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閱讀 一、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1900年(清光緒26年) 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冰心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被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后回國,執教于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1946年赴日本,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后擔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 1999年,冰心在北京去世,度過了她99個美麗的春秋。 冰心留下的散文、詩歌、小說及翻譯作品共有700余萬字。歌頌自然、歌頌母愛、歌頌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內核,它滋潤著每個孩子的心田,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二、《繁星》《春水》簡介 《繁星》《春水》的思想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歌頌和贊美母愛,對童真的追憶、描繪和贊美,對偉大自然的歌頌。用一句話歸納就是:歌頌母愛、童真、自然。也有人把它歸納為一個字,那就是-----愛:對一切卑微弱小者的愛,愛母親,愛小孩,愛雨夜中痛苦的征人;愛小花,愛小草,愛小動物,愛大海的每一聲波浪的清響…… 《繁星》是詩集,由164首小詩組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于贊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后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恒主題。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詩組成。同樣是在《晨報副鐫》上最先發表,不過《春水》的問世要比《繁星》晚三個月。 在《春水》里,冰心雖然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但她卻用了更多的篇幅,來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煩惱和苦悶。她用微帶著憂愁的溫柔的筆調述說著心中的感受,同時也在探索著生命的意義、表達著要認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