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中國已獲世界最先進戰略轟炸機絕密技術
![]()
美國空軍在23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這架B-2型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后不久墜毀的。美國空軍在聲明中表示,一名飛行員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穩定,另一名飛行員在經過簡單檢查后離開了醫院。B-2隱形轟炸機被視為美國空軍的王牌武器,每架造價高達12億美元。這是美軍首次發生 B2隱形轟炸機墜毀事故,這也是全世界迄今發生的單起飛機失事事故中墜毀的最昂貴飛機。 在上世紀80年代,B2隱形轟炸機的研制成為美軍的核心機密。B-2型隱形戰略轟炸機由美國諾思羅普公司為美國空軍研制,于1997年正式服役。B- 2隱形轟炸機又稱"幽靈",可以躲避雷達監測,難以被對方發現和跟蹤。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該機作戰航程可達1.1萬公里,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 "和"全球摧毀"能力。在1999年轟炸科索沃的軍事行動中,B2隱形轟炸機首次投入實戰,引起世界震動。先后參加了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B-2隱身轟炸機的研制工作開始于1978年,1989年確定的采購計劃包括1架原型機和132架作戰型飛機(其中5架是由原型機改裝的)??傎M用達600億美元(1989年幣值),平均每架 4.5億。 建造B—2A轟炸機的最初構想始于1975年。當時,美國國防部所屬的“先進計劃局”出籠了一個代號為“哈維”的項目,落實到空軍,就派生出了XST(實驗、隱身、戰斗)計劃。在這一計劃中,將隱身技術運用到飛機上的設想被首次提出。富有研制軍用飛機經驗的洛克希德公司捷足先登,率先獲得了軍方的研制合同,并很快拿出兩架全尺寸XST樣機,初步證明隱身技術在飛機上加以應用具有可行性。 1977年,“冷戰”仍酣。為了能隱秘突入蘇聯領空,尋找并摧毀蘇軍的機動型洲際彈道核導彈發射架和縱深內的其它重要戰略目標,美國空軍提出要制造一種新型戰略轟炸機,要求它能夠避開對方嚴密的對空雷達探測網,潛入敵方縱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務。為此,空軍擬制出了“軍刀穿透者”計劃,把隱身技術的應用列入了具體議事日程。由于洛克希德公司不久前提交的樣機受到好評,空軍便將生產F—117A隱身戰斗機的合同交給了這家公司。隨著隱身戰斗機的投產,美國國防部和國會要人也開始接受了“隱身轟炸機”這一概念,并于1979正式批準了空軍提出的研制這種飛機的申請報告。次年,美國空軍就研制“先進戰略突防飛機(ASPA)”進行了公開招標,諾斯羅普公司提出的方案得到了首肯。隨后,美國空軍把該機的研制項目正式定名為“先進技術轟炸機(ATB)”,—這就是B—2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最初名稱。 在80年代的最初幾年中,B—2的設計經歷了幾次大的更改。比如,在1984年,就對飛機主翼的設計進行了重大改動,因為空軍不僅要求飛機能從高空突入,而且還要能超低空突防,從而帶來了提高飛機升力、增強機械結構強度、進一步降低其雷達反射截面等一系列問題,使飛機的設計歷經數年才得以定型。 1988年4月20日,美國空軍首次展示了一幅B—2飛機的手繪外形彩圖,世界為之一震,航空界人士和眾多的軍用飛機愛好者無不對其獨特的外形而嘖嘖稱奇。同年11月22日,編號為AV—1的B—2原型轟炸機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一時成為美國公眾爭相一睹的怪物,世界各國的軍事刊物也爭相對它加以報道。但此后,B—2再次銷聲匿跡長達數年。這期間,它經歷了軍方進行的多次秘密試飛和嚴格檢驗,生產廠家不得不根據空軍方面提出的種種意見和各種苛刻要求不斷進行設計修改。在歷時整整5年之后, 1993年12月17日,美國空軍終于推出了第一架B—2A型飛機。 1997年4月2日,首批6架B—2A隱身轟炸機正式在美國空軍服役,另外15架也將按計劃陸續交付部隊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