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薏仁豬小肚湯
原料:
白果20粒,生薏仁1兩,豬小肚(膀胱)2個。
制法:
1. 白果去外殼洗凈,生薏仁去雜質(zhì)后洗凈,用鍋炒至微黃;
2. 豬小肚剪開,把食鹽放豬小肚上反復(fù)揉搓,再用清水沖洗至無尿味為止;
3. 以上三味用料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煮約3小時。
用法:
煮后調(diào)味即可適量飲用。
療效:
白果性平味甘苦,能固腎補(bǔ)肺、益氣定喘、解毒斂瘸、縮小便、止白濁,有滋養(yǎng)補(bǔ)腎與肺之功,抑菌消炎作用,適用于老年咳嗽、小便頻數(shù)、婦女白帶等癥。生薏仁性微寒味甘淡,有利濕健脾、清熱排膿之功,用于關(guān)節(jié)酸痛、淋病、水腫腳氣之癥。豬小肚即豬膀胱,性微寒味甘,有收澀小便、溫腎助陽之效,主治腎陽體衰、下元不固、婦女帶下、男性遺精、頻尿等癥。三物合用,有健脾利濕、潤肺強(qiáng)腎、止白帶效果。適用于婦女色質(zhì)白稀帶下,腹?jié)M腫脹,男性膀胱炎、頻尿等癥。
注意事項:
白果有小毒,用量不宜太大,也不宜長期服用,生用毒性大、易中毒;毒性成分能溶于水,加熱可使其毒性減弱。
北芪枸杞燉鵪鶉
原料:
黃芪1兩、枸杞子1兩、鵪鶉1只。
制法:
先將鵪鶉去毛及內(nèi)臟與黃芪、枸杞同放燉盅內(nèi),加水適量隔水燉熟。
功效:
黃芪性微溫味甘有固表、托萎排膿、生肌補(bǔ)中益氣作用,主治內(nèi)傷勞倦、胃腸虛弱下痢、脫肛等一切虛癥。枸杞子性平味甘,若滋補(bǔ)肝腎、益精明目作用,主治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頭暈?zāi)垦!⒍Q、遺精等癥,以上諸物合用能補(bǔ)心益脾、固攝精氣。
注意事項:
適用病癥:陽痿早泄、體倦乏力、自汗心悸。
<<<返回菜譜
炒鵪鶉
主料:
鵪鶉2只,蘿卜200克。
輔料:
菜油、生姜、蔥、醋、食鹽、料酒、味精各適量。
制法:
1. 將鵪鶉放水中淹死后去毛和內(nèi)臟,洗凈血水,把它切成長、寬各1.6厘米的塊;
2. 蘿卜切成長3.3厘米、寬1.6厘米的塊,備用;
3. 將鍋置武火上,放上菜油燒沸,將鵪鶉塊下鍋,用鋁鏟反復(fù)翻炒至肉變色,再將蘿卜放入混炒,然后放入蔥、生姜末、料酒、醋、鹽,加水少許,煮數(shù)分鐘,待鵪鶉肉熟即成。
用法:
食用時,可加入味精佐餐。
功效:
補(bǔ)腎氣,壯腰膝,強(qiáng)身體。適用于腎虛腰痛及各種虛弱癥。 <<<返回菜譜
蟲草枸杞淮山羊肉湯
主料:
冬蟲夏草10克,枸杞子15克,淮山藥20克,羊肉500克。
輔料:
生姜3片,蜜棗3枚,大蒜頭4個,醬油、味精適量。
制法:
1. 將冬蟲夏草、枸杞子、淮山藥洗凈,大蒜頭去皮,羊肉洗凈,切塊,用開水洗去膻味;
2. 將全部用料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3小時,調(diào)入適量醬油、味精食用。
功效:
調(diào)補(bǔ)肝腎、益精養(yǎng)血壯陽。用于婦女虛弱面色無華、腰酸氣短或男性精液稀少神疲乏力等癥。
蟲草燉鴨
主料:
冬蟲夏草10克,老雄鴨1只。
輔料:
料酒、生姜、蔥白、胡椒粉、食鹽適量。
制法:
1. 將鴨宰殺,去凈毛和內(nèi)臟,清洗干凈,剁去鴨爪,在開水中過一下,撈出晾涼。
2. 冬蟲夏草用溫水洗干凈,生姜、蔥切好待用。將鴨頭順頸劈開,取部分冬蟲夏草和生姜、蔥白一起裝入鴨頭內(nèi),再用棉線纏緊,余下的冬蟲夏草和生姜、蔥白一起裝入鴨腹內(nèi)。
3. 再加入清湯、食鹽、胡椒粉、料酒調(diào)好味,用濕棉紙密封盆口,約3小時,取出后去掉棉紙,撿出生姜、蔥白即成。
功效:
補(bǔ)胃腎,益精髓。適用于虛勞咳喘、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軟、久虛不復(fù)等癥。
蟲草紅棗燉甲魚
主料:
冬蟲夏草10克,活甲魚1只,紅棗20克。
輔料:
料酒、鹽、蔥、姜、蒜、雞清湯各適量。
制法:
1. 將甲魚宰殺,去內(nèi)臟,洗凈,剁成4大塊,放鍋中煮沸撈出,割開四肢,剝?nèi)ネ扔拖磧簟?br>2. 冬蟲夏草洗凈,紅棗用開水浸泡。
3. 甲魚放湯碗中,上放冬蟲夏草、紅棗,加料酒、鹽、蔥段、姜片、蒜瓣和雞清湯,上籠隔水蒸2小時,取出,揀去蔥、姜即成。
用法:
佐餐食。
功效:
滋陽益氣,補(bǔ)腎固精,抗疲勞。適用于腰膝酸軟、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精、陽痿、早泄、乏力等癥。健康人常食,可增強(qiáng)體力、防病延年、消除疲勞 。
注意事項:
1. 甲魚死后體內(nèi)的組胺酶大量分解出組胺,故死甲魚不宜食用。
2. 感冒者不宜食用。
蟲草洋參雞湯
原料:
西洋參20克,冬蟲夏草15克,雞1只,姜10克,蔥10克,鹽10克。
制法:
1. 把西洋參潤透切片,蟲草洗凈,用酒浸泡;
2. 雞宰殺后,去毛、內(nèi)臟及爪,姜切片,蔥切段;
3. 把雞放入燉鍋內(nèi),加入西洋參、蟲草于雞腹內(nèi),放入姜、蔥、鹽,注入清水1500毫升;
4. 把燉鍋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燉煮1小時即成。
用法:
每日2次,每次吃雞肉50克,隨意吃西洋參、蟲草,喝湯。
功效:
生津止渴,補(bǔ)肝腎,止咳喘。用于肝硬化,陽痿,遺精,喘咳短氣,腰膝酸軟,神疲患者少食。
蓯蓉鹿腎粥
主料:
鹿腎1具,肉蓯蓉30克,粳米100克,
輔料:
蔥白、胡椒粉、食鹽各適量。
制法:
鹿腎去除筋膜,沖洗干凈切碎備用。肉蓯蓉切碎備用。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煮至半熟,加鹿腎、肉蓯蓉、蔥白、胡椒粉、食鹽,再煮至粥。
功效:
本方有補(bǔ)腎壯陽,益精填髓功效。適用于虛弱勞損,腎虛陽痿,耳聾耳嗚,宮冷不孕。本方出自《圣惠方》,原方用于“五勞七傷,陽氣衰弱,益氣力”。為補(bǔ)腎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調(diào)攝,或久病慢性耗損,腎虛精虧,陽氣衰弱,則見勞損、陽痿、宮冷不孕等,法宜補(bǔ)腎壯陽,益精填髓。方中以鹿腎為主,大能補(bǔ)腎益精,溫腎壯陽;以肉蓯蓉,粳米為輔佐,肉蓯蓉補(bǔ)腎陽,益精血,粳米補(bǔ)虛益損。諸料合用,則補(bǔ)腎之力更強(qiáng)。本方既能壯陽,又能益精,補(bǔ)腎之力較強(qiáng),陽痿或?qū)m冷不孕者尤宜之。其它腎虛之癥,也皆可食用。《食膳正要》載鹿腎粥,方用鹿腎、粳米、豆豉,用于“腎虛耳聾”。《調(diào)疾飲食辨》載鹿腎粥,用于“一切腎虛之癥”。本品與豬腎粥,羊腎粥雖都能補(bǔ)腎,但本品為最,羊腎粥次之,豬腎粥則又次之。
蓯蓉杞地海參瘦肉湯
原料:
肉蓯蓉50克,海參50克,豬瘦肉60克,枸杞子30克,熟地30克,芫荽適量。
制法:
1. 將肉蓯蓉洗凈浸軟。枸杞子、熟地洗凈。海參浸發(fā),洗凈切絲。豬瘦肉洗凈,切塊;
2. 把全部用料放入燉盅內(nèi),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diào)入上等魚露及味精、芫荽即可。
用法:
飲湯吃海參、豬瘦肉。
功效:
補(bǔ)腎益精、養(yǎng)血潤腸。用于精血虧損,如病后、產(chǎn)后陰血不足,癥見羸弱便秘、消渴、頭暈、體倦者。
蓯蓉羊肉粥
原料:
肉蓯蓉10——15克,精羊肉63克,粳米100克,精鹽適量,蔥白2莖,生姜3片。
制法:
1. 將肉蓯蓉、精羊肉洗凈后細(xì)切;
2. 先用砂鍋煎肉蓯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再加入精鹽、生姜蔥白煮為稀粥。
用法:
適于冬季服用,以5——7天為一療程。
功效:
補(bǔ)腎助陽,健脾養(yǎng)胃,潤腸通便。適用于腎陽虛衰所致的陽痿、遺精、早泄、女子不孕、腰膝冷痛、小便頻數(shù)、夜間多尿、遺尿以及平素體質(zhì)羸弱、勞倦內(nèi)傷、惡寒怕冷、四肢欠溫、脾胃虛寒、老人陽虛便秘等癥。
翠椒爆蝸牛
原料:
水發(fā)蝸牛肉350克,鮮嫩青椒100克。
輔料:
蔥、姜、蒜共50克,烹調(diào)油20克,料酒1湯匙,醬油半湯匙,精鹽、味精、胡椒粉各1/3茶匙,水淀粉1湯匙。
做法:
1. 青椒適當(dāng)切塊,蝸牛肉用清水漂洗干凈,大個的改刀切小,蔥姜蒜適當(dāng)切片;
2. 把料酒、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和水淀粉一同放入碗中,調(diào)勻成味汁;
3. 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燒開,蝸牛肉下鍋稍燙,即刻撈出,瀝盡水分;
4. 鍋刷凈,放入烹調(diào)油燒熱,把青椒塊、蔥姜蒜片依次下鍋,稍炒,蝸牛肉下鍋,烹入對好的味汁,炒熟即可。
小提示:
蝸牛肉市場有售。用水煮時,時間不宜過長,煮透即出鍋,保其細(xì)嫩。制作此菜需要15分鐘。
功效:
補(bǔ)氣升陽、益胃固表,有強(qiáng)身健體之效。
特色:
色澤紅亮,口感脆嫩,汁濃味厚,食之不膩,為海鮮佳肴,佐酒下飯均宜。
地黃首烏粥
主料:
何首烏300克,熟地黃150克,粳米100克,
輔料:
大棗2枚,冰糖適量。
制法:
先將何首烏、熟地黃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大棗(去核)、冰糖,同煮為粥。
用法:
供早、晚餐服食。
功效:
益腎抗老,養(yǎng)肝補(bǔ)血。適用于肝腎不足,陰血虧損,頭暈耳鳴,頭發(fā)早白,貧血,神經(jīng)衰弱以及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病癥。
注意事項:
本品有通便作用,大便溏薄者忌食。服地黃首烏粥期間,忌吃蔥、蒜、蘿卜、豬肉、羊肉。
杜仲燉鹿肉
主料:
鹿肉(人工養(yǎng)殖)25克,杜仲15克,清湯3杯。
輔料:
鹽1小勺,蔥姜汁各1大勺。
做法:
1. 鹿肉切塊洗凈;
2. 鹿肉汆燙去沫;
3. 鍋中放清湯3杯、鹿肉、杜仲、蔥姜汁;
4. 鍋開后再去沫,用小火煲至炊爛,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小提示:
1. 鹿肉性溫?zé)幔募静灰耸秤茫幪摶鹜呱饔谩?br>2. 不宜和鯽魚、茭白同食,會引起過敏等情況。
功效:
用于腎虛腰痛。
杜仲枸杞腰片
原料:
杜仲40克,枸杞子30克,豬腰4個,青椒60克,胡蘿卜50克,調(diào)味品適量。
制法:
1. 杜仲入小砂鍋煎汁60毫升。
2. 枸杞子洗凈。
3. 豬腎剖開去凈白膜,切成梳形片,加少許酒洗凈,瀝干。
4. 青椒、胡蘿卜切片。
5. 鍋入油,熱后入腰片爆炒后加入青椒、胡蘿卜片同炒,淋入杜仲汁,加入枸杞子及調(diào)味品,勾芡后出鍋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
補(bǔ)腦、補(bǔ)腎、壯腰膝。 杜仲、枸杞均為補(bǔ)腎要藥,豬腎又補(bǔ)腎。“腎主骨,生髓通腦,腎精充則腦髓足,乃補(bǔ)其根本。”杜仲又有降血壓的功效。年老腎虧腦髓減而見頭暈、目花、腰膝酸軟者食此膳尤為適宜。
杜仲腰花
主料:
灸杜仲12克,豬腰子250克。
輔料:
料酒25克,蔥,味精,食鹽,醬油,大蒜,生姜,白糖,花椒,豬油,菜油,水豆粉各適量
制法:
1. 將豬腰子對剖兩半,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
2. 將灸杜仲放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熬成藥液50克;
3. 將姜切成片,蔥切成段備用。
4. 將藥液汁的一半,加料酒、豆粉和食鹽,拌入腰花內(nèi),再加白 糖、醬油、醋混勻待用。
5. 將鍋放在爐上,在武火上燒熱,倒入豬油和菜油至八成熱,放入花椒,投入腰花、蔥、姜、蒜,快速炒散,放入味精,翻炒即成。
用法:
佐餐食,每日2次。
功效:
補(bǔ)肝腎,降血壓。適用于腎虛腰痛、步履不穩(wěn)、老年耳聾、 高血壓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