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孤獨源于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人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其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二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于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占到了人間一切歡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三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向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四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的人往往并無價值。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或不理解是命運,誤會卻是命運的捉弄。我坦然接受命運,但為命運的捉弄悲戚。 可是,何必表白呢?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證書。 五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只有你一個人,永遠不能再回地球接觸人類,同時讓你長生不老,那時你做什么?” “寫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遠沒有被人讀到的希望呢?” “自殺。” 六 我相信,一個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類和人類的精神的存在,人類精神的基本價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類中,你才能堅持對人類精神價值的信念,從而有精神上的充實自足。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于對人類精神的泛愛。如果與人類精神永遠隔絕,譬如說淪入無人地帶或哪怕是野蠻部落之中,永無生還的希望,思想和作品也永無傳回人間的可能,那么,再優秀的靈魂恐怕也難以自足了。 七 一顆平庸的靈魂,并無值得別人理解的內涵,因而也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孤獨。相反,一個人對于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獨特的感受,真正獨創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 于是感到深深的孤獨。最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最熱烈的愛。熱愛人生,忘我地探索人生的真諦,在真理的險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來越少。 “我孤獨了。”啊,你配嗎? 八 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 無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理解。 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庸人無聊,天才孤獨,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 無聊是喜劇性的,孤獨是悲劇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無聊屬于生物性的人,寂寞屬于社會性的人,孤獨屬于形而上的人。 九 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癖是兩回事。 孤癖屬于弱者,孤獨屬于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后者是因為精神上的超群單絕。 十 孤獨者并不合時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為時髦,包括孤獨。 十一 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一支蘆葦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十二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十三 生命與生命之間相互吸引。我設想,在一個絕對荒蕪,沒有生命的星球上,一個活人即使看見一只蒼蠅,或一只老虎,也會發生親切之感的。 十四 生命純屬偶然,索引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于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十五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沖突都起于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但是,一旦這個界限清晰可辨并且嚴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喪失了,從此情感退場,理智維持秩序。 十六 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如果愛妄圖消除孤獨,就會失去分寸,走反方向。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于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