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黃帝內經》白話文 (全文)【中篇】

     lcs819 2010-05-13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黃帝問道:診脈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診脈通常是以清晨的時間為最好,此時人還沒有勞于事,陰氣未被擾動,陽氣尚未耗散,飲食也未曾進過,經脈之氣尚未充盛,絡脈之氣也很勻靜,氣血未受到擾亂,因而可以診察出有病的脈象。在診察脈搏動靜變化的同時,還應觀察目之精明,以候神氣,診察五色的變化,以審臟腑之強弱虛實及形體的盛衰,相互參合比較,以判斷疾病的吉兇轉歸。

      脈是血液匯聚的所在。長脈為氣血流暢和平,故為氣治;短脈為氣不足,故為氣病;數脈為熱,熱則心煩;大脈為邪氣方張,病勢正在向前發展;上部脈盛,為邪壅于上,可見呼吸急促,喘滿之癥;下部脈盛,是邪滯于下,可見脹滿之病;代脈為元氣衰弱;細脈,為正氣衰少;澀脈為血少氣滯,主心痛之癥。脈來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為病勢正在進展,且有危險;脈來隱約不現,微細無力,或如弓弦猝然斷絕而去,為氣血已絕,生機已斷,故主死。

      精明見于目,五色現于面,這都是內臟的精氣所表現出來的光華。赤色應該象帛裹朱砂一樣,紅潤而不顯露,不應該象砂石那樣,色赤帶紫,沒有光澤;白色應該象鵝的羽毛,白而光澤,不應該象鹽那樣白而帶灰暗色;青色應該青而明潤如璧玉,不應該象藍色那樣青而帶沉暗色;黃色應該象絲包著雄黃一樣,黃而明潤,不應該象黃土那樣,枯暗無華;黑色應該象重漆之色,光彩而潤,不應該象地蒼那樣,枯暗如塵。假如五臟真色暴露于外,這是真氣外脫的現象,人的壽命也就不長了。目之精明是觀察萬物,分別黑白,審察長短的,若長短不明,黑白不清,這是精氣衰竭的現象。

      五臟主藏精神在內,在體內各有其職守。如果邪盛于腹中,臟氣壅滿,氣盛而喘,善傷于恐,講話聲音重濁不清,如在室中說話一樣,這是中氣失權而有濕邪所致。語音低微而氣不接續,語言不能相繼者,這是正氣被劫奪所致。衣服不知斂蓋,言語不知善惡,不辯親疏遠近的,這是神明錯亂的現象。脾胃不能藏納水谷精氣而泄利不禁的,是中氣失守,肛門不能約束的緣故。小便不禁的,是膀胱不能閉藏的緣故。若五臟功能正常,得其職守者則生;若五臟精氣不能固藏,失其職守則死。五臟精氣充足,為身體強健之本。頭為精明之府,若見到頭部低垂,目陷無光的,是精神將要衰敗。背懸五臟,為胸中之府,若見到背彎曲而肩下到不能轉側搖動,是腎氣將要衰憊。膝是筋匯聚的地方,所以膝為筋之府,若曲伸不能,行路要曲身附物,這是筋的功能將要衰憊。骨為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震顫搖擺,這是髓虛,骨的功能將要衰憊。若臟氣能夠恢復強健,則雖病可以復生;若臟氣不能復強,則病情不能挽回,人也就死了。

      岐伯說:脈氣與四時陰陽之氣相反的,如相反的形象為有余,皆為邪氣盛于正氣,相反的形象為不足,為血氣先己消損。根據時令變化,臟氣當旺,脈氣應有余,卻反見不足的,這是邪氣盛于正氣;脈氣應不足,卻反見有余的,這是正不勝邪,邪氣盛,而血氣消損。這種陰陽不相順從,氣血不相營運,邪正不相適應而發生的疾病名叫關格。

      黃帝問道:脈象是怎樣應四時的變化而變動的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變的所在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疾病的變化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忽然發生在內部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忽然發生在外部呢?請問這五個問題,可以講給我聽嗎?

      岐伯說:讓我講一講人體的陰陽升降與天運之環轉相適應的情況。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間的變化,陰陽四時與之相應。如春天的氣候溫暖,發展為夏天的氣候暑熱,秋天得勁急之氣,發展為冬天的寒殺之氣,這種四時氣候的變化,人體的脈象也隨著變化而升降浮沉。春脈如規之象;夏脈如矩之象;秋脈如稱衡之象,冬脈如稱權之象。四時陰陽的情況也是這樣,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陽氣微升,陰氣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陰氣微升,陽氣微降。四時陰陽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時間和規律的,人體脈象的變化,亦與之相應,脈象變化與四時陰陽不相適應,即使病態,根據脈象的異常變化就可以知道病屬何臟,再根據臟氣的盛衰和四時衰旺的時期,就可以判斷出疾病和死亡的時間。四時陰陽變化之微妙,都是從辨別陰陽開始,結合人體十二經脈進行分析研究,而十二經脈應五行而有生生之機;觀測生生之機的尺度,則是以四時陰陽為準則;遵循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不使有失,則人體就能保持相對平衡,并與天地之陰陽相互統一;知道了天人統一的道理,就可以預決死生。所以五聲是和五音相應合的;五色是和五行相應合的;脈象是和陰陽相應合的。

      陰氣盛則夢見渡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見打火燒灼;陰陽俱盛則夢見相互殘殺毀傷;上部盛則夢飛騰;下部盛則夢下墮;吃的過飽的時候,就會夢見送食物給人;饑餓時就會夢見去取食物;肝氣盛,則做夢好發怒氣,肺氣盛則做夢悲哀啼哭;腹內短蟲多,則夢眾人集聚;腹內長蟲多則夢打架損傷。

      所以診脈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須虛心靜氣,才能保證診斷的正確。春天的脈應該浮而在外,好象魚浮游于水波之中;夏天的脈在膚,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滿于指下,就象夏天萬物生長的茂盛狀態;秋天的勱處于皮膚之下,就象蟄蟲將要伏藏;冬天的脈沉在骨,就象冬眠之蟲閉藏不出,人們也都深居簡出一樣。因此說:要知道內臟的情況,可以從脈象上區別出來;要知道外部經氣的情況,可以經脈循行的經絡上診察而知其終始。春、夏、秋、冬、內、外這六個方面,乃是診脈的大法。

      心脈堅而長,搏擊指下,為心經邪盛,火盛氣浮,當病舌卷而不能言語;其脈軟而散的,當病消渴,待其胃氣來復,病自痊愈。肺脈堅而長,搏擊指下,為火邪犯肺,當病痰中帶血;其脈軟而散的,為肺脈不足,當病汗出不止,在這種情況下,不可在用發散的方法治療。肝脈堅而長,搏擊指下,其面色當青,今反不青,知其病非由內生,當為跌墜或搏擊所傷,因淤血積于脅下,阻礙肺氣升降,所以使人喘逆;如其脈軟而散,加之面目顏色鮮澤的,當發溢飲病,溢飲病口渴暴飲,因水不化氣,而水氣容易流入肌肉皮膚之間、腸胃之外所引起。胃脈堅而長,搏擊指下,面色赤,當病髀痛如折;如其脈軟而散的,則胃氣不足,當病食痹。脾脈堅而長,搏擊指下,面部色黃,乃脾氣不運,當病少氣;如其脈軟而散,面色不澤,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濕,當病足脛浮腫如水狀。腎脈堅長,搏擊指下,面部黃而帶赤,是心脾之邪盛侵犯于腎,腎受邪傷,當病腰痛如折;如其脈軟而散者,當病精血虛少,使身體不能恢復健康。

      黃帝說:診脈時,其心脈勁急,這是什麼病?病的癥狀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這種病名叫心疝,少腹部位一定有形征出現。黃帝說:診察到胃脈有病,會出現什麼病變呢?岐伯說:胃脈實則邪氣有余,將出現腹脹滿病;胃脈虛則胃氣不足,將出現泄瀉病。黃帝說:疾病的形成及其發展變化又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因于風邪,可變為寒熱病;癉熱既久,可成為消中病;氣逆上而不己,可成為癲蕳病;風氣通于肝,風邪經久不愈,木邪侮土,可成為飧瀉病;風邪客于脈,留而不去則成為癘風病;疾病的發展變化是不能夠數清的。黃帝說:各種癰腫、筋攣、骨痛的病變,是怎樣產生的呢?岐伯說:這都是因為寒氣聚集和八風邪氣侵犯人體后而發生的變化。黃帝說:怎樣進行治療呢?岐伯說:由于四時偏勝之邪氣所引起的病變,根據五行相勝的規律確定治則去治療就會痊愈。

      黃帝說:有舊病從五臟發動,都會影響到脈色而發生變化,怎樣區別它是久病還是新病呢?

      岐伯說:你問的很詳細啊!只要驗看它脈色就可以區別開來:如脈雖小而氣色不失于正常的,乃是久病;如脈象與氣色均失于正常狀態的,也是久病;如脈象與面色都不失于正常的,乃是新病。脈見沉弦,是肝脈與腎脈并致,而外部沒有血,或外部已見血,其經脈必滯,血氣必凝,血凝經滯,形體必腫,有似乎因濕邪或水氣中傷的現象,成為一種淤血腫脹。

      遲脈兩旁的內側侯于季脅部,外側侯于腎臟,中間候于腹部。尺膚部的中段、左臂的外側侯于肝臟,內側侯于膈部;右臂的外側后于胃腑,內側侯于脾臟。尺膚部的上段,右臂外側侯于肺臟,內側侯于胸中;左臂外側侯于心臟,內側侯于膻中。尺膚部的前面,侯身前即胸腹部;后面,后身侯即背部。從尺膚上段直達魚際處,主胸部與侯中的疾病;從尺膚上段處,主少腹、腰、股、膝、脛、足等處的疾病。

      脈象洪大的,是由于陰精不足而陽有余,故發為熱中之病。脈象來時急疾而去時徐緩,這是由于上部實而下部虛,氣逆于上,多好發為癲仆一類的疾病。脈象來時徐緩而去時急疾,這是由于上部虛而下部實,多好發為癘風之病。患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陽氣虛而失去捍衛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氣而發病。有兩手脈均見沉細數的,沉細為腎之脈體,數為熱,故發為少陰之陽厥;如見脈沉細數散,為陰血虧損,多發為陰虛陽亢之虛勞寒熱病。脈浮而散,好發為眩暈仆倒之病。凡見浮脈而不躁急,其病在陽分,則出現發熱的癥狀,病在足三陰經;如浮而躁急的,則病在手三陽經。凡見細脈而沉,其病在陰分,發為骨節疼痛,病在手三陰經;如果脈細沉而靜,其病在足三陰經。發現數動,而見一次歇止的脈象,是病在陽分,為陽熱郁滯的脈象,可出現泄利或大便帶膿血的疾病。診察到各種有病的脈象而切按時,如見澀脈是陽氣有余則多汗而身寒,陰氣陽氣均有余,則無汗而身寒。按脈浮取不見,沉取則脈沉遲不浮,是病在內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積聚病。按脈沉取不顯,浮取則脈浮數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內,當有深發熱之癥。凡診脈推求于上部,只見于上部,下部脈弱的,這是上實下虛,故出現腰足清冷之癥。凡診脈推求于下部,只見于下部,而上部脈弱的,這是上虛下實,故出現頭項疼痛之癥。若重按至骨,而脈氣少的,是生陽之氣不足,故可以出現腰脊疼痛及身體痹證。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黃帝問道:正常人的脈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人一呼脈跳動兩次,一吸脈也跳動兩次,呼吸之余,是為定息,若一吸勱跳動五次,是因為有時呼吸較長以盡脈跳余數的緣故,這是平人的脈象。平人就是無病之人,通常以無病之人的呼吸為標準,來測侯病人的呼吸至數及脈跳次數,醫生無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來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這是診脈的法則。如果一呼與一吸脈各跳動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膚發熱,乃是溫病的表現;如尺膚不熱,脈象滑,乃為感受風邪而發生的病變;如脈象澀,是為痹證。人一呼一吸脈跳動八次以上是精氣衰奪的死脈;脈氣斷絕不至,亦是死脈;脈來忽遲忽數,為氣血已亂,亦是死脈。

      健康人的正氣來源于胃,胃為水谷之海,乃人體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氣為健康人之常氣,人若沒有胃氣,就是危險的現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春天有胃氣的脈應該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脈,乃是無并之平脈;如果弦象很明顯而缺少柔和之胃氣,為肝臟有病;脈見純弦而無柔和之象的真臟脈,主死;若雖有胃氣而兼見輕虛以浮的毛脈,是春見秋脈,故預測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脈太甚,則木被金傷,現時就會發病。肝旺于春,春天臟真之氣散于肝,以養筋膜之氣。夏天有胃氣的脈應該是鉤而柔和的微心臟有病;脈見純鉤而無柔和之象的真臟脈,主死;若雖有胃氣而兼見沉象的石脈,是夏見冬脈,故預測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石脈太甚,則火被水傷,現時就會發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臟真之氣通于心,心主血脈,而心之所藏則是血脈之氣。長夏有胃氣的脈應該是微耎弱的脈,乃是無病之平脈,如果若甚無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氣,為脾臟有病;如果見無胃氣的代脈,主死;若軟弱脈中兼見沉石,是長夏見冬脈,這是火土氣衰而水反侮的現象,故預測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弱火甚,現時就會發病。脾旺于長夏,故長夏臟真之氣濡養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氣。秋天有胃氣的脈應該是輕虛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脈,乃是無病之平脈;如果是脈見輕虛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氣,為肺臟有病;如見純毛脈而無胃氣的真臟脈,就要死亡;若毛脈中兼見弦象,這是金氣衰而木反侮的現象,故預測其到了春天就要生病;如弦脈太甚,現時就會發病。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臟真之氣上藏于肺,肺主氣而朝百脈,乃是無病之平脈;如果脈見沉石而缺少柔和的胃氣,為腎臟有病;如脈見純石而不柔和的真臟脈,主死;若沉石脈中兼見鉤脈,是水氣衰而火反侮的現象,故預測其到了夏天就要生病;如鉤脈太甚,現時就會發病。腎旺于冬而居人體的下焦,,冬天臟真之氣下藏與腎,腎主骨,故腎藏骨髓之氣。

      胃經的大絡,名叫虛里,其絡從胃貫膈而上絡于肺,其脈出現于左乳下,搏動時手可以感覺得到,這是積于胸中的宗氣鼓舞其脈跳動的結果。如果虛里脈搏動急數而兼有短時中斷之象,這是中氣不守的現象,是病在膻中的征候;如脈來遲而有歇止兼見跳動甚劇而外見于衣,這是宗氣失藏而外泄的現象。

      切脈要知道寸口脈的太過和不及。寸口脈象應指而短,主頭痛。寸口脈應指而長,主足脛痛。寸口應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硬,主病在內。寸口脈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主寒熱、疝少腹疼痛。寸口脈沉而橫居,主脅下有積病,或腹中有橫積而疼痛。寸口脈沉而急促,主病寒熱。脈盛大滑而堅,主病在外。脈小實而堅,主病在內。脈小弱而澀,是為久病。脈來滑利浮而疾數,是為新病。脈來緊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脈來滑利,主病風。脈來澀滯,主痹證。脈來緩而滑利,為脾胃有熱,主病熱中。脈來盛緊,為寒氣痞滿,主脹病。脈與病之陰陽想一致,如陽病見陽脈,陰病見陰脈,病難愈。脈與四時相應為順,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無什麼危險;如脈與四時相反,及不間臟而傳變的,病難愈。臂多青脈,乃血少脈空,乃由于失血。尺膚緩而脈來澀,主氣血不足,多為倦怠懈惰,但欲安臥。尺膚發熱而脈象盛大,是火盛于內,主脫血。尺膚澀而脈象滑,陽氣有余于內,故為多汗。尺膚寒而脈象細,陰寒之氣盛于內,故為泄瀉。脈見粗大而尺膚常熱的,陽盛于內,為熱中。

      肝的真臟脈出現,至庾辛日死;心的真臟脈出現,至任癸日死;脾的真臟脈出現,至甲乙日死;肺的真臟脈出現,至丙丁日死;腎的真臟脈出現,至戊已日死。這是說的真臟脈見,均主死亡。

      頸部之脈搏動甚,且氣喘咳嗽,主水病。眼瞼浮腫如臥蠶之狀。也是水病。小便顏色黃赤,而且嗜臥,是黃疸病。風為陰邪,下先受之,面部浮腫,為風邪引起的風水病。水濕為陰邪,下先受之,足脛腫,是水濕引起的水腫病。眼白睛發黃,是黃疸病。婦人手少陰心脈搏動明顯,是懷孕的征象。

      脈與四時有像適應,也有不相適應的,如果脈搏不見本臟脈的正常脈象,春夏而不見弦、洪,而反見沉、澀;秋冬而不見毛、石,而反見浮大,這都是與四時相反的脈象。風熱為陽邪脈應浮大,今反沉靜;泄利脫血,津血受傷,脈因虛細,今反實大;病在內,脈應有力,乃正氣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脈虛;病在外,脈應浮滑,乃邪氣仍在于表,今反見脈強堅,脈證像反,都是難治之病,著就叫做“反四時”。

      人依靠水谷的營養而生存,所以人斷絕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氣化生于水谷,如脈無胃氣也要死亡。所謂無胃氣的脈,就是單見真臟脈,而不見柔和的胃氣脈。所謂不得胃氣的脈,就是肝脈見不到微弦脈,腎脈見不到微石脈等。

      太陽主時,脈來洪大而長;少陽主時,脈來不定,忽快忽慢,忽長忽短;陽明主時,脈來浮大而短。

      正常的心脈來時,圓潤象珠子一樣,相貫而至,又象安撫瑯桿美玉一樣的柔滑,這是心臟的平脈。夏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鉤。如果脈來時,喘急促,連串急數之中,帶有微曲之象,這是心的病脈。將死的心脈來時,脈前曲回,后則端直,如摸到革帶之鉤一樣的堅硬,全無和緩之意,這是心的死脈。

      正常的肺脈來時,輕虛而浮,像榆莢下落一樣的輕浮和緩,這是肺的平脈。秋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脈來時,不上不下,如撫摩雞毛一樣,這是肺的病脈。將死的肺脈來時,輕浮而無根,如物之漂浮,如風吹毛一樣,飄忽不定,散動無根,這是肺的死脈

      正常的肝脈來時,柔軟而弦長,如長竿之末梢一樣的柔軟擺動,這是肝的平脈。春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脈來時,弦長硬滿而滑利,如以手模長竿一樣的長而不軟,這是肝的病脈。將死的肝脈來時,弦急而堅勁,如新張弓弦一樣緊繃而強勁,這是肝的死脈。

      正常的脾脈來時,從容和緩,至數勻凈分明,好象雞足緩緩落地一樣的輕緩而從容不迫,這是脾的平脈。長夏以胃氣為本,脈當和緩。有病的脾脈來時,充實硬滿而急數,如雞舉足一樣急疾,這是脾的病脈。將死的脾脈來時,或銳堅而無柔和之氣,如烏之嘴,鳥之爪那樣堅硬而銳,或時動復止而無規律,或脈去而無不至,如屋之漏水點滴無倫,或如水之流逝,去而不返,這是脾的死脈。

      正常的腎脈來時,沉石滑利連續不斷而又有曲回之象,按之堅實,有如心之鉤脈這是腎的平脈。冬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軟而微石。有病的腎脈來時,堅搏牽連如牽引葛藤一樣,愈按愈堅硬,這是腎的病脈。將死的腎脈來時,象奪索一般,長而堅硬勁急,或堅實如以指彈石,這是腎的死脈。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黃帝問道:春時的脈象如弦,怎樣才算弦?

      岐伯回答說:春脈主應肝臟,屬東方之木。在這個季節里,萬物開始生長,因此脈氣來時,軟弱輕虛而滑,端直而長,所以叫做弦,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應指實而有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來不實而微弱,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春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記憶力衰退,精神恍惚,頭昏而兩目視物眩轉,而發生巔頂疾病;其不及會使人胸部作痛,牽連背部,往下則兩側脅助部位脹滿。

      黃帝道:講得對!夏時的脈象如鉤,怎樣才算鉤?

      岐伯說:夏脈主應心臟,屬南方之火,在這個季節里,萬物生長茂盛,因此脈氣來時充盛,去時輕微,猶如鉤之形象,所以叫做鉤脈,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盛去亦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氣來時不盛,去時反充盛有余,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夏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痛,熱邪侵淫成瘡;不及會使人心虛作煩,上部出現咳嗽涎沫,下部出現失氣下泄。

      黃帝道:講得對! 秋天的脈象如浮,怎樣才算浮?

      岐伯說:秋脈主應肺臟,屬西方之金,在這個季節里,萬物收成,因此脈氣來時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浮軟而中央堅,兩旁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脈氣來浮軟而微,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秋脈太過于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氣逆,背部作痛,慍慍然郁悶而不舒暢;其不及會使人呼吸短氣,咳嗽氣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間有喘息聲音。黃帝道:講得對!冬時的脈象如營,怎樣才算營?

      岐伯說:冬脈主應腎臟,屬北方之水,在這個季節里,萬物閉藏,因此脈氣來時沉而搏手,所以叫做營。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來如彈石一般堅硬,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去虛數,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冬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精神不振,身體懈怠,脊骨疼痛,氣短,懶于說話;不及則使人心如懸,如同腹中饑餓之狀,季脅下空軟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脹滿,小便變常。

      黃帝道:講得對!

      黃帝道:春夏秋冬四時的脈象,有逆有從,其變化各異,但獨未論及脾脈,究竟脾脈主何時令?

      岐伯說:脾脈屬土,位居中央為孤臟,以灌溉四旁。

      黃帝道:脾脈的正常與異常可以得見嗎?岐伯說:正常的脾脈不可能見到,有病的脾脈是可以見到的。

      黃帝道:有病的脾脈怎樣?

      岐伯說:其來如水之流散,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來尖銳如鳥之喙,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

      黃帝道:先生說脾為孤臟,位居中央屬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過和不及各發生什麼病變?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四肢不能舉動,不及則使人九竅不通,名叫重強。黃帝驚悟書肅然起立,敬個禮道:很好!我懂得診脈的要領了,這是天下極其重要的道理。《五色》、《脈變》、《揆度》、《奇恒》等書,闡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總的精神在于一個“神”字。神的功用運轉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卻,倘若回而不轉,就失掉它的生機了。極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跡象不顯而盡于微妙,把它著錄在玉版上面,藏于樞要內府,每天早上誦讀,稱它為《玉機》。

      五臟疾病的傳變,是受病氣于其所生之臟,傳于其所勝之臟,病氣留舍于生我之臟,死于我所不勝之臟。當病到將要死的時候,必先傳行于相克之臟,病者乃死。這是病氣的逆傳,所以會死亡。例如,肝受病氣于心臟,而又傳行于脾臟,其病氣留舍于腎臟,傳到肺臟而死。心受病氣于脾臟,其病氣留舍于肝臟,傳到肝臟而死。肺受病氣于腎臟,傳行于肝臟,病氣留舍于脾臟,傳到心臟而死。以一日一夜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屬五臟,就可以推測死后的早晚時間。

      黃帝道:五臟是相通連的,病氣的轉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時機,那麼三個月或六個月,或三天,或六天,傳遍五臟就當死了,這是相克的順傳次序。所以說:能辨別三陽的,可以知道病從何經而來;能辨別三陰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這就是說,知道他至其所不勝而死。

      風為六淫之首,所以說它是百病之長。風寒中人,使人毫毛直豎,皮膚閉而發熱,在這個時候,可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至風寒入于經絡,發生麻痹不仁或腫痛等癥狀,此時可用湯熨(熱敷)及火罐、艾炙、針刺等方法來祛散。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氣內傳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發生脅痛、吐食的癥狀,在這個時候,可用按摩、藥物或熱湯沐浴等方法;如不及時治療,就會傳行于脾,叫做脾風,發生黃,腹中熱,煩心,小便黃色等癥狀,在這個時候,可用按摩、藥物或熱湯沐浴等方法;如再不治,就會傳行于腎,叫做疝疸,少腹煩熱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濁,又叫做盅病,在這個時候,可用按摩、或用藥物;如再不治,病就由腎傳心,發生筋脈牽引拘攣,叫做瘛病,在這個時候,可用至法,或用藥物;如再不治,十日之后,當要死亡。倘若病邪由腎傳心,心又復反傳于肺臟,發為寒熱,發當三日即死,這是疾病傳行的一般次序。假如驟然爆發的病,就不必根據這個相傳的次序而治。有些病不依這個次序傳變的,如憂、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邪就不能依照這個次序相傳,因而使人生大病了。如因喜極傷心,心虛則腎氣相乘;或因大怒,則肝氣乘脾;或因悲傷,則肺氣乘肝;或因驚恐,則腎氣虛,脾氣乘腎;或因大憂,則肺氣內虛,心氣乘肺。這是無志激動,使病邪不以次序傳變的道理。所以病雖有五,及其傳化,就有五五二十五變。所謂傳化,就是相乘的名稱。

      大骨軟弱,大肉瘦削,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呼吸時身體振動,為期六個月就要死亡。見了真臟脈,就可以預知死日。胸中疼痛,牽引肩項,全身發熱,脫肉破腘,真臟脈現,大骨軟弱,大肉瘦削,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十個月之內就要死亡。大骨軟弱,大肉瘦削,兩肩下垂,骨髓內消,動作衰頹,真臟脈未出現,為期一年死亡,若見到真臟脈,就可以預知死日。大骨軟弱,大肉瘦削,胸中氣滿,腹中痛,心中氣郁不舒,肩項身上俱熱,破腘脫肉,目眶下陷,真臟脈出現,精脫目不見人,立即死亡;如尚能見人,是精未全脫,到了它所不聲勝之時,便死亡了。如果正氣暴虛,外邪陡然中人,倉卒獲病,五臟氣機閉塞,周身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如從高墮下,或落水淹溺一樣,猝然的病變,就無法預測死期了。其脈息絕而不至,或跳動異常疾數,一呼脈來五、六至,雖然形肉不脫,真臟不見,仍然要死亡的。

      肝臟之真臟脈至,中外勁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樣的鋒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樣硬直,面部顯青白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乃死。肺臟的真臟脈至,大而空虛,好象毛羽著人皮膚一般地輕虛,面部顯白赤。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腎臟的真臟脈至,搏手若索欲斷,或如以指彈石一樣堅實,面部顯黑黃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脾臟的真臟脈至,軟弱無力,快慢不勻,面部顯黃青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就要死亡。凡是見到五臟真臟脈,皆為不治的死侯。

      黃帝道:見到真臟脈象,就要死亡,是什麼道理?岐伯五臟的營養,都賴于胃腑水谷之精微,因此胃是五臟的根本。故五臟之臟脈氣,不能自行到達于手太陰寸口,必須賴借胃氣的敷布,才能達于手太陰。所以五臟之氣能夠在其所主之時,出現于手太陰寸口,就是有了胃氣。如果邪氣勝,必定使精氣衰。所以病氣嚴重時,胃氣就不能與五臟之氣一起到達手太陰,而為某一臟真臟脈象單獨出現,真臟獨見,是邪氣勝而臟氣傷,所以說是要死亡的。黃帝道:講得對!

      黃帝道:大凡治病,必先診察形體盛衰,氣之強弱,色之潤枯,脈之虛實,病之新久,然后及時治療,不能錯過時機。病人形七相稱,是可治之癥;面色光潤鮮明,病亦易愈;脈搏與四時相適應,亦為可治;脈來弱而流利,是有胃氣的現象,病亦易治,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治療。形氣不相稱,此謂難治;面色枯槁,沒有光澤,病亦難愈;脈實而堅,病必加重;脈與四時相逆,為不可治。必須審察這四種難治之證,清楚地告訴病家。

      所謂脈與四時相逆,是春見到肺脈,夏見到腎脈,秋見到心脈,冬見到脾脈,其脈皆懸絕無根,或沉澀不起,這就叫做逆四時。如五臟脈氣不能隨著時令表現于外,在春夏的時令,反見沉澀的脈象,秋冬的時令,反見浮大的脈象,這也叫做逆四時。

      熱病脈宜洪大而反靜;泄瀉脈應小而反大;脫血脈應虛而反實;病在中而脈不實堅;病在外而脈反堅實。這些都是癥脈相反,皆為難治。

      黃帝道:我聽說根據虛實的病情可以預決死生,希望告訴我其中道理!

      岐伯說:五實死,五虛亦死。

      黃帝道:請問什麼叫做五實、五虛?

      岐伯說:脈盛是心受邪盛,皮熱是肺受邪盛,腹脹是脾受邪盛,二便不通是腎受邪盛,悶瞀是肝受邪盛,這叫做五實。脈細是心氣不足,皮寒是肺氣不足,氣少是肝氣不足,泄利前后是腎氣不足,飲食不入是脾氣不足,這叫做五虛。

      黃帝道:五實、五虛,有時亦有痊愈的,又是什麼道理?

      岐伯說:能夠吃些粥漿,慢慢地胃氣恢復,大便泄瀉停止,則虛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來身熱無汗的,而現在得汗,原來二便不通的,而現在大小便通利了,則實者也可以痊愈。這就是五虛、五實能夠痊愈的機轉

      
     

      三部九侯論篇第二十

      黃帝問道:我聽先生講了九針道理后,覺得豐富廣博,不可盡述。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以囑咐子孫,傳于后世,銘心刻骨,永志不忘,并嚴守誓言,不敢妄泄。如何使這些道理符合于天體運行的規律,有始有終,上應于日月星辰周歷天度之標志,下符合四時五行陰陽盛衰的變化,人是怎樣適應這些自然規律的呢?希望你講解這方面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問得多好啊!這是天地間至為深奧的道理。

      黃帝道:我愿聞天地的至數,與人的形體氣血相通,以決斷死生,是怎樣一回事?

      岐伯說:天地的至數,開始于一,終止于九。一奇數為陽,代表天,二偶數為陰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間,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為三,三三為九,以應九野之數。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來決斷死生,處理百病,從而調治虛實,祛除病邪。

      黃帝道:什麼叫做三部呢?

      岐伯說: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謂三侯,是以天、地、人來代表的。必須有老師的當面指導,方能懂得部侯準確之處。上部天,即兩額太陽脈處動脈;上部地,即兩頰大迎穴處動脈;上部人,即耳前耳門穴處動脈;中部天,即兩手太陰氣口、經渠穴處動脈;中部地,即兩手陰明經合谷處動脈;中部人,即兩手少陰經神門處動脈;下部天,即足厥陰經五里穴或太沖穴處動脈;下部地,即足少陰經太溪穴處動脈;下部人,即足太陰經箕門穴處動脈。故而下部之可以天候肝臟之病變,下部之地可以侯腎臟之病變,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變。

      黃帝道:中部之侯怎樣?

      岐伯說: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臟之病變,腫不之地可以侯胸中之病變。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臟之病變。黃帝道:上部之侯又怎樣?岐伯說:上布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頭角之病變,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齒之病變,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變。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為天,三侯為地,三侯為人,三三相乘,合為九侯。脈之九侯,以應地之九野,以應人之九臟。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腎五神臟和膀胱、胃、大腸、小腸四形臟,合為九臟。若五臟以敗,必見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黃帝道:診察的方法怎樣?

      岐伯說: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氣虛實,實證用瀉法,虛癥用補法。但必先去除血脈中的凝滯,而后調補氣血的不足,不論治療什麼病都是以達到氣血平調為準則。

      黃帝道:怎樣決斷死生?

      岐伯說:形體盛,脈反細,氣短,呼吸困難,危險;如形體瘦弱,脈反大,胸中喘滿而多氣的是死亡之癥。一般而論;形體與脈一致的主生;若脈來三五不調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脈與疾病完全不相適應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鼓指如春杵搗谷,參差不齊,病必嚴重;若見上下之脈相差甚大,而又息數錯亂不可計數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脈雖然獨自調勻,而與其他眾臟不相協調的,也是死侯;目內陷的為正氣衰竭現象,也是死侯。

      黃帝道:怎樣知道病的部位呢?

      岐伯說:從診察九侯脈的異常變化,就能知病變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獨小,或獨大,或獨疾,或獨遲,或獨熱,或獨寒,或獨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現象。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離內踝五寸處按著,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內踝上彈之,醫者之左手即有振動的感覺,如其振動的范圍超過五寸以上,蠕蠕而動,為正常現象;如其振動急劇而大,應手快速而渾亂不清的,為病態;若振動微弱,應手遲緩,應為病態;如若振動不能上及五寸,用較大的力量彈之,仍沒有反應,是為死侯。

      身體極度消瘦,體弱不能行動,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脈或快或慢,無規律,為氣脈敗亂之兆,亦為死征。如脈代而鉤,為病在絡脈。九侯之脈,應相互適應,上下如一,不應該有參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則病必危險。所謂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間,脈動的不相適應。診察病邪所在之臟腑,以知死生的時間。臨癥診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脈,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脈;若見到真脈脈象,勝己的時間,變要死亡。足太陽經脈氣絕,則兩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時,必目睛上視。

      黃帝道:冬為陰,夏為陽,脈象與之相應如何?

      岐伯說:九侯的脈象,都是沉細懸絕的,為陰,冬令死于陰氣極盛之夜半;如脈盛大躁動喘而疾數的,為陽,主夏令,所以死于陽氣旺盛之日中;寒熱交作的病,死于陰陽交會的平旦之時;熱中及熱病,死于日中陽極之時;病風死于傍晚陽衰之時;病水死于夜半陰極之時。其脈象忽疏忽數,忽遲忽急,乃脾氣內絕,死于辰#丑未之時,,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乘四季的時候;若形壞肉脫,雖九侯協調,猶是死亡的征象;假使七診之脈雖然出現,而九侯都順于四時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說不死的病,指心感風病,或月經之病,雖見類似七診之病脈,而實不相同,所以說不是死侯。若七診出現、其脈侯有敗壞現象的,這是死征,死的時候,必發呃逆等證侯。所以治病之時,必須詳細詢問他的起病情形和現在癥狀,然后按各部分,切其脈搏,以觀察其經絡的浮沉,以及上下逆順。如其脈來流利的,不病;脈來遲緩的,是病;脈不往來的,是死侯;久病肉脫,皮膚干枯著于筋骨的,亦是死侯。

      黃帝道:那些可治的病,應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病在經的,刺其經;病在孫絡的,刺其孫絡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癥狀的,則治其經與絡。若病邪留在大絡,則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繆刺法治之。若邪氣久留不移,當于四肢八溪之間、骨節交會之處刺之。上實下虛,當切按氣脈,而探索氣脈絡郁結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氣。如目上視的,是太陽經氣不足。目上視而又定直不動的,是太陽經氣已絕。這是判斷死生的要訣,不可不認真研究。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黃帝問道:人們的居住環境、活動、安靜、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經脈血氣也隨著變化嗎?

      岐伯回答說:人在驚恐、忿怒、勞累、活動或安靜的情況下,靜脈血氣都要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化。所以夜間遠行勞累,就會擾動腎氣,使腎氣不能閉藏而外泄,則氣喘出于腎臟,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肺臟。若因墜墮而受到恐嚇,就會擾動肝氣,而喘出于肝,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脾臟。或有所驚恐,驚則神越氣亂,擾動肺氣,喘出于肺,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心臟。渡水而跌仆,跌仆傷骨,腎主骨,水濕之氣通于腎,致腎氣和骨氣受到擾動,氣喘于腎和骨。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強盛的人,氣血暢行,不會出現什麼病變;怯弱的人,氣血留滯,就會發生病變。所以說:診察疾病,觀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膚的變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為診病的方法。在飲食過飽的時候,則食氣蒸發而汗出于胃。驚則神氣浮越,則心氣受傷而汗出于心。負重而遠行的時候,則骨勞氣越,腎氣受傷而汗出于腎。疾走而恐懼的時候,由于疾走傷筋,恐懼傷魂,則肝氣受傷而汗出于肝。勞力過度的時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則脾氣受傷而汗出于脾。春、夏、秋、冬四季陰陽的變化都有其常度,人在這些變化中所發生疾病,就是因為對身體的勞用過度所致,這是通常的道理。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氣輸散到肝臟,再由肝將此精微之氣滋養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氣,注入于心,再由心將此精氣滋養于血脈。血氣流行在經脈之中,到達于肺,肺又將血氣輸送到全身百脈中去,最后把精氣輸送到皮毛。皮毛和經脈的精氣匯合,又還流歸入于脈,脈中精微之氣,通過不斷變化,周流于四臟。這些正常的生理活動,都要取決于氣血陰陽的平衡。氣血陰陽平衡,則表現在氣口的脈搏變化上,氣口的脈搏,可以判斷疾病的死生。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氣,上行輸送與脾,經脾對精微的布散轉輸,上歸于肺,肺主清肅而司治節,肺氣運行,通調水道,下輸于膀胱。如此則水精四布,外而布散于皮毛,內而灌輸于五臟之經脈,并能合于四時寒暑的變易和五臟陰陽的變化。作出適當的調節,這就是經脈的正常生理現象。

      太陽經脈偏盛,則發生厥逆、喘息、虛氣上逆等癥狀,這是陰不足而陽有余,表里兩經俱當用瀉法,取足太陽經的束骨穴和足少陰經的太溪穴。陽明經脈偏盛,是太陽、少陽之氣重并于陽明,當用瀉陽補陰的治療方法,當瀉足陽明經的陷谷穴,補太陰經的太白穴。少陽經脈偏盛,是厥氣上逆,所以陽蹻脈前的少陽勱猝然盛大,當取足少陽經的臨泣穴。少陽經脈偏盛而獨至,就是少陽太過。太陰經脈鼓搏有力,應當細心的審查是否真臟脈至,若五臟之脈均氣少,胃氣又不平和,這是足太陰脾太過的緣過,應當用補陽瀉陰的治療方法,補足陽明之陷谷穴,瀉足太陰之太白穴。二陰經脈獨盛,是少陰厥氣上逆,而陽氣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臟受其影響,四臟之脈爭張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腎,應治其表里的經絡,瀉足太陽經的經穴昆侖、絡穴飛揚,補足少陰的經穴復溜,絡穴大鐘。一陰經脈偏盛,是厥陰所主,出現真氣虛弱,心中痠痛不適的癥狀,厥氣留于經脈與正氣相搏而發為白汗,應該注意飲食調養和藥物的治療,如用針刺,當取決陰經下部的太沖穴,以泄其邪。

      黃帝說:太陽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其脈象似三陽之氣浮盛于外,所以脈浮。

      黃帝說:少陽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其脈象似一陽之初生,滑而不實。

      黃帝說:陽明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其脈象大而浮。太陰經的脈象搏動,雖沉伏而指下仍搏擊有力;少陰經的脈象搏動,是沉而不浮。

      
     

      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黃帝問道:結合人體五臟之氣的具體情況,取法四時五行的生克制化規律,作為救治疾病的法則,怎樣是從?怎樣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從逆和得失是怎麼一會事。

      岐伯回答說: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時令氣候,有衰旺盛克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測知疾病的死生,分析醫療的成敗,并能確定五臟之氣的盛衰、疾病輕重的時間,以及死生的日期。

      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一講。

      岐伯說:肝屬木、旺于春,肝與膽為表里,春天是足厥陰肝和足少陽膽主治的時間,甲乙屬木,足少陽膽主甲木,足厥陰肝主乙木,所以肝膽旺日為甲乙;肝在志為怒,怒則氣急,甘味能緩急,故宜急食甘以緩之。心屬火,旺于夏,心與小腸為表里,夏天是手少陰和手太陽小腸主治的時間;丙丁屬火,手少陰心主丁火,手太陽小腸主丙火,所以心與小腸的旺日為丙丁;心在志為喜,喜則氣緩,心氣過緩則心氣虛而散,酸味能收斂,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屬土,旺于長夏(六月),脾與胃為表里,長夏是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主治的時間;戊已屬土,主太陰脾主已土,主陽明胃主戊土,所以脾與胃的旺日為戊已;脾性惡濕,濕盛則傷脾,苦味能燥濕,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屬金,旺于秋;肺與大腸為表里,秋天是手太陰肺和手陽明大腸主治的時間;庚辛屬金,手太陰肺主辛金,手陽明大腸主庚金,所以肺與大腸的旺日為庚辛;肺主氣,其性清肅,若氣上逆則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腎屬水,旺于冬,腎與膀胱為表里,冬天是足少陰腎與足太陰膀胱主治的時間;壬癸屬水,足少陰腎主癸水,足太陽膀胱主壬水,所以腎與膀胱的旺日為壬癸;腎為水臟,喜潤而惡燥,故宜急食辛以潤之。如此可以開發腠理,運行津液,宜通五臟之氣。

      肝臟有病,在夏季當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來年春季,病即好轉。因風氣通于肝,故肝并最禁忌受風。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轉。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時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時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時便安靜下來。肝木性喜條達而惡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補以辛味補之,若需要瀉,以酸味瀉之。

      心臟有病,愈于長夏;若至長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夏季病即好轉。心有病的人應禁忌溫熱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于戊已日;如果戊已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丙丁日病即好轉。心臟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時候神情爽**半夜時病就加重,早晨時便安靜了。心病欲柔軟,宜急食咸味以軟之,需要補則以咸味補之,以肝味瀉之。

      脾臟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長夏的時間病即好轉。脾病應禁忌吃溫熱性食物即飲食過飽、居濕地、穿濕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已日加重;如果在甲已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戊已日病即好轉。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時間精神清爽,日出時病就加重,傍晚是便安靜了。脾臟病需要緩和,甘能緩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緩之,需要瀉則用苦味藥瀉脾,以甘味補脾。

      肺臟有病,愈于冬季;若至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長夏時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秋季病即好轉。肺有病應禁忌寒冷飲食及穿的太單薄。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已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轉。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時候精神爽**到中午時病就加重,到半夜時變安靜了。肺氣欲收斂,宜急食酸味以收斂,需要補的,用酸味補肺,需要瀉的,用辛味瀉肺。

      腎臟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長夏時病就加重;如果在長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冬季病即好轉。腎病禁食炙過熱的食物和穿經火烘烤過的衣服。腎有病的人,愈于甲已日;如果在甲已日不愈,到戊已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已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壬癸日病即好轉。腎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時候精神爽**在一日當中辰、戌、丑、未四個時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時便安靜了。腎主必藏,其氣欲堅,需要補的,宜急食苦味以堅之,用苦味補之,需要瀉的,用咸味瀉之。

      凡是邪氣侵襲人體,都是以勝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時而愈,至其所不勝之時而甚,至其所生之時而病情穩定不變,至其自旺之時病情好轉。但必須先明確五臟之平脈,然后始能推測疾病的輕重時間及死生的日期。

      肝臟有病,則兩肋下疼痛牽引少腹,使人多怒,這是肝氣實的癥狀;如果肝氣虛,則出現兩目昏花而視物不明,兩耳也聽不見聲音,多恐懼,好象有人要逮捕他一樣。治療時,取用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的經穴。如肝氣上逆,則頭痛、耳聾而聽覺失靈、頰腫,應取厥陰、少陽經脈,刺出其血。

      心臟有病,則出現胸中痛,肋部支撐脹滿,肋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這是心實的癥狀。心虛,則出現胸腹部脹大,肋下和腰部牽引作痛。治療時,取少陰心經和太陽小腸經的經穴,并刺舌下之脈以出其血。如病情有變化,與初起不同,刺委中穴出血。

      脾臟有病,則出現身體沉重,易饑,肌肉痿軟無力,兩足弛緩不收,行走時容易抽搐,腳下疼痛,這是脾實的癥狀;脾虛則腹部脹滿,腸鳴,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療時,取太陰脾經、陽明胃經和少陰腎經的經穴,刺出其血。

      肺臟有病,則喘咳氣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陰、股、膝、髀骨、足等部皆疼痛,這是肺實的癥狀;如果肺虛,就出現少氣,呼吸困難而難于接續,耳聾,咽干。治療時,取太陰肺經的經穴,更取足太陽經的外側及足厥陰內側,即少陰腎經的經穴,刺出其血。

      腎臟有病,則腹部脹大,脛部浮腫,氣喘,咳嗽,身體沉重,睡后出汗,惡風,這是腎實的癥狀;如果腎虛,就會出現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樂。治療時,取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刺出其血。

      肝合青色,宜食甘味,粳米、牛肉、棗、葵菜都是屬于味甘的。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屬于酸味的。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麥、羊肉、杏、薤都是屬于苦味的。脾合黃色,宜食咸味,大豆、豬肉、栗、藿都是屬于咸味的。腎合黑色,宜食辛味,黃黍、雞肉、桃、蔥都是屬于辛味的。五味的功用:辛味能發散,酸味能收斂,甘味能緩急,苦味能堅燥,咸味能堅。凡毒藥都是可用來攻逐病邪,五谷用以充養五臟之氣,五果幫助五谷以營養人體,五畜用以補益五臟,五菜用以充養臟腑,氣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補益精氣。這五類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氣味,各有利于某一臟氣,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等,在運用的時候,要根據春、夏、秋、冬四時和五臟之氣的偏盛偏衰及苦欲等具體情況,各隨其所宜而用之。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五臟之氣失調后所發生的病變:心氣失調則噯氣;肺氣失調則咳嗽;肝氣失調則多言;脾氣失調則吞酸;腎氣失調則為呵欠、噴嚏;胃氣失調則為氣逆為噦,或有恐懼感;大腸、小腸病則不能泌別清濁,傳送糟粕,而為泄瀉;下焦不能通調水道,則水液泛溢與皮膚而為水腫;膀胱之氣化不利,則為癃閉,不能約制,則為遺尿;膽氣失調則易發怒。這是五臟之氣失調而發生的病變。

      五臟之精氣相并所發生的疾病:精氣并與心則喜,精氣并于肺則悲,精氣并于肝則憂,精氣并于脾則畏,精氣并于腎則恐。這就是所說的五并,都是由于五臟乘虛相并所致。

      五臟化生的液體:心之液化為汗,肺之液化為涕,肝之液化為淚,脾之液化為涎,腎之液化為唾。這是五臟化生的五液。

      五味所禁:辛味走氣,氣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使之多食。

      五種病的發生:陰病發生于骨,陽病發生于血,陰病發生于肉,養病發生于冬,陰病發生于夏。這是五病所發。

      五邪所亂:邪入于陽分,則陽偏盛,而發為痹病;邪搏于陽則陽氣受傷,而發為癲疾;邪搏于陰側則陰氣受傷,而發為音啞之疾;邪由陽而入于陰,則從陰而為靜;邪由陰而出于陽,則從陽而為怒。這就是所謂五亂。

      五臟克賊之邪所表現的脈象:春天見到秋天的毛脈,是金克木;夏天見到冬天的石脈,是水克火;長夏見到春天的弦脈,是木克土;秋天見到夏天的洪脈,是火克金;冬天見到長夏的濡緩脈,是土克水。這就是所謂的五邪脈。其預后相同,都屬于不治的死證。

      五種過度的疲勞可以傷耗五臟的精氣:如久視則勞于精氣而傷血,久臥則陽氣不伸而傷氣,久坐則血脈灌輸不暢而傷肉,久立則勞于腎及腰、膝、脛等而傷骨,久行則勞于筋脈而傷筋。這就是五勞所傷。

      五臟應四時的脈象:肝臟應春,端直而長,其脈象弦;心脈應夏,來盛去衰,其脈象鉤;脾旺于長夏,其脈弱,隨長夏而更代;肺脈應秋,輕虛而浮,其脈象毛;腎脈應冬,其脈沉堅象石。這就是所謂的應于四時的五臟平脈。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人身各經氣血多少,是有一定常數的。如太陽經常多血少氣,少陽經常少血多氣,陽明經常多氣多血,少陰經常少血多氣,厥陰經常多血少氣,太陰經常多氣少血,這是先天稟賦之常數。

      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為表里,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為表里,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為表里。這是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之間的表里配合關系。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太陰心經為表里,手三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為表里,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為表里,這是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之間的表里配合關系。現以知道,疾病發生在手足陰陽使二經脈的那一經,其治療方法,血脈雍盛的,必須先刺出其血,以減輕其病苦;再診察其所欲,根據病情的虛實,然后瀉其有余之實邪,補其不足之虛。

      要想知道背部五臟俞穴的位置,先用草一根,度量兩乳之間的距離,再從正中對折,另一草與前草同樣長度,折掉一半之后,拿來支撐第一根草的兩頭,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后用它量病人的背部,使其一個角朝上,和脊背部大椎穴相平,另外兩個角在下,其下邊左右兩個角所指部位,就是肺俞穴所在。再把上角移下一度,方在兩肺俞連線的中點,則其下左右兩角的位置是心俞的部位。再移下一度,左角是肝俞,右角是脾俞。再移下一度,左右兩角是腎俞。這就是五臟俞穴的部位,為刺炙取穴的法度。

      形體安逸但精神苦悶的人,病多發生在經脈,治療時宜用針炙。形體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發生在肌肉,治療時宜用針刺或砭石。形體勞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發生在筋,治療時宜用熱熨或導引法。形體勞苦,而精神又很苦惱的人,病多發生在咽喉部,治療時宜用藥物。屢受驚恐的人,經絡因氣機紊亂而不通暢,病多為麻木不仁,治療時宜用按摩和藥酒。以上是形體和精神方面發生的五種類型的疾病。

      刺陽明經,可以出血出氣;刺太陽經,可以出血,而不宜傷氣;刺少陽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刺太陽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刺少陰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刺厥陰經,只宜出血,不宜傷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APP| 四虎在线播放亚洲成人|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 西西人体44WWW高清大胆| 亚洲国产一线二线三线|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波多野结衣久久一区二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片1000无码免费|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免费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有码| 性无码专区无码|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96在线看片免费视频国产| 换着玩人妻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菠萝菠萝蜜午夜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少妇被无套内谢免费看|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