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完全沒有我自己的觀點,而是介紹人家的觀點,也就是英國哲學家波普爾的觀點。因為,我是相信唯物主義的,不信有什么神仙皇帝。而波普爾也是,他也是不信有什么神仙皇帝。
但是他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注意,不是毛澤東那個描寫國際局勢的三個世界)。 是這樣,原來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相互的一個不同是,物質與精神,哪一個是第一性的,是物質產生了精神呢還是精神產生了物質。當然,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產生了精神,因為人就是物質,人類社會運動就是物質運動,是一種自然的歷史過程。 因此,波普爾將物質世界叫做第一世界,將精神世界叫做第二世界。但波普爾又提出了第三世界,就是知識世界。波普爾認為,精神世界是依賴于人類的頭腦而存在的,如果把人類消滅光,那么精神世界就不存在了。 但是,知識世界卻是不依賴于人類的頭腦而存在的。而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可是它又不存在于物質世界中。 打個比方,“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存在著兩個解”,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數學定理。那么這里的存在,存在在哪里呢?首先它不存在于物質世界中,物質世界中有分子,原子,質子,電子,但就是沒有“方程的解”這種東西。而且它也不依賴于人的頭腦而存在。即使人類消滅了,一元二次方程也還是存在著兩個解。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前,一元二次方程也還是存在有兩個解。因此這個存在只能是存在于知識世界中。 而科學研究除了到物質世界尋找東西外,也包括到知識世界去尋找東西。比如說有兩個民族的人,一個民族在某年某月發現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而另一個民族也在某年某月發現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謂發現了,也就是知識世界里的東西跑到人的大腦里了。但在這之前它也還是客觀存在著。 再比如說一位棋界的先輩給出了一個殘局,但是他自己不知道怎么解。而后人發現了一種下法,紅方只要怎么怎么下,就能勝。那么在這種下法在被人發現之前,它就已經是客觀地存在著。存在在哪兒呢?波普認為存在在知識世界。再比如說存在著多少億種圍棋的下法,也不是存在在人的頭腦中,也是存在在知識世界里。 再比如說園周率,也就是3.14...,在人類社會出現以前就存在著,只不過后來某個人計算出了它而已。但計算出來之前它也還是一個客觀存在,存在在哪里呢?當然還是在知識世界里。 和物質世界更近一點的,比如說一條河,存在著五種過河的方法,當然也許人們暫時只找到兩種,那么那三種就只存在在知識世界中。 當然,知識世界里并不是什么都存在,比如說“有三個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就不存在。 但是后來,哲學家們發現“存在”這個詞很可怕,因此把研究什么東西“存在”這件事稱為本體論,大家都嚇得不敢去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