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亭臺聯(搜藝搜 >論壇 >)

     百了山人 2010-05-17

    亭臺聯


    時間:2001-11-19 23:35:00



    亭臺聯安徽安慶大觀亭:

      秋色滿東南,自赤壁以來,與客泛舟無此樂;

      大江流日夜,問青蓮而后,舉杯邀月更何人。

      李振鈞

      杭州靈寺觀海亭聯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集宋之問句

      邯鄲黃粱夢亭舊聯:

      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無少長俱是古人。

      琵琶亭聯:

      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www.

      黃云

      昆明海心亭聯:

      有亭翼然,占綠水十分之一;

      何時閑了,與明月對飲而三。

      黃星巖

      武夷山天游峰一覽臺聯:

      遺世獨立;

      與天為徒。

      亭聯集(上)亭聯一、(通用):

      山靜蘭初放;

      亭幽竹愈清。

      天心見明月;

      峰頂筑衡茅。

      月浸一灣水;

      風開四面窗。

      有亭翼然立;www.

      登臺快哉臨。

      竹深留客處;

      荷凈納涼時。

      園靜花留客;

      亭閑鳥怪人。

      放鶴云千頃;

      卷簾花萬重。

      波光春滟瀲;

      月夜影玲瓏。

      舉杯邀明月;

      烹茶訪冷泉。

      涼風生水面;

      明月照湖心。

      陶然同醉月;

      快矣獨臨風。

      登高先得月;

      眺遠快臨風。

      靜時疑水近;

      高處見山多。www.

      人到孤山閑放鶴;

      客來別館喜聽鸝。

      青云直上新添竹;

      明月可中舊有亭。

      林亭以外無閑事;

      天地之間有忙人。

      空穴來風新疊石;

      小山可月舊題名。

      亭間流水齊今古;

      竹外青山時有無。

      矗立中央留爽氣;

      圍環四面挹清風。

      長橋臥波,新亭延月;

      荷香醉客,柳色迷人。

      亭聯二、(專用):

      望宜銀漢月;www.

      清擬玉壺冰。

      ——北京北海一壺天地亭

      積素墜枝全作雨;

      懸流落澗半成冰。

      ——乾隆題北京中南海流杯亭

      五明招得薰風爽;

      七寶修成璧月清。

      ——乾隆題北京北海延南薰亭

      菱花曉映雕欄日;

      蓮葉香含玉沼波。

      ——乾隆題北京頤和園萬壽山諧趣園引鏡亭

      北京陶然亭簡介

      亭在北京市右安門內,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間。亭名取唐朝白居易“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www.

      窗前綠樹分禪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北京陶然亭(1)

      萬荷倒影月痕綠;

      一雨洗秋山骨青。

      ——北京陶然亭(2)

      云里帝城雙鳳闕;

      雨中春樹萬人家。

      ——北京陶然亭(3)

      憑高喜見諸天日;

      入座微聞百合香。

      ——北京陶然亭(4)

      破除相思鵝兒酒;

      妝點新聞燕子錢。

      ——北京陶然亭(5)www.

      喜得故園桑落酒;

      陶然共醉菊花杯。

      ——北京陶然亭(6)

      載酒重來,問舊游幾輩青云、幾輩黃土;

      拈花一笑,看今日滿城風雨、滿城江湖。

      ——北京陶然亭(7)

      十朝名士閑中老;

      一角西山恨里青。

      ——稚辛題北京陶然亭

      四面時常對屏嶂;

      眾仙同日詠霓裳。

      ——趙曾望題北京陶然亭

      似聞陶令開三徑;

      來與彌陀共一龕。www.

      ——清·林則徐題北京陶然亭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閣道回看上苑花。

      ——王以敏集句題北京陶然亭

      穿狄小車疑泛艇;

      山林高閣當登山。

      ——曹學閔題北京陶然亭

      煙籠古寺無人到;

      樹倚深堂有月來。

      ——清·翁方綱題北京陶然亭

      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

      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

      ——沈朝初題北京陶然亭

      客醉共陶然,四面涼風吹酒醒;www.

      人生行樂耳,百年幾日得身閑。

      ——蔡錦泉題北京陶然亭

      爽氣抱城來,拄笏香山宜此地;

      綠蔭生晝靜,憑欄覓句幾閑人。

      ——盧禪普題北京陶然亭

      爽氣挹山嵐,萬葦清風帶古寺;

      高蹤懷水部,一輪明月照江亭。

      ——張照玨題北京陶然亭

      果然城市有山林,除即故鄉無此好;

      難得酒杯澆塊壘,釀成危局待誰支。

      ——江峰青題北京陶然亭www.

      長戈滿地,一亭獨幽,客子河梁攜手去;

      把酒問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來。

      ——阮崇德題北京陶然亭

      四面常時對屏障;

      眾仙同日詠霓裳。

      ——趙曾望題北京陶然亭

      似聞陶令開三徑;

      來與彌陀共一龕。

      ——清·林則徐題北京陶然亭

      (此聯為流水對上下文意一貫。上聯:“陶令”,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三徑”,陶淵明《歸去來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句,這里指隱居。下聯:“彌陀”,梵語“阿彌陀佛”的簡稱,此處泛指佛像。“龕”,供奉神像的石室或柜子,這里指佛門。聯語用陶令之典兼指陶然亭之陶,并以陶淵明淡泊的田園生活,來形容陶然亭的幽靜,表示其心與古人相通,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林則徐雖在歷史上有過卓著功績,但仕途坎坷。面對清政府的腐敗,內心充滿憂郁而尋求解脫。聯語也可看作是作者心聲的流露。)www.

      穿獲小車疑泛艇;

      出林高閣當登山。

      ——曹學閔題北京陶然亭

      煙籠古寺無人到;

      樹倚深堂有月來。

      ——翁方綱題北京陶然亭

      (聯語描繪寺之“靜”。煙籠,指煙霧籠罩。上聯寫白天的清靜,古寺被煙霧籠罩,無人到此;下聯敘述夜晚的安謐,深堂處于樹林之中,只有明月照映進來。以“無人”與“有月”的對比描寫,顯現了庵堂幽深絕世的風貌,含蘊著超凡脫俗的韻味。作者是當時的達官顯宦,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對世俗的塵囂,也感膩味,發現城內竟有這“無人”“有月”的古寺,真像進入世外桃源。聯語表達了他向往隱居生活的心情。)www.

      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

      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

      ——沈東田題北京陶然亭

      客醉共陶然,四面涼風吹酒醒;

      人生行樂爾,百年幾日得身閑。

      ——蔡錦泉題北京陶然亭

      爽氣抱城來,拄笏看山宜此地;

      綠陰生晝靜,憑欄覓句幾閑人。

      ——盧禪普題北京陶然亭

      爽氣挹山嵐,萬葦清風帶古寺;

      高蹤懷水部,一輪明月照江亭。

      ——張照玨題北京陶然亭www.

      果然城市有山林,除卻故鄉無此好;

      難得酒杯澆塊磊,釀成危局待誰支。

      ——江峰青題北京陶然亭

      (此聯看似隨意寫來但卻是匠心獨運,誠屬陶然亭對聯中之佳作。上聯快人快語,概述了陶然亭幽深的園林特色,點明其在都市中的脫俗之處。“果然”兩字,語氣十分肯定,說明此亭久負盛名,名符其實。作者為安徽婺源人,故鄉即指此。下聯寫人,也即作者在亭中的活動。把酒賞景,本為悅心愜意之美事,但作者卻在用酒澆愁。“塊壘”,喻胸中郁結不平之氣。“難得”,說明作者公務之繁冗。結句表面寫酒后的醉態,其實一語雙關,寓意明顯。“危局”,酒醉不能自持之貌,故要人扶持。“支”,猶扶持。不過“危局”更喻內憂外患,時局危殆。因為作者寫此聯時,正值庚子之變,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前后,所以“危局”是當時國情的真實寫照,而“待支持”也表現了作者想有所作為的一片苦心。)www.

      長戈滿地,一亭獨幽,客子河梁攜手去;

      把酒問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來。

      ——阮仲德題北京陶然亭

      云移溪樹侵書幌;

      風送巖泉潤墨池。

      ——清·愛新覺羅·玄燁題北京頤和園諧趣園飲綠亭

      (諧趣園系北京名園頤和園中之園,原名惠山園。飲綠亭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樂園。本聯構思奇麗:溪邊樹梢上一抹彩云飄逸而來,好像觸及書房的帷簾;山泉隨風流至,仿佛潤濕了屋中的硯臺。“書幌”,指書齋中的帷幔窗簾。“墨池”,洗筆的水池,借指硯臺。聯語賦與云、風以生命和動感,并與表示清幽、寧靜的書幌、墨池融為一體,動中有靜,清寂中又透著鬧意。“移、送、侵、潤”四字,恰到好處地寫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www.

      丹花綠樹錦繡谷;

      清瀾白石玻璃江。

      ——何紹基題河北何定公園灑然亭

      清似釣船聞夜雨;

      皎如霽月在秋潭。

      ——陳希祖題河北保定公園灑然亭

      晝夜不舍;

      天地同流。

      ——山西省太原難老泉邊難老亭

      (此聯上聯借用孔子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含蓄地點出了泉水的活力在于永不停息。下聯摘自(《孟子·盡心上》)“上下與天地同流”,妙用“移就格”,著一“流”字,把宇宙的運轉和泉水的流動聯系起來,意味著自然永恒,泉水日新。不僅切“難老”之題,而且予人以啟發,大自然如此,人雖生命有限,亦應自強不息,以延緩衰老的到來。聯語言約意豐,寓警策于平易之語中,堪稱佳構。www.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朱彝尊題太原晉詞貞觀寶翰亭[唐碑亭](集句)

      (唐碑即唐太宗為歌頌叔虞功德寫的《晉祠之銘并序》,共1203字,豎立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叔虞,周武王之子,名虞,封地在唐(山西翼城縣西)。后其子燮父移居晉水(山西太原南)旁,改稱晉侯,為晉國的始祖。其后唐國公李淵及李世民在晉陽反隋起義成功,建立了唐政權,認為是神功所致,遂在晉祠立碑頌功。此為集句聯,出句集自杜甫《偶題》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為太宗所撰碑文,流傳千古。對句集自杜甫《重經昭陵》詩:“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意謂太宗在開創基業時也曾身著戎裝,帶兵作戰。“一戎衣”,《書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定。”孔傳:“一著戎服而來紂。”一說,“衣”當作“殷”,一用兵而勝殷。后泛指用兵作戰。全聯以極為概括的語句歌頌了唐太宗的文才與武功。兩句見朱彝尊《晉祠唐太宗碑題壁》詩。)www.

      天不愛道地不愛寶;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程邑令題遼寧復縣復巽亭

      登高遠望,四面云山,千家煙樹;

      長嘯臨風,一川星月,萬里江天。

      ——遼寧省吉林北山曠觀亭

      佳日值春秋,對水郭煙村,回望平鋪圖畫好;

      群賢聚觴詠,喜河聲山色,一齊飛送酒樽來。

      ——清·宋搢青題遼寧省海城縣茅兒寺多羅亭

      (茅兒寺,位于海城縣大新屯村東南的繡嶺。始建于清初。乾隆年間建為佛殿,多羅亭則在山澗畔。上聯寫登亭所見。謂時值春和景明、秋高氣爽,但見村莊歷歷在目,猶如幅幅山野鄉村圖不斷展現。平鋪,宋·張孝祥《西江月·阻風三峰下》詞“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下聯轉寫文人雅士群聚觴詠的風流情懷。前句用晉·王羲之《蘭亭序》“一觴一詠”、“暢敘幽情”之典。河聲山色,動感、色彩俱現。末以“一齊飛送酒樽來”作結,美景與豪情共入酒樽,景醉人,情醉人。一個“飛”字,寫出了河山的脈脈含情和對人的依依眷戀,靈氣飛動,而境界全出。)www.

      近嶺遙山鋪鶴氅;

      千條萬樹盡梨花。

      ——黑龍江松花江賞雪亭

      野煙千疊石在水;

      漁唱一聲人過橋。

      ——陶澍題上海豫園湖心亭

      (湖心亭在豫園之南。喬鍾吳《西園記》云:“(大湖)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南北筑石梁九曲,以達于岸。”此為亭周圍景物最早的記述。,作者在上海任職時,上海還不完全脫離濱海漁村狀態,河網縱橫,蒲葦處,豫園前有五老峰浜(今福佑路),后有方浜(今方浜路),所謂“野煙”“漁唱”,正反映了那個時期自然經濟的特點。此聯描寫了百余年前湖心亭周圍景物,淳樸自然。縷縷炊煙彌漫,九曲石橋浸在清澈的湖水里;在漁人愉快的歌聲中,游人悠閑自得地踱橋而去,寫出了景色的清雅和野趣,十分誘人。)www.

      游目騁懷,此地有崇山峻嶺;

      仰觀俯察,是日也天朗氣清。

      ——陶澍題上海豫園一笠亭

      (此聯為道光五年作者任兩江總督因公來滬駐豫園時所作。聯語集王羲之《蘭亭集序》句,抒發其登大假山時所見所感。上聯意謂,此地有高山峻嶺,可以放眼縱覽,抒展胸懷;下聯意謂,今日天氣晴朗,仰望天宇廣闊,俯察萬象森列,實極登臨之樂。關于當時大假山之景觀,《西園記》云:“由萃秀堂出,右仰巨山,層崖峭壁,森森若萬笏狀,其金碧秀潤之氣,常撲人眉宇,遙望之若壺中九華,天造地設,幾不知其為人力也。從麓而上,盤旋二三百步,陟其顛,視黃浦吳淞,皆在足下,而風帆云樹,則遠及于數十里之外,觀至此,稱大快。”聯語寫出了亭景之不凡透露出作者游賞園景的高雅情懷與歡快的心情。)www.

      漸不為人識;

      時還讀我書。

      ——劉葆良題上海愚園橋亭(1)

      談言微中可解紛,當入古史記滑稽列傳;

      聲音之道通乎政,請看新世界戲曲改良。

      ——劉葆良題上海愚園橋亭(2)

      樹老化龍易;

      亭高得月多。

      ——戴鍔青題上海嘉定秋霞圃即山亭

      (上聯描寫了即山亭旁古木參天的景色,并通過聯想,把粗大蟠曲的老樹枝桿比喻成正在修煉的龍。一個“化”字,貼切而富有動感。下聯以“得月多”,來襯托即山亭的高聳,從而產生一種高遠的意境。聯語對仗工整。上聯的“化龍”及下聯的“得月”不僅寫活了即山亭,更有畫龍點睛之妙。)www.

      得示曾有;

      從無始來。

      ——吳芝瑛題上海夕照亭(1)

      得大安穩,絕于人境;

      離一切相,情均天倫。

      ——吳芝瑛題上海夕照亭(2)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僧契盈題上海龍華寺碧波亭

      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

      ——曹雪芹題上海大觀園沁芳亭

      (聯出《紅樓夢》第十七回:“但見青溪瀉玉,石磴穿云,白石為欄,環抱池沼,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名曰“沁芳”,今抄懸于仿建之沁芳亭上。“三篙”,指水的深度。“一脈”,指水的一條支流。港指橋下涵洞,三港即三孔。獸面銜吐謂石橋的欄桿上有獸面形的石雕,獸口多銜珠或環,姿態不同。聯語說,泉水澄碧,似染上了滿堤楊柳的翠色,清流芬芳,像分得兩岸花兒的香氣。聯語寫水景,卻不見水字,而從“繞堤”、“隔岸”、“三篙”、“一脈”等描繪中透露出來。“借”、“分”兩字極為傳神,這種側面暗示的手法是詩歌遣詞煉句的一種技巧。)www.

      時重文明,無用五更催夢醒;

      人知勤勉,借來一擊報耕忙。

      ——蘇局仙題上海南匯鐘亭

      (鐘亭在南匯縣城古鐘公園,園內另有小滄浪、湖心亭等景點。聯語詠鐘,卻不著一個“鐘”字。出句的“五更”表珍惜時間,而對句的“一擊”,方點出“鐘”意。聯用因果句式,因“時重文明”,所在無懶惰之人;因“人知勤勉”,所以鐘聲不必再用來催人勤耕,只需報告耕忙,使大家充滿豐收之望。文字富于時代感樸實無華,且讀來輕快流暢。)www.

      三百年方策猶存,剩鳧渚鷗汀,時有煙云入圖畫;

      四十里昆明依舊,聽菱歌漁唱,不須鼓角演樓船。

      ——薛時雨題南京玄武湖賞荷亭

      我非好弈亦登樓,看六朝勝局殘棋,青山送盡英雄骨;

      客為消閑來打槳,喜千里平湖浩月,荷花照出美人魂。

      ——南京莫愁湖湖心亭

      提筆四顧天地窄;

      長嘯一聲山月高。

      ——朱方題南京莫愁湖湖心亭

      恨我晚來游,只落得萬柄枯荷,一湖秋水;www.

      問誰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兒女,千古英雄。

      ——王子實題南京莫愁湖湖心亭

      人言為信,我始欲愁,煞費思量,風吹縐一池春水;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般結局,浪淘盡千古英雄。

      ——黃漱蘭題南京莫愁湖湖心亭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樂府唱南朝。

      ——李松云題南京莫愁湖光華亭

      花從繞郭開湖目;

      天許看山到石頭。

      ——龔孫枝題南京莫愁湖光華亭www.

      六代湖山幾人詩酒;

      簇新花鳥依舊樓臺。

      ——黃慎之題南京莫愁湖光華亭

      了卻一局棋枰,閱古來兒女英雄,都從此老;

      說甚六朝風景,看樓上湖光山色,竟為誰新。

      ——瞿家鰲題南京莫愁湖光華亭

      賭墅付傳聞,嘆青史成堆,千古河山棋一局;

      爭墩笑多事,看畫棟依舊,半湖煙雨燕雙飛。

      ——孫文川題南京莫愁湖光華亭

      憾江上石頭,抵不住遷流塵夢,柳枝何處,桃葉無蹤,轉羨他名將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跡;www.

      問湖邊月色,照過了多少年華,玉樹歌余,金蓮舞后,收拾這殘山剩水,鶯花猶是六朝春。

      ——曾廣照題南京莫愁湖光華亭

      水如妝奩山如黛;

      云想衣裳花想容。

      ——魏裔題南京莫愁湖六宜亭(集句)

      柳影綠圍三畝宅;

      藕花紅瘦半湖秋。

      ——聯壁題南京莫愁湖六宜亭

      黃葉一枰和月冷;

      綠蔭雙槳載春多。

      ——范仁義題南京莫愁湖六宜亭www.

      任他名利熱場,臨湖亦淡;

      到此清涼世界,有句皆仙。

      ——姚濱臣題南京莫愁湖六宜亭

      莫輕他北地胭脂,看畫艇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

      盡消受南朝金粉,只青山無恙,春時桃李又芳菲。

      ——王闿(kai3)運題南京莫愁湖六宜亭

      絮雪撲簾櫳,花氣酒香,楊柳旗亭春擪笛;

      曲塵生浦溆,衫歌袖舞,煙波畫舫晚鳴榔。

      ——南京秦淮河風月亭

      佳山佳水佳風佳月,千秋佳地;www.

      癡色癡聲癡夢癡情,幾輩癡人。

      ——朱元璋題南京秦淮河風月亭

      (秦淮河是長江支流,古稱淮水。唐以后,傳說秦始皇聞金陵有王氣,遂鑿方山附近的石壩山,斷長壟為瀆,入于江,因稱淮水為秦淮。河水橫貫金陵城,六朝時,歌樓舞榭,駢列兩岸,畫舫游艇,紛集其間,是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尋歡買醉之地。直到明、清,秦淮繁華景象猶存。上聯寫山水,是背景。美好的峰巒河流,春風秋月,真是千百年來好地方。下聯寫游人,是主體。沉迷于樂聲、美色、甜夢、情愛,是一輩一輩的癡呆之人!聯語中“佳”“癡”兩字各用了五次,以“佳”字反復強調秦淮河自然環境的優美,以“癡”字反復刻劃秦淮游客的心態,末句是作者觀察了千百年來歷史情況后的結論。《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一味縱情聲色,追求感官刺激,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勢必造成心靈的空虛,理智喪失,所以作者發出“幾輩癡人”的感喟。)www.

      往事重論,懷古誰含出世想;

      昔賢不見,聽泉我愛在山聲。

      ——鄭海藏題南京半山亭

      大江拖白練;

      鐘阜起蒼煙。

      ——汪蟠春題南京清涼寺翠微亭

      一鳴驚玉宇;

      百煉鑄金身。

      ——蔣文良題南京大鐘亭

      聚鐘阜晴云,掠北門紫氣,自古精誠育英物;

      攬秦淮月色,接東海濤聲,至今清籟伴香魂。

      ——范煥晨題南京大鐘亭

      六境畫圖中,此地尚分今月照;www.

      十年烽火后,名山重仰大名垂。

      ——郭伯蔭題江蘇蘇州滄浪亭

      風篁類長笛;

      流水當鳴琴。

      ——何紹基題江蘇蘇州滄浪亭

      (本聯生動傳神地刻劃了滄浪亭內清幽的環境。構思奇巧,它把風中搖曳的修竹類比為長笛,又把流水喻作鳴琴。“風篁”、“流水”、“長笛”、“鳴琴”的描寫,給讀者以雅逸高古的審美情趣。且用詞造句十分洗練,富于想像。)

      共知心似水;

      安見我非魚。www.

      ——宋犖題江蘇蘇州滄浪亭

      (這是一副寫觀景賞魚之樂的對聯。《莊子·秋水》云:“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此聯是代莊子答復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反問。莊子善于體會物情,通情以應物,故能達到“物我交融、物我兩忘”魚樂我樂的境界。“擬物法”的運用反映了莊子觀賞事物的藝術心態。作者就是沿著莊子的思路而作了回答。“共知心是水”意為用心去體會我和魚都有生活在水中的共同認識,“安見我非魚”意為怎么見得我不是魚呢?聯語從魚與水的關系,生發感慨,所用老莊哲學之典甚恰切。)www.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梁章鉅題蘇州滄浪亭(集句)

      (滄浪亭原是五代時吳越中吳軍節度使孫承佑的私人花園。北宋詩人蘇舜欽以四萬錢買下,加以改建,有感于漁父歌《滄浪之水》而命名“滄浪”。上聯摘自歐陽修《滄浪亭》詩“清風明月本無價”句。下聯摘自蘇舜欽《過蘇州》詩:“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聯語的意思是自然界的清風明月給予人們的恩惠是不能用金錢計價的;同樣,透過花窗望去,遠山近水對人也是懷著深厚感情的。聯語賦風月山水以人的感情,讀來十分親切感人。)www.

      短艇得魚撐月去;

      小軒臨水為花開。

      ——齊梅麓[齊彥槐]題江蘇蘇州滄浪亭(1)

      (上聯謂,漁父得魚之后高興地撐船而去,被攪碎的池中月也隨之移動,寫出了漁父的快樂自在。“短艇”,借喻撐船人。下聯謂,“小軒”緊靠流水是因為欣賞純潔堅韌的梅花,突出了作者與園主的風格。軒,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此處指滄浪亭。聯語化靜為動,動中含情,寫得雅逸瀟灑。下聯出自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詩。)www.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齊梅麓[齊彥槐]題江蘇蘇州滄浪亭(2)

      (滄浪亭,由北宋詩人蘇舜欽改建舊園而成。南宋初年它曾一度是抗金名將韓世忠的“韓園”,其后屢有興廢,清同治十二年(1873),亭在原址上重建,為今亭布局的主要基礎。上聯贊亭之景美。用“明月清風”以概全貌。“四萬青錢”指蘇舜欽曾以四萬錢購得,并整修為此亭。此由歐陽修《滄浪亭》詩“明月清風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脫化而來。“青錢”,古代最小的貨幣單位,以紅銅,黑鉛,白鉛鑄制。下聯頌亭主之杰出。“詩人名將”,指蘇舜欽與韓世忠。“無儔”,謂同時代沒有可以跟他們相比的人。如何將前人成句加以衍化組成上聯,又如何聯系亭的歷史撰成下聯,做到既贊景又頌人,讀此聯可悟聯語寫作之法。)www.

      小子聽之,濯足濯纓皆自取;

      先生醉矣,一丘一壑亦陶然。

      ——朱應鎬題江蘇省蘇州滄浪亭

      徙倚水云鄉,拜長史新祠,猶見羈臣留勝跡;

      品評風月價,吟廬陵舊什,恍聞孺子發青歌。

      ——洪鈞題江蘇蘇州滄浪亭

      漁笛好同行,羨諸君判牘余閑,清興南樓追庚亮;

      塵纓聊一濯,擬明日剌船徑去,遙情滄海契成連。

      ——郭柏蔭題江蘇蘇州滄浪亭

      百花潭煙水同清,年年畫本重摹,香水因緣,合以少陵配長史;www.

      萬里流風波太險,外外淄塵可濯,林泉自在,從知招隱勝游仙。

      ——薛時雨題江蘇蘇州滄浪亭

      (此聯是薛時雨在同治十二年(1873)滄浪亭重新修葺后所題。上聯獨辟蹊徑,以杜甫詩意提領,并以唐·杜甫的草堂與宋·蘇舜欽的滄浪亭相提并論,由此顯示蘇舜欽在宋代詩壇上的重要地位。“百花潭”,指杜甫草堂。《太平寰宇記》:“杜甫宅在成都西郭外,地屬犀浦,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潭。”“煙水同清”,既道出“百花潭水”與“滄浪亭水”一樣的清澈,又緊扣杜甫《狂夫》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的原意。畫本重摹,比喻兩個古跡修葺一新。以“因緣”一句過渡。杜甫號少陵野老,蘇舜欽曾任湖州長史,兩人都字子美,相配同論,順理成章。下聯轉入所題景點滄浪亭上來,通過“流波太險”與“林泉自在”的強烈對比,得出歸隱林園,寄情山水勝過飄忽不定,浪跡四方的結論。開瑞“萬里風”代喻功名官祿。語出杜甫詩“天際秋云薄,從西萬里風”(《雨晴》),“安得萬里風,飄飄吹我裳”(《夏夜嘆》)。“流波太險”四字謂世道險惡,是感嘆人生之語,可謂警策之辭。“緇塵”,喻塵世污垢。“濯”,洗滌。“林泉自在”,呈現出人們在此悠游自得的神態。“從知”二字,道出這番感悟非突然而得,其間又蘊蓄著種種辛酸和矛盾。《楚辭》有憫傷屈原的《招隱士》篇,《文選》有借描述“仙境”以寄托情感的《游仙詩》,聯語截為己用。)www.

      蒼松翠柏真佳客;

      明月清風是故人。

      ——唐寅題江蘇蘇州獅子林真趣亭

      香水濯云根,奇石慣延攜硯客;

      畫廊垂月池,幽花曾照浣紗人。

      ——劉墉題蘇州西子池亭

      客到烹茶,旅舍權當東道;

      燈懸待月,郵亭遠映胥江。

      ——江蘇蘇州橫塘驛站亭

      (橫塘驛站,位于蘇州市西南橫塘彩石橋東側。亭面南背北,臨水而筑,為古代郵驛僅存的一個。聯語即景切情,通俗明了,但不落俗套。上聯突出驛站主人的熱情好客。“東道”,代指驛站居停之所。權當兩字,寫出東道主的謙恭之態,并與首句“客到烹茶”照應。下聯寫物敘景,但處處有東道主在。“燈懸待月”四字,寫盡日暮到翌日黎明的整個時間過程,“遠映”二字關照前句的“燈懸”,極富立體感。讀此不難窺見如下畫面:驛亭門院落的燈火,和院落客舍內的燈火,徹夜不熄,連遠處的湖水都感受到了它的光亮和溫暖。“胥江”指太湖及其支流。聯語極富人情味,下聯以景喻情的手法也運用得很恰當。)www.

      在昔唐衢常痛哭;

      只今宋玉與招魂。

      ——韓慕廬題江蘇蘇州才子亭

      萬笏皆從平地起;

      一峰常插白云中。

      ——江蘇蘇州白云泉亭

      斜日起憑闌,見竹靜梅深,鵲樓勝處;

      春雷初起戶,算柳嬌桃嫩,燕子來時。

      ——顧子山題江蘇蘇州怡園桂花亭(集吳文英詞)

      秋水浸芙蓉,四壁驪珠,波影暖浮玉甃;

      晴空搖翠浪,一聲龍竹,素鱗遠避金鉤。www.

      ——顧子山題江蘇蘇州怡園桂花亭(集周密詞)

      喚個月兒來,清光更多,只放冰壺一色;

      從今花影下,嬌黃成暈,染教世界都香。

      ——顧子山題江蘇蘇州怡園桂花亭(集辛棄疾詞)

      醉月小紅樓,珠絡藏香,一片秋香世界;

      疏云縈碧岫,蘚階聽雨,幾層涼雨闌干。

      ——顧子山題江蘇蘇州怡園桂花亭(集史達祖詞--1)

      但一庭風月,幾曲闌干,換卻繁華,更底用燕簾鶯戶;www.

      且料理琴書,夷猶今古,還將樂事,憑寄與象筆蠻箋。

      ——顧子山題江蘇蘇州怡園桂花亭(集句--2)

      千朵紅蓮三尺水;

      一灣明月半亭風。

      ——江蘇蘇州閑吟亭

      橫云分疊嶂;

      落日澹平湖。

      ——江蘇無錫黿頭渚落霞亭(集句)

      招三兩漁樵,春夏秋冬良夜;

      攬萬千氣象,雨煙風雪斜陽。

      ——秦效農題江蘇無錫黿頭渚落霞亭

      (從落霞亭中放眼遠眺太湖景色,春、夏、秋、冬常可隨手招二三漁父椎叟共同談心(寓隱逸之意),也可看見太湖中雨、煙、風、雪的萬千氣象。“良夜”與“斜陽”寫的是黑夜與白天的變遷。聯語通過“漁樵”與“氣象”,寫出了太湖景色的獨特,“三兩”對“萬千”,“春夏秋冬”對“雨煙風雪”,對仗工整,用詞概括精煉。一個“招”字和一個“攬”字,寫出了太湖的遼闊博大的氣勢。)www.

      試第二泉,且對明亭黯竇;

      攜小團月,分嘗山茗溪茶。

      ——江蘇無錫惠山二泉亭

      出地清泉甘似醴;

      雨花寶石便能奇。

      ——徐淮生題江蘇無錫惠山二泉亭

      七十二峰青未斷;

      八萬千樹芳不孤。

      ——孫叔方題江蘇無錫梅園招鶴亭

      肯把須眉傲霜雪;

      可知寰宇待澄清。

      ——江蘇鎮江鑒亭

      客心洗流水;

      蕩胸生層云。www.

      ——江蘇鎮江北固山祭江亭(集句)

      六朝山色收杯底;

      千里江聲到枕邊。

      ——黃祖洛題江蘇鎮江北固山祭江亭

      (傳說三國時劉備在鎮江甘露寺招親,婚后劉夫人未往四川。不久,劉備逝世白帝城的消息傳來,她來到寺后的亭子里設奠望江遙祭,接著就投江自殺,后人稱這亭為祭江亭。其實三國時北固山一帶還是荒山野嶺,南朝梁武帝時才在北固山建甘露寺。出句說,六朝的山色嵐光,晦明變化,似美酒般使人陶醉;對句說,千里的長江流瀉,滔滔汩汩,如輕音樂喧連奏,樂聲舒緩地飄到臥枕之邊。聯語的出句寫晝景,重點在色,對句寫夜景,重點在聲。“六朝”與“千里”,是縱向時間與橫向空間的交織,“山色”與“江聲”是視覺感受與聽覺感受的融合,彼此映襯,相互關聯,產生了韻律感與意境美。)www.

      為孫劉三分遺跡,徑將北府招來,人事幾回,紅亭白塔皆稱古;

      愛蕭梁六字嘉名,仍把南朝送去,我聞一笑,綠水青山無恙不。

      ——趙曾望題江蘇鎮江北固山清暉亭

      此身不覺出飛鳥;

      垂手還堪釣巨鰲。

      ——江蘇鎮江北固山多景樓下亭柱

      花開花落僧貧富;

      云去云來客往還。

      ——鄭板橋題江蘇鎮江焦山壯觀亭

      楊子懷人渡揚子;

      椒山無意合焦山。www.

      ——楊繼盛題江蘇鎮江焦山礙月亭

      月明如畫;

      江流有聲。

      ——伊秉綬題江蘇鎮江金山明月亭

      絕頂共攀躋,此地來騷人墨客;

      三山相揖讓,何處訪玉樹瓊枝。

      ——江蘇鎮江招隱寺玉蕊亭

      岫引天風波上下;

      亭飛海月翠空明。

      ——江蘇鎮江石公山斷門亭

      問鶴幾時來,我本去來無定跡;

      逢山且小住,君知去住有前緣。

      ——金君遂題江蘇鎮江石公山山頂來鶴亭www.

      津路控吳趨,君子至斯欣得見;

      垂亭掬惠水,好山相對欲忘機。

      ——韓錫胙題江蘇常州皇華亭

      有情青山團圝繞;

      得意孤亭縹渺間。

      ——林則徐題江蘇省昆山林跡亭(集陸游句)

      (林跡亭在江蘇昆山的玉峰山,建于清道光年間,因刻有林則徐集宋人詩句為聯的手跡而得名。上聯“有情青山團圝”為陸游詩句。“團圝”,團聚。下聯“得意孤亭縹渺間”為范成大詩句。道光十四年(1834),林則徐為江蘇巡撫,為興修水利,曾視察常熟,偶過昆山,登臨玉峰山,揮毫錄下了這樣的詩句。通過大好青山和玲瓏孤亭的描繪,抒發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也寄托了前程未定,心事浩茫的情懷。)www.

      潭影竹間動;

      天香云外飄。

      ——江蘇揚州香悟亭(集句)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

      ——江蘇揚州瘦西湖涼亭

      柳占三春色;

      荷香四座風。

      ——江蘇揚州凈香園春楔亭(集句)

      山雨樽仍在;

      亭香草不凡。

      ——江蘇揚州小拱園云楊亭(集句)

      佳氣溢芳甸;

      宿云澹野川。

      ——江蘇揚州趣園曉煙亭(集句)www.

      堤畔營花橋畔月;

      竹邊歌吹柳邊舟。

      ——程夢星題江蘇揚州東園醉煙亭

      當階瑞色新紅藥;

      臨水文光凈綠天。

      ——汪文瑞題江蘇揚州賀園對薇亭

      夜月橋邊留畫舫;

      春風陌收引香車。

      ——賀吳邨題江蘇揚州賀園對薇亭

      澤蘭侵小徑;

      流水響空山。

      ——江蘇揚州“芰茶深處”露香亭

      古調時吟山色里;

      野聲飛入硯池中。www.

      ——江蘇揚州深柳讀書堂臨池亭(集句)

      浩歌向蘭渚;

      把釣待秋風。

      ——江蘇揚州梅嶺釣渚亭(集句)

      仍從水竹開軒,免辜負十里春風、二分明月;

      偶向湖上放棹,為領略紅橋煙雨、白塔睛云。

      ——徐兆裕題江蘇省揚州小金山寒竹松風亭

      (寒竹松風亭,在小金山西陲。上聯寫亭中放眼所見所感。唐·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作者僅用“十進而春風”、“二分明月”八字概括,顯得十分精煉。下聯為游湖所見。“紅橋煙雨”即指“紅橋攬勝”、“長堤春柳”兩處名景,紅橋橫跨瘦西湖的東西兩岸,為湖上諸景點之開始;“長堤春柳”,在橋西堍北,傍水遍植垂楊,湖上風來,柳絮起舞,如青煙,如綠霧,如細雨,柔和至極,嫵媚至極。歇句“白塔晴云”,就指五亭橋南岸蓮性寺內的白塔和晴云閣,亦為揚州一景。聯語熔前人詩句,不露痕跡,寫來舒展自如,色彩明麗,遣詞亦十分優美。)www.

      世間科第與風漢;

      檻外云山是故人。

      ——張謇題江蘇南通公園適然亭

      畫檻欲凌云,風月無邊歸小閣;

      錦標今奪得,文章有價屬崇川。

      ——丁月湖題江蘇南通公園果然亭

      于東山之麓,升高得景,放鶴適其所隱;

      比西湖之嶼,隨處皆梅,作亭名亦相宜。

      ——江蘇徐州云龍山放鶴亭

      舊址難尋,相距八百二十年之久;

      高風可仰,總在三萬六千頃之間。www.

      ——江蘇吳江鱸鄉亭

      [此貼子已經被陸君云于2002-8-19 8:38:29編輯過]

      亭聯集(中--1)欲把西湖比西子;

      更邀明月說明年。

      ——浙江省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1)

      憑欄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對瓊樓玉宇,莫辜負天心月到,水面風來。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2)

      天開眉目山川麗;

      地得膚毛木石靈。www.

      ——謝光綺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佳景四時,最好景光何況月;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陶鏞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穿牖而來,夏日秋風冬日日;

      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后山山。

      ——駱成驤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里外湖瑞啟金牛,地注淵泉,州里澄波無限好;

      古今月光含玉兔,天開圖畫,一輪霽魄此間多。

      ——沈閬崐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www.

      佳趣此偏多,量來秋水平篙,照我全身都入畫;

      吟懷閑不得,攜有清風兩袖,看花沿路去尋詩。

      ——朱彝伯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世無遺草真能隱;

      山有名花轉不孤。

      ——林則徐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梅亭

      (亭在西湖孤山嵫麓。元代人為紀念林和靖,修葺其墓,并植梅數百株,又建梅亭。林和靖,名逋,北宋詩人。居孤山二十年,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的傳說。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梅名句流傳至今。林逋也是名副其實的隱士。他在七言絕句《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中有“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用漢武帝求司馬相如遺稿得封禪書的故事,表白自己不曾寫過封禪書那一類阿諛文字。上聯表現林逋是一位潔身自好的真正隱士。下聯是說梅花使孤山“不孤”。聯語借景抒懷,旨在贊頌林逋的人品。在藝術上巧而不華,意境高遠。)www.

      九面煙鬟楊柳外;

      四圍山色雨晴中。

      ——杭州西湖湖心亭(1)

      到處溪山如舊識;

      此間風物屬詩人。

      ——杭州西湖湖心亭(2)

      一碧浸孤亭,看參差煙柳樓臺,繞岸幾人沽酒去;

      明漪比西子,有多少青紅兒女,停橈都學捧心來。

      ——杭州西湖湖心亭(3)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蔣益澧題杭州西湖湖心亭

      波涌湖光遠;www.

      山催水色深。

      ——康熙題杭州西湖湖心亭

      一片山光浮水國;

      十分明月到湖心。

      ——陳子豪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心亭

      (湖心亭在西湖的外湖中心,故名。本聯贊美了湖心亭的環境風光,無一字勉強,道出人人所欲言而未能言之意。上聯“水國”,水鄉,這里指西湖,言山光浮動在西湖水面之上,其景宜人;下聯“十分”是圓滿之意,謂圓滿的明月照臨湖心。一個“到”字,把明月寫活了,呼之欲出,十分傳神。)www.

      四圍軒窗宜小坐;

      一湖風月此平分。

      ——俞樾題杭州西湖湖心亭

      春水綠浮珠一顆;

      夕陽紅濕地三弓。

      ——金安清題杭州西湖湖心亭

      (聯語寫的是站在西湖堤上眺望湖心亭的景致。上聯用比喻手法,把亭比作浮在粼粼綠波上面的一顆明珠。下聯寫湖心亭在夕陽中的景色。“紅濕”,貼切地描繪出夕陽映湖,湖亭倒影給人的視覺和觸覺形象。宋·趙彥瑞《謁金門》詞:“柳岸晚來船集,波底斜陽紅濕。”“弓”,量詞,五尺為一弓。聯語色彩鮮明,對仗工整。)www.

      新水湖影雙檻碧;

      舊山光映四圍青。

      ——楊石泉題杭州西湖湖心亭

      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夜月;

      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

      ——胡來潮題杭州西湖湖心亭

      (上聯從時間方面寫。四季不斷狂歌熱舞,有誰想到,還有窮人見月而悲傷。“四季笙歌”,化用宋·林升《題林安邸》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句意。下聯從空間方面寫。“六橋”種滿寵柳嬌花,農民已無空地栽桑種麻了。六橋,宋代里湖西岸楊公堤上自北而南有六座橋。“渾”,全。“種桑麻”,宋·劉克莊《戊辰即事》詩有“從此西湖休種柳,剩栽桑樹養吳蠶”句。此是一副表面寫景,意在諷剌的對聯,其特點是用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對比寫法。前句寫統治者的嬌奢淫逸,后句寫老百姓的窮愁苦難,但語言俗不傷雅,讀來讓人心境難平。)www.

      臺榭漫芳塘,柳浪蓮房,曲曲層層皆入畫;

      煙霞籠別墅,鶯歌蛙鼓,晴晴雨雨總宜人。

      ——鄭燁題杭州西湖湖心亭(1)

      (這副繪景聯寫得秾艷迷人。柳絲裊娜,荷花娉婷,黃鶯歡唱,青蛙鼓噪,煙霧深處隱露紅墻綠瓦。作者筆下的西湖,既喧鬧又清靜,既活潑又安謐。整個畫面有動有靜,聲色相通。景物布局上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成功地再現了景點的特色。末句“晴晴雨雨總宜人”,化用蘇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沫總相宜”詩句。)www.

      亭立湖心,儼西子載扁舟,雅稱雨奇晴好;

      度開水面,恍東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風清。

      ——鄭燁題杭州西湖湖心亭(2)

      (此聯極富想象。自蘇東坡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以來,從此就有了“西子湖”的美稱。而此聯又把湖心亭比作西子泛舟湖上的扁舟,可謂佳喻巧思。“雨奇晴好”,用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詩句意。“席開水面”形容湖面席之平廣,十分形象。“月白風清”用東坡《前赤壁賦》“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句。此聯富于想像,靈活清新。)www.

      雙峰云起,古寺鐘聲,試把酒臨流,恰對著曲院風荷,六橋煙柳;

      三面山不,一亭水繞,倘倚欄憑吊,猶想見舊時帝子,何處人家?

      ——陳覺是題浙江省杭州西湖湖心亭可莊

      (上聯寫所見所聞。雙峰云起,即“西湖十景”之一的“雙峰插云”,每到春秋雨日,濃云看似遠山,遠山淡如浮云,雙峰插入云端,忽隱忽現。古寺鐘聲,指凈慈寺的鐘聲,它在蒼煙靄中回蕩,格外悠揚動聽,被譽為“南屏晚鐘”,成為“西湖十景”之一。末尾兩句是近處景色。“曲院風荷”也是“西湖十景”之一,在蘇堤跨虹橋西北,平臨湖面,環植荷花。蘇堤自南至北共有六座石拱橋,這里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尤在春季,煙柳籠沙,百鳥和鳴,景色動人。前人有詩云:“西湖景致六條橋,一枝楊柳一枝桃。”下聯寫所見所感。前兩句點出環境特征,清許承祖《湖心亭》詩:“孤亭好在水云間”,“一面城頭三面山”,可以合看。聯的末兩句感慨深沉,因杭州曾為五代吳越國和南宋都城,然而舊日帝王宮殿早已不存,那故址之上已住進尋常百姓了。)www.

      卜筑湖山占勝處;

      合參宗教繼前賢。

      ——戴書齡題杭州西泠印社仰賢亭

      四面常時對屏幛;

      幾生修得到梅花。

      ——況周頤題杭州西泠印社仰賢亭

      盡收城市歸檐下;

      全貯湖山在目中。

      ——葉舟録題杭州西泠印社仰賢亭

      一角湖山,藉留真相;

      八家篆刻,俾識正宗。

      ——何頌華題杭州西泠印社仰賢亭

      名重文章,在野辭朝為大隱;www.

      學宗秦漢,勒金刊石別同人。

      ——丁石識題杭州西泠印社仰賢亭

      心儀舊印,手刻白石,于斯為盛;

      大地咸安,成功及遠,可樂其群。

      ——丁立中題杭州西泠印社仰賢亭

      印成秦漢一家,丁布衣歸乎,斯文未墜;

      社鄰梅鶴二軒,林處士去矣,吾道豈孤。

      ——張惟楙題杭州西泠印社仰賢亭

      赤虹劍血埋燕市;

      白馬銀河走越州。

      ——杭州西湖西爽亭www.

      孤山樹合仙人宅;

      太乙光分處士廬。

      ——徐琪題杭州西湖西爽亭(1)

      小筑一樓,存西爽遺跡;

      相離數武,即東坡古庵。

      ——徐琪題杭州西湖西爽亭(2)

      白首臥松云,先生有才過屈宋;

      茅亭宿花影,故鄉無比好湖山。

      ——鄒寶僡題杭州西湖西爽亭

      興來歸水敲殘月;

      談罷吟風倚片云。

      ——孫隆題杭州鳳凰嶺片云亭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www.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黃文中題杭州西湖天下景亭

      (亭在中山公園內。取蘇軾“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詩句意。聯語抒寫了對西湖山水的感受。出句化用袁牧《過桐江作》“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詩意,從總的印象來寫:西湖處處山容明媚,水色秀麗。對句化用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詩意,則從游覽角度來寫:西湖晴時固然美好,雨時也覺奇妙。聯語的寫法脫胎于孤山花神廟聯“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這副疊字對,也是回文對,讀成“秀秀明明,處處山山水;奇奇好好,時時雨雨晴晴”,也十分流暢自然。)www.

      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缺圓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昔,天上嫦娥認我否。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水月亭

      (水月亭,舊在西湖白沙堤的竹素園內,旁有溪流,屈曲環撓,亭臨水建,今無亭皆廢。上聯“水憑冷暖”,是針對靈隱冷泉亭聯之“泉自幾時冷起”而言。“憑”,任憑,不管。“斜暉”,點出時間是在黃昏,此句猶言清歌曼曲留住了夕陽。歇拍“隨人可”三字極佳,極言景隨人意而變幻,無一繪景語,旖旎風光頓顯。下聯明月普照,圓撰皆宜,今昔相同,故有“莫問當年初照”之靈遠筆觸。“當年初照”,化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江月何年初照人”之句。“舉杯邀今夕”,乃化用李白《月下獨酌》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句,猶言不管今晚天上是何時辰,人間有此美景佳時,且舉杯邀請月宮的嫦娥同飲,可不知她是否應允?“不”,通“否”。此聯典雅明麗,富于藝術想像力,讀之興味無窮。)www.

      泉聲咽危石;

      月色冷青松。

      ——杭州冷泉亭(集王維句)

      洗熱腸源自冷;

      護凈土峰胡飛。

      ——杭州冷泉亭(1)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

      峰高世外,孰從飛去悟來因。

      ——杭州冷泉亭(2)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俞樾題杭州冷泉亭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清·董其昌題杭州冷泉亭www.

      (亭在靈隱寺前飛來峰下,因泉水炎夏不溫,呼為冷泉。此聯連用疑問代詞“幾時”、“何處”發問,既風趣又給人留下思考和想像的余地。據南宋·周密《武林舊事》:“靈隱冷泉亭上,又有醴泉、冷泉,今皆湮沒。”早年冷泉命名乃與溫泉相對而言。又清·梁章鉅《楹聯叢話·勝跡》載:“相傳晉感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山嘆曰:‘此是中天竺靈鷲小峰,不知何年飛來?’因以為名。”董氏所問,語出有據。)

      泉自冷時冷起;www.

      峰從飛處飛來。

      ——石治棠題杭州冷泉亭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之女題杭州冷泉亭

      山峰且有飛來悔;

      泉水遍從冷后傳。

      ——趙鐵山題杭州冷泉亭

      世出世情一泉水;

      住無住心半峰云。

      ——升泰題杭州冷泉亭

      滌熱腸,泉是冷好;

      衛凈土,峰特飛來

      ——范掄選題杭州冷泉亭

      常恐峰來更欲去;www.

      不愁泉冷無熱時。

      ——黃霖題杭州冷泉亭

      滌熱腸,泉是冷好;

      衛凈土,峰固飛來。

      ——范掄選題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未出山時,一寒至此;

      飛來峰下,有亭翼然。

      ——李淡愚題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尚有熱心,肯與人共冷;

      何堪退步,甘讓峰飛來。

      ——張學智題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

      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www.

      ——左宗棠題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

      峰高世外,孰從飛去悟來因。

      ——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丘壑定禪心,泉水出山猶自冷;

      煙云空變態,峰巒何處更堪飛。

      ——清·郭崐燾題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泉水澹無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覺;

      峰巒青未了,去來非佛弟子能言。

      ——金安清題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此聯奇處是一反以前冷泉亭諸問答聯意。因為泉水無心,其冷暖只有涉足泉水間者才能感受,而聯綿不盡的飛來諸峰,究竟何時存在(去來),也非佛教中人所能講清。東晉慧理曾說:“此天竺靈鷲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峰巒青未子”,化自杜甫《望岳》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以“無心”寫“淡”;又溶入詩圣名句,賦景色以性靈,是為聯語佳妙之處。)www.

      菩薩也具熱腸,泉水何嘗著意冷;

      世界分明實地,此峰怎見是飛來。

      ——林迪臣題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勝景重新,門前峰列如屏,未必飛來不飛去;

      俊游若昔,亭畔水清可掬,漫論泉冷與泉溫。

      ——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利欲紛馳,腳下安知萬丈壑;

      偷心未盡,眼前聽取一聲雷。

      ——浙江省杭州市壑雷亭(1)

      (壑雷亭,在飛來峰冷泉亭側。宋人所建,取蘇軾“不知水從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句意命名。上下班聯末字嵌亭名“壑雷”兩字,頗妙。聯語給利欲熏心與貪心者敲響了警鐘,有佛門棒喝之意。)www.

      雷不驚人,在壑原非真霹靂;

      泉能澤物,出山要有熱心腸。

      ——浙江省杭州市壑雷亭(2)

      飛瀑渟泉,跡在名山偏耐冷;

      巨雷縱壑,心如止水總無驚。

      ——許應(钅榮)題杭州壑雷亭

      飛瀑欲凌空,遠度峰頭作霖雨;

      出山能澤物,先從壑底起風雷。

      ——查亮采題杭州壑雷亭

      泉水在山清,聽天籟淙淙,到此且停雙不借;

      煙嵐隨地好,問塵寰擾擾,幾人來作小游仙。www.

      ——石治棠題杭州春淙亭

      (春淙亭,在飛來峰路口,建于明代。蘇軾有詩:“靈隱寺前天竺后,兩澗春淙一靈鷲。”后人取詩中“春淙”兩字名亭。上聯寫水聲。“天籟”,指自然界的音響,泉水“淙淙”,山鳴谷應,使人氣爽神清。在山清,語出杜甫《佳人》詩“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句。“雙不借”,草鞋、麻鞋價廉,不借人也不向人借,此代指雙腳。下聯寫山光。“隨地”,道盡無處不奇之美妙景色。接著故問:且把煩擾的塵世與迷人的勝地相對照,不由頓生避世之念。但究竟能有幾人成為“游仙”的隱士呢?這一問題就留給讀者去思考,由此而使聯語饒有韻味。)www.

      萬壑松風和澗水;

      千年豪杰壯山岳。

      ——杭州飛來峰翠微亭(1)

      路轉峰回藏古跡;

      亭空人往仰前賢。

      ——杭州飛來峰翠微亭(2)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浙江省杭州市韜光海亭(1)

      (上聯說,登樓可領略東海日出的奇景:金紅巨輪,冉冉上升,五彩紛披,燦若錦繡。滄海,我國古代對東海的別稱。下聯說,開門就面對浙江大潮的壯觀:遠若素練橫江,聲如金鼓;近則亙如山岳,奮如雷霆。此聯引用唐宋之問《靈隱寺》五律頷聯原句。觀海亭所處地勢極佳,又是看日出、觀潮水的絕妙處所,讀聯想景,使人心胸開闊,豪情頓增。聯語對仗工整,氣勢恢宏。)www.

      山銜古寺穿云去;

      樹隱流泉倚石聽。

      ——浙江省杭州市韜光觀海亭(2)

      (上聯寫出巖、古寺和白云,創造了一川幽美、寂靜又迷蒙的意境。“銜”,含。“山銜”、“穿云”寫出了靈隱寺的險峻高聳和超脫之勢,寫得十分飛動。下聯中潺潺的溪流聲充盈耳際,給恬靜的氛圍帶來一股活力。此聞動靜相間,聲色兼蓄,從視覺到聽覺,層層渲染,細細描繪。“銜”、“隱”等字的妙用使靜止不動的影物風韻倍增,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www.

      鴻爪雪泥,著跡岳陽樓上;

      云裝煙駕,降真靈隱山頭。

      ——徐紹城題杭州韜光觀海亭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盈契題浙江省杭州市碧波亭

      (碧波亭,故址在浙江省杭州錢塘江邊。上聯景點。“三千里”,指大運河長度。“一條水”,指錢塘江。下聯繪景。十二時,即一晝夜。古代把一晝夜分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映、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十二個時辰。兩度潮,錢塘江以中午和半夜兩次漲潮最為壯觀,俗稱子午潮。聯語從縱橫的時間、空間中展示江水風貌和特征,意境開闊,氣勢不凡。又上海龍華寺亦有此聯。)www.

      即同靈隱雙傍路;

      不減云棲三聚亭。

      ——浙江靈峰亭

      踞鷲嶺,面芝塢,傍桃源,小筑茅亭,是林巒最幽處;

      曲江濤吳山云,西湖月,生成畫本,亦宇宙之大觀。

      ——慶云題杭州來鶴亭

      長堤劃破全湖水;

      之字平分兩浙山。

      ——杭州錢塘江畔五云山亭

      (五云山在西湖西南面,瀕臨錢塘江。傳古時有五色彩云生于山巔,故名。山上有亭,登亭可瞰錢江及西湖。“長堤”,即西湖蘇堤,全長兩千八百米。登山俯瞰,微波粼粼的西湖水被長堤劃開了。呈“之”形的錢塘江水又似乎把浙東、浙西的山平分成兩半。聯語從小處著眼,小中見大,高處落墨,通過俯瞰所見以寫出五云山之高,點景恰到好處。)www.

      江良斜界東西浙;

      山色都收里外湖。

      ——柯怡陶題杭州西湖葛嶺寶燦亭

      明月倒懸魚港棹;

      曉霜背聽鳳林鐘。

      ——來裕(忄享)題杭州西湖葛嶺寶燦亭(1)

      孤影對邀林處士;

      半閑坐論宋平章。

      ——來裕(忄享)題杭州西湖葛嶺寶燦亭(2)

      月上新亭,把酒待招玄鶴至;

      風來古洞,倚松靜聽老龍吟。

      ——浙江省杭州黃龍洞鶴止亭www.

      (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在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相傳南宋淳佑年間,江西黃龍山高僧慧開,曾來此結庵說法,因名。后山峭壁塑有龍頭,龍嘴瀉水如珠簾垂池。臨池有鶴止亭,北宋詩人林逋養于孤山之鶴常飛止于此。民國三十七年陳君撰聯時,亭剛修葺,故聯稱新亭。舊傳鶴千年化蒼,又千年變黑,故稱玄鶴,即仙鶴。上聯吊古:寫明月亮升上鶴止亭,游客端起酒杯,期待能重招仙鶴飛來伴飲。下聯寫游客神態:趁有風從古洞吹來之時,人們身靠松樹,靜聽老龍龍嘴瀉水吟鳴之聲。聯語內容既切題意,又緊扣景觀;既據景寫實又有神奇想像。風格豪放浪漫。)www.

      四大空中留云住;

      一峰缺處看潮來。

      ——杭州煙霞洞吸江亭(1)

      四大皆空獨留云住;

      一峰缺處遠看潮來。

      ——杭州煙霞洞吸江亭(2)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杭州九溪十八澗山亭(1)

      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

      日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杭州九溪十八澗山亭(2)

      興來臨水敲殘月;www.

      談罷吟風倚片云

      ——孫隆重題浙江省杭州市片云亭

      (片云亭,在杭州風篁嶺上。嶺上有一片云石,高丈許,青潤玲瓏,石后后有片云亭,為明司禮太監孫隆所建,今已不存。此聯由孫隆題于棋盤上。上聯言興致來時,面臨泉水,對棋枰落子。“敲”,指落子。宋·趙師秀《約客》詩有句:“閑敲棋子落燈花。”下聯言話談完后,倚著片云石,作詞吟詩。全聯表現了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致。“敲殘月”為動賓詞組,賓語省去中心詞(布作殘月形的)“棋盤”,“倚片云”也是動賓詞組,賓語省去中心詞(名為片云的)“山石”,于是實詞虛化,以“殘月”對“片云”,十分工整,又極形象。全聯寫得有情有景,有聲有色。)www.

      七星缸,八卦田,紫來洞天,皆神工奇作;

      東浙潮,西湖景,龍山勝跡,極武林大觀。

      ——杭州玉皇山七星亭

      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

      曰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樊增祥題浙江省杭州九溪林海亭

      (九溪在杭州龍井南,林海亭在溪畔。上聯說,暫時停留一下的好,勸來此的游人都吃了茶再去。小住為佳,據《詞苑叢談》卷三引晉人雜帖:“天氣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為佳爾。”勸人暫留。趙州茶,唐代名僧從諗,常住趙州觀音院,每發言必先云“吃茶去”。《五燈會》卷四:“趙州從諗禪師問新到:‘曾到此間么?’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下聯說,不要忙著說歸去,還是大家試著唱起《陌上花》的歌來吧!陌上花,民歌名。蘇軾《陌上花》引“游九江山,聞里中兒童歌《陌上花》。父老云:吳人用其語為歌。”此聯敦勸游人吃茶、唱歌,駐足欣賞林泉之美,語言直白,輕松活潑,富于人情味。)www.

      英雄尚毅力;

      志士多苦心。

      ——吳芝瑛題浙江紹興風雨亭

      江戶知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孫中山題浙江紹興風雨亭

      清響擬絲竹;

      真契齊古今。

      ——沙孟海題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

      惠日朗虛室;

      清風懷古人。

      ——錢君匋題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

      此地有崇山峻嶺;

      是日也天朗氣清。www.

      ——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集《蘭亭集序》句)

      畢生寄跡在山水;

      列座放言無古今。

      ——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1)

      竹蔭滿地清于水

      蘭氣當風靜若人。

      ——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2)

      深林閑數新添筍;

      曲治時現舊放魚。

      ——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3)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

      少長感集,暢敘幽情。

      ——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4)www.

      修竹風吟,似聞群彥詠;

      清流霧結,想見大王書。

      ——王遽常題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

      寄傲林丘,三春陶和氣;

      散懷山水,千載挹遺芳。

      ——楊思樹題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

      臨內史書,每撫斯文多感慨;

      入山陰道,得逢勝地且勾留。

      ——楊昌浚題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

      斯地占有情風月,無盡湖山,勝會記千春,不識幾經癸丑歲;

      何人繼兩晉衣冠?一時觴詠,清游追上巳,可能重返永和年。www.

      ——張榮培題浙江省紹興山陰蘭亭

      勝跡流連鄰麯院;

      群賢觴詠繼蘭亭。

      ——陳璚題浙江紹興蘭亭流觴亭

      聞木樨香否?

      知游魚樂乎?

      ——浙江紹興東湖飲淥亭(1)

      倒下蒼藤成篆籀;

      劈開翠峽走云雷。

      ——浙江紹興東湖飲淥亭(2)

      江空欲聽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萊峰。

      ——浙江紹興東湖聽湫亭

      源頭清接金沙澗;www.

      波面平添玉帶橋。

      ——陳璚題浙江紹興觀瀑亭

      潭碧自評月;

      崖高欲說云。

      ——浙江紹興山陰自在亭

      古今奇觀屬巖壑;

      往來名士盡風流。

      ——楊樹恩題浙江紹興山陰自在亭

      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未休,何如游此地乎,靜聽爭流之萬壑;

      山陰道中,苦于應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觀競秀之千巖。

      ——浙江紹興越望亭

      乾坤此勝概;www.

      我輩復登臨。

      ——戴子開題浙江溫州華蓋山大觀亭

      會當上番看成竹;

      何須老翁來賦詩。

      ——汪楫題浙江嘉興曝書亭(集杜甫句)

      倚檻遙看,去棹不如歸棹逸;

      題橋偶駐,卸帆乃是掛帆時。

      ——吳仰貞題浙江嘉興落帆亭

      連林人不見;

      獨樹眾乃奇。

      ——浙江蘭溪松林山亭(集陶潛句)

      聲驅千騎疾;

      氣卷萬山來。

      ——浙江省海寧縣觀潮亭www.

      (觀潮亭在浙江省海寧縣鹽官鎮東南,南臨杭州灣,是觀賞錢塘潮勝地。以每年夏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所見最為壯觀。上聯從聲響寫潮。潮涌來時,潮頭壁立,波濤洶涌,有如驅趕千萬匹脫疆之馬奔騰而至,聲震天宇。下聯從氣勢寫潮。潮水襲來時,如萬山席卷,排山倒海,驚天動地,氣勢磅礴。全聯比擬貼切,形象生動,把海寧潮的聲勢奇觀描畫得栩栩如生,景象十分雄偉壯麗。)

      山亭軒爽留人坐;

      泥嶺幽長待客來。www.

      ——浙江省奉化縣休休亭(1)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浙江省奉化縣休休亭(2)

      (亭在浙江省奉化縣的一條公路上,系蔣介石生母毛采玉捐資助建的涼亭,供行人躲雨休憩用。這是一副富有人情味的疊字聯,全聯以五個“行”與五個“坐”字為主要內容,用重疊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作者對過往行人的深情厚意。由于標點的奇妙作用,聯語聲情并茂,富有節奏感,讀之瑯瑯上口,猶如一位熱情的主人在招待來客,殷勤之態躍然紙上,看后令人頓生親切之感。)www.

      甘雨拾零,亭成志喜;

      嘉禾善養,歲慶占豐。

      ——潘芝軒題浙江天臺石梁雨來亭

      與石共千古;

      隨云來半山。

      ——許炳坤題浙江永康松石亭

      怒濤卷風風卷浪;

      月光射水水射天。

      ——浙江定海舟山觀瀑亭

      好水好山,出東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樓何如。

      ——俞樾題浙江臨海東湖湖心亭

      浣紗存古跡;

      救國出真人。www.

      ——浙江諸暨浣溪亭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安徽省馬鞍山采石磯大風亭

      (大風亭在安徽省馬鞍山采石磯上,這里勢險景闊。上聯寫此處長江風大舟疾。它不是從正面描繪,而是從“走”字寫出:兀立江流的縣崖峭壁似在急速地奔跑,從側面突出江風之大,船行之疾。一個“疑”字寫船上人當時的感覺,很傳神。下聯寫水急浪高。采石磯與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流至此,甚湍急。“卷”與“飛”,形象地寫出水浪浪涌奔騰之狀。“駭”,給人驚民動魄的感覺,十分逼真。全聯畫面給人以立體感,落筆不凡。)www.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安徽滁縣醉翁亭(1)

      (醉翁亭在滁縣瑯琊山下,北宋瑯琊寺僧智仙所建。醉翁,歐陽修自稱。修,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宋初文壇領袖。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其所作《醉翁亭記》,猶為有名。“翁去八百年”,歐陽修卒于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約歷八百年。“醉鄉”,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記》原狀旬,指由釀泉至尊亭影不孤。從有形的方面說,建亭以來,游人甚多。周圍還陸續增添了許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隱香亭、醒園等;從無形的方面說,他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散文、詩、詞皆所擅長,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全聯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個字,而且把寫聯時間、亭的位置,歷史與現狀,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動及其身后對社會的影響概括無遺,“醉翁猶在”、“亭影不孤”,既寫景,又飽含對前哲不可磨滅的影響的追懷與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煉,耐人回味。)www.

      并未成翁,到處也須杖履;

      不能一醉,此來辜負山林。

      ——安徽滁縣醉翁亭(2)

      人生百年,把幾多風光琴尊等閑拋卻;

      是翁千古,問爾許英雄豪杰那個醒來。

      ——安徽滁縣醉翁亭(3)

      把酒四窗開,山翠映眉花映面;

      憑欄雙眼豁,江光如鏡月如梳。

      ——黎心潭題安徽宿松小孤山梳妝亭

      杰閣凌空,暮鼓晨鐘縈廣宇;

      妝亭倒影,沉魚落雁上青峰。www.

      ——宗從俊題安省徽宿松縣小孤山梳妝亭

      (小孤山在宿松縣城東南60公里長江中,一峰兀立,又因與鄱陽湖中大孤山相別,故名小孤山,俗名小姑山。山上有啟秀寺、梳妝臺等建筑。上聯寫空中,高閣凌空聳立,每當清晨傍晚,鐘鼓的余音回蕩在廣大的空際。下聯寫地下,俯視妝亭水中倒影,理為的游魚,降落的飛雁,同上青峰嬉游。“廣宇”,廣大的空間。“落雁”,據說漢代王昭君在離開故土北去的路上奏起悲壯之曲。大雁聽到動人的琴聲,見到她的美貌,忘了飛行,跌落下來,“沉魚”,據說春秋時西施在河邊浣紗,魚兒見了她俊俏的倒影,忘了游水,沉到河底。沉魚不能上青峰,但在倒影中卻有了可能。此聯把上天下地的景物連在一起來描繪,頗覺生動。)www.

      潮落濯足,湖升濯纓,謝絕人間脂粉;

      月缺如梳,月圓如鏡,居然天上妝臺。

      ——劉子章題安徽宿松小孤山梳妝亭

      翼然有亭,呈徑穿云而入;

      仙乎此客,三山盡日以游。

      ——安徽宣城敬亭山穿云亭

      煙云茫茫,豪士胸懷名士恨;

      亭臺草草,元人圖畫晉人看。

      ——朱少萼題安徽淮南八公山觀瀾亭

      世慮正消除,到絕勝地,心曠神怡。說什么名,說什么利,說什么文章身價;放開眼界,賞不盡溪邊明月,檻外清風,院里悠琴,堤前斜照;www.

      湖光憑管領,當極樂時,狂歌爛醉。這便是福,這便是慧,這便是山水因緣;滌凈胸襟,贏得些蕭寺鳴鐘,遙天返棹,平沙落雁,遠浦驚鴻。

      ——安徽省壽縣正陽關觀瀾亭

      (觀瀾亭位于安徽省壽縣的正陽關,北有八公山,煙巒隱現,南臨平湖,帆檣如織。平湖之南筑有南堤,觀音瀾亭是堤上勝跡之一。上聯登亭近看:呈現在眼前的勝境,是溪水、明月、清風、夕陽、琴聲。對此勝景,種種塵世雜念,皆消除凈盡,什么名利地位,什么文章身價,都不再縈懷了。下聯寫登亭遠眺:山光月色任憑我觀賞,耳邊響起了佛寺鐘聲。這時手舞足蹈,飲酒狂歡,這才是福慧,這才是結下的山水因緣啊。蕭寺,據《國史補》記載,梁武帝造佛寺,命尚子云飛白大書一“蕭”字,爾后寺毀,僅存這一“蕭”字,李約發現,即買歸東洛,建室以儲,名曰“蕭齋”,后世即稱寺廟為“蕭寺”遙天返棹,謂看到遠在天邊的“返棹”。棹,指船槳,借指歸舟。浦,水邊。“慧”通“惠”,好處。因緣,機緣。此聯語言通俗,文字精練灑脫而有豪放之氣。然此聯構思,頗有與黃琴士《采石磯太白樓》聯相似之處。如上聯寫襟懷,黃云“說什么仙、狂、文章聲價”,此云“說什么名、利、文章聲價”;下聯寫景觀,黃云“不可無詩、酒”,些云“狂歌爛醉”,顯系受了黃聯的影響。)www.

      倚檻遙觀,放眼長空迷六蓼;

      圍棋小憩,關心時局感滄桑。

      ——繼周題安徽淮南八公山酌棋亭

      萬古乾坤此江水;

      千家山郭靜朝暉。

      ——宮爾鐸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地隔中原勞北望;

      天生江水向東流。

      ——吳坤修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倚檻蒼茫千古事;

      過江多少六朝山,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1)

      一碧無垠,吳楚青蒼分極浦;www.

      千秋如在,江山名勝得斯人。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2)

      此地何幸埋公,黃土一抔元氣在;

      小閣差堪我坐,青山四面大江橫。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3)

      石聳亭高,看天邊云樹蒼茫,無非樂土;

      潮平岸闊,問江上舟帆來往,那是閑人。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4)

      大江東去,看駭浪驚濤,千古英雄淘不盡;

      匹馬南來,問豪情壯志,一庭風月拓奇觀。www.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5)

      東流江海匯,攬此地一亭風月,休忘卻幾輩鄉賢,百戰馀生,鵝鸛千軍雄劍淚;

      南宋古今悲,拼吾家二字精忠,莫撐起中原孱局,六州大錯,龍鼉萬派怒潮聲。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6)

      鳳水龍山,江左人文相望;

      吳頭楚尾,中原形勝在茲。

      ——吳寶楨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兩皖生才,臺閣猶含雄杰氣;

      四郊多磊,江山莫作等閑看。www.

      ——徐旭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杰閣四窗開,地扼中原控吳楚;

      忠魂一抔土,天留正氣壯山河。

      ——李尚榮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我輩復登臨,舊業已隨征戰盡;

      大江流日夜,天風常送海濤來。

      ——集勾、李國模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城郭如故人民非,曾否靈歸華表;

      風景不殊河山異,繄誰淚灑新亭。

      ——周行原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我輩復登臨,遠挹余公、近思彭老;www.

      大江流日夜,東趨溟海、北拱神京。

      ——陳彝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是晴川閣、是岳陽樓,一覽江天,斯亭為伍;

      有唐睢陽、有宋信國,千秋俎豆,得公而三。

      ——鐘毓蘭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東望石城春,喚杜牧何之,故國杏花太零落;

      南招彭澤隱,問淵明在否?隔江楊柳要平分。

      ——紀伯呂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溯清水塘流,獨明季金沙河衣冠,堪同不朽;www.

      問皖公山色,與吾揚梅花嶺風景,相較何如。

      ——楊益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金湯依舊扼荊揚,風起云飛,不盡悲歌懷猛士;

      銀漢何時洗甲兵,內憂外患,似留艱巨待英才。

      ——江峰青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高閣媲滕王,遙看秋水長天,猶指點云中鄉樹;

      荒臺臨皖伯,試問銅駝石馬,經幾多眼底滄桑。

      ——彭廣鐘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片土寄忠魂,聽檻前萬馬江聲,滾滾驚疑征鼓動;www.

      孤城銷戰氣,指窗外二龍山影,蒼蒼飛入酒杯來。

      ——程文炳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憑高吊豳國英靈,任千古江潮,淘不盡孤忠魂魄;

      攬勝憶滇池杰閣,對八公煙景,問何如故里湖山。

      ——朱家寶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天開圖畫,美盡東南,落日咽孤忠,戰血腥余千載后;

      魯酒不溫,高丘反顧,歌風思猛士,江流倒卷萬山來。

      ——王履康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莽乾坤能得幾日閑?且安排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www.

      好風月不用一錢買,休辜負青山紅樹,送爽氣西來。

      ——王珊森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樽前帆影、檻外嵐光,數勝跡重重,都向江頭開畫本;

      樓上仙人、閣中帝子,溯游蹤歷歷,又來亭畔吊忠魂。

      ——清·鄧廷楨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忠宣本往代藎臣,試看蕓史留芳、古木寒泉,猶是當年祠墓;

      逸少乃吾宗才俊,為問蘭亭雅集、茂林修竹,何如此地江山。

      ——王元春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www.

      跨太白樓之上,鴛瓦排云,倚畫檻一味鄉愁,已漸近鐘阜晴嵐,六朝城郭;

      橫彭蠡湖而西,鷺濤堆雪,喚沙鷗共談宦跡,最難忘峨眉春水,萬里風帆。

      ——汪恩題安徽省安市慶大觀亭

      君為五斗米辭官,喜東籬寄傲,北牖迎涼,令天下折腰人,頓生愧悔;

      我乘半帆風到此,看南嶺過云,西江隱月,愿吾儕游宦者,早賦歸來。

      ——方士鼐題安徽省東至縣東流菊江亭

      (菊江亭在安徽省東流(今東至縣)。清人林昌彝《海天琴思錄續錄》卷七記載:“東流,古彭澤地,淵明種菊于此……城西門外建有菊江亭,祀靖節其中。”上聯寫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彭澤,使那些阿諛逢迎上級的官吏,“頓生愧悔”。這四個字不僅突出陶淵明對后世的影響,更反襯出他的高風亮節。下聯寫作者自己。乘半帆風到此,是說自己仕途坎坷。過去,指瞬眼即逝的浮云。“隱月”,指入而不復見的落月。這些自然景物,更堅定了作者自己應早日辭官歸隱的信念,于是很自然地向同輩也包括自己發出“早賦歸來”的呼喚,而這呼喚是全聯的畫龍點睛之筆。此聯應用了陶醉淵明詩文中一些典實和詞語,如“東籬”、“北牖”、“折腰”、“歸來”等,從而更好地表達了歸隱的主題。)www.

      踞石而飲,扣槃而歌,最難得梅邊清福;

      環山不孤,釀泉不冷,何須戀湖上風光。

      ——薛時雨題安徽滁州影香亭

      忍教此地為戎,片石護存完我責;

      正值中原多故,長城宛在緬公靈。

      ——郭兆昌題福州戚公祠醉石亭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下馬相逢各西東。

      ——福州古茶亭

      眼中滄海小;

      衣上白云多。

      ——福州鼓山半山亭www.

      地出靈泉潤海表;

      天生石鼓鎮閩中。

      ——福州望州亭

      長橋支海三千丈;

      明月浮空十二欄。

      ——福建廈門鼓浪嶼千波亭

      嵌石一亭,臨水居然可月;

      層巒百尺,插天直許棲霞。

      ——福建廈門鼓浪嶼渡月亭

      卜筑踞層巔,看浪影茫然,一曲漁歌山月白;

      栽培思舊德,顧桑陰沃若,千家蠶織夜燈紅。

      ——方士模題福建福安天馬山列岫亭www.

      [此貼子已經被陸君云于2002-8-19 8:49:29編輯過]

      多謝!

      回復cxs聯友:甭客氣!

      愚之設想:遇閑暇之時,把相關專題的古今名聯貼出,以建立一個龐大的《專題聯庫》,以方便聯友們須要時勘查、參閱。不知大家意見如何?

      亭聯集(中--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

      召以佳景,假以文章。

      ——南昌百花洲水心觀音亭www.

      楓葉荻花秋瑟瑟;

      閑云潭影日悠悠。

      ——阮元題南昌百花洲水心觀音亭(集句)

      今月古月,桑海蒼茫,展開撲地閭閻,綴此勝景;

      明湖鑒湖,故鄉仿佛,愿挹在山泉水,貯作青波。

      ——南昌百花洲冠鰲亭(1)

      地辟百弓,喜樓臺近水,(去曷)來載酒尋花,秋月何如春月;

      險開一鏡,樂魚鳥親人,是處淡妝濃抹,東湖不讓西湖。

      ——南昌百花洲冠鰲亭(2)www.

      疏草孤忠扶赤漢;

      湖云千載擁丹青。

      ——盧廷選題南昌東湖吏隱亭

      白云在天,明月無極;

      幽賞未巳,高談傳情。

      ——江西贛州夜話亭(1)

      幽人空山如有佳話;

      流水今日若為平生。

      ——江西贛州夜話亭(2)

      雙江一夜話;

      二老百年心。

      ——黃潔吾題江西贛州夜話亭

      寒燈相對記疇昔;

      喬木如今似畫圖。www.

      ——邵蓮士題江西贛州夜話亭

      松柏有本性;

      乾坤一草亭。

      ——劉皓愚題江西贛州接葉亭

      一彈流水一彈月;

      半入江風半入云。

      ——江西省九江市琵琶亭

      (據《嘉慶一統志》載,琵琶亭在江西省德化(今九江)西江江濱。唐·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夜聞鄰舟琵琶聲,作《琵琶行》。此詩當時即廣為流傳,“胡兒能唱琵琶詩”(唐宣宗吊白居易詩)。白居易調離江州不久,即有人在潯陽驛建亭紀念。以后屢建屢毀,1987年九江市政府移建于長江大橋南岸。聯語用暗用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引發人們懷古之幽情,使眼前古跡倍增魅力。全聯僅十四字,讀來卻使人如見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那彈出的琴聲,如流水之悠悠,如明月之皎皎,“說盡心中無限事”。優美的旋律,一半沖去天直上,真可令,“主人忘歸客不發”。上聯有兩個“一彈”,將曲調的優美而多變刻劃得活活脫脫;下聯兩個“半入”將琴聲的效果表達得淋漓盡致。此為集句聯。上聯出自唐·盧仝《風中琴》詩:“一弱流水一彈月,水月風生松樹林。”下聯出自唐·杜甫《贈花卿》詩:“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www.

      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雨夜;

      獲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

      ——金眉生題江西九江琵琶亭

      聚散總前緣,最相宜明月一船,清風兩岸;

      古今幾名士,合共唱大江東去,秋雁南來。

      ——萬象周題江西九江琵琶亭

      一亭直鎖湖心月;

      雙劍橫磨水面風。

      ——郭孝勤題江西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四面煙浮湖上繞;

      一亭月在水中央。

      ——胥伯丹題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www.

      四面湖山亭在水;

      半堤楊柳寺藏煙。

      ——鄭同浩題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

      兩泓湖水開金鏡;

      九疊峰巒展玉屏。

      ——郭壽群題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

      軒窗遠渡云峰影;

      幾席平分月漾光。

      ——雷寄云題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

      煙景嵐光人自在;

      水花鏡月佛菩提。

      ——傅夢弼題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

      道是當年舊明月;www.

      好將勝地記湖山。

      ——唐英題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

      才識廬山真面目;

      且將湖水洗心頭。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1)

      紅雨一春簾外水;

      青山六代畫中詩。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2)

      恰好亭臺駐煙月;

      可無觴詠對湖山。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3)

      紅雨一春簾外水;

      青山六代畫中詩。www.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4)

      近水遠山山水色;

      西亭東廊廊亭煙。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5)

      畫槳藻萍鷗外境;

      碧波楊柳鏡中天。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6)

      恰好亭臺駐煙月;

      可無觴詠對湖山。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7)

      疏煙流水自千古;

      山色湖光共一樓。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8)www.

      煙水亭,吸水煙,煙從水起;

      風浪井,搏浪風,風自浪興。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9)

      舟泛煙波,雙槳蕩開雙劍影;

      月溶水浪,一亭鎖住一湖心。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10)

      煙柳有情,駘蕩春光,風籟更催晨笛起;

      水天無際,澄鮮秋色,月明遠共夜珠來。

      ——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煙水亭(11)

      晚上孤亭,影倒一湖煙水;www.

      夜橫高枕,聲來九派風濤。

      ——李季峰題江西九省江甘棠湖煙水亭

      四大皆空,但見煙中雙畫舫;

      萬籟俱寂,忽聞水上一聲鐘。

      ——黃開榜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笑傲煙霞,神仙福份原非小;

      交融水乳,文字因緣不厭多。

      ——何云龍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湖上相看,雙峰不改長春色;

      亭前兀坐,疊嶂能生出世心。

      ——胡士樵題江西省九灑甘棠湖煙水亭www.

      勝利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陰里;

      清游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空。

      ——阮元題江西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公幻邯鄲夢,我游煙水亭,誰真誰假;

      劍拍東林云,鶴飛西江月,亦佛亦仙。

      ——楊曾尉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煙柳有情,駘蕩春光,風籟更催晨笛起;

      水天無際,澄鮮秋色,月明還共夜珠來。

      ——胡文輝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勝跡表宮亭,況恰當廬阜南橫,大江東去;www.

      平湖滿煙月,誰補種四周楊柳,十里荷花。

      ——陳次亮題江西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煙水亭在九江甘棠湖中。它南倚廬山,近依長江,北臨鄱陽湖。上聯就此地理位置對重重勝跡作了交代,寫出煙水亭與大江、湖山襟連的宏偉景觀,借此襯托煙水亭的不凡氣勢。表,顯出。宮亭,指宮亭湖,即江西省鄱陽湖。廬阜,廬山。下聯由遠而近,立足小亭,放眼望去:煙霧迷茫中的湖面上灑滿了月光。楊柳婀娜,荷香陣陣。具體描繪了亭與煙月、楊柳、荷花為鄰的景色,寫得疏朗有致,令人向往。)www.

      請看世局如棋,天演競爭,萬國人情同劇里;

      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渺,雙峰劍影落樽前。

      ——蔡公石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煙水繞孤亭,憶曾此處登臺,英發雄姿臨八面;

      荻楓凄九派,懷想當年顧曲,風流佳話各千秋。

      ——邢瑞南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柴桑幾度滄桑,看血雨澆春,迎來萬戶紅旗、千山碧樹;

      五老依然不老,笑甘棠釀酒,醉倒兩行翠柳、一脈青峰。www.

      ——蔡若虹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一亭獨立波心,煙水蒼茫,看雨后晴初,九疊屏張紅錦帳;

      千載常留勝跡,歲時游賞,問名流學士,幾人詩被碧紗籠。

      ——郭壽群題江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

      世道可憑乎?什么達官、什么名卿,又什么才子仙姝,極目古今愁,云散風流,都付春婆一夢;

      人生行樂耳!有此夕陽、有此芳草,更有此湖光山色,放懷天地闊,高歌長嘯,何妨濁酒三杯。

      ——石尊信題東西省九江甘棠湖煙水亭www.

      掃盡煙云,現出匡廬真面目;

      挽將逝水,認明禹甸舊源頭。

      ——熊香海題江西九江光復亭

      一條界破青山色;

      萬古帶疑白練飛。

      ——江西廬山觀景亭(1)

      橫奔月窟千里雪;

      倒瀉銀河萬道雷。

      ——江西廬山觀景亭(2)

      (廬山又名匡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山多險絕勝景,匡廬瀑布更是名傳天下。此聯描繪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和形象。“奔”、“瀉”繪瀑布噴灑而出之景,“橫”、“倒”定勢不可擋之狀。都很貼切生動。至于“千堆雪”出自蘇軾《赤壁懷古》詞“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銀河”出自要白《望廬山瀑布水》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作者從視覺角度刻劃瀑流飛濺,水花如云的形象。“萬道雷”受蘇軾《聞林夫當徙靈隱寺寓居》“不知水從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詩句啟發,又從聽覺角度寫出了飛瀑響聲震天的氣勢。聯語繪聲繪色,想像雄奇瑰偉。)www.

      潔白飛泉,下瀉倒懸成雪練;

      蜿蜒公路,盤旋而上似銀蛇。

      ——江西廬山觀景亭(3)

      四壁云山九江棹;

      一亭煙雨萬壑松。

      ——江西廬山御碑亭(1)

      (御碑亭,又名“白鹿升仙臺”,在廬山仙人洞西北的秀峰上。亭內有朱無璋所寫的《周顛仙人傳》碑刻。據說,一次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和尚周顛高唱《太平歌》,有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之詞。后又助朱作戰。事畢周歸廬山乘白鹿升天。朱稱帝后,在廬山建亭立碑,以資紀念。亭筑于峰頂,舉目眺望,可見云海山巖松濤。低頭俯視,江上帆影點點。登臨此亭,如置身于畫境,塵慮頓釋,山風徐來,飄飄然有超凡脫俗之感。聯語點出了御碑亭四周的景色,落墨于云巖、煙雨、松樹、江船,由少及多由近及遠,境界開闊,可謂佳構。)www.

      故從此處尋蹤跡;

      更有何人告太平。

      ——江西廬山御碑亭(2)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唐英題江西虎溪三笑亭

      (亭在廬山東林寺,寺前有虎溪,溪上有石拱橋。東晉高難度僧慧遠在寺中創設“白蓮社”故常有僧俗來往,據說他送客從不過橋。一次,陶淵明、陸修靜來訪,慧遠送客出門,談興正濃,不覺走過了虎溪橋,三人發覺后,大笑而別,后人遂于橋畔建亭,以記其事。上聯“橋跨虎溪”四字,點明亭的位置。三教,指陶淵明所代表的儒教,慧遠所代表的釋教和陸修靜所代表的道教。三人在此傾談交流,會心而笑。文苑佳話的介紹,使名山古跡增光添彩。下聯“蓮開僧舍”,蓮為佛教象征,此指慧遠創建蓮社,宏揚佛法,故云“蓮開”。華嚴教義認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小事物間相容相即,故云一朵蓮花可見一世界。又認為佛為昨樂眾生而幻化無數之身,故云一片蓮葉體現一如來。如來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聯語切亭切寺,言事言理,對仗工整,是作者精心結撰之作。)www.

      楓葉荻花秋瑟瑟;

      回崖疊嶂凌蒼蒼。

      ——瑞辛儒題江西湖口石鐘山揖翠亭

      我輩復登臨,壺觴須就陶彭澤;

      群公有慚色,勛業終歸馬伏波。

      ——江西湖口石鐘山揖廬亭(1)

      絕頂共攀躋,江上琵琶向誰語;

      五峰相揖讓,山中云物待吾開。

      ——江西湖口石鐘山揖廬亭(2)

      且住為佳,到此何妨不坐;

      浮生若夢,勸君不必多忙。

      ——彭玉麟題江西湖口石鐘山紺園且閑亭www.

      城鏡照晴空,謫仙去后來坡老;

      石鐘留勝跡,小姑依舊對彭郎。

      ——潘偉如題江西湖口江天一覽亭

      能容湖水心胸闊;

      得見廬山面目真。

      ——江西永修吳城望湖亭(1)

      地以人傳,溯自周郎飛戰,蘇子題詞,仙吏將才,千古各成奇跡;

      天留我住,方教彭蠡風帆,匡廬瀑布,水光山色,一時都入壯懷。

      ——江西永修吳城望湖亭(2)

      五夜樓船,曾上孤亭聽鼓角;www.

      一樽濁酒,重來此地看湖山。

      ——曾國藩題江西永修吳城望湖亭

      東下壯軍聲,橫槊高歌,遙想一時豪杰;

      北歸停使節,落帆小泊,閑看千里湖山。

      ——馮展云題江西永修吳城望湖亭

      戰艦列千軍,想當年小喬夫婿,破浪乘風,我少雄姿英發。今我戈船來擊楫,吊古憑欄,嘆幾許事業興亡,只贏得殘灰劫火;

      湖天開一碧,看此日大地山河,落霞孤鶩,無非活潑生機。誰家鐵笛暗飛聲,悲歌擊筑,把那些滄桑感慨,都付與芳草斜陽。www.

      ——彭玉麟題江西永修吳城望湖亭

      空洞洞天作飛飛響;

      活潑潑地故源源來。

      ——濟南趵突泉觀瀾亭

      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飛泉云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石琢堂題濟南趵突泉觀瀾亭

      有本者如是;

      知機其神乎。

      ——吳菊隱題濟南趵突泉望鶴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劉金門題濟南大明湖小滄浪亭www.

      荷花如城月如斗;

      名流作主泉作賓。

      ——山東濟南大明湖小滄浪亭

      翻飛千尋玉;

      倒瀉萬斛珠。

      ——山東省濟南千佛寺漱玉泉亭

      (漱玉泉亭在濟南千佛山千佛寺旁,亭前有噴泉。上聯寫清泉自地下涌出,水盛時翻飛出地面近半米之高水涌若輪,騰躍不息。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下聯寫泉水跳躍奔騰時如噴雪濺玉的壯觀景象。斛,古代計量單位,一斛為十斗。全聯描繪泉水,噴濺的動態聲勢,形象生動美麗,比擬貼切傳神,抓住了事物的特征。)www.

      有鶴松皆直;

      無花地亦香。

      ——山東濟南大明湖歷下亭(1)

      (聯語用律詩工對的手法,贊美古國名亭的秀美:上聯謂此地有古松鶴舞,環境清雅古存放;下聯極寫此地景色富有雅趣,不需要再在香花來增添芬芳。聯語文字簡練,雋永有味。)

      花須柳眼各無賴;

      湖月林風相與明。

      ——山東省濟南大明湖歷下亭(2)

      有亭翼然,纖塵不染;

      高山仰止,清光大來。www.

      ——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3)

      云藍水碧之間,看楊柳樓臺、荷花世界;

      樹綠山青而外,認圣賢桑梓、齊魯封疆。

      ——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4)

      勝景畫圖開,憶杜老當年,豪氣縱橫傾北海;

      酒痕襟袖滿,自杭州至此,風光明媚似西湖。

      ——山東濟南大明湖歷下亭(5)

      於乎前王不忘,春省耕、秋省斂,游豫為諸侯度;

      大哉圣人之道,智樂水、仁樂山,上下與天地同。www.

      ——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6)

      何人負漁洋才名,對殘照西風,留得詩篇傳海內;

      此地經杜陵小憩,問湖光山色,何能瀟灑似江南。

      ——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7)

      風雨送新涼,看一派柳浪竹煙,空翠染成摩詰畫;

      湖山開晚霽,愛十里紅情綠意,冷香飛上浣花詩。

      ——山東糖果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8)

      (大明湖位于濟南市舊城北部,《老殘游記》稱城內“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歷下亭在湖中的小島上始建于北魏。今存為清代建筑。上聯寫雨中之景。和風細雨送來了陣陣涼意,放眼一看,柳枝搖曳,竹含煙霧,雨霧中蒼翠欲滴的景色好似王摩詰的一幅名畫。“浪”字描寫了柳枝在風雨中搖曳的風姿。“煙”字表現了雨打竹林,霧氣升騰,一片迷濛的景象。摩詰,唐代詩畫家王維的字。下聯繪雨后風光。雨止之后,叢叢綠樹,簇簇紅花,在夕陽中更加嫵媚多姿,有如五代時詩人韋莊《浣花集》里一首首動人的詩歌。此聯用古代著名畫家的畫和著名詩人的詩來比歷下亭雨中雨后的美景,與傳統的說法“畫是無聲之詩,詩是有聲之來畫”相通。)www.

      風雨送新涼,看一派柳浪竹煙,空翠染成摩詰畫;

      湖山開晚霽,愛十里紅情綠意,冷香飛上浣藥詩。

      ——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9)

      秋水碧無際;

      夕陽紅半城。

      ——崇恩題山東省濟南大明湖歷下亭

      海右此亭古;

      濟南名士多。

      ——清·何紹基(集杜甫句)題山東濟南大明湖歷下亭(1)

      山左有古歷亭,坐覽一帶幽齊之勝;

      大清當今萬歲,是為九年己未所修。www.

      ——清·何紹基集(集《蘭亭序》句)題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2)

      山左稱有古歷亭,坐覽一帶幽燕之盛;

      當今誰是名下士?不覺三嘆感慨而興。

      ——清·何紹基題山東省濟南大明湖歷下亭(3)

      (上聯寫登亭所見。說亭上可縱覽自古以來幽燕一帶人文薈萃的盛況。山左,太行山之左,為山東別稱。幽燕,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唐·陳子昂《感遇》詩:“自然幽燕客,結發事遠游。”下聯寫登亭所感。“當今誰是名下士?”是針對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句“濟南名士多”而問。因時勢日下,“名士”不多,故作者“三嘆”之余且叢生無限“感慨”。本聯氣韻老成,言簡意賅。因對仗關系,“幽燕一帶”作“一帶幽燕”,這是倒裝句法。)www.

      楊柳春風,萬方極樂;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郭沫若題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

      獨上高樓,是山色湖光勝處;

      誰家畫舫,正清歌美酒酣時。

      ——方萱年題山東濟南大明湖歷下亭

      (上聯從靜的角度寫,登上高樓,俯瞰全景,把千佛山山色、大明湖湖光,盡收眼底,突出了歷下亭的秀麗。下聯從動的角度寫,畫舫穿行,滿載著清歌美酒,不負良時,這就構成了流動畫面,使游人的聲音笑貌,仿佛都浮現了出來。上下聯高下相映,動靜咸宜,把歷下亭的美寫得濃淡適度,恰到好處。讀者可以透過楹聯筆墨,窺見作者獨上高樓時的拔俗氣概和借問畫舫時的灑脫神情。)www.

      宛在水中央,垂柳當門花四壁;

      坐看云起處,好似遠郊佛千尊。

      ——清·劉鶚題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

      活水問源頭,七二名泉隨地涌;

      好山排對面,一千尊佛隔墻看。

      ——張裕釗題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

      鑿壁開窗,最可喜雪霽南山、霞明東海;

      庋床枕水,有幾個春宵聽雨、秋月彈琴。

      ——豐申泰題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

      前不見古人,痛飲狂歌,爭艷說北海壺觴、杜陵詩筆;www.

      此中有真意,洗心滌慮,好領略佛山倒影、湖水涵清。

      ——任奉剛題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歷下亭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頓教歷下古亭,千古入詩人歌詠;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試問濟南過客,有誰繼名士風流。

      ——龔藹仁題山東濟南大明湖歷下亭

      望云慚高鳥;

      臨水愧游魚。

      ——劉重慶題山東濰坊十笏園四照亭

      金樽酒滿月初上;

      紅藕花香客正來。www.

      ——曹仲銘題山東濰坊十笏園四照亭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山東濰坊十笏園四照亭

      荷風送香氣;

      山月含清輝。

      ——郭恩賡題山東濰坊復園依綠亭

      心寬忘地窄;

      亭小得山多。

      ——黃慎題山東濰縣聚卉園明秀亭

      曲徑通幽處;

      連山到海隅。

      ——山東泰山云步橋酌泉亭(集句)

      且依石欄觀飛瀑;www.

      再渡云橋訪爵松。

      ——山東泰山云步橋酌泉亭

      風塵奔走,歷盡艱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積成功德敢朝山。

      ——劉振聲題山東泰山云步橋酌泉亭

      跋險驚心,到此浮云成幻夢;

      登高極目,從此俗慮自消沉。

      ——劉光照題山東泰山云步橋酌泉亭

      天門倒瀉一簾雨;

      梵石靈呵千載文。

      ——虞斌岱題山東泰山高山流水亭

      萬頃田疇,四時畫景;www.

      千家砧杵,五夜泉聲。

      ——山東省輝縣百泉放魚亭

      (百泉,又名百門泉,位于輝縣西北2.5公里的蘇門山南麓。因泉眼眾多,故名。泉水清澈,水涌如珠,碧波粼粼,與蘇門山相映生輝。放魚亭在東側,原名更衣亭。傳說古之官吏下水游泳,在此更衣。上聯寫白天的景物,表現了一種廣闊無垠的靜態之美,而這種美又因四季產生不同的畫面。下聯寫夜晚的景物,表現的卻是一種生機勃勃的動態之美。砧杵,搗衣的墊石和棒槌,這里代指農家的搗衣聲。唐代錢起《樂游原晴望上中書李待郎》詩有“千家砧杵共秋聲”,聯語省略用之,午夜,猶五更。讀下聯,使人似聞潺潺的流泉聲和此起彼伏的搗衣聲,0它們奏出了百泉夜晚的交響曲。聯語僅十六字。精練而富美感,以四個數目字領起,對仗工整。)www.

      四顧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覽眾山小,人奚足算哉。

      ——山東泰山絕頂亭

      一日無心出;

      群山不敢高。

      ——蕭髯公題山東泰山絕頂亭

      (泰山為我國五岳[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高度不及華山、衡山,然地處東部,傳統認為東方為生命之源,是希望和吉祥的象征,因而古代帝王常來此封禪,泰山遂為五岳之長。孔子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說(見《孟子·盡心上》)。聯語用側面烘托手法。上聯從高空寫,太陽觀測了一下泰山的高度,無心出來和它較量了。下聯從地面寫,群山俯伏在泰山腳下,沒有誰敢說聲我比它高。全聯十個字,用擬人法,“無心”、“不敢”,寫得生動形象,風趣幽默。杜甫《望岳》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想象從泰山頂俯視群山的矮小,此聯則從地面仰視泰山的高大,可謂異曲同工。)www.

      高筑兩椽先得月;

      不安四壁怕遮山。

      ——山東泰山普照寺篩月亭

      龍躍九霄,云騰致雨;

      潭深千尺,水不揚波。

      ——山東泰山西溪石亭

      圣代即今多雨露;

      仙鄉留此好泉源。

      ——山東陽谷縣古阿井六角亭

      中天臺觀高寒,但見白日悠然,黃河翻滾;

      東京夢華銷盡,徒嘆城郭猶是,人民已非。

      ——康有為題河南開封龍亭

      (亭在市西北隅,原為宋皇宮御苑的一部分。清康熙三十一年建萬壽亭,供皇帝誕辰時文武百官朝賀之用。上聯說,登上皇宮高樓,寒意襲人,只覺白晝漫長,黃河滾滾,東流入海。中天,河南在中國中部。下聯說,東京繁華的景象如夢般消逝,只嘆山河依舊,政權卻已變遷了。東京,北宋稱汴京(開封)為東京。夢華,指繁華景況。宋·孟元老有《東京夢華錄》。作者前期是變法維新的發動者和領導人,此為后期(1923年)之作,思想傾向于保皇,故聯中抒發了懷念與悼惜清王朝的消極情緒。而這層意思又是通過對景物的變化來表現的,懷舊與失落的感情表現得很濃。末句用曹丕《與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句意。)www.

      香稻萬頃奔眼底;

      高峰三座來胸前。

      ——河南輝縣蘇門山農碩亭

      海面未觀多大水;

      岳巔即躋不看山。

      ——河南輝縣蘇門山振衣亭

      鑿開魚鳥忘情地;

      展盡江湖極目天。

      ——宋文憲題河南許昌展江亭

      幽徑天姿呈獨秀;

      古園國色冠群芳。

      ——河南新野牡丹亭

      小山承蓋;

      大河前橫。

      ——河南三門峽披云亭(1)www.

      憶仙石于五羊;

      渺天涯之一角。

      ——河南三門峽披云亭(2)

      此地當熊嶺嵯峨之北;

      有水自龍門屈曲而來。

      ——河南三門峽披云亭(3)

      襟帶有情,繞郭河聲從地出;

      煙云如畫,隔窗山色自天來。

      ——河南三門峽披云亭(4)

      溱洧極蒼茫,倘具大楫方舟以濟;

      士女同搴涉,嘗為采蘭贈藥之游。

      ——河南新鄭樂水亭

      濤浪風云,今乃得遠幾席之上;www.

      悲傷憔悴,而自放于山水之間。

      ——胡君復題武漢快哉亭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棗實;

      猶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與君笛里聽梅花。

      ——武漢太白亭

      此間可談風月;

      斯世豈有神仙。

      ——朱士彥題武漢太白亭

      (上聯蘊含一典故。即《梁書·黎勉傳》所載,南朝梁大臣徐勉正色對客人說:“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風月,指不涉政治的自然美景。下聯也有典。漢武帝好神仙,但屢求不得,說過“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的話。聯意謂世間本無神仙,必欲求仙,唯有在此處求之。因李白瀟灑脫俗,有謫仙之稱。聯語灑脫、豪放,在對仗工整中別有與一種英爽之氣。作者以虛襯實,表現了太白亭宛如仙境的特有風韻。)www.

      千年仙棗不留核;

      五月落梅猶有花。

      ——何紹基題武漢太白亭

      此地繞千秋風月;

      偶來作半日神仙。

      ——余本敦題武漢太白亭

      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畢沅題武漢太白亭

      九十道泓灣,爭銜四望,漾碧波萬頃,浮地搖天。愛翠疊山環,云迷鶴嶼,漁唱蘭舟,風翻鷗鷺。邑人征旅,何妨暇日春游?趁紅梅飄馥,綠柳吹綿,且向長天樓瞻月,行吟閣抒懷,繪取東湖畫卷;www.

      數千年青史,氣壯三秋,有鴻篇幾頁,沁脾動腑。憶騷吟澤畔,焰烈江潯,祠標武穆,義表女墩。雅賦清詞,須頌人間正道。有辛亥摧枯,紅旗飛漢,更為中華世揮筆,錦繡圖添彩,高歌古鎮新容。

      ——孫天赦題武漢東湖湖心亭

      理池東榭,構池西廊,即此點綴工夫,記得是主人待有處;

      背一囊琴,攜一壺酒,到這清涼境界,卻好個漢口夕陽時。

      ——徐煥斗題武漢浮碧亭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www.

      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湖北襄樊草廬亭(1)

      南華經,相如賦,班固文,馬千史,薛濤箋,右軍帖,少陵詩,摩詰畫,屈子離騷,古今絕藝;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濤,廬山瀑布,宇宙奇觀。

      ——湖北襄樊草廬亭(2)

      小謫風塵來此地;

      曾經月夜訪遺蹤。

      ——湖北省施南問月亭(1)

      有亭翼然,可許題詩玩明月;www.

      斯人宛在,曾經把酒問青天。

      ——湖北省施南問月亭(2)

      (傳說李白曾來恩施的問月亭游覽。亭名即用“青天有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出句說,有座亭子像飛鳥展翅,可以準許在此賞月題詩。有亭翼然,見歐陽修《醉翁亭記》。對句說,詩人好像還在,曾經舉起酒杯向青天提出詢問。把酒問青天,見蘇軾《水調歌頭》詞。聯語嵌入“問月亭”三字。上句寫玩月,下句寫問月,反映了詩人超脫、豪放的情懷。)www.

      人笑我長眠,世上那堪睜眼看;

      我嘆人盡夢,道旁曾借枕頭來。

      ——湖北省黃岡市睡仙亭

      (睡仙亭,在赤壁公園內,為赤壁六亭之一。聯語不見一“睡”字,卻字字切題。上聯的“那堪”,那里值得之意,把滿腹牢騷與對當時社會之憤激,盡露紙上。下聯更有看破紅塵,一睡方休之意。借枕頭,用盧生住店,睡呂仙之枕,備極榮華,醒來,店主所炊黃梁尚未熟典。)

      江水無情紅,憑吊當年,誰別識子布卮言、興霸良策;www.

      湖山一望碧,遺留勝跡,猶懷想周郎聲價、陸弟風徽。

      ——湖北省蒲圻縣翼江亭

      (翼江亭,位于蒲圻縣赤壁上臨江的絕壁頂上,近代所建。因赤壁山與鐵山兩脈如鯤鵬兩翼而得名,此外相傳為周瑜破曹軍的哨所。翼江亭對岸烏林原是曹軍大本營,到今留有“曹操灣”和曹軍血流成河的“紅血港”等遺跡。“無情紅”三字,道出了當年赤壁大戰的壯烈與驚心動魄。上下聯的末兩句,以深沉細膩的筆觸,描述了甘寧和張昭的辯論場面與周郎(瑜)、陸弟(遜)指揮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的雄才大略。據《三國志》載:甘寧(字興霸)向孫權獻先取江夏進而奪取荊州之策,遭張昭(字子布)反對,二人爭辯不休,后孫權贊同了某寧的主張。此事即“子布卮言,興霸良策”的由來。上下聯的末兩句亦套用清朱彝尊《滿江紅·吳大帝廟》詞中句:“想當日周郎陸弟、一時聲價。乞食肯從張子布?舉杯但屬甘興霸。”對聯寫景、詠史、抒情結合,讀之令人發思古之幽情。)www.

      [此貼子已經被陸君云于2002-8-19 8:52:45編輯過]

      回版主版主:

      你的愿望已在在下自己的主頁“聚異齋”中正在實現。只是資料不足尚在整理中。故此再謝!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編輯過]

      亭聯集(下--1)無限夕陽千樹葉;

      四圍空翠一亭山。

      ——秦瀛題長沙麓山愛晚亭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暉,憑添楓葉三分艷;www.

      春光無限好,生花妙筆,難寫江天一色秋。

      ——長沙岳麓山愛晚亭(1)

      (亭在長沙麓山青楓峽口,周圍古木參天,濃蔭敝日,秋來萬楓疊障,層林盡染。是取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筑此亭。生花妙筆,比喻高超的文筆。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瞻逸,名聞天下。”江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句首點“晚”字,謂晚景自可嗟嘆,此固常情;但馬上一轉,謂落日余暉,卻更能增加楓葉的艷麗。此句化用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句意而襯以楓葉,顯得更加有力,更為出色,亦更使人鼓舞。再回頭說“春光無限好”,此亦常情,無可辯駁。但亦馬上一轉,認為雖是生花妙筆,能寫春景,卻難寫江天一色的秋景。則春光雖好,難敵秋光。亟寫秋景可愛,為此聯特色。聯語在輕松描寫中,將景、情、理互為滲透,給人以鼓舞力量。)www.

      夕陽雖好近黃昏,白日依山,莫若晨曦出海;

      秋氣從來多肅煞,丹楓如畫,何如紅芍飄香。

      ——長沙岳麓山愛晚亭(2)

      愛日喜雨,蒸潤著錦繡河山。匯八百里洞庭,聳七二峰衡岳,歸樓聽葉、古寺飛鐘、林下停車、亭前放鶴;雪漢魏最初勝跡,覽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蘭,豈惟賞心憩足?歲月莫蹉跎,直茲風和景淑、且登臨看東流帆轉、南浦雁回、北麓斗橫、西巒光霽;

      晚煙朝霞,烘籠過繁華廈宇。溯三千年歷史,數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尸、離騷憂國、遺書匡世、評論興邦;乃周秦以還賢哲,皆吳楚群知碩彥,當驕地靈人杰,應惜寸時分陰。平生須砥礪,到此游目騁懷,安能負這春圃桃紅、夏池蓮脂、冬閣梅素、秋嶺楓丹。www.

      ——長沙岳麓山愛晚亭(3)

      山徑愛好舒,五百夭桃新種得;

      峽云深翠點,一雙馴鹿待籠來。

      ——程頌萬題長沙岳麓山愛晚亭

      忽訝艷紅輸,五百夭桃新種得;

      好將叢翠點,一雙馴鹿待籠來。

      ——羅典題長沙岳麓山愛晚亭

      一亭雄楚望;

      百里見瀟湘。

      ——吳恭亨題長沙望湘亭

      世界半瘡痍,城廓人民環眼底;

      英雄一盼睞,山川門戶在胸中。www.

      ——劉心源題長沙望湘亭

      大翼垂天九萬里;

      長松拔地五千年。

      ——長沙岳麓山亭

      月光千里白;(另一版本為:“日光千里白;”)

      秋色一天青。

      ——湖南岳陽洞庭君山亭(1)

      (此聯展現了洞庭湖秋夜景色。上聯化用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皓月千里”句,說皎皎的月光照著千里洞庭,一片白茫茫。下聯說,秋天的湖水碧綠,群山青翠,天地青湛湛。此聯是靜態的景物描寫,“白”和“青”都是冷色,結合起來,自然產生平靜、空寂、冷清的感覺,令人仿佛進入一個被月光凈化了的境界。)www.

      波開云日諸峰出;

      浪涌魚龍夾岸海。

      ——湖南岳陽洞庭君山亭(2)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湖南衡山半山亭

      亭有龍盤,何不在天飛霹電;

      岳常鳳集,都來此地聽簫韶。

      ——湖南衡山盤龍亭

      山若有靈應識我;

      水如無意莫回頭。

      ——湖南桃源水源亭

      洞辟幾時,問桃花而不語;www.

      亭蹲一角,對潭水以懷情。

      ——李維丙題湖南桃源水源亭

      村舍儼然,笑漁人迷不得路;

      水源宛在,偕太守常來問津。

      ——曾昭寅題湖南桃源水源亭

      漁父不來,桃花何處;

      空亭獨在,流水自閑。

      ——巖村題湖南桃源問津亭

      絕境此何來,版圖原非劉氏土;

      避秦意休問,世家本屬晉時人。

      ——余良棟題湖南桃源問津亭

      欲覓桃源,須招漁父重來,指點當年蹊徑;www.

      若評政事,應請秦人外出,衡量今日世情。

      ——湖南桃源問津亭

      欲問仙源只此是;

      后來圖畫了非真。

      ——吳恭亨題湖南桃源佳致亭(集句)

      磨鐫六代斯文在;

      歌呼四山明月生。

      ——湖南桃源佳致亭(集中興碑字)

      竊怪當日仙人,獨思漁父;

      遍尋此中村落,不見桃花。

      ——巖村題湖南桃源伴霞亭

      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www.

      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

      ——吳丈蜀題湖南省岳陽懷甫亭

      (懷甫,指懷念杜甫。杜甫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晚年漂泊西南,死在由長沙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上聯懷古,當年,詩人生活在洞庭湖邊的一條小船上,曾嘔心瀝血和淚寫了大量反映社會創傷、民生疾苦的光學詩篇,但也無補時艱。瘡痍,創傷。比喻地方遭受破壞或災害后的景象。洛水,指代杜甫故鄉鞏縣。下聯頌今,謂人間已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種憤激沉痛的詩作不會產生了,詩人也正可安眠在故鄉的土地上了。舊時寫懷古,總與傷今聯系,此聯則與頌今配合,不落窠臼。“已無詩”三字,從反面襯托。更是言約意豐。)www.

      云帶鐘聲穿樹出;

      月移塔影過江來。

      ——湖南省邵陽雙清亭(1)

      (雙清亭,始建于宋,因在湖南邵陽市北,資、邵二水匯于其下,故名。此亭與屹立于資水之北的北塔隔江相峙。本聯生動地刻劃了景物的神韻:白云、鐘聲、銀月、塔影,融和成一種清幽的境界。作者構思奇特:鐘聲隨著白云穿樹而出,月光輕柔直瀉,水中塔影隨西沉之月而移動,似姍姍過江與亭會和。聯語有聲有色,寫出強烈的動感與景色的空靈幽美。)www.

      雙雙對對皆然,為江為塔為橋,來人亦復如此;

      清清白白所在,是月是風是水,此身其又云何。

      ——湖南省邵陽雙清亭(2)

      (上聯抓住“雙”字。首句“雙雙對對皆然”為意起,下以排比鋪寫資邵雙流、北塔雙聳、雙橋虹跨,及雙雙對對過客。下聯抓住“清”字。首句也為總起,下寫月白風清水碧的自然風光。結句設問,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即來往人等也當清白處世。聯語巧妙地嵌入“雙”、“清”二字,兩明了“雙清”的涵義,富有人生哲理。)www.

      樓閣宛在虛空,恰當面面疏欄,同坐清風明月我;

      水石尚留寒翠,愿得家家團扇,添畫青山白云人。

      ——曾伯隅題湖南邵陽雙清亭

      把酒滌煩襟,任天涯草綠,世界塵紅,此心澄似雙清水;

      憑檻舒畫眼,看遠浦帆檣,夕陽城郭,勝概多于六嶺春。

      ——湖南邵陽雙清亭

      后會有期,此后莫忘今日語;

      前程無限,向前須問過來人。

      ——湖南祁陽涼亭

      逢人便說斯泉好;www.

      愧我無如此水清。

      ——湖南省嘉禾縣珠泉亭

      (湖南省嘉禾縣城北郊有清澈如鏡,吐泡如珠,故名珠泉。上聯寫“泉好”,但卻不直接描繪泉水及風光之美,只抓住“逢人便說”這個側面,表達人們贊賞此泉到了忍不住的地步。下聯寫“水清”,并由此想到為人,檢點自我不如此水之清,既達到了贊泉的目的,又將聯語的思想性推向一個新的層次。觸景生情,悟及為人修身乃寫聯常見的手法,但一般都只告誡他人,而此聯在清與濁問題上卻不責人,只反躬自問。在寫法上頗有特色。)www.

      校書風流此亭續;

      澧右山水天下奇。

      ——吳恭亨題湖南慈利溇澧亭

      楊柳四圍如入畫;

      水天一色合吟詩。

      ——張心量題湖南慈利溇澧亭(1)

      再來如不勝情,剩一局棋枰,尋十年詩興;

      高處正宜縱目,看四圍山水,聽八曲漁歌。

      ——張心量題湖南慈利溇澧亭(2)

      莫謂草廬無俊杰;

      須知山澤起英雄。

      ——陳天華題湖南新化路亭www.

      讀歐公豐樂雄文,流風未沫;

      吊帝子藩封遺址,落日無言。

      ——田東溪題湖南澧城屢豐亭

      畫里有人家,落日牛羊來古道;

      閣中思帝子,故宮花草浸荒臺。

      ——周春華題湖南澧城屢豐亭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色頂莫辭勞。

      ——湖南省衡山半山亭

      (半山亭在湖南省衡山南岳鎮與祝融峰之間。上聯“遵首而行”,語出《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矣!”告誡人們切莫半途松勁。下聯是鼓勵語,“會心不遠”出《世說新語·言語》:“會心處不必在遠。”會心,領悟,領會。聯語充滿人生哲理:欲登絕頂,一要遵道,即循序而進,不急不躁;二勿半途而廢;三要有信心;四要勿辭辛勞。登山如此,成功之道亦然。本聯出語誠懇,樸素自然。)www.

      上方月出初生白;

      下界塵飛不染紅。

      ——梁士竹題廣州白云山半山亭

      (白云山,在廣東省廣州市北郊,由三十多個山峰組成,因主峰摩星嶺常有白云繚繞而得名。此聯切地繪景。立足于小亭,抬頭遙望,皓月當空;俯首遠眺,清輝普照。道家以“白云”喻仙界,以“紅塵”稱人世。上聯謂云起先是暗黑,至天上月出而始露皎白。下聯意謂下界雖塵飛卻不染紅,即超然于塵俗之外。全聯旨在悟道。)

      旭日朝霞紅雨亂;www.

      天風海水白云閑。

      ——郭沫若題廣州白云山聽濤亭

      珠海正橫流,不盡滾滾英雄,誰作南天石柱?

      白云反勝概,即此亭亭聳峭,全收百粵江山。

      ——廣州守云亭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廣州珠江側亭(集《蘭亭序》、《赤壁賦》)

      (上句出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下句出宋·蘇軾《前赤壁賦》。珠江亭,在海珠橋上。海珠橋,橫跨于廣州市區的珠江上。行人如流,熙來攘往,上聯正反映了橋上的熱鬧情景,集句可謂恰到好處。因橋跨珠江,臨江面海,游人不絕。下聯描繪了清風水波之景,寥寥兩筆,點出好一派悠游氛圍。真是珠聯壁合。聯語上下句相對,雖為集句而自然天成,卻不露痕跡。)www.

      百戰煙火無雙地;

      五嶺歸來第一山。

      ——廣東博羅羅浮山補山亭

      從南海來時,經卷藥爐,百尺江樓飛柳絮;

      自東坡去后,夜燈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廣東省惠州市西湖六如亭

      (六如亭在惠州市西湖后的孤山上,有蘇堤直達。東坡之愛妾王朝云葬此。宋紹圣元年至四年,蘇軾謫居惠州,極有政績,當地人民甚為懷念,有多處紀念物,至今猶存。上聯寫東坡貶留惠州時之事,對東坡及其愛妾寓惠時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概括。經卷藥爐,引自蘇東坡“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姻緣”詩句,點出東坡偕朝云謫居惠州時藥爐為伴、經卷為鄰的情景。百尺江樓飛柳絮,相傳東坡在惠州合江樓上命朝云唱《堞戀花·春深》一詞,當她唱到“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時,竟泣不成聲,此足證東坡夫婦對己不幸遭遇的傷感。下聯寫東坡離開惠州后的情景變化。朝云葬于此處,雖有夜燈仙塔陪伴,終不免孤寂凄涼。人去亭空,湖冷月涼,冷到梅花。此聯極盡幽眇哀思,低沉婉轉,有一唱三嘆之致,誠為佳構。)www.

      放眼觀古今,尚容判事于斯,吾愿學東坡先生,留一段冷泉佳話;

      寄懷在山水,偶爾披襟過此,可權借西湖名勝,作片石風月清淡。

      ——張丹叔題廣東惠州西湖水亭

      亂山吞落日;

      平疇交遠風。

      ——王延康題廣東潮州西湖觀稼亭

      (公園在潮州市區,南宋時掘土為湖,湖內有艮山。觀稼亭是其勝跡之一。此聯寫傍晚遠眺之景。上聯寫眾峰突兀,巖石嶙峋,夕陽緩緩下沉,一個“吞”字,用擬人手法傳神地描繪了日落的動態。構思奇妙,形象生動。下聯用晉陶潛《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句,極目開闊的田野,微風徐來,給人爽心舒懷之感。“平疇”二字又緊扣“觀稼”主題。)www.

      青峰環郭繞;

      碧樹倚天扶。

      ——鄭光治題廣東潮州西湖觀稼亭

      伴云何處住?得住且住;

      問月幾時圓?見圓便圓。

      ——陳仲英題廣東省潮州步月亭

      (這副楹聯闡述一段禪機禪理,格調帶上了佛家偈語色彩。住,留。云行無意念,自然是得住且住。上聯寓意在于勸諭世人不要執著膠滯,去苦苦問訊“伴云何處住”,而要圓通超脫,隨遇而安,任他水流云住,永遠神明若定。月圓有定期,最好的辦法是見圓說圓,圓是永恒,圓是本相。下聯是勸人但重“見圓”,不必拘泥“幾時”,不必自尋煩惱,去區分陰晴圓缺。上下聯合起來,便在宣告:云能自住,月能常圓,萬物皆能自得,一切無勞人為,這樣就可以在步月亭悟禪,到達無掛礙的境地了。)www.

      十里江亭,昔日鱷魚今去盡;

      千重云樹,當年鳳鳥復來儀。

      ——林武林題廣東潮州棲鳳亭

      有公方見科名重;

      是氣原從道義生。

      ——廣東海豐方飯亭(1)

      熱血腔中只有宋;

      孤忠嶺外更何人。

      ——廣東海豐方飯亭(2)

      瀑水當亭晴亦雨;

      松濤繞榻夏猶寒。

      ——廣東新會圭峰山讀泉亭(1)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www.

      山云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廣東新會圭峰山讀泉亭(2)

      響徹銅琶,千古大江東去;

      吹殘鐵笛,一聲孤鷗南飛。

      ——廣東新會東坡亭

      眾生平等;

      一切有情。

      ——孫中山題廣東肇慶七星巖星湖亭

      水與石爭地;

      云攜山上天。

      ——廣東肇慶七星巖壁立亭

      地有七星鄰北斗;

      人如二客伴東坡。

      ——百菊溪題廣東肇慶七星巖壁立亭www.

      客游圖畫里;

      僧語云水間。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半山亭(1)

      (山在廣東省肇慶市東北,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本聯以游人駐足小亭、舉目所見的景物為吟詠對象。作者抓住寺廟的主要人物來描寫,一是游客,一是僧人。游客陶醉在如畫的天地中,寺景之美,不言而喻。僧人在云水迷蒙之中喁喁對話,其閑情逸致可見。此聯文字精煉概括,景物形神兼備。給人以超然脫俗之感。)

      到此處才進一步;www.

      愿諸君勿廢半途。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半山亭(2)

      彩霞團地;

      丹山登天。

      ——廣東曲江韶關觀日亭

      駐琴頭,志在高山流水;

      朝月閣,境開福地洞天。

      ——黎簡題廣東南海西樵山琴頭亭

      幾點梅花歸笛孔;

      一灣流水入琴心。

      ——廣東南海西樵山枕流亭

      春盡花魂猶戀石;

      雨余山氣欲吞潮。

      ——梁啟超題廣東省南海市西樵山枕流亭www.

      (亭在西樵山天湖畔。上聯以纏綿的情調描繪了一幅暮春落紅圖。春天將盡,花瓣紛紛飄落在山間巖石上,迷人的景色中彌漫著一層傷春氣氛,以“戀”字突現出來。下聯描繪雨后山林中霧氣氤氳,翻騰奔涌,好像要吞沒山溪春潮。隱寓作者當時有志不得申的憤激之情,以“吞”表現出來。上聯有秀麗、柔婉的陰柔美。下聯則是雄奇、勁健的陽剛美。一柔一剛,使意境的表現更有深度。)

      煙波澹蕩搖空碧;

      樓閣參差倚夕陽。www.

      ——曹謹堂題廣西桂林于越山筑越亭(集白居易句)

      千古江流環檻繞;

      萬重山色上城來。

      ——徐宗培題廣西桂林疊彩山望江亭

      四望山深藏古剎;

      一拳石老跨虛亭。

      ——謝光綺題廣西桂林疊彩山一拳亭

      先文穆風流宛在;

      家學士丘壑偶然。

      ——范時崇題廣西桂林七星巖碧虛亭

      五嶺春陽堪駐馬;

      四山云霽聽鳴鳩。

      ——王鵬運題廣西桂林三里亭www.

      乍來頗遠塵囂,靜聽水聲真活潑;

      久坐莫嫌荒僻,飽看山色自清涼。

      ——李蕓甫題廣西桂林李仙園避暑茆亭

      山從衡岳分來,數云外芙蓉,畫本都收眼底;

      水向蒼梧重匯,聽江頭琴筑,元音猶在人間。

      ——蔣綺齡題廣西桂林南薰亭

      (南薰亭在桂林北極路東、虞山舜詞左側。《孔子家語·辨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薰亭”,即據此命名。此聯寫桂林南薰亭山水風光。上聯從山寫來。桂林地處越城嶺以南,都龐嶺以西,附近諸山多與衡山關聯,所以說桂林諸山是衡岳分來。芙蓉,荷花,桂林市西群峰環繞中的西湖上遍植荷花,景色十分秀麗。登亭眺望這一帶如畫的美景,可以盡收眼底。下聯從水寫來。蒼梧山,在湖南省寧遠縣境內,湖南的湘江和廣西的漓江在蒼梧匯合。筑,古代弦樂器,形如琴,十三弦。桂林北舜山上有古跡“韶音洞”,相傳舜曾在此奏韶樂。閑坐亭上,可聽到江邊有人彈奏古韶樂之聲。聯語描繪景物從遠到近,有聲有色,能緊扣景點特征寫來,因得含蓄雋永之致。)www.

      剩黃鶴昔時人去,跨白鶴后洞仙來,想個中妙諦同參,始識一亭風景;

      采紅蓮湖畔聞歌,住碧蓮山居挹秀,倚空際孤峰獨秀,將收半壁靈光。

      ——廣西陽朔放鶴亭

      臨水開軒,四面云山皆入畫;

      憑欄遠眺,萬家煙火意關情。

      ——廣西陽朔大光亭

      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

      我為過客,空江一曲向誰彈。

      ——梁章鉅題廣西藤縣訪蘇亭

      (亭在藤縣江江月樓旁,宋代蘇軾貶官瓊州時,曾在藤江泛舟題詩。后人在此建亭紀念,亭內有蘇軾戴笠躡屐畫像。孤臣,指孤忠之臣,謂謂忠心耿耿卻得不到朝廷信任。扁舟留句去,指蘇軾被貶為瓊州別駕,乘小舟途經鐔江,夜半賞月作《江月》詩,有“系舟藤城下,弄月鐔江濱”句。鐔江即藤江。又名劍江,相傳唐有招撫使乘舟墜劍于水,故名。過客,過路之人。“空江”句是吊古,古人已去,空江獨流,向誰彈我心曲?本聯以“我”對“公”,表達了作者對蘇公的崇敬與懷念。)www.

      萬里赴瓊儋,夜起江心弄明月;

      一亭撫笠屐,我從畫里拜先生。

      ——姚若虛題廣西藤縣訪蘇亭

      柯如青銅根如石;

      花為四壁船為家。

      ——顧復初題成都草堂古柏亭(集句)

      至今斑竹臨江活;

      無數春筍滿林生。

      ——成都杜甫草堂亭(集杜甫句)

      絕頂望秋波,奔騰玉壘超三峽;

      名山宏道德,管領青山第一峰。

      ——四川青城山呼應亭www.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詩快寫浣花箋。

      ——歐陽夢蘭題成都市望江樓公園浣箋亭

      (浣花箋是唐代女詩人薛濤生前為寫詩而自制的彩箋,亦稱薛濤箋。后明朝蜀藩在其故址挖一井,用井水仿制薛濤箋,因稱“薛濤井”,井旁之亭稱浣箋亭。聯語格調閑雅,融景入情,用辭簡煉,寓意深沉。全聯意為:薛濤古井中的清泉,涵映著千竿修長的竹影,值此有浣花箋在,乘興寫出新詩來,定能增添雅興。上聯重在寫景,以“古井”、“竹影”烘托出四周景致的清幽;下聯重抒情,“快寫”兩字,文人墨客的閑情逸致呼之欲出。與“古”一“新”,不僅文字對稱,而且使人產生關于薛濤軼事的翩翩聯想,回味無窮。聯語構思用辭看似平易,其實精心著意,頗有藝術功力。)www.

      幽境忽詩來,十樣名箋供葉句;

      余甘留井冽,一甌春茗正花時。

      ——頑仙女史題成都望江樓公園浣箋亭

      引袖指寒星,古意蒼茫,看四壁云山,青來劍外;

      停琴佇涼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

      ——顧復初題成都市望江樓公園浣箋亭

      (上聯寫山。“引”、“拂”,襯出樓閣高聳入云,給人以無限遐想。第二句即時景生情。蒼茫,形容意境曠遠迷茫的狀況。以下兩句寫四周云山連綿,一派春意,劍外,指劍門關以西、以南地方,不是指劍門關外。下聯寫水。首句摘自謝眺《移病還園示親屬》詩:“停琴佇涼月,滅燭聽歸鴻”。意即停下撫琴,等待新月上升。予懷浩渺,化用蘇軾《前赤壁賦》:“渺渺兮予懷”句。襟懷浩蕩,鄉思種種,意想隨濯錦江水,乘舟回到故鄉東南。綠到江南,用王安石《泊舟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句意。聯語繪景抒懷,意境深遠,格調閑雅,融情入景。“看”、“送”兩字,給人以舒展之感,“青來”、“綠到”寫活了自然界景色,有生意盎然之趣。)www.

      此間尋校書香冢白楊中,問他舊日風流,汲來古井余芬,一樣渡名桃葉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淪落,自有浣箋留韻,不妨詩讓杜陵多。

      ——劉咸滎題成都望江樓公園浣箋亭

      收百八景于前,數山水林巒,萬疊芙蓉環涌霧;

      登卅六峰之頂,看畫圖煙雨,半天樓閣啟凌云。

      ——四川灌縣溥青城山門亭

      回狂瀾于既倒;

      奏流水以何慚。

      ——四川灌縣都江堰八角亭www.

      千年雪嶺欄邊出;

      萬里去濤座上浮。

      ——四川都江堰八角亭(集陸游句)

      畫舫遠汀迷柳樹;

      一池明月浸荷花。

      ——四川新都桂湖公園交加亭(1)

      風月無邊,遙望秦川八百里;

      江山如畫,古稱天府第一湖。

      ——四川新都桂湖公園交加亭(2)

      桂桎荷塘,毓秀分香,足與西湖稱勝侶;

      詞壇藝苑,楊葩振藻,誰從南韶訪逋臣。

      ——杜明通題四川新都桂湖交加亭www.

      試從平旦時觀我;

      直到最高處抬頭。

      ——四川青城山觀日亭

      枇杷山頭,聽兩江流水,唱不盡古今豪情:蔓子悲歌,玉珍遺恨,鄒容亮節,闇公壯志;更高吟一曲泌園春,響徹寰宇;

      紅星亭畔,看萬家燈火,交映出南北風光:龍門皓月,海棠煙雨,鵝嶺秀色,嘉陵夕照;還聯綴千串夜明珠,輝耀星空。

      ——熊矩題重慶紅星亭

      恩波浩淼連三楚;

      惠澤膏流潤九垓。

      ——四川灌縣都江堰帶江亭www.

      地轉錦江成渭水;

      天回玉壘作長安。

      ——四川新都天回鎮驛亭(集句)

      蜀郡云山憑一攬;

      范公亭子自千秋。

      ——陳鐘祥題四川大邑靜惠山平云亭

      草亭閑坐看花笑;

      竹院敲詩帶月歸。

      ——四川省青城山建福宮委心亭

      (建福宮位于青城山丈夫峰下。聯意謂在草亭中閑適地坐著,盡情地欣賞山花;在竹林掩映的道院中推敲詩句,乘著月光慢慢歸來。花笑,為擬人手法,比喻花容之美。聯語表現了悠閑恬靜的生活情趣,格調談雅清新,對仗工整,生機盎然。“閑”與“敲”,“看”與“帶”顯出作者對文字的錘煉能力。)www.

      云影波光天上下;

      松濤竹韻水中央。

      ——四川樂山烏尤寺止息亭(1)

      雨過林霏青石氣;

      秋將山翠入詩心。

      ——四川樂山烏尤寺止息亭(2)

      閑撫孤松叩仙骨;

      且尋諸葛愛兵書。

      ——劉裴邨題四川瀘州忠山草亭

      晴光雨色,曉翠晚煙,儼然畫景天成,人坐斜川陶令宅;

      幔卷簾開,窗明幾凈,偶然花香風送,客酣金谷李仙林。

      ——四川郫縣郫簡亭www.

      看碧云亭新霽初開,一笑昂頭,出寺鐘聲破空去;

      問黃山谷舊游何處,幾回搔首,隔江嵐翠撲人來。

      ——四川涪陵碧云亭

      (碧去亭在涪陵縣東北的長江、涪陵江匯合處,其處多霧,難有晴天。聯語用擬人的手法,從聲和色兩方面入手描寫碧云亭佳景,兼及對古人的懷念。霽,雨后轉晴。嵐翠,指山中翠綠色的霧氣。黃山谷,即黃庭堅,曾被蔡卞等誣陷,貶四川省涪陵。鐘聲笑聲,破空而去;碧云翠嵐,撲面而來,充滿了山郊古寺的野趣。)www.

      逐鹿事非虛,誰識洞中真獵子;

      食瓜人已杳,我來亭下亦神仙。

      ——楊建屏題四川忠縣白碧洞碧瓜亭

      雙飛兩虹影;

      萬古一牛心。

      ——劉光第題四川峨眉清音閣牛心亭

      [此貼子已經被陸君云于2002-8-19 6:13:07編輯過]

      仁義者得天下!

      開個玩笑:

      仁義者得天下!

      老實人躲洞中。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潮|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 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午夜 |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软件| 国产日韩av二区三区|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国产富婆推油SPA高潮了|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同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97人妻碰碰视频免费上线|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欧洲日韩国内高清| 国产成人MV视频在线观看|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成人网站免费观看永久视频下载|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宅男宅女精品A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蛋壳|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日韩免费无砖专区2020狼|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 欧美成人免费做真爱|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