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炒股,難免會有失算虧錢的時候。但若不汲取教訓,總是重復相同的錯誤,就會成為股市的犧牲品。一些投資者之所以熊市虧錢牛市也虧,通常都有一張這樣的“路線圖”:
自己“寬”自己。炒股賺錢離不開低買高賣,而虧錢則相反,是由于高買低賣所致。事后想想,誰都會覺得高買低賣十分荒唐,但在當時往往理由十足。比如,某投資者重倉持有的中信銀行、梅泰諾、ST百科等股票,無一不是在高位追漲買入,而追漲的理由大多為盤子小、股性活、大資金青睞等。相比之下,低位賣出的理由似乎更加“充分”:如盤子大、股性呆、無資金青睞等。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雖然不堪一擊,但卻成了一些投資者在追漲殺跌操作時用來自我安慰的重要“武器”。 自己“嚇”自己。散戶虧錢的另一癥狀是高不拋、低不吸。同樣的股票,一些投資者敢于在高位追漲,但跌至低位時卻不敢買入,或敢于在低位殺出,但漲至高位時卻不敢賣出,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嚇自己:擔心高位賣出后再漲,所以高不拋,擔心低位買入后再跌,所以低不吸,結果一遲疑,就失去了高拋低吸的機會。為數不少的投資者,對高位買入后深套的股票,不敢在低位補倉,一心等著日后解套。給人的感覺是,這些投資者似乎都是為解套而炒股,但卻忽略了通過低位補倉,在原股票解套的同時,也能讓新補入的股票輕松獲利。所以,自己嚇自己是導致一些投資者高不拋、低不吸的關鍵原因。 自己“怨”自己。散戶虧錢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后悔埋怨情緒的表露,典型的表現有:某某股票剛看過但沒買,結果很快漲停,失去獲利機會;某某股票原本打算賣出,但只一會兒功夫就大幅跳水;當某股票出現大跌時,一些投資者就埋怨自己——要是開盤沖高時賣出就好了,收盤接回來就能獲得若干差價;當某股票出現大漲時,同樣責怪自己——要是開盤回調時買入就好了,收盤賣出就能多出若干資金。總之,習慣于后悔埋怨的投資者買也不對、賣也不對,當大盤和個股跌時緊張、漲也緊張,與另外一些投資者漲也平常、跌也坦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自己“頂”自己。散戶虧錢的另一表現形式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開始時,這些投資者雖然連自己的賬戶都管不好,追漲殺跌、跑輸大盤,但說起別人的操作卻指手畫腳、左右不是,儼然一副專家、高手的樣子。到最后,一看指數跌得不多,自己持有的小盤、活躍、熱門股卻出現大幅下跌,市值縮水嚴重,而他人持有的大盤、呆板、冷門股跌幅非常有限甚至逆市大漲,又羨慕起別人來:“我被跌死了,你倒好,不跌反漲。” 散戶虧錢“路線圖”雖然沒有統一的版本,但歸結起來,大多系自我感覺良好、把自己估計得過高所致。解決虧錢難題的關鍵是,盡可能把自己看低一些,多學他人長處,彌補自身不足: 看盤——不要緊張要坦然;操作——不要驚慌要沉著;持倉——不要賭性要理性。老股民炒股,大量的時間是持股不動。事實反復證明,多動不如少動。若干年后,投資者會發現,真正能在牛市賺錢、熊市生存的,大多是那些充滿理性、多看少動的人,而非賭性十足、追漲殺跌者。持股不動的另一好處是,能在“不動”中發現“動”的機會。 盤后——不要后悔要無憾。股市收盤或操作結束后,投資者要懂得理性思考、善于進行總結,變后悔為無憾。操作結束后,投資者應正確面對盈虧結果,及時進行盤后思考,做到不怨不悔。這也是一些成功的投資者之所以能在挫折中及時擺脫虧錢困境,最終取得投資成功的重要一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