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關于這一點,婚姻幸福的人對此深有體會,并將其奉為婚姻經營的準則之一。但真正懂得這一點的夫妻并不多,他們一廂情愿地以自己的方式和對方相處,卻很少考慮所給予的是不是對方需要的,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如果妻子頤指氣使、命令他做事,總帶著領導的姿態和他相處,讓他感到自己不受尊重,他反而會毫不留情地拒絕她。但如果妻子溫柔一些,就比較容易得到丈夫心甘情愿的付出。 美國一位婚姻研究學者曾對400位男士做過調查,讓他們在以下兩個選項中選擇: A獨自一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他。 B有人愛他,但每個人都不尊重他。 調查結果是,這些男人中有3/4選擇沒人愛他的世界。一些男人更直接地表示:“我寧愿娶一位尊重我但不愛我的妻子,也不愿意和愛我但不尊重我的妻子生活。”而相同的調查內容,女人的答案完全不同,如果一個妻子得知丈夫“尊重她但不愛她”,她會覺得備受傷害。尊重丈夫就意味著不過度批評他,不侮辱他,當然也不嘲笑他。男人拼命在外工作,為的就是得到妻子的尊重。在生活中,如果你冒犯了對方,那么找一個適當機會及時道歉,以設法挽救過失,讓他知道你后悔做了那些事。“道歉從沒有讓我感到丟人。”這是丘吉爾說過的話,有一定道理。對于一個男人來說,你尊重他越多,他就會為你做得越多。尊重是一個男人最深層次的價值需求。在婚姻中,妻子并不需要通過命令達到自己的目的,只要給予丈夫足夠的欣賞、尊重、感謝,他們便會樂于幫忙——這是男性的天性使然,被所愛的人尊重、肯定,是他們動力的源泉。因為尊重,婚姻才會天長地久。 我的手機里常常會收到有趣的短信:以前提到結婚,想到天長地久;現在提到結婚,想到能撐多久!當初結婚,說是看上眼;后來離婚,說是看走眼!以前的人,視婚姻為一輩子;現在的人,視婚姻為一陣子!……把這些短信當笑話看,真是每條都很有趣;但是從嚴肅的一面來看婚姻,每條都讓人憂心!國人對婚姻的態度,怎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有人在北京做過一個關于離婚的調查,發現現在的“家庭瑣事”成為離婚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離婚的理由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這是個令人擔憂的警訊!它動搖了婚姻的神圣性,也摧毀了婚姻的價值觀。婚前我們強調的是自由與權利,選擇你所愛的;婚后更多強調的是責任與義務,愛你當初所選擇的。婚姻不是兒戲,雙方對婚姻均應有份尊重。但現在很多時候,夫妻之間只是一些小矛盾,但是彼此賭氣,再加上任性和不認輸的性格,誰也不肯先向誰低頭,輕易就說出“我們離婚吧”,另外一個人接著就說:“好吧!離就離!”就這樣輕易地離婚了!這在過去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現在大家卻對此習以為常了。好像只有離婚,是唯一能夠了斷一切不和諧因素的途徑。離婚幾乎成了一種趨勢,甚至有人調侃說,現在見面的問候語不再是“你還好嗎”,而是“你離了嗎”。這是一種不良的社會現象,也是對自己人生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輕率的離婚和輕率的結婚一樣,受傷害最大的是女人和孩子。我常跟朋友講:“如果你們的婚姻發生了危機,真的要離異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擇在孩子13歲到18歲之間。”因為這個時期是孩子的青春期,孩子思想還不太成熟,叛逆心又重。夫妻間的諸多爭執與沖突,孩子都會看在眼里,他會覺得:“你們這樣恨對方,為什么要結婚?為什么還要生下我?”認為自己是個多余的人,結果他不僅恨父母,而且恨自己,更可怕的是恨社會,恨所有的人。這在孩子青春期的發展中,極有可能會造成人格的扭曲,對未來一生的發展影響甚巨。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尊重經常用在夫妻間,就像機器的潤滑油一樣,可以使婚姻這部機器永遠保持很好的運轉。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夫妻之間,應該推動一種互惠性。所謂互惠性,就是“如果你喜歡我,你就必須對我做出一種好的評價”。這就是說,如當我們被人喜歡、被人贊揚時,我們也傾向于向對方回饋這些感受和評價。 例如吃飯的時候,丈夫稱贊妻子說:“你今天做的菜真好吃!”妻子就應該響應說:“是你辛苦賺錢,才能讓我買這么好的菜來做啊!”妻子看到丈夫下班回來開門就說:“你今天上班真是辛苦了。”丈夫就該回應:“你在家做了一天家務事,又要帶孩子,不比我更辛苦嗎?”夫妻雙方經常注意這種互惠性的推動,它可以讓婚姻生活變得幸福快樂,感情也越來越親密。有一首很動人的流行歌曲叫《最浪漫的事》,歌詞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這就是不離不棄的婚姻態度,是對婚姻的忠貞、對婚姻的負責,同時也享受到婚姻生活所帶來的美好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