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腐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黃豆1500克,葡萄糖粉50克,食油適量。 [工藝]用冷水泡上黃豆,夏季6小時,冬季10小時左右,用水淘洗幾次,每斤豆子加15斤水磨成豆漿。用鍋熬沸豆漿,點些食油把豆沫去掉,再加開水沖稀。把葡萄糖粉放入另一個容器內,快速將熬好的豆漿倒入容器內。攪拌均勻后用蓋子蓋壓,15分鐘即成。 [特色]雪白柔軟,清香可口。- 現在根本不需要鹵水了,有專門點豆腐和老豆腐的食品添加劑, 叫 葡萄糖酸內酯 粉,用葡萄糖酸鈣 也可以點 1 高唐老豆腐特點 高唐老豆腐制作方法 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凈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后,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后,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后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故鄉豆腐。 2、鹵和油的制作有獨到之處。 鹵用優質醬油和精鹽加水入鍋,入八角、花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10余種佐料熬制; 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文火上熬,邊熬邊去油沫和雜物。數小時之后,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3、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 1、配料 大豆5O公斤,石膏1.9—2公斤,水400~459公斤。 2、出品率 每50公斤大豆制得老豆腐22板。 3、制法 (1)點漿(凝固、點腦): 把煮沸的豆漿,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余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熱漿捅里,準備沖漿用。經過研磨的石膏乳液盛在豆膏桶里。待豆漿溫度在75℃時,把三分之一的熟豆漿和提桶里的石膏乳液同時倒入盛三分之二豆漿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內的豆漿上下均勻攪和。然后靜置3分鐘,豆漿即初步凝固為豆腐花。 (2)脹漿(蹲腦、養花): 點漿后初步凝固的豆腐花,應在缸內繼續靜置15~20分鐘,使大豆蛋白質進一步凝固好。冬季,由于氣溫低,脹漿時還應加益保溫。通過脹漿后的豆腐花,在澆制時有韌性,成品持水性也較好。 (3)攤布: 取老豆腐箱套1只,放置平整后,再加嫩豆腐箱套1只。箱套內攤好豆腐布,使之緊貼箱套內壁,底部要構成4個底角,4只布角應露出在套圈四邊外,布的四邊貼在箱套四角沿口處。 (4) 澆制: 為使者豆腐達到一定的老度,必須在澆制前將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先行排除,排除水分的方法是用竹劍將缸內的豆腐花劃成6—8厘米見方的方塊,使一部分水?分泄出。然后用大銅勺把豆腐花舀入箱套至兩只箱套高的沿口處,再將豆腐包布四角翻起來覆蓋在豆腐花上,讓其自然瀝水約1小時。 (5) 整理(收袋): 經自然瀝水后的豆腐花,漸向底部下沉,但由于泄水不一致,會出現高低不平。這時應揭開蓋在豆腐上面的包布,用小銅勺把豆腐表面舀至基本平整。然后再從箱套的四邊起,按邊依次把豆腐包布平整地收緊覆蓋好。包布收緊后,整塊豆腐就完整地被包在豆腐包布里。此時豆腐已基本定型,可以取去套在老豆腐箱套上的套圈。 (6) 壓榨: 為使豆腐進一步排水,以達到規定的質量,還需在整理完畢后,用豆腐壓豆腐的方法進行壓榨,壓榨約30分鐘。豆腐經壓榨后,會在四周結成表皮,使產品堅挺而有彈性。 4、工具 主要是豆腐箱套,箱套內徑355x355x?6毫米。箱套一定要保持清潔,每天要用竹絲洗帚刷洗,使箱套內外、上下、四角全部清洗干凈, 以減少微生物的繁殖,從而影響成品的質量。豆腐包布宜每天擦洗,使用一周左右用石堿泡煮清洗,把粘附在布上的蛋白質冼去,使布眼不致因阻塞而影響使用。 5、規格質量 。 色澤潔白,持水性好,組織緊密,柔而有勁,富有彈性,質地細膩,口味醇厚。無豆粞,無石膏腳,不紅不酸,劃開九塊后,中間—塊不凸肚。 理化指標:水分不超過85%,蛋白質含量不低于7.5%,砷不超過0.5ppm,鉛不超過lppm。細菌總數出廠時不超過5萬個/克,大腸菌群近似值出廠時不超過70個/100克,致病菌在出廠或銷售時均不得檢出。添加劑按標準執行。 6商品保管 豆腐中含有大量水分和蛋白質,容易引起微生物繁殖,而使豆腐發酸,腐敗變質。尤在炎夏,更易變質。所以,做好商品保管工作十分重要。 (1))成品堆放要利于散熱。要做到豆腐箱套疊箱套,不能豆腐疊豆腐。每箱豆腐間應有空隙,以利散熱。堆放場所應通風涼爽,冷熱豆腐要分開堆放。 (2)盡量縮短豆腐從產出到銷售的時間,特別在夏季,更應注意。 (3)銷售時,揭去豆腐箱套和包布后,要用清潔涼水淋洗豆腐表面,以減少豆腐酸壞。 家庭制作豆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