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剛從單位退休。他告訴我說,他幾年前,由于工作忙,應酬多,飲食很不規律,而且經常暴飲暴食,所以落下一個胃痛的病,后來經人推薦,吃了一種藥,叫香砂平胃散,只要吃下去,很快就能把胃痛止住,他堅持吃了三十盒后,胃痛居然就被根治了,直到現在,他的脾胃都還很不錯。所以,他逢人胃痛,就推薦香砂平胃丸。 我問:“您是怎么知道吃香砂平胃丸可以治胃疼的呢?” 他說:“也是別人推薦的。” 我知道,病人之間出于好意,經常會出現互相推薦醫生,推薦養生書籍,推薦藥物的現象。一個醫生,我在他那里治得療效叫好,我會推薦其他的病友去他那里;一本養生書,我看了覺得好,我會把它推薦給身邊需要它的人。這都無可厚非。但是,一種藥,我吃了有效,別人吃了就不一定有效了,是不能亂推薦的。這位病人,在別人的推薦下吃了香砂平胃丸,居然把胃疼給治好了,我只能說,他很幸運。而他又把這個藥推薦給更多的人,其效果可想而知,肯定是有的有效,有的沒效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藥能在患者之間口口相傳,也說明他對某個病有比較廣的療效,是個不錯的藥。 香砂平胃丸是一個什么樣的藥呢?它的藥物組成部分是:炒蒼術、陳皮、甘草、姜厚樸、香附、砂仁。其中,前四味藥是中醫里有名的經典方劑——平胃散,是專門用來去脾胃之濕的。香附和砂仁都是行氣藥,其中香附行肝氣,砂仁升脾氣。平胃散加上香附和砂仁,就成了香砂平胃散,現在制成丸藥,就叫香砂平胃丸。別看這小小的六味藥組成的方劑,還真把絕大多數胃痛都給管了。 胃痛,最常見的是下面兩種: 首先是體內濕邪過重,脾的功能被濕邪困住了,不能升清降濁,恰好香砂平胃散中有平胃散這四味藥燥濕健脾,能祛除濕邪,恢復脾的功能,還有砂仁這味芳香的藥來醒脾,幫助脾的“升清”功能,把水谷之精微往上升。脾胃里面的濕化了,胃就更加通暢了;脾氣能升了,胃氣就能降。這樣,脾胃之氣安和,胃痛自然無影無蹤。 還有一種胃痛,是肝氣不舒。肝屬木,脾胃屬土,木能克土。像那些平日里動情緒較多的人,肝氣較旺,脾胃就受到肝的欺負,造成脾胃之氣不順,升降失調,也會導致胃痛。香砂平胃散中恰好有香附,可以行肝氣,再加上其他健脾的藥物,足以讓脾強大起來,不再受肝的欺負。脾胃強大起來了,胃就不疼了。 所以,這兩種最常見的胃痛,用香砂平胃丸就能管住。這也是香砂平胃丸能如此受大家歡迎的原因吧。但如果是胃陰虛的胃痛,用這個藥就不管用了。胃陰虛比較復雜,不好用中成藥對付,得去醫院治療。胃陰虛的胃痛,明顯癥狀是舌頭很干、口渴、手足心發熱,很容易區分出來。所以,如果在胃痛的同時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發熱的癥狀,就不要吃香砂平胃丸了。 其實,香砂平胃丸并不僅僅是治胃痛的中成藥,它的作用還大著呢。中醫界有一句有名的順口溜,叫做“香砂平胃散,一天開到晚”。就是說,有的醫生,一天到晚看病都給人開香砂平胃丸,當然,可能是開成藥,也可能是開組成香砂平胃丸中這六味藥并做加減。可見香砂平胃丸的應用之廣。 尤其是在當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運動的減少,濕邪成為人體內最大、最頑固的邪氣。濕邪從哪里來?可以從外來,也可以從內來。外來的濕,主要是長時間在潮濕的地上坐臥,或是在潮濕的環境中生活,或是淋了雨,或是在大霧的天氣外出,等等。外來的濕,傷害的主要是人的肌膚皮毛,還不至于馬上傷到五臟中去。這種濕還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我們體內而生的濕。 體內的濕生于脾,脾負責運化水谷精微物質,一旦脾虛運化不力,那么一部分精微物質就化成了濕,濕滯留在脾這里,有阻礙了脾的更能,使得脾更加運化不力,形成更多的濕,如此惡性循環。當我們感到有以下癥狀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時候,就要注意,體內已經積聚了很多濕邪了: (1)舌頭胖大,舌邊有齒痕。 (2)舌面水滑,多痰涎。 (3)飲食不香,尤其不喜歡喝水,甚至口渴也不喜歡喝水。 (4)頭腦昏沉,想睡覺,身體沉重。 (5)睡覺鼾聲如雷。 (6)大便不成形,粘稠,往往黏在馬桶內,一桶水沖不干凈;或黏在肛門外,需要很多張手紙才能擦干凈。 (7)嘴里感覺粘乎乎的。 要治濕邪,首先要健脾,用香砂平胃丸,健脾化濕,同時適當地理一理肝氣,肝脾同養,其實是很多人都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