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從該方的原文闡釋、組成配伍、量比用法、適應(yīng)病癥、臨床應(yīng)用、個人經(jīng)驗、各家論述等方面展開討論。
1,原文〈傷寒論146條〉
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煩痛、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炙,一兩)半夏(洗,二合半)芍藥(一兩半)大棗(擘,六枚)生姜(切,一兩半)柴胡(四兩)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fù)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
2,原文〈唐本傷寒論〉
發(fā)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wèi),以通津液后自愈
3,原文〈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
《外臺》柴胡桂枝湯方
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兩 黃芩 人參 芍藥 桂枝 生姜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 半夏二合半 大棗六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 此貼被書劍一生在2008-11-24 20:43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