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不僅是人類的好朋友,而且是人類的好幫手。更可貴的是,它們在幫助人類的時候并不索取任何回報。 鸚鵡教學 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西班牙語教授瑪克博士,用一只鸚鵡充當教學助手。當博士上語音課時,他讓這只鸚鵡領學生重復念單詞,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西班牙語的發音。鸚鵡能夠不厭其煩、頗有耐心教學生,也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 鴿子尋人 美國海岸警衛隊馴養的鴿子,能在茫茫大海里搜尋遇難的飛行人員。鴿子,能在茫茫大海里尋遇難的飛行人員。鴿子發現遇難人員的準確率高達96%,而人僅達35%。 烏龜治病 在非洲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一家現代醫院里有一個特殊的門診部,接待頭痛病患者的是一位烏龜"大夫"。烏龜被拴在水池旁邊的樹下,就診者只要在其背上坐幾分鐘到半小時,頭痛病便會消失。 猴子守林 每年5月到11月,美國森林管理局總要招聘數以千計的守林員監視森林火災。由于這項工作枯燥單調,應聘人員寥寥無幾。美國動物學家李杰經過1年的努力,成功地將4只性情溫順的金毛猴訓練成為出色的"守林者"。這些守林猴在守林高塔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警惕著林中升起的每一縷可疑煙霧。如遇火災,它們就會馬上跑去按動設在塔上的無線電報警器。不過守林猴工作起來耐心不夠,每隔兩三個小時就得換班。 母豬救主 美國一頭名叫“普里斯希拉”的母豬不久前因救活主人家一個溺水男孩而獲得勛章。當時,小孩緊緊抓住這頭豬,豬從容不迫地把孩子從湖中心拖到岸邊。 烏蛇擺渡 在非洲桑給巴爾西部地區的內河口,有種烏黑發亮的巨蛇,它體力驚人,一次能拉動一艘載重有幾十人的渡船。它性情溫順,從未發生過傷害人畜或拉翻渡船事。 鴕鳥牧羊 南非一牧場利用一只鴕鳥當牧羊人。這只鴕鳥身強力壯,它那抬腿一腳的功夫,令盜賊望而生畏。3年來,它每天牧羊數百只,從未丟過一只羊。 鳥護村莊 布隆迪農村經常遭到三五成群的灰狼的偷襲,當地農民使用一種鳥來對付灰狼。這種鳥體型似山雞,羽毛鮮紅,嘴巴碩大,且有一條極富彈性的舌頭,喜歡用嘴彈石塊,能將100克重的石子彈射出去,速度快如槍彈。因此,人們稱之為"射擊鳥"。這種鳥討厭灰狼,一見到灰狼就彈石子擊之,使灰狼不敢靠近。 老鼠偵探 美國警方訓練出一種老鼠偵探,它對爆炸物品有特別靈敏的嗅覺。把它放在海關桌上的小鐵籠內,當旅客過關時,如有人攜帶爆炸物品,它會以不安一不停籠內,當旅客過關時,如有人攜帶爆炸物品,它會以不安和不停的跳躍,發出警報。把它放到飛機、汽車和輪船上,它會在貨物的縫隙里尋找恐怖分子放的易爆品和定時炸彈。 世界上的動物千奇百怪,它們為了傳宗接代,延續物種,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選擇了各自不同的生育方式。 借腹懷胎 在亞洲東北部的一些河流里,生活著一種鳑魚,在生育季節來臨,它們就成雙成對地游到河畔的棲息地。 世界上的動物千奇百怪,它們為了傳宗接代,延續物種,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選擇了各自不同的生育方式。 借腹懷胎 在亞洲東北部的一些河流里,生活著一種鳑魚,在生育季節來臨,它們就成雙成對地游到河畔的棲息地,找到河蚌時,雌鳑魚就把卵管插進貝縫,在里面產卵,雄魚緊跟在后面,也在河蚌上排出精液。魚卵就在河蚌鰓腔中受精,并開始發育,一直到變成小魚,河蚌成了小鳑魚的“保姆”。當小魚快要離開河蚌而去獨立謀生時,河蚌又悄悄地把自己的孩子寄放在小鳑魚的鰓中,直到發育成幼蚌而落入水中,小魚又成了河蚌的“保姆”。鳑魚和河蚌就是這樣互利互惠,互為“保姆”,從而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 福臨禍至 墨魚、章魚和魷魚的老祖宗是鸚鵡螺,它們同屬于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在海洋動物中是一個大家族,號稱“頭足類三兄弟”。 令人遺憾的是,在他們的一生中只有一次生育機會,婚禮的結束也就意示著葬禮的來臨。雌雄一旦交配完畢,就會失去食欲,大約7~10天內便相繼死去。1個月后,卵才能孵化成幼兒,然而,它們永遠見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令人惋惜的結果呢?經過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這類雌性魚的眼窩后面,有兩個很特殊的腺體,稱之為“死亡腺”。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死亡腺是一種與衰老有關的秘密組織,但是,生育與死亡有什么關系,至今還是一個不解之謎。 營卵寄生 杜鵑,又名布谷鳥,是著名的食蟲益鳥,給人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杜鵑卻有一段極不光彩的童年。 成年杜鵑既不會造巢,也不會孵雛,而是把自己的卵寄托給其他鳥類,代為孵化和養育。每逢繁殖季節,杜鵑就躲在葦鶯、柳鶯、云雀等其他鳥類的鳥巢附近,等待時機。杜鵑一看到哪個母鳥離巢,就趕緊飛到人家的巢里去產卵,產卵后馬上飛走,有時杜鵑實在等不急了,就把卵產在地上,然后再尋找機會把卵銜到其他鳥巢里去。這樣,杜鵑就算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任務而離去了。 小杜鵑在“養母”的懷抱里經過12天就出殼了,它用頭和屁股把養母的親生子女一個個拱出巢外摔死,最后只剩下它這個“獨生子”,獨享養母的哺育,直到20天后,小杜鵑才不辭而別,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冰雪育兒 南極和它附近的海域,氣候嚴寒,暴風猛烈,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地球上最嚴酷的環境里,卻有成群結隊的企鵝在那里生活。 繁殖季節一到,企鵝就從各個海域聚集到南極洲,各自找到配偶,度過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雌企鵝生下唯一的一枚蛋后,就把它交給雄企鵝,暫時告別,重返海洋覓食去了。南極狂風呼嘯,長夜漫漫,氣溫降到-50℃以下。然而,仁慈的雄企鵝卻把蛋放在生有厚蹼的雙腳上,蹲下身軀,用自己身軀的溫暖和絨羽進行艱苦的孵化。為了后代的生存,雄企鵝一蹲就是3個月。在此期間,不吃不喝,寸步不移,完全依靠體內脂肪的消耗來維持生命。當小企鵝快要出生時,雌企鵝才從遠處回來,從聲音中辨認出自己的配偶,來接班育兒。雄企鵝交了班,已是筋疲力盡,骨瘦如柴,體重減輕了一半了。 女兒王國 在歐洲的一些水系中,生活著一種銀鯽魚,奇怪的是,在這種魚群中竟沒有一個“雄性公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女兒國。 沒有雄性的魚群是怎樣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呢?原來,銀鯽魚在繁殖期間,一定要有其他種類魚的精子來刺激一下它們的卵細胞,它們就有了身孕,而精子并不參與受精過程,只是起一定的催化劑作用。經過精子刺激后的卵細胞通過自我分裂,又發育成雌性后代,這樣經過長期演化,代代相傳,形成了這個魚類世界的女子社會。 父行母責 在我國熱帶淺海中生活著一種怪魚,它的頭與軀干成直角,形狀就像失去了兩腳而只剩一條尾巴的馬,因而人們稱它為“海馬”。 海馬的繁殖方式與眾不同,它們的幼子是由爸爸生下來的。在雄海馬的腹部生有一個孵卵囊,到了繁殖季節,雌海馬就把卵產在雄海馬的孵卵囊中。受精卵在孵卵囊中獲取所需要的養分,進行胚胎發育。小海馬發育成熟后,雄海馬就要臨產了。這時雄海馬將軀體彎曲,借助于反推力急驟跳動,每跳動一次,就從其袋囊中生出一只幼小的小海馬來,從而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任務。當小海馬遇到敵害時,又會鉆到父親的口袋里藏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