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并稱濟南三名勝。此湖是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湖面面積46.5公頃,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巖構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
大明湖兼自然景致和人文內涵而有之,因此盛名遠播,歷久彌新。早在宋代,大明湖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那時稱西湖、四湖望。宋代著名文學家、齊州知州曾鞏的“左符千里走東方,喜有西湖六月涼”,“好在西湖波上月,酒醒還對紙窗明”等詩句中所說的西湖,就是現在的大明湖。曾鞏主政齊州時,曾對大明湖大加修繕。當時湖上有北渚亭、環波亭、北水香亭等亭榭,湖中有百花堤和百花、鵲華、芙蓉等七座橋梁。“七橋風月”成為宋以來文人學士樂于描繪吟詠的題材。
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的最好寫照。公園的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北極廟等三十余處名勝古跡掩映于綠樹繁花之間,展現出悠久的歷史文化。公園每年還舉辦多種游園活動,有春節文化廟會、新春花展、荷花展及民俗文化活動和花卉盆景展覽、奇石展等。而今大明湖的主要景觀有鵲華煙雨、歷下亭、遐園、小滄浪、明湖居、南豐祠、嫁軒祠等。 大明湖景觀 鵲華煙雨 “鵲華煙雨”是濟南八景之一,鵲華指鵲華橋。此橋位于大明湖南大門前面,珍珠泉的清澈泉水注入百花洲,并從鵲華橋下流入大明湖。游人尋訪,隔湖遙望,可見輕紗薄霧之中的鵲、華二山,相對并峙,隱現秀姿,此景謂為鵲華煙雨。 歷下亭 大明湖中央有一綠色小洲,歷下亭即在其上。倘若將大明湖喻為美人的盈盈秋波,那歷下亭便是這秋波中的眸子。 遐園 遐園,為1909年山東提學使羅正鈞創辦省圖書館時所建。園內花木扶疏,曲水清清,亭臺回廊錯落有致。浩然亭與九曲亭,均為臨眺湖景的好地方。 明湖居 明湖居,是濟南著名大鼓藝人王小玉說書之處。明湖居舊址在鵲華橋南,百花洲西側。現在用舊民居改建的明湖居,東鄰大明湖南大門,西連遐園,北臨湖區,占地442平方米。濟南不僅有“泉城自古是詩城”之稱,而且是我國曲藝藝術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涌現過許多有名的詞曲作家。 鐵公祠 鐵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祀鐵鉉。明惠帝時鐵鉉任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莸奂次缓螅嗤踔扉σ?#8220;靖難”名義起兵壓得帝位。鐵鉉其時固守濟南屢敗燕師,后兵敗遭慘殺。清乾隆帝賜謚“忠定公”,清代大書法家翁方綱所書《鐵公祠記》存于享堂內。 小滄浪亭 小滄浪亭位于大明湖北西岸,以修鐵公祠之余料所建。面山傍水,繞以長廊,借大明湖水景入園。小滄浪亭踞園中臨湖處,三面荷池,境界清幽。登亭四眺,全湖一覽盡書。晴明之日,可見十里外的千佛山倒影。 百米噴泉 大明湖湖中心是一座大型的人工百米噴泉,建于1985年,百米噴泉有103個噴頭,主噴頭射程為100 米,其余102個噴頭射程分別為40米、28米、25米,氣勢雄偉,國內罕見。 匯波樓 南豐祠北鄰的匯波樓是濟南的北水門,也叫匯波門,為宋代曾鞏所建。1982年,市政府拔款重建。此樓高大雄偉,為一座懸崖歇山重檐兩層城樓式建筑,樓的兩層翹角挑梁上懸掛8個風鈴,門、窗、隔扇雕以傳統花式圖案。整個建筑結構合理,色調鮮明。登此樓可眺望泉城,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若傍晚登樓,可觀“匯波晚照”。 北極閣 北極閣位于大明湖東北岸,是一座道教廟宇。此閣始建于元代。明永樂年間重修。這組建筑由鐘鼓樓、前后殿及東西配房組成。前殿內正中為真武帝君像,高2.5米,上有“位極天樞”一匾。還有四天君、青龍、仙真、風伯、雷公等18尊泥塑像。東西墻上還繪有真武的傳奇等壁畫。后殿塑有真武父母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