。 |
|
|
 |
任何情況下,我們認為傳感器的尺寸越大越好。這不僅僅是因為大尺寸傳感器往往也意味著較低的像素密度和較好的高感光表現,更是因為越大的傳感器也越容易營造出潛景深的效果,從而更好的突出拍攝主體。 |
|
 |
上圖采用D2Xs在105mm等效焦距下以F5.0光圈拍攝 |
|
 |
上圖采用F30在108mm等效焦距下以F4.9光圈拍攝 |
|
從上面兩張樣片可見,即便是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相同對焦距離的情況下,傳感器尺寸的不同也會對景深效果產生影響。而這其中的原因是——這兩張照片在拍攝時所使用的實際焦距不同,其中D2Xs所采用的鏡頭實際焦距為70mm,但F30的實際焦距僅為24mm。由于決定實際焦距和等效焦距的關鍵因素正是傳感器的尺寸,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更大的傳感器比相對更小的傳感器擁有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這樣的結論。 |
|
 |
高感光度絕對會喪失畫質,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在“拍得到”與“拍不到”之間,畫質還顯得那么重要么?面對目前大部分DC在高感光度下差強人意的表現,我們在滿腹抱怨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好好考慮一下,高感光在帶來噪點的同時還帶來了什么? |
 |
RAW文檔是DSLR標準的文檔存儲格式之一,其特點是完整保留從傳感器得到的信息并保存為文件(非壓縮的原始圖像),具有這臺相機最高的細節表現力和大大高于JPEG的后期調整空間。目前,市場上有不少具有RAW拍攝能力的DC,如果對影像質量有更高要求建議選擇帶有RAW存儲格式的D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