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繪本 以畫促寫 --低年級寫話教學以畫促寫策略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羅 娜 轉載:倪建英 引言 ----為什么會想到利用"繪本"進行低年級寫話訓練? 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繪本中充滿了童趣和想象力。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 我有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我一直很喜歡給兒子買繪本,特別是原版引進的繪本,總讓我的兒子愛不釋手。直到有一天,2008年我校接待了一批新加坡的華文老師,在他們臨走前,聽了一節由一位新加坡老師執教的華文課,讓我第一次領略了用繪本進行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別樣氛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繪本教學在香港、臺灣、新加坡等的小學華語教育中很普遍。這我開始思考,能不能利用這充滿趣味的繪本,幫助孩子們進行寫話訓練呢?從此,我開始嘗試利用平時的閱讀課、托管課時間引導孩子們讀讀繪本,適時進行寫話的訓練!針對每本繪本不同的特點,著重從一個角度進行訓練,不求面面俱到! 下面我說說自己從四個訓練角度巧用繪本的具體做法。 訓練角度一:就畫寫話 選擇什么樣的繪本? 選擇繪本故事里特別生動、奇特的的角色,進行"就畫寫話"。 案例一:《黛西和月亮》 這是富有好奇心的小鴨子黛西,跟著鴨媽媽一起探索世界的故事。興奮的小鴨黛西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她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畫家簡.西蒙斯深諳故事精髓,用版畫的濃重色彩描繪戴西碰到的一切,畫面極具沖擊力。因此一打開書看到的黛西非常有特點。在開始閱讀完第一頁后,我讓孩子們看著圖上的兩三只鴨子猜猜哪只是黛西?然后用句式:"你看那鴨子, 我看她就是黛西!寫一寫。管樂之同學是這樣寫的: 你看那鴨子!睜著好奇的大眼睛,翹著尖尖的屁股,全身金黃,一股子調皮勁!我看她就是黛西。 案例二:《鱷魚在我床下》 故事里有一個極富童趣的小男孩,常常覺得有一只鱷魚潛伏在他的床下,他總是心的上床,卻總也睡不找,可是叫爸爸媽媽來了,卻怎么也找不找鱷魚了!于是他想辦法將鱷魚引到車庫里,小男孩終于將鱷魚關在門外,安心的睡覺了! 孩子們對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故事結束了,可我們的孩子們卻覺得沒有結束。根據他們以往對鱷魚的了解,都認為那門是關不住它的,它會用尖牙和爪子把門弄破,重新回到床底下。我讓他們仔細觀察第九頁中的這只鱷魚,寫寫這是一只怎樣的鱷魚。 我們班的馮時同學這樣寫道:這真是一只可怕的鱷魚,還能隱身呀!爸爸媽媽怎么就發現不了他?可能是他綠綠的身體被綠綠的床單遮住了吧!他尖尖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真讓人害怕!我只有躺在床上一動也不敢動,難道等著他突然撲上來把我吃掉嗎?不行,我得想想辦法了! 訓練角度二:以話補畫 選擇什么樣的繪本? 選擇極具想象空間的繪本,進行"以話補畫"。 1、選擇文字很少的繪本,讓孩子更多發揮想象的余地。---寫畫與畫之間的空白。 案例三:《母雞蘿斯去散步》 《母雞蘿斯去散步》講的是這天,母雞蘿絲走出雞舍去散步。它沒有發現,一只狐貍從后面悄悄跟了上來。 蘿絲穿過農家院子,身后的狐貍撲了上來。可它一腳踩到了釘耙,釘耙一個反彈,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臉上。 蘿絲繞過池塘,狐貍撲了上來,可它撲了一個空,栽到了池塘里。 蘿絲翻過干草垛,狐貍撲了上來,可它一頭扎了進去。 蘿絲經過磨面房時腳鉤住了一根線,狐貍撲上來時,上頭的一袋面粉正好澆了下來。 蘿絲鉆過柵欄,狐貍撲了上來,可它跌到了柵欄這邊的手推車里。 蘿絲從蜂箱下面走了過去,可那輛手推車載著狐貍撞翻了蜂箱,狐貍被蜜蜂追得抱頭鼠竄。 蘿絲回到雞舍,正好趕上吃晚飯。 這個繪本故事以懸疑的節奏、富變化的情節,一直緊緊抓住孩子的眼和心。故事中的人物只有母雞羅斯和狐貍兩個,書中沒有幾個字,而且還是隔幾頁才出現。母雞羅斯的悠閑放松和狐貍急切想吃掉母雞的心情形成強烈反差!與其說是母雞遭劫難,還不如說是狐貍的倒霉日。一次次的失手,狐貍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留給孩子們充分的想象空間。書中母雞經歷了六次"劫難",但是書中的沒有任何語句來表達"劫難"的經過。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指導步驟: 第一步:閱讀第一、二、三次"劫難",我請一位同學扮演母雞羅斯,我來扮演狐貍,手舞足蹈的把狐貍對母雞的攻擊進行了夸張的描述。還加上了狐貍的心理活動!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爭先恐后、躍躍欲試,都想扮演狐貍! 第二步:緊接著,讓孩子們閱讀第三、四次"劫難",引導孩子分兩人一組,進行夸張的表演練說。然后全班交流評議。 第三步:有了這樣的鋪墊,動筆寫下第五、六次的"劫難",就一點兒也不難了! 我們班的揭瑞同學是這樣寫的:狐貍仍然沒放棄,母雞蘿斯蘿絲走著走著,走到了研磨房,母雞蘿絲不小心套到了繩子,它沒注意到,狐貍正好在袋子下,繩子一松,面粉全倒在狐貍身上。母雞蘿絲繼續往前走,穿過蘺芭,狐貍一跳跳到了一個推車上,它想我看你往那里跑,把蜜蜂箱碰倒了,蜜蜂全飛出來了,蜂箱象多米牌一個個倒下,蜜蜂成群的飛出來,向那個倒霉的狐貍那邊飛,狐貍再也不想去吃母雞了。傍晚,母雞蘿絲按時回家吃飯。 這樣的過程,不僅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學生在以繪本內容為材料的寫話過程中表"真情",寫"實感"。 2、選擇具現實教育意義的繪本-------寫與文中的角色對話。 讀完一本繪本作品,聽完一個故事,我經常引導學生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對話,以表達對故事的理解,抒發自己的情感。讀完《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后,我便引導學生與文中的霸王龍、小甲龍等對話:故事讀完了,你想對故事中的誰說什么?請你寫下來。雖然只有一句,兩句,但都表達了學生內心的感受和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他們都被這個故事感動了,寫給霸王龍的特別多: "霸王龍,你真好,你為了讓小甲龍開心,吃下了從來不吃的紅果子。""霸王龍,你也很想吃小甲龍,可你為了小甲龍自己卻受傷了,你是小甲龍真正的爸爸。" 3、選擇與孩子們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繪本,鼓勵學生有故事遷移到自己的生活,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繪本。-----寫從故事中尋找生活中相同的體驗 有時候,花一節課的時間,先讀完一篇繪本作品,隨后鼓勵學生大膽地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事例,然后寫下來,這也不仿是一次練筆的好機會。讀完《莎娜的紅毛衣》后,有一位學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說起毛衣,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身上的毛線背單,它是不久前我的阿姨給我織的,并且是從定海寄來的,這幾天天氣又有些轉冷,穿在身上暖烘烘的,那種溫暖的感覺讓我永遠無法忘記! 訓練角度三:作畫寫話----展示學生的生活經驗、創造力和個性 1、單幅圖的創作。 我選擇了繪本《好餓的小白熊》作為引子,這個繪本講的是這是一個溫暖人心又是充滿不可思議的故事,奶奶送給莎娜一件漂亮的紅毛衣,可是,小得穿不上。莎娜一定要穿上它,朋友們就一起想辦法怎么把毛衣變大---沒想到毛線最后變成了飛船,飛到奶奶的家里去了。多門神奇的想象啊!讀了這本繪本,我鼓勵孩子們把在他們的腦海里的那些希奇古怪的東西,會用他們的畫筆描繪下來。有位孩子畫了一朵云,看起來沒有什么特別的,老師們,你們能想象這朵云會和什么連系起來嗎?請聽李佳熹小朋友在一旁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學生作品: 云婆婆口渴了,他找來了一只紫色的塑料桶,到草地上打水喝,她打到水一喝,呀,云婆婆變了,變得五彩繽紛,原來小朋友在桶里洗過水粉筆啦! 孩子們的想象力絕對超乎我們的想象! 2、多幅圖的創作。 孩子都有當作家的欲望,也能畫出像樣的圖畫書,只要你能給他們搭建一個平臺,引發他們的想像。在平時的繪本閱讀中,還可以以讀過的繪本作品的角色為依據進行故事創作。 案例:《逃家小兔》 讀完《逃家小兔》故事后,想想:小兔和媽媽還會變成呢?請你用手中的筆把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畫下來,寫下來。 學生作品 : "媽媽如果變成畫筆,我就變成小朋友頭上咖啡色的頭發。""如果你變成頭發,媽媽就變成五顏六色的發卡綁住你。" "媽媽如果變成發卡,我就變成史努比娃娃。""如果你變成史努比娃娃,我就變成盒子,給你一個美麗的家。" "媽媽如果變成盒子,我就變成小女孩。""如果你變成小女孩,我就變成小女孩的媽媽,牽著你的手回家。" "媽媽如果變成小女孩的媽媽,我就變成小兔子逃回自己的家。""如果你變成小兔子,我就變成你的媽媽,把你摟在懷里不讓你再離家。" 媽媽摟著小兔子進入了夢鄉,而小兔子還睜著眼睛 在自由創作圖畫繪過程中,讓孩子們設計多種形狀的手制書,和同伴合作,和師長合作,讓孩子們在圖畫書創作中大膽想像,收獲快樂,豐富情感,更提高了寫話能力。 四、反思 在實施利用繪本進行寫話訓練兩年來,實踐證明它是與學生心靈相應的作文起步方法。它與學生能力適切,能形成樂于表達和易于表達的良性循環。對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寫話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相信以后將來會越來越為教師們所接受并在課堂上積極運用。我從學生身上看到進步,我們班的學生也漸漸愛上了看書、喜歡寫話了!但是靜下心來,反思著一路走來,還有不少的困惑。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沒有專門的寫話訓練課,只有口語交際課。老師只能運用語文托管課或是隨機的補充在常規語文課堂中,這就對自己的常規教學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剛剛開始利用繪本時,選擇時比較隨意,訓練點不明確,教學設計不夠合理,以后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結語 學生基于繪本的觀察、想象等一切寫話前的活動,都要夯實"文"的訓練,即引導學生嘗試著合理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嘗試著合理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梳理,逐步規范、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 利用繪本進行寫話教學的空間十分廣闊。努力挖掘"圖"的作用,寫話過程必將變得絢麗斑斕;認真落實"文"的訓練,寫話教學才不會偏離自己的軌道。讓"圖"給寫話以增色,讓"文"給寫話以堅守,這樣的圖文的"游戲"才會情趣盎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