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醫(yī)驗方筆記-3

     檬梓橋 2010-04-04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27

     癥狀:手掌、手指干燥、皸裂、脫皮、疼痛。
      原因:因為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zhì)產(chǎn)生手部濕疹。
      內(nèi)治︰
      鵝掌風--怯風地黃湯:熟地、生地、土茯苓各12、白蒺蔾(炒)、當歸、白蘚皮各9、川牛膝酒洗3、菟絲子、知母、黃柏、枸杞各6、黃酒為引、水煎服。【王修善臨證筆記189】
      外治:
      煙薰法
      材料:皂角1兩。
      用法:將皂角研成末,點燃后以煙薰患處,1次15分鐘,1日1次。
      敷藥法
      材料:新鮮白鳳仙花3兩。
      用法:鳳仙花搗爛取適量敷于趾甲上,紗布蓋住,以透氣膠帶固定,1日1次。
      鵝掌風--鵝掌風兼甲癬,用米泔水,積存數(shù)日米泔水,數(shù)日后聞之有酸味,取上層清液,在火上煮沸,待溫時患手浸入10~20分鐘,連續(xù)浸泡一二月。【來春茂醫(yī)話131】
      鵝掌風--浮萍散︰浮萍、僵蠶、白蘚皮各12、荊芥、防風、獨活、羌活、牙皂、川烏、草烏、威靈仙各10、鳳仙花一株。陳醋2斤,入上藥浸泡24小時,再用小火煮沸,濾去藥渣,藥醋泡手,每日3次,每次10~20分鐘,泡后擦乾手即可,切勿用水沖洗。藥醋可用五天,第三天可煮沸再用。本方夏季使用最好,劑量與藥物勿輕易更動,以免影響療效。雖然鵝掌風治療方法不少,但理想有效藥方難得,此方經(jīng)多年實踐,每或良效。【單蒼桂外科經(jīng)驗集58】
      鵝掌風--外洗方;生川烏、生草烏、羌活、百部、浮萍、威靈仙、白蘚皮、土貝母、豬牙皂、僵蠶、菖蒲、土槿皮。各二錢五分,土槿皮五錢。用二斤米醋浸一宿,第二天晚上煮沸,待溫后浸泡,每晚浸泡一次,每次三十分鐘,連續(xù)三周。浸后單用冷水沖洗,勿用肥皂。此法入伏后使用最妙。此方尚可治療灰指甲、甲癬、入冬皮膚皸裂。【近代中醫(yī)流派經(jīng)驗選集、顧筱巖294】
      鵝掌風--巴豆研泥后貼印堂穴。【呂承全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精粹130】
      鵝掌風--白附子10、蛇床子30、防風15,煎水去渣,趁熱薰洗患處。生半夏15,研細末,調(diào)油成膏外敷。【竺有泉醫(yī)療經(jīng)驗106】
      鵝掌風--外科正宗之二礬湯,白礬120、皂礬120、兒茶15、側(cè)柏葉25。桐油適量,先用桐油涂于患處,再用紙捻數(shù)個,放入桐油中浸透以火點燃,向患處薰之,薰時間長些更好。二礬湯用清水十大碗,煎數(shù)沸倒入凈木桶內(nèi),手架桶上,用布將手連桶口蓋緊,以湯氣薰手,勿令泄氣。待熱撤將湯傾入盆內(nèi),用此湯洗手,涼則溫之再洗。痊愈后七日內(nèi)手不可見水。此方經(jīng)臨床多次應(yīng)用,屢試屢效。【李和醫(yī)療經(jīng)驗選110】
      鵝掌風--白附子10、蛇床子30、防風15,煎水去渣,趁熱薰洗患處。生半夏15,研細末,調(diào)油成膏外敷。【竺有泉醫(yī)療經(jīng)驗106】

      注意
      1、富貴手又稱主婦濕疹,因為家事接觸清潔用品的刺激,所以常發(fā)生在婦女身上,而避免家事清潔洗滌即可避免,所以簡直需要如富貴人家的不必做家事所以又稱富貴手。
      2、手部濕疹須避免頻繁的接觸刺激物,所以清潔洗滌之前可以用手套防護,先戴上棉質(zhì)手套再加上塑膠手套,這樣就能阻絕刺激。
      3、如果因工作需要如美發(fā)業(yè)者、土水師父,平常就要作好保養(yǎng),例如涂上保養(yǎng)品以防病情惡化。
      4、如果皮膚已經(jīng)皸裂、角質(zhì)已經(jīng)硬化,那么可以先用溫水浸泡1~2分鐘,軟化角質(zhì)之后再涂上護手霜,這樣可以補充油脂,而洗手后要馬上用護手霜,以防止水分流失。
      5、冬天容易復(fù)發(fā)的患者,這是代表因為寒冷導(dǎo)致末梢血液循環(huán)不良,尤其常見于四肢冰冷的女性,所以飲食調(diào)理上可以略微溫補,也要適度運動以增加新陳代謝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28

    [size=5][b]灰指甲--—中醫(yī)驗方筆記[/b][/size]

     癥狀:指甲變厚、變形、變色、甲片容易斷裂或脫落。
      原因:指甲受到霉菌感染。
      外治:
      浸藥法1
      材料:鳳仙花2兩、米醋300cc。
      用法:將鳳仙花泡入300cc米醋,1天后使用,先將趾甲用小刀刮薄,然后將患指泡入藥汁中1小時,1日1次。
      浸藥法2
      材料:生大蒜瓣10瓣、米醋2兩。
      用法:大蒜去皮搗爛,加入米醋,靜置2小時候用。患指以小刀輕刮薄,每次浸患指10分鐘,1日4次。
      注意
      1、氣候悶熱潮濕就適合霉菌生長,但是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常見,也有因為身體其他部位的霉菌轉(zhuǎn)移過來的,例如香港腳。
      2、灰指甲感染部位是在指甲底下的甲床,所以不要習慣的去拔除甲片,以防感染惡化。
      3、霉菌生長緩慢,所以消除也要一段時間,不可以急于求成,雖然以開發(fā)出內(nèi)服藥物,可是并非每個人都適宜,也有相當?shù)亩靖弊饔茫灾委熒线€是需要有耐心。
      4、腳部的灰指甲必須保持腳的干燥、通風,鞋子盡量寬松,也可以穿著五趾襪來防止趾間出汗的悶熱。
      5、灰指甲容易在家庭成員間交叉感染,所以要特別注意個人衛(wèi)生,尤其是個人盥洗用具要分別使用。
      6、中醫(yī)所謂的肝病容易出現(xiàn)灰指甲,所以飲食禁忌如同肝病。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30

    香港腳--—中醫(yī)驗方筆記


     癥狀:腳趾間搔癢、脫皮、起水泡、腳底厚皮皸裂疼痛。
      原因:腳部霉菌感染。
      外治:
      浸藥法
      材料:徐長卿5錢、甘草5錢、牛蒡子5錢、魚腥草7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加入1大鍋水中,大火滾沸10分鐘,濾取藥汁倒入臉盆,加水調(diào)成適溫后浸洗20分鐘,1日1次。
      撲藥法
      材料:公丁香2錢。
      用法:公丁香研成末,將患腳洗凈后,取適量藥粉布包直接撲粉于趾間,1日1次。
      足癬--糜爛型足癬繼發(fā)感染,滲液奇癢,灼熱疼痛,以樟腦3克和豆腐兩塊同搗外敷。【菁菁園診余筆談174】
      香港腳--土茯苓、黃柏研粉,流水者直接敷之,乾性者調(diào)膏敷之。【中醫(yī)臨床家—馬光亞302】
      腳癬--馬齒莧9g、甘草3g、木瓜6g、水煎適溫泡腳,日二次。【房芝萱外科經(jīng)驗118】
      糜爛型濕腳氣--海螵蛸25g、煆石膏50g,共研細末,撒布患處。【山野遺方240】
      注意
      1、霉菌在濕熱還菌中滋長,所以夏天腳部出汗多就容易加重病情。腳部保持干燥是最重要的治療原則,所以勤換棉質(zhì)的襪子,最好是穿五趾襪。鞋子以涼鞋最通風,不然也要有兩雙鞋子以上每日輪流穿。
      2、不可用手指抓癢,不然也會感染到手指成為灰指甲,也要勤于修剪腳趾甲,避免趾甲縫藏污納垢。
    本文來自藥材網(wǎng)

      3、潰爛型香港腳有惡臭的滲出液,細菌可以沿著傷口進入體內(nèi)形成蜂窩組織炎,這時會有畏寒、發(fā)燒的全身癥狀,下肢也會紅腫疼痛的厲害,所以潰爛型香港腳使用外治法須十分小心。
      4、當病情穩(wěn)定后,須連續(xù)3周檢驗霉菌是否呈陰性反應(yīng),這樣才算是治愈香港腳。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31

    [b][size=5]手腳皸裂--—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手腳外緣皮膚粗糙增厚,沿皮紋出現(xiàn)皸裂,伴有出血、疼痛。
      原因:因職業(yè)接觸或冬季露天工作者,手腳皮膚彈力消失或減弱所導(dǎo)致的皸裂。
      外治:
      涂藥法1
      材料:杏仁4錢、瓜蔞仁4錢。
      用法:杏仁與瓜蔞仁同研至如膏狀,再加蜂蜜成稀薄以便于涂抹。隨時可涂用,睡前涂抹之后,再穿上襪子或是手套入睡最好。
      涂藥法2
      材料:當歸1兩、紫草2兩、麻油720ml、黃蠟4兩、冰片4錢。
      用法:將當歸、紫草切碎,與麻油一起放入鍋中,靜置1天后,用文火加熱至130~140度,這個溫度維持25分鐘,然后用濾網(wǎng)濾去藥渣得到藥汁,等藥汁自然降溫到80度時加入黃蠟,此時用筷子輕輕攪拌使黃蠟溶解。當溫度再降到60度時加入冰片攪拌溶解,然后即可裝瓶冰箱冷藏。外涂患處,1日5次。
      皸裂--米醋500、紅皮雞蛋5個,溫水洗凈雞蛋拭乾,浸入醋中數(shù)日,蛋殼軟化后取出去殼,與醋攪拌成糊狀收藏備用。用時以溫水浸泡腳部20分鐘,拭乾,薄涂醋蛋糊再用手按摩,一日二次。【北方醫(yī)話471】
      注意
      1、冬季露天工作者須作好保暖措施,并常用熱水浸泡手腳,并去除厚積的角質(zhì)層。
      2、除了化學(xué)物質(zhì)刺激外,行走、勞動對腳部的機械性刺激也會使皮膚變厚變硬后皸裂,所以加厚鞋墊保護腳底也是必要的。   3、容易發(fā)生皮膚皸裂除了外界因素外,本身體質(zhì)是血虛的話發(fā)生機率就較高,所以即使防護措施都做好了,還是無法緩解那就要從飲食加強體質(zhì)的改善。
      附一︰
      凍瘡--樟木150g、嫩桑枝150g、甘草90g,水煎溫洗或浸泡患處,每日二次,每劑可用三日。【房芝萱外科經(jīng)驗94】
      凍瘡--生石灰半斤、置于盆中,加水浸腳,再用布包覆密不透氣,即愈。【南方醫(yī)話141】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33

    黃褐斑--—中醫(yī)驗方筆記

     癥狀:顏面部出現(xiàn)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皮膚色素改變。
      原因:與內(nèi)分泌有關(guān),妊娠期出現(xiàn),產(chǎn)后消失,或是卵巢機能改變,或是對紫外線過敏。
      內(nèi)治︰
      黑斑--滿面黧黑,六味地黃丸加肉桂3。【長江醫(yī)話364】
      面黑--蝴蝶斑,黃精60、苡仁60、蟬衣15、紫草15、桑葉30、生甘草10。【竺有泉醫(yī)療經(jīng)驗105】
      外治:
      敷藥法1
      材料:甘松5錢、山奈5錢、白僵蠶1兩、白芨1兩、白蘞1兩、白附子1兩、天花粉1兩、綠豆粉1兩、防風3錢、蒿本3錢、白芷1兩。
      用法:全部藥材共研成末,取適量調(diào)水成糊狀,外敷臉部,每次20分鐘,1日1次。
      敷藥法2
      材料:白附子2兩、滑石2兩、白芷2兩、綠豆粉2兩。
      用法:全部藥材共研成末,取適量調(diào)水成糊狀,外敷臉部,每次20分鐘,1日1次。
      敷藥法3
      材料:白僵蠶5錢、黑牽牛1錢。
      用法:將藥材研成末,調(diào)水成糊狀外敷臉部,每次5分鐘,1周1次。
      藥浴法:
      材料:紫草2兩、茜草8錢、白芷8錢、赤芍8錢、蘇木8錢、川紅花8錢、
      厚樸8錢、絲瓜絡(luò)8錢、木通8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加入1大鍋水中,大火滾沸10分鐘,濾取藥汁倒入臉盆,加水調(diào)成適溫后,洗臉10分鐘。
      玉容散--甘松五錢、山奈五錢、白芷一兩、白芨一兩、白蘞一兩、白僵蠶一兩、白附子一兩、天花粉一兩、綠豆粉一兩、防風二錢、蒿本二錢。共輾為末備用
      早晚洗凈臉后沾末輕輕按揉,也可以加蛋清作敷臉用。適用于妊娠期、產(chǎn)后或長期月經(jīng)量多時,出現(xiàn)的面部色素沉著。
      黃褐斑--白芷、白芨、白芥子、白蘚皮、白蒺蔾、白僵蠶、白薇,等分研細末外擦,或用白蜜調(diào)涂。【孟維禮中醫(yī)世家經(jīng)驗輯要163】
      注意
      1、避免日曬這是防止皮膚老化、發(fā)炎的最基本方法。
      2、如有內(nèi)分泌功能障礙或是卵巢機能問題須先治療,黃褐斑才有可能改善。
      3、適度的運動和加強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c,可促使皮膚新陳代謝好轉(zhuǎn)。
      4、黃褐斑多出現(xiàn)于妊娠期,產(chǎn)后多會消失,所以不必太多緊張,而有的出現(xiàn)于絕經(jīng)期,這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的癥候,中醫(yī)認為肝腎不足的氣滯血瘀,所以滋養(yǎng)肝腎的養(yǎng)生是必要的。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34

    [b][size=5]汗斑--—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胸背、頸部出現(xiàn)白色、灰黃色斑疹,損害邊緣清楚,搔抓時有鱗屑,患者多汗體質(zhì),夏、秋季較重,冬季轉(zhuǎn)輕。
      原因:花斑癬菌感染。
      外治:
      涂藥法1
      材料:蒜頭2個。
      用法:將蒜頭搗爛涂擦于患處,以局部發(fā)熱兼有輕微刺痛為最好,1次5分鐘,1日1次。
      涂藥法2
      材料:土槿皮3錢、丁香3錢、米酒100cc。
      用法:將藥材浸泡米酒1周,以藥酊涂于患處,1日3次。
      注意:
      1、因為屬于霉菌感染,霉菌生長緩慢,所以治療也就緩慢,本病頑固,容易復(fù)發(fā),須耐心治療。

      2、防止過度出汗免于皮膚潮濕悶熱,可勤于洗浴更換衣物,隨時把身上的汗擦乾這是最基本的,而個人衣物和被褥宜常曝曬陽光。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36

    白瘢風--—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皮膚脫色呈白色,邊緣清楚,周圍與健康膚色交界處顏色較濃,患處毛發(fā)會變白。
      原因:有遺傳史,手術(shù)后或精神創(chuàng)傷會容易誘發(fā)。
      內(nèi)治︰
      白瘢風--如意黑白散︰旱蓮草90、首烏60、白芷60、沙蒺黎60、刺蒺黎60、紫草45、重樓30、丹參30、苦參30、蒼術(shù)24,研細末,日三次,每服6。【來春茂醫(yī)話228】
      外治:
      涂藥法:
      材料:補骨脂1兩、米酒100cc。
      用法:補骨脂用米酒浸泡1周后去渣,濾取藥汁裝瓶,以藥汁外擦患處,1日2次。
      艾灸法
      材料:艾條1只。
      用法:用艾條對準患處溫灸,以能容忍的溫度灸至皮膚發(fā)紅。用紙板剪個患處大小的圓圈小洞,盡量避免灸到正常皮膚,數(shù)量多者分批溫灸,以頭面部優(yōu)先處理,1次15分鐘,1日1次。
      白瘢風--外擦方︰肉桂60、補骨脂90,水酒各半,浸泡一周,溫水沐浴后外擦患處。此系先父留傳,屢有效用。本方亦可治療皮膚搔癢癥、慢性濕疹、酒渣鼻。【來春茂醫(yī)話228】
      注意
      1、白瘢風常與糖尿病、惡性貧血等自體免疫性疾病并發(fā),一般不會侵犯健康身體,若是發(fā)病年紀較晚常會合并斑禿或是異位性濕疹。
      2、因為白瘢風發(fā)病原因不明,而又極難治愈,所以患者心理壓力較大,不過有時也不要把汗斑誤認為白瘢風而給自己太多壓力。

      3、情緒創(chuàng)傷超過身體承受極限,這時會誘發(fā)多種疾病,而這樣的耐受性不足也導(dǎo)因于原本健康狀態(tài)不佳,所以類似這種免疫性問題,身體和心理都要好好調(diào)養(yǎng)。
      4、太陽曝曬會加重病情,而且會使患處周圍顏色加深,所以避免日曬的破壞,不要以為擦了防曬油就可以高枕無憂,絕對的防曬避免日照才是必要的。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37

    [b][size=5]剝落性唇炎--—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嘴唇干燥、腫脹、表面有鱗痂、皸裂,鱗痂剝落后顯露紅色光滑面,自覺有灼熱疼痛和觸痛感。
      原因:營養(yǎng)不良或是外來刺激。
      外治:
      涂藥法
      材料:黃連3錢、當歸尾5錢、生地1兩、黃柏3錢、姜黃1錢、黃蠟4兩、香油12兩。
      用法:將香油倒入鍋子,全部藥材入油內(nèi)熬煮煉枯,濾去藥渣再加入黃蠟溶解攪拌均勻,裝瓶冷藏。不定時外敷患處。
      濕敷法
      材料:白蘚皮5錢、蛇床子3錢、土槿皮3錢、地膚子1兩、苦參1兩。
      用法:將全部藥材加水淹滿藥物,小火煎成1碗濾取藥汁,如此重復(fù)煎3次,再合并3次的藥汁用小火煎熬濃縮成1/2碗,加入少許甘油,以紗布沾取藥汁濕敷于患處,每次30分鐘,1日3次。
      注意
      1、日光照射嘴唇,因為紫外線作用有關(guān),與唇黏膜光保護作用較差,所以好發(fā)于長期野外工作者。
      2、局部化學(xué)刺激,如唇膏、口紅、牙膏,也會使誘發(fā)或加重唇炎。
      3、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會使體質(zhì)轉(zhuǎn)成燥熱,這樣對病情復(fù)原有害。
      4、嘴唇附近病灶,如牙槽膿漏,脂溢性皮炎,也要積極治療,因為發(fā)炎狀態(tài)也會加重本病。
      5、不良習慣如舔唇,唾液中分解酵素會使嘴唇的保護作用消失,所以應(yīng)該避免舔唇的習慣。. [color=#ffffff][/color]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39

    [b][size=5]狐臭--—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腋下出現(xiàn)難聞臭味。
      原因:腋下的頂漿腺分泌的汗液,經(jīng)細菌分解產(chǎn)生不飽和脂肪酸的臭味。
      外治:
      撲藥法1
      材料:龍眼核12粒、胡椒54粒。
      用法:將龍眼核與胡椒研成末,取適量藥粉布包直接撲粉于腋下,1日10次。
      撲藥法2
      材料:公丁香1兩、冰片2錢。
      用法:將藥材研成末,取適量藥粉布包直接撲粉于腋下,1日10次。
      涂藥法
      材料:生姜5兩。
      用法:生姜搗汁涂抹腋下,1日10次。
      注意:
      1、腋下勤于用清水洗滌,并保持通風干燥。
      2、少吃或是不吃有強烈刺激性食物,戒除煙酒。
      3、與狐臭類似的是局部多汗,這是小汗腺發(fā)達,并非是頂漿腺分泌的臭味,所以治療上不一樣。
      4、更年期后因為頂漿腺萎縮,狐臭也會逐漸消退。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40

    [b][size=5]雞眼--—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淡黃色圓錐形角質(zhì)栓,尖端深入皮下,界限明顯如雞眼,壓迫疼痛。
      原因:局部長期受擠壓或摩擦的角質(zhì)增生,鞋子過緊、長時間行走或腳部畸形者常見。
      外治:
      敷藥法
      材料:生半夏1兩。
      用法:生半夏研成末備用,先用溫水把雞眼泡軟,再削去角化組織,取適量生半夏放在患處上,以透氣膠帶固定,3天后再換藥。
      涂藥法
      材料:補骨脂1兩、米酒100cc。
      用法:補骨脂放入米酒中浸泡10天,過濾去渣裝瓶備用。先用溫水把雞眼泡軟,再削去角化組織涂上藥酊,1日1次。
      蜈蚣外敷治雞眼,為末敷之以生南星末醋調(diào)、敷四周,用時宜帶頭足,去之則力減,且其性原無大毒,故不妨全用也。【衷中參西錄】
      手足雞眼方--用大蜈蚣干一對炙研細摻膏藥上貼之。一周時即化黃水。【外科方外奇方】
      注意
      1、避免過緊的鞋子,如有雞眼發(fā)生則鞋子的尺碼要大一號,而鞋底最好加上厚軟鞋墊,腳部畸形者要進行矯治。
      2、削除雞眼不可直接使用尖銳刀具,要先用熱水泡軟,并且最好常規(guī)消毒。
      3、糖尿病患者不可自行削去雞眼,必須由醫(yī)師診治以保安全。
      4、雞眼初期只是表皮硬化,此時可以用浮石之類的美容器材磨去硬皮,若是末期形成硬塊產(chǎn)生劇烈疼痛時,就要請外科醫(yī)師處理以免發(fā)生感染。

    蟹足腫--—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傷口出現(xiàn)大于患處的疤痕組織,局部紅色隆起伴隨疼痛、搔癢。
      原因:體質(zhì)因素或遺傳。
      內(nèi)治︰
      蟹足腫--內(nèi)服;當歸10、赤芍10、桃仁10、紅花6、丹參15、炒三棱10、昆布10、地骨皮10、制乳沒6、香附10、川牛膝10、山豆根10。外敷;五倍子30、山豆根30,研細末,香油調(diào)敷患處。每五日換藥一次。【醫(yī)話醫(yī)論薈要、朱仁康67】
      外治:
      涂藥法1
      材料:五倍子5錢、丹參5錢、乳香5錢、沒藥5錢、木香3錢、王不留行5錢、枳殼3錢、桃仁5錢、大黃3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加水淹滿藥物,小火煎成1碗濾取藥汁,如此重復(fù)煎3次,再合并3次的藥汁用小火煎熬濃縮成1/2碗,加入少許甘油,裝瓶冷藏保存,1日涂患處4次。
      涂藥法2
      材料:米醋7兩、五倍子2兩、蜈蚣1條、蜂蜜1兩、冰片5分。
      用法:五倍子與蜈蚣各自研成粉末備用,將醋入砂鍋中加蜂蜜煮沸,加入五倍子粉末攪拌,文火熬成糊狀,待冷加入蜈蚣粉、冰片調(diào)勻裝瓶。取適量外涂患處,1日1次。
      蟹足腫--鴨膽子適量,去殼,研成泥狀,加入80%凡士林攪拌均勻制成軟膏,放置48小時后即可涂用。敷藥膏時,先將患處皮膚消毒,后將膏藥涂于患處范圍內(nèi),敷蓋消毒紗布,經(jīng)48小時后第一次換藥,以后每隔天3換1次。【成大權(quán)得心應(yīng)手秘方選】208。
      注意
      1、是否有蟹足腫體質(zhì)可以自我檢查,就是觀察卡介苗施打部位是否有隆起組織。
      2、蟹足腫部位不可以再去摩擦,以免惡化增生的更厲害,也不可以亂涂藥物以減少更多的刺激。
      3、蟹足腫常發(fā)生在前胸、上手臂、下巴、頸后,所以若有蟹足腫體質(zhì),這些部位不可以輕易刺青或是損傷,否則容易出現(xiàn)難看又難以治愈的蟹足腫。

      4、蟹足腫被視為外科禁地,因為無法避免傷口的再度擴大和增生,反而會使病況更為惡化,而千奇百怪的治療方法也是無法妥善的治愈。

    發(fā)表于 2009-9-28 14:43

    乾癬、銀屑病--—中醫(yī)驗方筆記



    內(nèi)治︰
      銀屑病--土茯苓、銀花各30,煎湯送服地鱉蟲粉3克,日二次。【來春茂醫(yī)話264】按︰銀屑病即乾癬。
      銀屑病--生地30、玄參10、丹參10、大青葉10、黃芩10、麻仁10、連翹10、草河車10、山豆根10、白蘚皮10。朱仁康【醫(yī)話醫(yī)論薈要52】
      銀屑病--生元飲;生地、元參、梔子、板藍根各15、蒲公英、野菊花、桔梗、當歸、赤芍、天花粉各10、貝母、土茯苓、地丁各12、甘草6。劇癢加白蘚皮,脫屑加雞血藤15、首烏12。【黃河醫(yī)話483】
      銀屑病--活血疏風湯;當歸25、川芎15、紅花15、羌活25、獨活15、木通15、荊芥15、防風30、麻黃10、蒼術(shù)25、胡麻仁15、蟬衣25、苦參40、白蘚皮50、甘草25。水煎服,早晚空腹服。不宜加減藥物,只宜調(diào)整劑量。【北方醫(yī)話743】
      牛皮癬--名醫(yī)自病,清瘟敗毒散;水牛角30、玳瑁15、生地18、丹皮12、赤芍12、紫草30、生石膏30、知母6、黃芩12、黃連10、梔子10、玄參18、槐花30、連翹15、甘草7。【相濡醫(yī)集351】
      體癬--外擦方︰烏梅15、黃連9、白礬12、蜈蚣6條、全蝎9,水酒各半,浸泡一周,涂擦患處,一日五六次,亦可用于銀屑病。內(nèi)服方︰首烏30、苦參9、蟬蛻9、僵蠶9、銀花12、連翹12、土茯苓30、蛇床子15、丹參12、甘草3。【來春茂醫(yī)話294】 本文來自藥材網(wǎng)
      牛皮癬;白蒺蔾30、苦參12、皂角刺12、蟬衣12、生石膏18、麻黃6、甘草9、苡仁18、杏仁9、桂枝9、白芍9、葛根18、歸尾12、大黃3、生姜9、大棗7枚、海桐皮18、白蘚皮18。【趙錫武醫(yī)療經(jīng)驗92】
      外治︰
      銀屑病--苦杏仁60搗、豬板油15,調(diào)勻外擦。單味杏仁亦可。【黃河醫(yī)話113】
      銀屑病:外擦方︰烏梅15、黃連9、白礬12、蜈蚣6條、全蝎9,水酒各半,浸泡一周,涂擦患處,一日五六次。【來春茂醫(yī)話294】
      牛皮癬:生韭菜、生大蒜各60g,將藥搗爛如泥、烘熱后擦患處,每日一次,連擦七日。【成大權(quán)得心應(yīng)手秘方選】182。
      乾癬--生地50、生首烏15、丹皮15、赤芍15、白蒺蔾15(杵)、玄參15、蟬衣5、生麻黃10、廣地龍15、三棱10、桃仁泥15、蒼耳子12(杵)、蒲公英30、生甘草15。三棱、桃仁、麻黃為民間驗方,治皮膚搔癢癥有效。【五十年臨癥得失錄104】
      乾癬--口干、便秘、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沈?qū)崳里L通圣散加減,防風9、大黃9、芒硝(化服)9、荊芥4.5、麻黃6、梔子9、連翹9、赤芍9、桔梗9、川芎9、白術(shù)9、生石膏20、當歸9、黃芩9、薄荷9、滑石15、蜈蚣5條、銀花20、甘草3。二便通利后,去大黃、芒硝,加全蝎9、僵蠶9、土茯苓9。【南鄭醫(yī)案選181】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45

    [size=5][b]脂肪瘤--—中醫(yī)驗方筆記[/b][/size]


     脂肪瘤--白芥子12、竹茹4.5、赤芍4.5、酒黃芩4.5、炒瓜蔞9、海浮石6、連翹9、三棱4.5、莪術(shù)5.5、威靈仙3、杜仲4.5、通草3、生姜3片。【北方醫(yī)話31】

      脂肪瘤--食鹽拌入茴香、木香少許,同炒熱,淬入清酒,用紗布包,以之熱熨患部。脂肪瘤為脾運不及,濕邪凝滯皮肉筋脈之間,經(jīng)絡(luò)經(jīng)氣不疏而成。【姚貞白醫(yī)案148】


    瘰癘--—中醫(yī)驗方筆記


    瘰癘--痰結(jié)于項,非陽和不化,初起體旺者,用荊防敗毒散以解表散痰︰潰爛體弱者,補氣暖痰,外敷回陽散,加艾火以灸其核上,用燈火以灸其四周。
      初服方︰羌活、獨活、葛根、白芷、桔梗、薄荷、酒柴胡、川芎、橘紅、蘇葉、防風、甘草。
      若無外感風寒,體素有痰者︰全蝎、茯苓、半夏、橘紅、芥子、夏枯草、南星、鍛牡蠣、六神曲、淡海藻、郁金、制乳沒,加姜汁和丸。
      回陽散︰生半夏、生男星、生附子、牡芥子、川姜黃、石菖蒲、乾姜、薄桂,研末,燒酒調(diào)敷。【尚友堂醫(yī)案71】
      瘰癘--舒氣消核丸,出自癘科全書,夏枯草30、桔梗9、柴胡12、陳皮9、半夏9、玄參30、龍牡15、花粉9、茯苓12、白芥子9、山慈姑12、生甘草6。【來春茂醫(yī)話279】
      瘰癘--肺門淋巴結(jié)核,面黃肌瘦,頻見咳嗽,貓抓草30、夏枯草9、天冬9、麥冬9、百部12、矮地茶12、雞蛋2枚、每煎一枚,不去殼,煎后食蛋,片糖兩塊,每服一塊沖服。余固得是方而慕名求診者多,惟良師究為何人,淹沒不彰,實為惜矣。【長江醫(yī)話599】
      瘰癘--灸法︰先將艾草捻成草果大七粒,取穴︰患者張開虎口,使食指與拇指成直角,置食指端于外踝之上,拇指循腓骨向上,拇指頭著肉處即是穴位,相當于光明穴附近,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定穴之后,即將艾炷放在穴位上點燃,連灸七壯,約一個月后,所灸之傷口常自潰爛,用凡士林紗布外敷即可。當潰爛之時,累癘也逐漸縮小轉(zhuǎn)好。【范文甫專輯40】
      淋巴結(jié)核--玄參、貝母、牡蠣、紫花地丁、連翹。【臨證用藥經(jīng)驗80】
      甲狀腺腫--夏枯草、香附、郁金、昆布、海藻、海浮石、半夏、陳皮、浙貝、黃藥子。月余可消。【臨證用藥經(jīng)驗88】
      痰核--小劑量礞石滾痰丸、夏枯草20煎湯送服。無火者,姜半夏、白芥子、夏枯草、姜蠶各10、海藻、昆布各9、川芎、陳皮、橘皮、炒橘核各5,服十日即消。

     癥狀:眼瞼下因感染出現(xiàn)1個囊腫,會紅、腫、熱、痛。醫(yī)學(xué)上的名稱
      為「麥粒腫」。
      原因:眼脂腺阻塞感染。
      內(nèi)治︰
      針眼--全蝎研細末,每服3,日二次。【燕山醫(yī)話312】
      外治:
      蒸藥法
      材料:大黃1兩、金銀花1兩、甘草5錢、薄荷1兩、菊花5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放入茶壺內(nèi)加水煮開,患者眼睛對準茶壺嘴吸取散發(fā)出來的蒸氣。須注意保持距離以免燙傷,1日1次。
      涂藥法
      材料:黃連1兩。
      用法:黃連泡水1小時,大火滾后小火慢慢熬,熬到極少的量,去渣取汁,以干凈的毛筆沾取藥汁涂在眼皮外面,1日6次以上。
      貼藥法
      材料:生地黃5錢、生南星5錢。
      用法:生南星研成末備用。生地黃片剪成十元硬幣大小,中心撒上生南星粉,沾水濕潤,貼在患側(cè)的太陽穴,用透氣膠帶固定,睡前貼上,醒后除去。
      注意
      1、外針眼是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感染,內(nèi)針眼是眼瞼板腺上的結(jié)膜面,通常數(shù)日內(nèi)會潰破,膿液排出而緩解,如果未能潰破而毒性又強時,則會擴大炎癥范圍,甚至有畏寒、發(fā)冷的癥狀,此時須積極治療。
      2、皮脂腺的感染來源可以是毛巾、揉眼睛或是蛀牙、鼻竇炎、扁桃腺炎、感冒的呼吸道發(fā)炎。另外就是抵抗力的關(guān)系,轉(zhuǎn)變?yōu)槁跃蜌w咎于抵抗力,常見兒童以及脾胃虛弱的人。


      3、過度疲勞和情緒壓力都會導(dǎo)致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使皮脂腺排出不暢,而油性體質(zhì)出油量較多也是容易發(fā)生,如果加上習慣用手揉眼睛,那么發(fā)生感染的機率就會上升。
      4、與針眼類似的是霰粒腫,是慢性發(fā)炎脂性肉芽腫,所以慢慢腫大不感覺到疼痛,有時會在幾個月內(nèi)消失,但是腫大到妨礙視力就要積極治療,中醫(yī)治療也可采用此篇療法。
      附一︰
      眼翳:車前子、熟地黃各12、枸杞子、酸棗皮各9、菟絲子、桑椹子各10、煎服或蜜丸。【臨證用藥經(jīng)驗149】

    結(jié)膜炎--—中醫(yī)驗方筆記

    癥狀:眼睛紅、腫、癢、痛、異物感、畏光流淚、膿性分泌物。
      原因:強光或異物刺激、細菌或病毒感染、化妝品過敏。
      內(nèi)治︰
      角膜炎--外感發(fā)熱后眼睛紅腫,澀痛,服涼藥后紅腫退云翳生,氣輪漸潰,補后蟹睛失明,四味大發(fā)散治之,麻黃5、細辛1、蒿本8、蔓荊子8、生姜5,加桑白皮10,出自【眼科奇方】【眼科宜書】。【燕山醫(yī)話、348】
      風熱眼:流行性角膜炎,淚多屎多、羞明、異物感明顯、瞼、球結(jié)膜紅赤、重、耳前淋巴結(jié)腫大、并有壓痛、羚羊角骨12~15、蒲公英18、夏枯草、杭菊花、金銀花各10、蟬衣、丹皮、赤芍、薄荷各7、碧玉散12。【臨證用藥經(jīng)驗259】
      目赤:肝腎陰虛火炎之目赤而乾、視物昏花、茺蔚子、枸杞子、決明子、夏枯草、熟地、山藥、茯苓、酸棗皮、炙甘草。【臨證用藥經(jīng)驗260】
      目赤:肝熱之目赤、多淚、羞明,茺蔚子、蒲公英、蟬蛻、白蒺蔾、決明子、菊花、密蒙花、丹皮、谷精草。【臨證用藥經(jīng)驗260】
      外治:
      蒸藥法1—有膿性分泌物
      材料:黃柏8錢、黃連4錢、赤芍4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放入茶壺內(nèi),加水煮開后,用蒸氣薰眼睛,1日1次,每次5分鐘。(注意適當?shù)木嚯x以防蒸氣的高溫) 內(nèi)容來自藥材網(wǎng)
      蒸藥法2—紅腫明顯
      材料:桑葉8錢、蒲公英8錢、金菊花8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放入茶壺內(nèi),加水煮開后,用蒸氣薰眼睛,1日1次,每次5分鐘。(注意適當?shù)木嚯x以防蒸氣的高溫)
      敷藥法
      材料:生硫磺2錢、芒硝2錢。
      用法:將生硫磺、芒硝加水適量調(diào)成糊狀,睡前敷足心醒后除去。
      注意
      1、急性結(jié)膜炎傳染力強,只要眼睛分泌物污染過的都有傳染能力,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2、患病時眼睛要休息,避免光線刺激,開啟過的眼藥水須冷藏,使用超過1個月就要丟掉,以免細菌滋生。
      3、隱形眼鏡是導(dǎo)致女性發(fā)病的主要原因,隱形眼鏡的清潔和保養(yǎng)特別重要,隨時有任何不舒服就要停止佩戴。
      4、過敏性結(jié)膜炎會反反覆覆的發(fā)生,隨著季節(jié)輪替而加重或減輕,癥狀類似感染性結(jié)膜炎,但是較輕微。急性期可以冰敷或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以減輕癥狀,不可以揉眼睛增加感染的機會。
      5、結(jié)膜下出血也會出現(xiàn)紅眼睛,但是沒有腫、癢、痛的不舒服,是眼睛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如果反覆發(fā)生要詳細檢查血壓、血糖和血液病的問題。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50

    [i=s] 本帖最后由 末代中醫(yī) 于 2009-9-28 14:52 編輯 [/i]

    [b][size=5]視力疲勞--—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視物不清、眼睛干澀、眼皮沉重。
      原因:體質(zhì)虛弱、或是過度使用眼力。
      內(nèi)治︰
      近視--遠志、菖蒲、人參、茯神、當歸、白芍、桑椹、枸杞、女貞子、蟬衣、密蒙花、刺蒺黎。屢用屢驗。【長江醫(yī)話663】
      目昏--玄府為體內(nèi)外各處極細之孔道,為氣機升降出入之門戶。目中玄府為精氣入目之樞紐所在。某視神經(jīng)萎縮,雙眼視力減退,目珠發(fā)脹,兩側(cè)頭部外側(cè)及眼內(nèi)眥發(fā)作性灼痛,伴惡風,腰腿酸痛,食少噯氣,脘痞痰多,此為風邪留滯三陽而干犯三陰,閉塞目中玄府所致,以柴葛解肌湯原方。若寒凝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熱壅以陳氏息風湯,眼科六經(jīng)法要,牛黃、羚羊角、赤芍、玄參、菊花、紫草、僵蠶、川芎、桔梗、細辛、麝香。氣郁以逍遙散,血瘀以通竅活血湯。肝腎精血不足以新制駐景丸,菟絲子、枸杞子、楮實子、五味子、茺蔚子、車前子、河車粉、三七、寒水石、木瓜。郁閉較久加細辛、全蝎、麝香。亦有以補中益氣湯加全蝎治愈。

      鼻淚管阻塞--淚溢,亦有鼻淚管通暢者,此為年老體衰,眼輪匝肌收縮無力,淚液引流不暢,此肝為淚,肝具制約淚液之功。以銀海精微之止淚養(yǎng)肝散加減,當歸、熟地、白芍、川芎、蒺黎、木賊、防風、蕤仁、枸杞、菟絲子、杜仲。

    按︰鼻淚管阻塞引起淚液外溢使視力模糊最明顯,以迎香透針即可治愈,不用開刀或通管,勞師動眾未必可改善。

      明目:枸杞子、酸棗皮、乾地黃、山藥、菟絲子、石斛、馬蹄決明子等分,蜜丸,每服6。
      目乾視昏:眼球干澀、視野昏花、頭亦作暈、沙苑子、枸杞子、桑椹子、決明子、青葙子、菟絲子、威內(nèi)仁、蜜蒙花各10,煎湯或蜜丸。【臨證用藥經(jīng)驗200】
      外治:
      蒸藥法
      材料:野菊花5錢、金銀花5錢、地骨皮3錢、薄荷5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放入茶壺內(nèi)加水煮開,患者眼睛以適當距離,對準茶壺嘴吸取散發(fā)出來的蒸氣,1次5分鐘,1日1次。
      敷臍法
      材料:西洋參5錢、枸杞子3錢、杭菊花3錢、地骨皮5錢。
      用法:將藥材研成末,取適量加水攪和均勻,敷在肚臍上,紗布蓋住,以透氣膠帶固定,睡前貼上,醒后除去即可。
      注意
      1、眼睛干澀、灼熱、異物感、眼皮沉重、暫時視力模糊、眼球脹痛甚至頭痛,這是典型的乾眼癥。
      2、乾眼癥常見淚液外溢,因為濕潤眼球的淚腺無法分泌,反倒啟動痛哭流涕的大淚腺,所以淚眼汪汪也是乾眼癥。
      3、眼睛過勞時需要強迫休息3分鐘,用力按壓眉毛兩端、中央等3點穴位以及眼睛靠近鼻梁處,可以舒緩調(diào)節(jié)眼球的肌肉。
      4、臨時可以拿杯熱開水用蒸汽薰蒸眼睛,可以濕潤眼睛加速局部氣血循環(huán),好好調(diào)整用眼環(huán)境,不然最后眼壓持續(xù)上升會有飛蚊癥、或是失明的危險。
      5、工作環(huán)境的空調(diào)如果使?jié)穸冗^低,或是煙霧彌漫,而專注的近距離使用視力,都是加重眼睛疲勞的因素,這些都可以自行調(diào)整,使眼睛得到好的保護。
      附一︰
      失明--洗眼方:荊芥、白蒺蔾、歸尾、防風、菊花、川芎、木賊、酒黃芩、各二錢、蟬衣、蛇退各一錢、生地二錢半、蔓荊子三錢、引用青茶葉一大撮,每日溫洗數(shù)次,一劑可用數(shù)日。
    中耳炎--—中醫(yī)驗方筆記


     癥狀:耳朵疼痛、分泌物增加、耳鳴、頭痛、眩暈、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原因:細菌感染中耳。
      內(nèi)治︰
      聤耳:耳朵潰出黑臭或青白稀膿,蒲黃4、冰片1、滲入金絲荷葉【虎耳草】絞汁200cc,攪合均勻,滴患耳,日三次,滴前先拭去膿水,另服知柏地黃丸。【臨證用藥經(jīng)驗211】
      外治:
      涂藥法1--耳痛、耳鳴明顯
      材料:葛根1兩、麻黃8錢、桂枝5錢、白芍5錢、辛夷花5錢、白芷4錢、細辛3錢、生石膏1兩、黃連3錢、黃芩5錢、甘草3錢、白蘚皮3錢、蟬衣5錢、甘油少許。
      用法:將全部藥材加水淹滿藥物,小火煎成1碗濾取藥汁,如此重復(fù)煎3次,再合并3次的藥汁用小火煎熬濃縮成1/2碗,加入少許甘油,裝瓶冷藏保存。以棉花棒沾藥汁涂耳朵和鼻腔,1日6次。
      涂藥法2—分泌物較多
      材料:生蒲黃1兩。
      用法:生蒲黃研成末,用棉花棒沾少許涂入耳中,1日1次。
      納藥法
      材料:枯礬1兩、海螵蛸1兩、龍骨1兩、黃連1兩。
      用法:將全部藥材研成末,以紗布包裹少許,納入外耳道,1日1次。
      注意
      1、游泳或潛水,水進入鼻子,用力擤鼻子,污水進入中耳。感冒時用力擤鼻子也會使有傳染性的分泌物進入中耳,所以擤鼻涕時嘴巴要張開。

      2、急性中耳炎后2個月,如果殘留有聽力障礙,須檢查是否有黏稠性積液在鼓室。
      3、急性期疼痛厲害可以熱敷,若是患者發(fā)燒則可以局部冰敷。
      4、不要過度的清除耳垢,適度的耳垢有助于耳道的防潮。
      5、膽脂瘤性中耳炎俗稱珍珠瘤,會造成局部壓迫和骨質(zhì)侵蝕,所以必須開刀處理,不能保守治療。
      6、無器質(zhì)性病變的耳朵癢,則可用棉花棒沾黃連粉涂耳內(nèi)即可。
      附一︰
      耳癢:花椒10~15g、麻油85~90毫升,浸泡一周,濾去藥渣,取由滴入耳中,每日1~2次。【徐宜厚皮膚病臨床經(jīng)驗輯要234】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55

    [b][size=5]鼻出血--—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鼻腔及口腔流出大量鮮血,或是鼻出血時咽下大量血液,再由嘔吐嘔出腥臭血塊及食物。
      原因:孩童為鼻炎引起,青年是為創(chuàng)傷所致,老年多見于高血壓及動脈硬化。
      內(nèi)治︰
      鼻衄--成人鼻衄,鮮茅根90煎水,鮮小薊45搗汁,以茅根水兌入小薊汁中,喝下立即止血。另以黑山梔少許,搗碎,紗布包裹納入鼻中,吸氣入肺。此方屢試屢驗。湯藥:金銀花10、桑葉8、鮮茅根30、丹皮8、生地12、生甘草10、川貝8、鮮小薊8、藕汁引,水煎服。【唐福舟醫(yī)驗匯粹93】
      鼻衄--止血散;制大黃、醋煆花蕊石、三七各15,研細末,每包5克,出血急者,每服一包,兩小時服一次。不急者,日三服。【北方醫(yī)話387】
      鼻洪--桑白皮20,煎水服。孔伯華經(jīng)驗。實證可單味重用,也可加入辯證方中。【相濡醫(yī)集319】
      鼻衄--火乃氣之余,氣降火無源,火消而氣難逆。丁甘仁:天下無逆流之水,人事無倒行之血,水之逆流者因之風,血之倒行者因乎氣,氣逆則血溢矣。【李孔定醫(yī)學(xué)三書165】
      陰虛諸衄--生地30、桑白皮30、白茅根30、黨參10,三七、阿膠、丹皮、赤芍。【黃河醫(yī)話322】
      牙齗、鼻腔出血、及月經(jīng)過多,仙鶴草25、丹參10、黃耆30、白芍15、紅棗20枚、連皮花生20粒,文火煎三次,晨服頭煎、午服二煎、晚服三煎,飲湯并服紅棗、花生。【臨證用藥經(jīng)驗228】 [color=#ffffff]www.eyaocai.com[/color]
      太陽病鼻衄:風寒表證,兼以鼻衄不止,此為傷寒失汗,邪無出路,因由血分淺而為衄,此名為紅汗,以李東垣麻黃人參芍藥湯,麻黃3、桂枝9、黃耆9、黨參15、當歸9、白芍9、麥冬9、五味子3、炙甘草3。【南鄭醫(yī)案選72】
      外治:
      涂藥法
      材料:生蒲黃2錢、血竭2錢。
      用法:生蒲黃、血竭研成末,用棉花棒沾取少量涂入鼻內(nèi)前緣,1日1次。【臨證碎金錄61】亦有此方,但蒲黃須炒黑,劑量蒲黃5、血竭1。
      敷藥法
      材料:大蒜2瓣。
      用法:大蒜搗爛貼足心,紗布蓋住,以透氣膠帶固定,睡前敷藥醒后除去。
      鼻衄--蒲黃炭、槐花炭各12,研末塞鼻。【黃一峰醫(yī)案醫(yī)話集55】
      鼻衄--站姿,以手掌重扣擊雙側(cè)委中穴各三下。【黃河醫(yī)話515】
      鼻衄--毛巾用冰水浸濕,冷敷于后腦部極頭頸部,再用熱水浸雙足。內(nèi)經(jīng)所謂從上引下。【姚貞白醫(yī)案100】
      注意
      1、鼻黏膜發(fā)炎導(dǎo)致紅腫、充血的微血管擴張,形成潰瘍而造成出血。兒童鼻出血以鼻前端的感染為主,所以須先治療鼻部感染,才能根治兒童的鼻出血。
      2、鼻前部出血可用手指壓住鼻翼止血,或是塞住濕棉花5分鐘。
      3、鼻中隔彎曲使突起的黏膜張力太大,易受刺激產(chǎn)生潰瘍,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所以須檢查是否為鼻中隔彎曲或是鼻部腫瘤。

      4、老人鼻出血多見于后鼻腔,出血會從鼻咽部往下流而咽下,鼻后出血不容易由患者自行壓迫鼻翼來止血,必須送醫(yī)處理。
      5、若是鼻外傷引起的鼻出血,則須注意是否有鼻部、顏面部骨折、鼻部移位或彎曲。

    末代中醫(yī) 發(fā)表于 2009-9-28 14:57

    [b][size=5]鼻炎--—中醫(yī)驗方筆記[/size][/b]


     癥狀:鼻塞、鼻癢、灼熱感、額頭疼痛、流涕。
      原因:繼發(fā)于感冒、或是游泳潛水時污水進入鼻腔、或上面的蛀牙過深。
      內(nèi)治︰
      鼻淵--麻黃、杏仁、炙甘草、蒼耳子、白芷、辛夷、川芎、僵蠶、薄荷、菊花。肺開竅于鼻,鼻氣通于肺,鼻病用成方無效時,加入麻杏往往取效。【李培生醫(yī)文集131】
      鼻息肉--麻黃、杏仁、薏仁、貝母、蒲公英、連翹、昆布、牡蠣、海帶。五劑脫落。【李培生醫(yī)文集131】
      鼻淵:辛芩湯:細辛、枯黃芩各8、桔梗、牛蒡子、石菖蒲、銀花、菊花、藿香、甘草各6。杏153。細辛5、黃芩8,感寒增細辛減黃芩、內(nèi)熱者增黃芩減細辛。【跛鱉齋醫(yī)草230】
      鼻淵:日久鼻流輕涕不臭而有腥味、嗅覺減退、頭昏腦脹、記憶力減退、精神疲乏,黃耆、黨參、麥冬、馬兜鈴、柯子肉各9、桔梗、甘草各4、細辛2、魚腦石末4g分二次吞。七天后見效。【臨證用藥經(jīng)驗164】
      鼻炎:炒蒼耳子二錢半、薄荷五分、辛夷五錢、白芷一兩、石菖蒲、沒藥、細辛、乳香各一錢,研細末,分為十包,每包一錢七八分,每日開水送服一包,輕者一料可愈。【吉甫醫(yī)話45】
      鼻炎:辛夷、蘆薈、青黛、黃芩、石菖蒲、生地、麥冬、路路通、細辛、升麻。【竺有泉醫(yī)療經(jīng)驗22】
      鼻淵:鼻孔不通,時流臭水,加減辛夷散,辛夷、石膏、白芷、生地各6、升麻、、甘草、細辛各3、川芎、酒黃芩、木通、前胡、薄荷各6、桑白皮9、蒼耳子十二枚為引。【王修善臨證筆記181】
      過敏性鼻炎:桂枝9、白芍9、炙甘草4.5、生姜三片、大棗5枚,涕黃加黃芩、黃柏,清涕如水不止,加五味子、柯子、烏梅。另用葶藶子15、蟬衣9,研細末分三次吞服,湯藥送下,一日服完。【來春茂醫(yī)話79】
      外治:
      涂藥法--急性期
      材料:葛根1兩、麻黃8錢、桂枝5錢、白芍5錢、辛夷花5錢、白芷4錢、細辛3錢、石膏1兩、黃連3錢、黃芩5錢、甘草3錢,甘油少許。
      用法:將全部藥材加水淹蓋過藥材,小火煎成1碗,濾取藥汁,如此重復(fù)熬煮3次,3碗藥汁混合之后再煎成1/2碗。可加入少許甘油,待涼裝瓶冷藏。以棉花棒沾藥汁涂鼻孔內(nèi)部前緣即可,1日4次。
      涂藥法--慢性期
      材料:葛根1兩、桂枝5錢、辛夷花5錢、白芷4錢、細辛3錢、石膏1兩、黃連3錢、黃芩5錢、甘草3錢,甘油少許。
      用法:將全部藥材加水淹蓋過藥材,小火煎成1碗,濾取藥汁,如此重復(fù)熬煮3次,3碗藥汁混合之后再煎成1/2碗。可加入少許甘油,待涼裝瓶冰箱冷藏。以棉花棒沾藥汁涂鼻孔內(nèi)部前緣即可,1日4次。

      鼻淵--石菖蒲五錢、鵝不食草一兩、川芎七錢、辛夷三錢、青黛二錢。上藥研細末,每次取豆大置食指上,搐入鼻內(nèi),仰頭片刻。注意,上藥錢先含一口清水,否則致嗆。【臨證用藥經(jīng)驗】按:以棉花棒沾藥粉涂入鼻腔亦可。
      鼻炎:辛夷花與香茶用熱水浸泡,待其被浸透后,塞入鼻孔,俟乾后更換。【竺有泉醫(yī)療經(jīng)驗11】
      鼻淵--外用鼻淵散,辛夷30、薄荷6、滑石9、風化月石9、大梅片0.9,研細末搐鼻。【長江醫(yī)話676】
      慢性鼻炎:蒼術(shù)10g、白芷10g、石榴皮10g,三味濃煎,蒸汽薰鼻。【干祖望中醫(yī)五官科經(jīng)驗集87】
      慢性肥厚性鼻炎:紅花10g、桃仁10g、角針10g,煎薰鼻。【干祖望中醫(yī)五官科經(jīng)驗集88】
      慢性萎縮性鼻炎:黃連3g、爐甘石【煆存性】1.5g、冰片0.6g,研末調(diào)麻油,將藥膏涂入鼻孔,早晚各一次。【中醫(yī)臨床家—黃宗勖241】
      過敏性鼻炎:五倍子20g、辛夷花20g、蔻仁20g、石榴皮20g、蟬衣15g、姜5g。研細末塞鼻。【干祖望中醫(yī)五官科經(jīng)驗集96】
      鼻疳--鼻疳丹︰百部根6、密陀僧75、川尖貝1.5、梅片0.9。研細末,用油調(diào)擦鼻孔或外吹入鼻,日1~3次。治鼻孔發(fā)紅、糜爛、鼻疳。鼻疳是鼻腔干燥,無濁涕流出,但其臭無比。【單蒼桂外科經(jīng)驗集85】
      鼻淵散:土藿香15、蒼耳子15、青木香15、魚腦石15、辛夷15、鵝不食草9,共研細末塞鼻用。【黃一峰醫(yī)案醫(yī)話集11】
      鼻炎:辛夷花與香茶用熱水浸泡,待其被浸透后,塞入鼻孔,俟乾后更換。【竺有泉醫(yī)療經(jīng)驗11】
      注意
      1、不可用力擤鼻涕,以防止中耳炎的并發(fā)癥。
      2、急性期的鼻竇炎可以用熱敷止痛。
      3、避免自行購買噴鼻藥,以免鼻黏膜更形腫脹,甚至產(chǎn)生藥劑鼻炎。
      4、鼻竇炎可以拍攝鼻部x光,以測定發(fā)炎部位在何處,如果部位在額頭的額竇,那么內(nèi)服外用都很難達到患處。
      5、應(yīng)避免冷而潮濕的空氣環(huán)境,溫暖而干燥較為適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四房播播|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导航 | 老司机精品成人无码AV|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手机观看| 午夜通通国产精品福利|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韩国|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国产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自在线拍免费|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APP下载| 夜夜添狠狠添高潮出水|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漫画|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视频| 亚洲熟女片嫩草影院|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 国产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不卡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开心综合亚洲|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麻豆|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 国产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 人妻蜜臀久久av不卡|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色综合 图片区 小说区|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