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雜物淺談
一、御田胭脂米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中烏莊頭上繳的帳單中提到“御田胭脂米兩石”,七十五回中“賈母因問道:‘有稀飯吃些罷了。’尤氏早捧過一晚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送給鳳哥兒吃去。’”此處的紅稻米便是御田胭脂米,從烏莊頭送來的數量看一年才得兩石,可見極為珍貴。七十回中中秋節賈母用飯之時先寫道:“賈母見自己的幾色菜已擺完,另有兩大捧盒里捧了幾色菜來,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舊規矩。”后面一提吃粥,尤氏連忙捧上紅稻米粥,可見這個米只有寧府才有,因極為稀少,只做得一晚粥用來節氣時孝敬賈母。榮國府各種節間設宴都未提到此米,也可知榮國府的田莊不產此米,賈母因知珍貴,只吃半碗,剩了半碗送去給病中的鳳丫頭,也可見賈母實寵鳳姐。 御田胭脂米究竟為何物? 康熙時曾置御田,康熙每年都要親往御田播種,康熙《御制文集》中記載:“豐澤園有水田數區,布玉田谷種,負至九月始劉獲登場。一日,循行阡陌,時方六月下旬,谷種方盈,忽見一棵,高出眾稻之上,實已堅好,因收其種,待來年驗其成熟之早否。明歲六月時,此種果先熟,從此生生不已,四十余年來,內膳所進,皆此米也。其米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以其生自御苑,故名‘御稻米’……曾頒種與江、浙督撫織造,令民間種之,聞兩省皆有此米,惜未廣也。朕每飯時,嘗愿與天下群黎共此喜谷也。” 劉廷璣《在園雜志》中說:“浙閩總督范公時崇,隨駕熱河,每賜御用食饌,內有朱紅色大米飯一壇,傳旨云:此本無種,其先特產上苑,只一兩根苗,穗迥異他禾,及登剖子,粒如丹砂,遂收其種,種于御苑,令茲廣獲其米,一歲兩熟,只供御膳。”吳振或的《養生齋叢錄》又說:“康熙二十年前,圣祖于豐澤園稻田中,偶見一穗,與眾穗迥異,次年命擇膏壤以布此種,其米微紅色,此后四十余年,悉炊此米作御膳……” 由此可知,御田胭脂米是內廷專用,康熙五十四年曾將此稻種賜給蘇州織造李煦,李 煦在當年的奏折中提到“臣竊蒙萬歲隆恩,特賜御種谷子一石,命臣蘇州布種,臣至江南,及遵旨宣示,當有總河臣趙世顯請去谷種五升,兩江督臣赫壽、江寧織造臣曹 兆頁各請去一斗……臣存六斗,即選蓄田六畝五分,于四月初十日種秧,于七月十三日收谷一十八石兩斗五升訖。” 康熙在看過奏折后還曾說四月初十遲了,第二年李煦提前了種秧日,李煦在奏折中還提到:“而江南地方,從前止一次秋收,今將變為兩次成熟。”由此可見,胭脂米為兩季稻。 曹 兆頁在康熙五十四年的奏折中也提到:“再蒙萬歲恩賜稻種,奴 才向母舅李煦分得稻種一斗,奴 才先用六升,種得稻田一畝有零,于四月內插秧,七月中收割,得谷四石兩斗。” 道光《蘇州府志》中提到:“‘百日種’一名喇嘛稻,又名西番粕,三月種,五月熟,一歲兩收,粒長,色赤……康熙五十五年頒種藥門外二十四都……”康熙五十五年頒種之谷種當是李煦頭年所收的稻種了。 從上面兩份奏折看,胭脂米的產量很低,平均每畝不到四石,打成米也就兩三石,故烏莊頭所進的胭脂米只兩石。以兩石數看,只得一畝地種此稻,仍寫曹家家事,并且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之后的事。因此提出《紅樓夢》作者為明末人士之說實難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