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筆規律分析:首先應在寫點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發筆動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接著寫點,受北碑影響,《九成宮》筆畫起筆寫點時也有“橫畫直下筆,直畫橫下筆”的特點,所以寫橫(提與之同)起筆時點的方向較陡,與水平線呈大于60度左右夾角(左尖橫除外),豎(撇與之同)起筆時點的方向較平,與垂直線呈大于60度夾角(上尖撇除外)。后面帶筆和轉筆步驟可借鑒楷書入門教材介紹的相應方法。 書法空間-]xL%b^JI gW$S
)Y0`ms4?2FW&zVd0 行筆規律分析:可借鑒楷書入門教材介紹的相應方法,如下 +_H1n+m"GIM8s%v0行筆規律:中鋒鋪毫 MexD)I1h`+c0起筆三步完成后,緊接著中鋒鋪毫行筆,在行筆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筆鋒指向與運筆方向正好相反,同時要求筆鋒始終保持在筆畫的中央,隨著手腕的運動,筆桿可以倒向筆鋒所指方向(不能往運筆方向也不能往筆畫兩邊倒,否則會造成拖鋒或偏鋒),筆桿傾倒幅度越大,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越大,筆毫克服阻力前進,寫出的筆畫自然就有力度美。 s$Q0K+j?0收筆規律分析:可借鑒楷書入門教材介紹的相應方法,如下: 5w']F6b.h\JS0(一)藏鋒收筆:彈、挑、折、轉 a:b!j(m Vx&S0中鋒行筆到末尾,收筆第一步是筆鋒反彈提起(越是彈性小的筆或按筆幅度大的情況,越要反彈提起),因為象橫、垂露豎或短豎以及反捺的收筆需要較輕的筆觸才能圓滿完成收筆。所以反彈提起是圓滿收筆的關鍵一步。這里我用一個“彈”字概括反彈提起這一步。書法空間"Awx^Bm3~k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筆鋒上挑(對橫而言)或筆鋒左挑(對豎而言),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強調筆畫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時要用一分筆輕挑,不可用很重的筆觸。 8N._7_-BF~O#`0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筆鋒在“挑”之后折筆(方向與起筆點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與下一步圓轉形成的圓弧收筆構成方圓對比。注意: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筆輕折。書法空間1n;X2T2a$W 第四步“轉”概括的是圓轉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帶動毛筆,使筆鋒輕松一轉,從下方輕輕收回,整個筆畫到此圓滿結束。 rqD9a5s"i.H i0n0垂露豎、短豎、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筆(二)露鋒收筆:彈、傾、踢 2W&d n4`5NA3{$_!w\0露鋒收筆是要寫出筆鋒。與藏鋒收筆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彈提起(此步也稱“彈”),不過這種反彈提起是反復且連續進行,運筆一次比一次輕,直到寫出筆鋒為止。伴隨著反復多次反彈提起,為使筆毫能漸漸收攏,筆桿必須向筆鋒所指方向傾斜,(此步謂“傾”),最后一步筆尖快速從紙面踢出,形成筆鋒(此步謂“踢”)。基本筆畫中如懸針豎、撇、捺、提及鉤的收筆全用此法。書法空間3z;fW'd.GS0S$a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筆鋒,起筆時轉筆就要到位,只有轉筆到位,才能在收鋒時將筆鋒寫到筆畫的中心線上,從而產生美的外觀 折的兩種書寫規律 5V&wjA*_6L0 &?n%M!D+} p09O"V7o,}s)?s-?01、起筆折法—— 彈、挑、點、帶、轉 8b-Sr_M6P0n3s0)b:vv\7lsX0 此種方法即還原法,特別適合寫豎折、撇折以及豎提,就是將折筆看成兩個線類筆畫的連接,如橫折可看成橫和豎的連接(豎折可看成豎和橫的連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橫的連接,即上筆的收筆步驟接著下筆的起筆步驟),橫折即可寫成橫的收筆(保留“彈”和“挑”,去掉“折”和“轉”)接著豎的起筆(“點、帶、轉”),豎折、撇折可以此類推 2、三角形法 —— 彈、挑、折、折、轉 3tb^RteCx0 Ns Yro0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后三步折、折、轉鉤出三角形的輪廓,再調整筆鋒運筆。特別適合寫橫折、橫鉤、書法空間vL(I"D2d!A8\ 豎鉤,也特別適合初學者使用。五、折鉤的書寫規律書法空間8UP7qX3u)C/A 折鉤(橫鉤、豎提、豎鉤)的書寫規律與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彈、挑、折、折、轉”五個步驟書寫,不過豎鉤應按“彈、折、折、轉”四個步驟書寫更合理,因為如果豎鉤也寫出同豎提一樣的“腳后跟”,其效果必然難看而且拖沓累贅。豎提更適合用彈、挑、點、帶、轉法書寫。六、弧鉤的書寫規律 —— 彈、弧、折、轉 G5J {4~.VM0書法空間 H1G:Hk5I |Yg$qj 弧鉤(斜鉤、臥鉤、豎彎鉤、豎左彎鉤)的寫法同折鉤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書寫,鉤的背部多出一個拐角,因而特別難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鉤的“挑、折”兩步,這樣,寫出的弧鉤才有美感。弧鉤的書寫規律可以用“彈、弧、折、轉”四字概括 書法空間oW;{ nV2G 歐陽詢(557—641年)字本信,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人)。歷經陳、隋、唐三代,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稱“歐陽率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