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歸因。歸因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所作的因果解釋。美國心理學家韋納(Weiner)認為,學習者一般把自己的學習成敗歸因于四類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能力是一種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努力是一種內在的、不穩定的、可控的因素,任務難度是一種外部的、穩定的、可控的因素,而運氣則是外部的、不穩定的、難以控制的因素。歸因對自主學習的影響表現為:如果個體把自己的學習成功歸因于能力,把學習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這樣就更容易激發自主學習;如果個體把自己的學業成功歸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把學業失敗歸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就會影響其學習的主動性。
3、動機、態度與情感。外語學習中的動機是指學習者學習外語的愿望和動力。影響外語學習的動機可以分為融合型動機和工具性動機。融合型動機的特點是學習者對目的語有特殊興趣,想了解目的語社會并愿意成為其中一員。工具型動機的目標是通過學習獲得某種實用的具體的回報,如獲得某種證書或謀求高薪的職位等。不同的動機對學習者的影響不同,持工具性動機的人缺乏主動性,對英語學習要求不高,學習態度不嚴謹,惰性較大,動機作用沒有持久性;融合性動機由于以掌握和運用外語作為終極目標,學習熱情高,干勁大,愿意吃苦,并能持之以恒,這樣他們學習自主程度就相對增大。 態度是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情感動力,積極的態度可以增強學習動機。在外語學習中,學習者對自己扮演角色的態度和對自己能力所持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自主學習需要學習者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并積極投身于學習。 情感認同是一種潛意識行為,受到學習動機的支配。 情感認同度高的知識,就容易被學習者內化,而情感認同程度低的知識則容易被遺忘。此外,情感狀態在學生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方面也起到一個重要的中介作用。人們往往視尋求幫助的學生為能力欠缺,因此學生不得不在尋求幫助時面臨的窘迫與幫助給予的受益間作出權衡,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 4、學習策略。英語學習的成效與學習策略密不可分。關于語言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許多學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本文依據O’Malley和Chamot的理論,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 元認知策略又稱管理策略,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實施管理時采取的種種方法,主要與外語學習的過程有關。主要功能是自我計劃、自我監控和自我評估。認知策略是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行為步驟和方法。如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借助聯想學習和記憶詞語;利用母語知識理解英語等等。社會,情感策略原本是人們用語言進行交往時采取的社交策略,它的使用并不限于學習過程,但對于語言習得者來說,運用所學的語言與人得體地交往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更有效的學習方式。 以上這三類策略構成了較完整的三個學習層面,元認知策略屬最高層次的宏觀調控,培養學習者獨立的學習能力。認知策略屬微觀解決問題的策略。社會,隋感策略涉及學習者在個人特性與教學環境交互作用的認知成長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個人與他人關系的策略。這三方面的策略能夠培養外語學習者的獨立自主性,從而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語言。 5、其他個人因素。性格特征會影響學習策略的形成和應用,而意志控制則體現為一種精神動力,對自主學習起著維持作用。智力、年齡和性別均會對學習產生間接影響,智力和年齡會影響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從而影響對學習策略的掌握及自主能力的形成。 (二)影響自主學習的外部因素 影響自主學習的外部因素是指除個體自身之外的所有因素,有學校教育環境、家庭和社會環境以及文化背景差異。 1、學校教育環境。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育技術、教學評價體系都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校的教學場所、教學設施等物質資源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重要作用。教師的自主學習意識、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能在課堂內外創設一種良好的促進自主學習的氛圍,推動學生持續有效地自主學習。(1)教學模式。由于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不同,不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同。我們雖然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但目前以教師為中心的大班講授式教學模式仍被普遍使用,它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的“學”是圍繞著教師的“教”進行的。它使學生處于被動、服從的學習地位,沒有學習的自主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在促進自主學習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由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2)教育技術。自主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結構注重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生建構意義的促進者;教學媒體則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近年來,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日益普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課堂上的師生交流更多地為人機對話所取代,學生可以超出課堂教學的限制根據自身需要獲取學習材料,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行安排學習計劃,隨時提出學習中的問題并能夠得到及時解答。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師自主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便利條件。(3)同輩群體。個體學習者通過社會性比較,對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的評估受到同輩群體的學習行為或成績影響。個體在同輩群體中相互交流與模仿,榜樣示范對自主學習作用突出,有時甚至比教師的示范及父母的說教和管理具有更明顯的效果。在一種團結互助的同輩關系中,由于學生競爭程度下降,自尊心得到保護和尊重,學業求助所付出的代價較小,學生之間往往有更多的學業求助。由此可見,同輩群體中的同伴學習行為或成績、榜樣示范作用和學業求助對個體學習者的自主學習過程和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