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一直把“為領袖分憂”當作自己的職責,于是親自上陣,一方面召集張國燾等與軍統有關的參政員開會,商量辦法,分配任務,另一方面則拿出大筆經費,安排大批美女,用錢色來打通關節和收買有關人士。
張國燾也想有所作為,可是他的名聲太臭。首先是中共代表團對蔣介石提名中共叛徒為參政員表示強烈不滿。毛澤東指示在重慶的周恩來同國民黨進行交涉,其原則是:如果國民黨愿意繼續維持國共合作,就請自動撤銷張國燾參政員的資格,否則,中共代表團將拒絕參加會議。周恩來致函國民黨代表張沖,提出不同意張國燾、葉青出席國民參政會,并請他將中共的態度轉知國民參政會秘書長王世和。由于蔣介石的堅持,張國燾仍然參加了于1941年3月召開的第二屆國民參政會。其次是各界人士都恥于與張國燾為伍,對他不約而同地采取“敬而遠之”的策略。國民參政會的活動多以黨派為主。他被共產黨開除了黨籍,羞見故人,看見了中共參政員就避開,不可能與他們一起活動;他與青年黨、民社黨素無關系,摻和不進去;他只能列入無黨派人士之列,而無黨派人士均為社會賢達或各界名流,特別講究名節,連招呼都不肯跟他打。
由于處境孤立、說話沒有人聽,張國燾心生怯意,一改過去無會不到、無到不言、無言不厲的活躍作風,變得瞻前顧后。國民黨之所以堅持派他以無黨派人士與會,就是希望他以民意代表的超然身份,在政壇上充當一門攻擊中共的大炮,但是,他卻言欲說而囁嚅,足欲行而踟躕,采取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姿態。
張國燾連任第二、三、四屆國民參政會議員,每次都形單影只,不能完成國民黨交付的任務,氣得蔣介石大罵自己“瞎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