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的“乞巧”風俗
當──當──當──(還問這是什么聲音?這當然是上課的鐘聲了)
按照原定日程呢,今天俺們開講七月初七的“乞巧”風俗,不過從明天起呢,阿蝶準備跟著日歷來談節日及習俗,這樣沒節的日子咱們就談談別的。
農歷七月初七是牛郎會織女的日子,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七夕”,現代人也有把它叫做“中國情人節”的,阿蝶不太喜歡后面這個名字,覺得有點俗:-(。
小時候和外婆在院子里乘涼,外婆指著天上的星星說:“那一條是銀河,銀河這一邊是牛郎星,那一邊是織女星,牛郎還帶著一對兒女,每年七月七日和織女見一次面。”
這可真是個殘酷而又浪漫的傳說,相信大多數中國人是很熟悉的,阿蝶就不浪費口舌介紹了,反正這正是“七夕”的由來。漢代有一首無名氏的古詩說的正是這個“七夕”典故,詩云: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阿蝶認為中國傳統中關于愛情的神話傳說比較偏重于精神戀愛,梁祝化蝶是如此,牛郎織女也是如此。不過這個話題和今天俺們要聊的東西無關,俺們還是來說“乞巧”。
“乞巧”是指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間婦女向織女性乞求智巧的風俗。不同的地方“乞巧”的方式不同,“乞巧”有時是用比賽的方式來進行的,比如投針”,阿蝶翻資料看到是這樣進行“投針”的:中午時拿一碗水曝曬日中,頃刻之后,水面產生一層薄膜,把針投到碗中,看水底針影,成云成龍者為巧,因為這些影子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織出美麗的圖案;如果水底的針影成粗槌,或彎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丟針的婦女是個“拙婦”,因為織女給她的是一根石杵。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沒有,阿蝶是沒明白,今天中午舀了一碗水放太陽下曝曬,曬了半天也沒明白薄膜在哪里,幸而阿蝶晚生了幾百年,否則要被織女送根石杵了:-)。除了“投針”還有把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看蛛網,如果蛛網織得又圓又正又細又密那就是吉祥。呃……阿蝶最不喜歡昆蟲,感覺不好……還有呢,也可以用織彩縷、雕花瓜、穿七孔針的方法乞巧。阿蝶還是慶幸自己晚生了幾百年,因為這幾種乞巧的方式俺一種也不會^0^!
總而言之呢,“乞巧”這個風俗呢,寄托著民間婦女對于自身能夠心靈手巧的希望,屬于一種比較女性化的民俗。不過呢,到了今天,恐怕新女性意識比較強的現代女性是很難將它沿襲下去的,畢竟現在對于一個女性的評價已經不是僅僅看她料理家事女紅的能力了。
阿蝶是不會去“乞巧”的,雖然醉心于神話傳說,但既然可以在商店買到漂亮時裝,又何必太辛苦自己呢?反正,扣子俺是會釘的:-)。
好了好了,阿蝶今天的課也講得差不多了,前面說了從明天起按日歷講,可是下面該講中元鬼節也就七月十五的風俗了,離這鬼節還遠著呢,咱們先聊別的。
聊什么呢?讓俺想想……俺想……俺想……啊,對了,阿蝶今天剛去理了發,明天就講民間工匠習俗──剃頭匠吧。打住!別想歪了,阿蝶可不是去剃頭的,俺一頭長發又黑又密,只是去小小地剪了點劉海:-)。
呵呵呵,下課了,阿蝶接著打游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