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嘔吐,病證名。出《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即惡阻,是指受孕后2~3個月之間,反復出現的以惡心、嘔吐、厭食或食入即吐為主要癥狀的孕期病癥。古人因其惡心而阻礙飲食,所以稱之為“惡阻”,如《胎產心法》所說:“惡阻者,謂有胎氣,惡心阻其飲食也。”
情緒與妊娠嘔吐的關系 婦女懷孕后心理變化和生理變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孕婦特有的行為和體征以及獨特的心理應激。孕婦體內除女性激素發生改變外,其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也亢進,這可使早孕婦女心理較緊張。 在早孕期,由于胎兒對孕婦來說是一種異物,孕婦即對其產生應答反應,這種應答表現于行為上就是妊娠反應。 日本曾經有學者調查分析,認為孕婦的人格和情緒與孕期嘔吐反應有關。有些神經質的孕婦反應更為顯著。孕婦厭惡妊娠,則絕大多數有嘔吐反應;否則,則相反。這說明情緒與孕吐反應有著密切關系。 還有調查發現,孕吐反應劇烈或其它妊娠反應劇烈的孕婦多數為性格外向、心理及情緒均不太穩定者。家庭、社會環境因素如丈夫、公婆對生男生女的偏頗看法,對孕婦過于關心或不關心,家庭住房條件、經濟狀況、人際關系等不利因素均會給孕婦帶來不良刺激,造成心理應激,加重孕吐反應。 (一) 【辨證】胃陰不足。 【治法】健脾益腎,降氣安胎。 【方名】土金雙倍湯。 【組成】人參9克,蘇子9克,茯苓9克,谷芽9克,巴戟天9克,菟絲子9克,白芍9克,白術15克,薏苡仁15克,山藥15克,神曲6克,砂仁1粒,甘草0.6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胎產秘書》卷上。 (二) 【辨證】胃陰不足。 【治法】養陰清胃。 【方名】安胎涼膈飲。 【組成】知母6克,麥冬6克,人參3克,蘆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梔4.5克,竹茹4.5克,蔥白2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胎產秘書》卷上。 (三) 【辨證】痰濕化熱。 【治法】清熱化痰,和胃止嘔。 【方名】竹茹湯。 【組成】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用法】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出處】《醫心方》。 (四) 【辨證】肝熱犯胃,肝火郁遏。 【治法】清肝和胃。 【方名】柴胡清肝散。 【組成】柴胡3克,龍膽草3克,當歸3克,川芎3克,黃芩3克,白芍3克,知母3克,生地3克,桔梗3克,甘草3克,黃連(吳茱萸汁炒)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三。 (五) 【辨證】脾胃虛弱。 【治法】益氣養胃。 【方名】人參湯。 【組成】人參12克,炙厚樸6克,生姜6克,枳實(炙)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外臺秘要》。 妊娠嘔吐食療方 【方】烏梅肉、生姜各1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烏梅肉、生姜、紅糖加水200克煎湯。每次服100克,每日2次。 功效提示:烏梅性溫味酸,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澀腸止瀉,安蛔的作用,可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久痢,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鉤蟲病,牛皮癬等。據《本草綱目》記載,烏梅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粘不仁,去青黑痣,蝕惡肉。去庳,利筋脈,止下痢,好睡口干。水漬汁飲,治傷寒煩熱。止渴調中,去痰治瘧瘴,止吐逆霍亂,除冷熱痢。治虛勞骨蒸,消酒毒,令人得睡。 此方具有和胃止嘔,生津止渴。適用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嘔吐。 【方】雞蛋2只。姜切絲約2湯匙或適量。鹽少許。 做法:1.下油1湯匙,放下姜絲炒香鏟起。 2.燒熱鍋、下油1湯匙,打開雞蛋放下鍋中,‘慢火煎至半凝固時,放下半份姜絲,灑下少許鹽,折成半月形,煎至兩面黃色鏟起上碟。余下雞蛋1只與半份姜絲的做法同上。 功效提示:姜有益脾胃、散風寒的功效;雞蛋功能滋陰、潤燥、養血。 此方具有祛風暖胃的功效,含有蛋白質,食后可達進補目的。 【方】瘦光雞1只(重約750克),老姜75克或適量,酒1湯匙(最好用米酒)。 做法:1.姜刮去皮,洗凈切片拍松。 2.雞、雞肝、雞腎,洗凈抹干水,怕肥的可將雞皮撕去。 3.把雞斬開一件件,肝、腎也切件。 4.燒熱鍋,下油1湯匙,放下姜炒香。下雞。肝腎炒透,噴酒,鏟起放人堡內,加入水四杯(或適量)堡滾,用中火堡約1小時,除去湯面的油,下鹽調味。既是湯又是菜。 功效提示:姜有益脾胃、散風寒的功能。雞的功能溫中、益氣。用黑肉雞更好,因雞種細小,沒有脂肪,蛋白質又高。 此湯具有祛風滋補的功效。 【方】豬尾450克斬件(連帶豬尾骨),烏豆75克,圓肉1湯匙半,南棗8粒去核,姜2大片拍松。 做法: 1.圓肉、南棗、姜洗凈。 2. 烏豆放人鍋中,不用下油,慢火炒至豆殼裂開,鏟起洗凈。 3.豬尾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撈起洗凈。 4.水8杯至適量放入煲內燙滾,放入全部用料煲滾,慢火煲3小時,下鹽調味(一餐吃不完,可分兩餐吃)。 功效提示:烏豆功能養血、補腎陽、祛風利水;圓肉又稱“龍眼肉”,有補氣血、安心神的功用;南棗功能補脾和胃、生津;豬尾有補腰力、益骨髓的功效。 此湯有健脾、補腎、補腰、補心氣、補血的功效。 準媽媽防治妊娠嘔吐5妙方 妊娠嘔吐是指婦女受孕后40天至3個月這段時間內所出現的不同反應,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偏食挑食、發困乏力、頭暈倦怠等,一般在妊娠12周內自行消失。妊娠嘔吐的癥狀輕重不一。 少數孕婦嘔吐頻繁,吃什么吐什么,甚至喝水也吐,嚴重時可吐膽汁,體重明顯下降。妊娠嘔吐一般多發生在早晨,又稱“晨吐”,為了緩解惡心的癥狀,可以從飲食上加以調節。下面介紹幾種飲食妙方: 1、 每次服1小勺蜂蜜,每日3次。 2、 鮮生姜1片,放口中咀嚼。 3、 甘蔗汁1杯,加生姜汁少許,一次服完,可視情況服次數。 4、 柚子皮20克,切碎,煎水代茶飲,每日一次。 5、 米醋60毫升,煮開,加入白糖30克,溶解后,打入雞蛋一只,待雞蛋熟,食蛋食醋。 妊娠嘔吐忌禁食 多數婦女在懷孕后1~3個月內,常出現惡心、嘔吐,特別是在清晨或晚上易出現輕微的嘔吐,也有的嘔吐很嚴重,此謂“妊娠反應”。有不少人認為,孕婦不吃東西或少吃東西就可以防治惡心嘔吐,還有的孕婦因怕嘔吐就不想進食。實際上不進食不但不能減輕嘔吐,而且還會使孕婦缺乏營養供給,對母嬰都不利。 孕婦惡心、嘔吐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增多的雌激素對胃腸內平滑肌的刺激作用所致。輕微的惡心嘔吐可以不必進行治療,更不要禁食或少吃。相反,如果多吃一些食物,還會感覺好一些。最好每天吃6次飯,少吃多餐,準備一些餅干,隨時吃一點,清晨喝杯牛奶更好。吃完飯后,臥床休息20~30分鐘,惡心時再吃幾塊餅干,惡心就會好一些。此外,還要注意調節飲食,不要吃難以消化的食物,多吃些淀粉類食物如面包、餅干、土豆、米飯等。不要吃油膩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可吃一些水果、牛奶以及少量含碳酸氣的飲料。 妊娠嘔吐
孕婦在妊娠6周左右有擇食、食欲不振、輕度惡心、嘔吐、頭暈、體倦等,稱為早孕反應,也稱妊娠嘔吐。這些反應多數婦女不需治療,且對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妊娠12周左右即自行消失。少數婦女反應嚴重,呈持續性嘔吐,甚至不能進食、進水,這稱為妊娠劇吐。 妊娠嘔吐與體內激素代謝,精神情緒不穩有關。反應輕的可有反復嘔吐、厭食、挑食、軟弱無力,有時伴有失眠和便秘;反慶重的嘔吐發作頻繁,不能進食和進水,吐出物除食物、粘液外,可有膽汁或咖啡色血渣。同時全身乏力,明顯消瘦,小便少,伴水和電解質失衡等。嚴重的妊娠嘔吐會給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生長發育帶來不良影響。這是因為嚴重的妊娠嘔吐使孕婦得不到營養物質,但還要供給胎兒越來越多的營養,所需這些營養物質,只有從母體貯存的營養物質中滿足胎兒生長的需要,至使母親體重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果發生脫水和酸中毒時,還會威脅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必須采取搶救措施。 發生妊娠嘔吐怎么辦呢? (1)樹立信心。妊娠嘔吐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不是疾病,每個孕婦都會發生。只要解除思想顧慮,樹立勝利的信心,保持精神和心理平衡,可減輕妊娠反應的發生。 (2)適度休息。輕度妊娠反應,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只是不要過度勞累。重度妊娠反應,應該適當休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可減輕反應發生。 (3)調劑飲食。飲食應根據孕婦的喜好,選擇喜歡吃的、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適當增加酸味和咸味,可幫助開胃和止吐。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進食。 (4)中醫中藥。根據妊娠反應癥狀的輕重,應用中醫辨證莊施治,效果比較好。嘔吐嚴重者,可用針灸止吐,取內關、足三里、中脘等穴,也可用耳針。針灸治療止吐效果較好,對胎兒沒有不良影響。 (5)劇吐應及時就醫。嘔吐嚴重,有脫水和酸中毒危險者,應到醫院補充糖和電解質,維持身體物質代謝的平衡。早期用藥應慎重,不要擅自用藥,以防影響胎兒發育,或造成畸形。 妊娠劇吐 妊娠早期多數孕婦出現擇食、食欲不振、輕度惡心嘔吐、頭暈、倦怠等癥狀,稱為早孕反應。一般從閉經6周開始,約12周前后自然消失,不需特殊處理。偶有少數孕婦反應嚴重,故對惡心嘔吐頻繁劇烈,不能進食,影響工作生活,甚至威脅生命者,稱妊娠劇吐。 一、病因 尚未完全清楚。1.與hCG有關:癥狀出現與消失同孕婦hCG濃度變化相關。如葡萄胎患者hCG水平明顯增高,癥狀較重,流產后癥狀減輕、消失。2.與神經類型有關: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精神緊張型孕婦多見。 二、臨床表現 多見于第一胎,初期為早孕反應,逐漸加重,妊娠8周左右頻繁嘔吐,不能進食。嘔吐物為食物、胃液、膽汁,甚至帶血。由于嚴重嘔吐長期饑餓,引起脫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代謝性酸中毒、尿中出現酮體。嚴重者肝腎功能損害,出現黃疸,GPT升高,體溫升高,意識模糊,昏迷,甚至死亡。 三、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婦科檢查,hCG測定,可明確早孕診斷。癥狀嚴重,化驗尿中有酮體,則可診斷為妊娠劇吐。注意與妊娠合并消化系統疾病鑒別。 四、治療 尿中酮體陰性者,可在門診治療觀察,陰性者應收住院治療。鎮靜、止吐、糾正電解質紊亂,必要時終止妊娠。 (一)精神安慰,解除思想顧慮;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調整飲食,給予患者喜歡、富于營養、易于消化的食物,重者禁食。 (二)魯米那0.03,口服3/日或10%溴化鈉10ml,口服3/日。 (三)補充各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B6及C。 (四)每日輸葡萄糖生理鹽水2500~3000ml,有酸中毒者加碳酸氫鈉。 (五)終止妊娠:經積極治療病情繼續加重,或重要臟器功能受損,危及孕婦健康者,則應人工流產終止妊娠。 妊娠嘔吐對胎兒有何影響? 許多懷孕的婦女在妊娠早期,大約在停經6~18周之間,會出現食欲異常、惡心、嘔吐等生理性的妊娠反應,程度輕的孕婦雖厭食,經常惡心,但可進食,并且吃進去的食物并不會全部吐掉,這樣的情況對胎兒并沒有什么大的影響。但有的孕婦情況就比較嚴重,嘔吐頻繁,甚至無論吃不吃都吐,持續時間長,嘔吐物有時含有膽汁或血液。由于頻繁劇烈的嘔吐,必然引起水、電解質紊亂;機體長期處于饑餓狀態,機體動用脂肪組織供給能量,導致酮體積聚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如果病情繼續發展,將發生肝、腎功能損害而表現為黃疸、血轉氨酶升高、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尿量進一步減少,并出現蛋白尿和管型。此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妊娠劇吐,它對胎兒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1)影響胎兒發育: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全部靠母體的胎盤供給。故孕婦的營養,直接關系到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發育和出生后的健康,而妊娠的前3個月,是胚胎初步分化的關鍵期,人腦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就在妊娠10~18周,這個時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核酸,如果此時缺乏營養,腦細胞的數目就不會分裂增殖到正常人的水平,將來的智力發育就要受到災難性的影響,導致智力低下。如是嚴重營養不良,還可能引起流產、早產、畸胎、宮內發育遲緩,甚至胎兒死亡。 (2)情緒影響:妊娠劇吐往往會使孕婦對妊娠產生抗拒、恐懼的心理,這會造成孕婦體內皮質酮水平升高,皮質酮分子可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若胎兒長期暴露于母體的高皮質酮水平的環境中,則胎兒大腦中的受體就變得不那么敏感了,這樣的孩子出生后,當他們碰到沮喪和焦慮等方面情緒時,大腦的腎上腺 皮質酮負反饋環的調節將沒有一般人精確敏感,從而造成孩子膽小脆弱,情緒易激動,行動畏縮。另據大量臨床調查,在妊娠7~10周內孕婦情緒過度不安,可能導致胎兒口唇畸變,出現腭裂或唇裂,因為胎兒腭部的發育恰好在這一時期。 綜上所述,一般的妊娠嘔吐只要孕婦正確對待,對胎兒發育無明顯影響,而妊娠劇吐則應高度重視,保持積極的心態與專業人員配合治療,絕大多數孕婦都可順利渡過此關。極少數因妊娠劇吐而不得不終止妊娠的病例則是妊娠嘔吐對妊娠結局影響的極端個例了。 中醫稱之為“妊娠惡阻”.
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妊娠后月經停閉,血聚于下弊胎,沖脈之氣上逆(沖脈隸屬于陽明),使胃失和降而致惡心、嘔吐. 西醫學病因沿不十分清楚,但其病因必與胎兒及其附屬物有關。絨毛臘 性激素水平增高,可能是嘔吐的原因。 治療 (一)普通康復療法 選擇患者喜愛的飲食,以多含糖類和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量多餐為宜。嘔吐停止后再 試進食. (二)中醫分型與中藥治法 1.肝冒不和型 妊娠初期嘔吐酸水或苦水,惡聞油腥,胸滿脅痛,心煩口苦,暖氣嘆息,頭脹而暈。舌淡虹,苔微黃, 脈滑。 [治法] 抑肝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 蘇葉黃連湯加減:蘇葉12克 2.脾胃虛弱型 黃連7克,半夏7克,竹茹45克,陳皮3克 妊娠初起,嘔吐不食或吐清水痰涎,神疲思睡,脘痞腹脹.舌質淡,苔白,脈緩滑. [冶法] 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 香砂六君子湯加減:砂仁7克(后下),黨參16克,白術12克,半夏45克,茯苓16克 45克,生姜3片.虛而偏寒,有肢冷脈遲者,加干姜7克:久吐傷胃陰,口干,便秘者,加石斛,麥冬各45克. 3.痰溫阻滯型 妊娠早期,嘔吐痰涎,口淡而膩,不思飲食,胸腹滿悶.舌淡,苔白膩,脈滑. [治法] 健脾祛濕,和胃止嘔. [方藥] 小半夏茯苓涵加減:半夏7克,生姜3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砂仁7克(后下),陳皮7克。 4.氣陰兩虛型 妊娠劇吐,甚至吐苦黃水或兼血水,頻頻發作。持續日久,以致精神萎靡,嗜睡消瘦,兩目無神,眼眶下陷,肌膚干皺失澤,低熱口干,尿少便艱,舌紅少津,苔薄黃或光剝,脈細滑數無力. [治法] 益氣養陰,和胃止嘔. [方藥] 生脈散合增液湯:人參12克,麥冬12克,五味子7克,生地12克,玄參12克. (三)現代西醫西藥治療方法 (1)嘔吐輕者;可在門診治療.口服維生素B6、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酸鈣等。 (2)重癥嘔吐;可給予輸液。一般用生理鹽水和10%葡萄糖注射液,根據脫水程度決定補液量。24小時內可輸入1500一3000亳升液體,直至尿酮轉為陰性.輸液中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B6,防止嘔吐貧血,有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應同時予以糾正. (四)單味藥與經驗方治法 黃芩12克,竹茹16克,生姜3片,水煎服。 (五)針刺穴位療法 體針取內關,足三里等穴.耳針取神門、胃、皮質下等穴 (六)穴位注射 維生素B6100毫克或愛芪爾2毫克,雙側內關穴注射,每天1次 (七)足底反射區按摩療法 選取腎、輸尿管,膀胱、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子宮、卵巢,胸反射區,每個反射區分別用保健輕手法 按摩3分鐘,每日2—3次。 (八)按摩療法 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用拇指點按頸后風池、乳突穴,并按壓摩側內關穴,以胃部有發熱、舒暢感為好。然后,掐雙足跟腱 ,按揉足三里、豐隆穴,最后用撐根扒揉 兩脅3~6次。并可用手掌輕摩胃脘部(上腹部)20~30次。 . (九)藥茶療法 (1)蘇姜陳皮茶:蘇梗6克,陳皮3克,生姜2片,紅茶l克.將前3味切碎,與紅茶一起用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每日1劑,可沖泡2—3次.代茶溫服.本方具有理氣和胃、降逆安胎的作用。適用于妊娠惡阻,惡心嘔吐,不能進食,頭暈神疲等癥. (2)蘇葉生姜茶:紫蘇葉4.5克,生姜汁數滴。將蘇葉揉碎,生姜切碎后擠壓取汁,然后用沸水沖泡、代茶。每日1劑,代茶飲用。本方具有理氣和胃,安胎的作用。適用于妊娠反應較輕者,癥見惡心不欲食,食則作嘔,胸悶煩躁等。 2 關于妊娠嘔吐
(3)槽皮竹茹茶:橘皮s克,竹茹10克.將橘皮撕碎,竹茹切碎,用沸水沖泡,代茶。每日1劑,代茶飲用.本方具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適用于妊娠反應,胃氣上逆,惡心嘔吐,食人即吐,不能進食,煩燥不安等癥. (4)建蘭茶:建蘭葉3—4片.將上藥用沸水沖泡,代茶.每日l劑,代茶頻飲.本方具有清熱、利濕、理氣的作用.主治妊娠惡阻,濕困脾胃,胃氣上逆所致的惡心嘔吐,吐酸或苦水,舌苔垢膩等癥. (5)黃連蘇葉飲:黃連1.5克,蘇葉3克。上2味,用沸水沖泡代茶.每日1劑,代茶頻飲.本方具有為止.本方適用于肝熱型妊娠惡阻,癥見嘔吐酸水或苦水,食人即吐,胸脅脹悶,煩渴口苦等癥. (3)雄黃30克,五倍子30克,枯礬15克,蔥白5個,肉桂3克,公丁香2克,酒適量.將上藥研末共搗爛,加酒適量調和,制成圓形小藥餅備用.取藥餅1個貼于患者臍孔,壓緊,膠布固定.再用艾條隔藥懸灸20分鐘,每日1~2次.本方適用于妊娠劇吐不止. (4)吳茱萸9克,黃連6克。一起放入砂鍋內炒熱,用紗布包好,溫熨臍部。涼后再炒熱,每次5分鐘,每日2次.本方適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妊撮嘔吐. (十一)拔罐療法 (1)脾俞、胃俞、足三里.先將所選穴位進行常規消毒,每穴用三棱針點刺2—3下,然后選擇大小適宜的火增,用閃火法將罐拔于所點刺的穴位上,留罐5~10分鐘,拔出瘀血數滴為度,取罐后擦凈皮膚上的血跡.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 (2)中脘、神闕、足三里.選擇大小適宜的火罐,用閃火法將罐拔于以上穴位,留罐10一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色瘀血為止.也可于留罐時令患者進食,食后取罐.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 (十二)飲食療法 (1)甘蔗婪汁飲:甘蔗汁1杯,生姜汁少許.先將甘蔗和生姜洗凈,去皮,搗爛取汁,混合均勻即可 頻頻飲用.本方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適用于妊撮嘔吐脾虛濕阻證. (2)白腐豆飲:白扁豆10克,砂仁1.5克.先將白扁豆洗凈,水煎取汁,送服砂仁粉.每日2次;本 方具有化濕和胃的作用,適用于妊娠嘔吐脾虛濕阻證. (3)柚子皮飲:柚于皮1只.先把杣手皮洗凈,水煎取汁即可;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服數天,本 方具有疏肝和胃的作用,適用于妊輾嘔吐肝胃不和證。 預防與護理 (1)避免精神緊張和不良刺激。對孕婦要做好解釋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顧慮,增強治愈疾病信心,家庭成員對孕婦要給于充分的關懷、體貼和照顧,不要使之生氣或經受不良精神刺激。否則,會使嘔吐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引起或加重本病。 (2)要做到飲食有節,少量多餐,吃營養豐富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膩食物。 (3)懷孕之后要注意,眨眼充足,保特室內空氣新鮮,避免難聞氣味刺激。 中藥白蘇止嘔湯治療重癥妊娠惡阻療效明顯,并可在止吐的同時恢復患者的飲食。
中醫所稱的重癥妊娠惡阻也就是西醫的妊娠劇吐,以往通過口服維生素B6或輸液來止吐,這樣,只能減輕嘔吐癥狀,病人不能及時恢復飲食而只能依賴輸液維持治療。正因為這樣,有的病人因多日不能進食造成脫水、酸中毒現象,從而導致孕婦、胎兒營養不良、貧血、缺鈣、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更嚴重的是因缺乏葉酸等物質而造成畸胎。 在中醫學看來,脾胃素虛兼有痰、熱、郁是該病的主要發病機理,只有綜合治療才能標本兼治。根據這一認識,根據健脾和胃、理氣降逆、清熱化痰、止嘔安胎的治療原則,研究人員選用藥性平和的白術、蘇梗、竹茹、砂仁等藥物組方,用于280例妊娠惡阻尿酮體陽性的患者,并與傳統療法(口服維生素B6、輸液)作對照,經5天的治療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280例治愈217例,顯效55例,好轉6例;對照組200例治愈36例,顯效20例,好轉84例。治療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經急性毒性試驗證實,該處方無毒副作用。 ■孕吐禁用滅吐靈
滅吐靈又叫胃復安,止吐效果明顯,但在妊娠嘔吐時,不應使用滅吐靈治療。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滅吐靈作用于平滑肌,能加強平滑肌的收縮,促進平滑肌蠕動(促進胃腸蠕動,可治療胃腸功能失調引起的嘔吐),而子宮的肌肉也屬于平滑肌,也就是說,滅吐靈能同時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在早期妊娠嘔吐時用滅吐靈,容易誘發流產。另外,雖然滅吐靈毒性低,毒副作用少,但藥理實驗證實,該藥能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血液。而動物實驗表明,滅吐靈有致畸的可能。因此,對于孕婦嘔吐不可用滅吐靈治療,最好采用其他方法治療。 ■孕吐最好不要長期用維生素B6 用維生素B6治療孕吐是傳統方法。許多孕婦早期妊娠反應較強烈,惡心嘔吐不能進食,醫生往往允許服用少量維生素B6以止吐。而有些孕婦以為維生素B6是維生素,是人體所需物質,沒有壞處,就較多較長時間地服用。近年研究發現,長期過多服用維生素B6,可致使胎兒對它產生依賴性。胎兒出生后,維生素B6的來源不如母體里充分,結果就容易出現興奮,哭鬧不安,易受驚,眼珠顫動,甚至驚厥。這種驚厥的發生,是由于小兒離開母體后相對缺乏維生素B6,而導致體內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性物質含量降低的緣故。有這些癥狀的小兒,在1至6個月時還會出現體重不增,如診治不及時,將會留下智力低下的后遺癥。 ■妊娠嘔吐的正確治療 妊娠期5至12周的婦女常伴有惡心、嘔吐、冒納減退、頭暈等妊娠反應,一般在清晨時較重。輕的對母子健康影響不大,不治也可自愈。重的吃什么吐什么,甚至滴水不進。孕婦嘔吐多為年輕女子,主要由于精神過度緊張而引起。應對她們進行安慰、鼓勵,使之好好臥床休息,吃可口的飲食,少食多餐。 對于較嚴重的妊娠嘔吐,可試用一下驗方食療: 方一:鯉魚250克,去肚雜,取砂仁6克,搗碎,生姜15克切片,共入魚腹內燉熟食用。 方二:糯米250克,加生姜汁3匙,同炒,至糯米爆破為止,然后研末,每次1至2湯匙,用開水調服,一日3次。 也可采用以下中藥治療:①香砂六君子丸,每次服10克,每日3次。②黨參15克、生姜10克、制半夏6克,煎水,分3次服。③制半夏、陳皮、生姜、砂仁各6克,茯苓15克,煎水,分3次服。④制香附30克、藿香葉15克、甘草10克,共研成細粉,每次服6克,每日數次。此外,民間還單用生姜60克搗爛榨取姜汁,用溫開水分次送服,或用柚皮,濃煎后分次飲用。 一般不主張用西藥治療,必要時可服維生素B1、C,每日3次,每次各服1至2片,或加服少量鎮靜藥(如安定2.5毫克),每日3次。 對于個別特別嚴重的嘔吐,如嘔吐膽汁、孕婦尿少、皮膚干皺、有脫水現象,甚至暈倒嚴重癥狀,這時要去醫院,由醫生進行補液等綜合治療,不可自己隨意服用止吐藥。 惡阻;妊娠嘔吐 (西醫病名:妊娠嘔吐或妊娠劇吐)
惡阻之名首載于《諸病源候論·婦人妊娠病諸候·妊娠惡阻候》。又名妊娠嘔吐。 惡阻是因沖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妊娠期出現惡心嘔吐,厭食,甚至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的妊娠疾病。 本病常見于西醫學所說的妊娠嘔吐或妊娠劇吐。 [診斷依據] 1.多見于第一胎、多胎,或葡萄胎孕婦。 2.初為早孕反應,逐漸加重,至孕8周左右發展為劇吐,表現為反復嘔吐,嘔吐物為所進食物甚至膽汁,或有咖啡樣物。 3.消瘦,嘴唇燥裂,皮膚彈性差,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甚至呼吸酮味,出現黃疸。 4.嚴重者尿液檢查酮體陽性;肝腎功能檢查血膽紅素、轉氨酶升高,肝酐和尿素氮增高;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出血;血液檢查紅細胞壓積升高,有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心電圖檢查可有低鉀所致心律變化及心肌損害。 [鑒別診斷] 1.妊娠合并胃癉:有胃病史,反復上腹部飽滿疼痛,無規律性,飯后上腹部不適,常有暖氣、嘔吐。 2.妊娠合并肝熱病:有肝區疼痛,低熱畏寒,肝臟腫大,尿三膽陽性。 3.妊娠合并腸結、腸痹:陣發性腹痛,腹脹,嘔吐初為胃內容物,隨病情發展可嘔出膽汁、腸內容物。 4.葡萄胎:除早孕反應外,有不規則陰道出血,子宮迅速增大,而無胎動,檢查時子宮增大與停經月份不相符合,B超檢查可發現為完全性葡萄胎或部分性葡萄胎圖像,尿血hcG測定為強陽性。 [辨證論治] 1.脾胃虛弱證:脘腹脹悶,嘔吐清水,或吐涎沫,頭暈,不思飲食,疲乏嗜睡,舌淡紅,苔薄白,脈緩。健脾和胃。 2.痰濕阻滯證:頭暈,惡心欲嘔,泛吐痰涎,胸脘滿悶,口淡或膩,舌淡紅,苔白膩,脈滑。化痰除濕止嘔。 3.肝胃不和證:嘔吐酸水或苦水,頭脹而暈,口干苦,嗜酸噯氣,胸脅乳房作脹,心胸煩悶,舌紅苔薄黃,脈弦滑。抑肝和胃。 4.胃陰不足證:頻頻嘔吐,發熱口渴,心煩嘈雜,面色潮紅,尿少便秘,舌紅,苔黃少津或光剝,脈細滑數。養陰生津止嘔。 5.氣陰兩虧證:嘔吐粘涎,或嘔咖啡色粘涎中帶血樣物,精神萎靡,形體消瘦,發熱口渴,尿少便秘,舌紅少津,苔黃干或光剝,脈細數無力。益氣養陰。 《女科經綸》 >
胎前證上 妊娠惡阻有絕之之法 《金匱要略》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者治逆,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婁全善曰∶惡阻者,謂嘔吐惡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絕之者,謂絕止醫治,候其自安也。予嘗治一二妊婦惡阻,病嘔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絕之之旨,遂停藥月余,自安。真大哉,圣人之言也。 徐忠可曰∶期有未滿六十日,則胎未成,又加吐利。因醫誤治,則脾胃實有受傷處,但當斷絕病根為主,不得泥安胎之說,而狐疑致誤也,故曰絕之。 妊娠惡阻屬經血閉塞臟氣不宣 巢元方曰∶妊娠惡阻者,心中憒悶,頭眩,四肢懈惰,惡聞食氣,欲啖咸酸果實,多睡少起,世言惡食,又云惡阻是也。三四月以上,不自勝舉。此由婦人本元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兼當風飲冷,心下有痰水挾之。娠后經血閉塞,水漬于臟,臟氣不宣,故心煩憒悶,氣逆嘔吐。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又不知患之所在。脈理和平,即是有胎也。 妊娠惡阻屬五味不化中氣壅實 《圣濟總錄》曰∶婦人所食谷味,化為血氣,下為月水。凡妊娠之初,月水乍聚,一月為 ,二月為胚,三月為胎,成則男女上食于母,口如鳥。在 胚之時,血氣未用,五味不化,中氣壅實,所以脾胃不思谷味,聞見于物,即惡心有阻也。 妊娠惡阻屬氣血積聚內郁攻胃 朱丹溪曰∶凡孕二三月間,嘔逆不食,或心煩悶。此乃氣血積聚,以養胎元,精血內郁,穢腐之氣上攻于胃,是以嘔逆不能納食。血既養胎,心失所榮,是以心虛煩悶。法當調血散郁,用參、術、甘草補中氣,橘紅、紫蘇、木香、生姜,散郁氣,茯苓、麥冬、黃芩、竹茹,清熱解煩,名參橘飲。 妊娠惡阻屬胃氣虛弱中脘停痰 陳良甫曰∶妊娠惡阻病,《產寶》謂之子病,巢氏《病源》謂之惡阻。由胃氣怯弱,中脘停痰,脈息和順,但肢體沉重,頭眩,擇食,唯嗜酸咸。甚者寒熱嘔吐,胸膈煩悶,半夏茯苓丸主之。 妊娠惡阻屬痰飲血壅停滯肝經 戴復庵曰∶惡阻者,婦人有孕,惡心,阻其飲食是也。胎前惡阻,見食嘔吐,喜酸物,多臥少起,俗名病鬼。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故飲隨氣上,停滯肝經。肝之味酸,則必喜啖酸物,金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或二陳湯。 妊娠嘔吐屬于寒 《金匱要略》曰∶妊娠吐嘔不止,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 徐忠可曰∶諸嘔吐酸,皆屬于火。此言胃氣不清,暫作嘔吐也。若妊娠嘔吐不止,則因寒而吐,上出為嘔,不止則虛矣。故以半夏治嘔,干姜治寒,人參補虛,而以生姜糊、半夏,以下其所逆之氣。 妊娠嘔吐惡阻勿作寒治 《大全》曰∶婦人經候不調,或不行,身無病似病,脈滑大,而六脈俱勻,是孕婦脈也。精神如故,惡聞食氣,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時吐清水,此名惡阻,勿作寒病治之,宜服人參、白術、甘草、香附、烏藥、丁香、生姜、橘紅,保生湯。 按∶妊娠嘔吐,《金匱》主于寒,《大全》論勿作寒治,是矣。其用藥則多辛熱,何也? 妊娠嘔吐屬肝挾沖脈之火沖上 羅太無曰∶有孕婦三月,嘔吐痰并飲食,每寅卯時作,作時覺少腹有氣上沖,然后膈滿而吐,此肝脈挾沖脈之火沖上也。用沉香磨水化抱龍丸,一服膈寬,氣不上,吐止。 妊娠嘔吐屬怒氣傷肝 朱丹溪曰∶有妊二月,嘔吐眩暈,脈之左弦而弱,此惡阻。因怒氣所激,肝氣傷,又挾胎氣上逆,參、術補之,大非所宜,以茯苓半夏湯下抑青丸。 妊娠嘔吐惡阻屬少陽之火上沖胃口 趙養葵曰∶惡阻多在三個月之時,相火化胎之候,壯火食氣,上沖胃口,食入即嘔吐,少陰腎水既養胎,少陰之火益熾,須用清肝滋腎湯,即六味飲加柴胡、白芍。先用逍遙散止嘔,再用調經滋腎湯加杜、續。嘔甚者,加川連、吳茱妙。 胎前惡阻嘔吐用半夏論 陳良甫曰∶《千金方》有半夏茯苓湯、茯苓丸,專治惡阻。此二方,比來少有服者,以半夏能動胎,胎初結,慮其辛燥易散故也。須姜汁炒,以制毒。凡惡阻,非半夏不能止,是有故無殞也。 婁全善曰∶《大全方》謂半夏動胎不用,今觀仲景用人參半夏干姜丸,羅謙甫用半夏茯苓湯,朱丹溪用二陳加減,并治胎前惡阻,痰逆嘔吐,心煩,頭眩,惡食,俱效,獨不知此乎?予治惡阻,用之未嘗動胎。正經云有故無殞是也。 薛立齋曰∶半夏乃健脾氣,化痰滯主藥。脾胃虛弱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少,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湯,倍加白術,安胎健脾,予嘗用驗也。 惡阻嘔吐用藥大法 薛立齋曰∶妊娠若飲食不甘,或欲嘔吐,用六君子加紫蘇、枳殼。若惡阻,嘔吐,頭眩,體倦,用參橘飲,未應,用六君子湯。若惡阻,嘔吐不食,亦用參橘散。或飲食停滯,腹脹嘔吐,此是脾胃虛弱,不能消化,用六君子湯不應,用平胃散加參、苓。 慎齋按∶以上一十三條,序胎前有惡阻嘔吐之證也。凡婦人妊孕,其始證先見于惡阻。而惡阻,自《金匱》有絕之法而下,病機蓋非一端。巢元方以下,主于氣凝血聚。陳良甫以下,主于停痰積飲。若仲景《金匱》以寒治,太無、養葵作火論,于惡阻病機,可謂詳悉。但胎前無寒,產后無熱,此常法也。故惡阻嘔吐,大抵寒者少,熱者多。總屬血壅胎元,臟氣不能宣通,停痰積飲,郁熱壅滯,變而為火,有熱無寒,致生諸證。故丹溪、立齋論治,每以枳殼、紫蘇、蘇梗、木香、砂仁,為降氣順氣之法,所謂胎前須順氣者此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