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中國,說“世界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大概不會有什么問題,或許還會受到人們的贊揚,因為古代中國是禮儀之邦,強調道德立國,如《大學》有言,“德,本也,財,末也”,孔子講“太上立德”、孟子說“重義輕利”,等等。但是,在當今的中國,說“世界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可能要受到人們的嘲笑了,不是被看作“唯心主義”,就是被看作不懂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常識。也正因如此,在中國,經濟是第一位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是如此,至于道德,頂多算是個人的修養(yǎng)問題,只要不違法犯罪,道德問題是不關乎生活宏旨的。 可是,在《馬丁.路德.金》中,我卻讀到了這樣的文字,“我在這里想說的是,我們的世界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這是上帝的規(guī)定!上帝讓宇宙以道德規(guī)定為基礎……”讀到這句話時,我感到很震撼。在那個被我們批評為“唯利是圖,見義忘利的資本主義社會”,有人在大聲呼吁“世界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在為“愛你的鄰人”而呼吁和行動,可在我們這個“重義輕利”、具有“無比優(yōu)越性”的社會和國度中,大家都在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都在不折不扣地實行著“只掃自己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更有甚者,為了經濟利益,甚至不惜進行殘酷地剝奪,弄出很多“房吃人”的血腥慘劇。 馬丁.路德.金說到,“今天,我們世界上需要的是一群能站起來主張正義、反對謬誤的人們,無論這些謬誤是什么。這些人看到了有些事情是錯誤的,無論自己是否身受其害。他們明白一些事情是正確的,無論是否有人看到他們做了這正確的事情。”是的,如果認為我們的世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這種“主張主義、反對謬誤”是理所當然和勢所必然的,因為大家心里都有桿秤,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知道什么應該堅持,什么應該反對,不會在利益的誘惑前迷失了自己。 世界不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沒有了道德的支撐,一切利益到可能變成破壞性的,只有具有了道德的支撐,利益才是合理的,才能真正滿足人的需要,讓人們生活得幸福,如果利益是用不正當手段獲得的,它就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安全的,《大學》有言,“財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缺乏了道德正當性,財富是危險的,有可能危家害命,失民喪國。 道德是這個世界的基礎,沒有道德的世界是不安全的,利益只是這個世界的工具,如果符合道德,將有利于人們的福祉,如果有悖于道德,它將是奔騰欲出的火山,《大學》有言,“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這些話不可謂不懇切,它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它道出了“道德是這個世界的基礎”。可是,我們今天的這些不肖子孫,還有多少人記得它呢?還有多少人相信它呢?他們大談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實行者“爭民施奪”,還有誰記得“道德良心”? 沒有良知的求利者,都是這個世界的掘墓人,他們在毀壞這個世界的道德根基,因為他們,人們將無家可歸,因為他們,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丑陋。 “世界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這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真理,只是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的認識到它,理解它,接受它,敬畏它,踐行它,而這恰恰是人類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