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棋事
中國象棋是我們的國粹,關于它的發明,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象棋在古代發明后,國王一下就迷上了,整天下棋,樂此不疲。為了表示獎賞,國王允許發明人提一個要求。發明人說,棋盤上有64個空格,請國王在第一格放一粒稻谷,第二格放兩粒,以后每一格的數量是上一格的平方,直到第六十四格。陛下就將這些谷子獎賞給我吧。國王一聽,哈哈!這還不容易。當下就叫人來擺谷子,誰知不擺不知道,一擺嚇一跳:前面五格很輕松,從第六格起開始手忙腳亂,后來已經無法按粒去擺,只能按粒數折成重量去填,再后來便索性按糧倉去計算,最后結果是全國幾年的糧食都不夠獎賞!
當然,這只是一個有趣的傳說,卻很好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32個棋子和64個空格的中國象棋,真正是玄機萬千、奧秘無窮啊!可以這樣說,自古以來下棋者無數,卻是沒有誰下過兩盤完全一樣的棋! 其實,下棋的基本招式是再也簡單不過了。象飛田心馬掛角,卒子過河腳挺腳。這是誰都會念叨的幾句話。但是,簡單往往包含著復雜,下棋的這幾招,是任何人一輩子都無法領悟透切的。否則,他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棋壇尊者!然而,這樣的尊者從未有過。一個人即使能稱霸棋壇,也僅僅是“一時”而已。 下棋之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未落子時,往往認為自己想下的這一子是最好的;落子后往往又認為這一子是最差的。所以,關于下棋便有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大丈夫”等一些格言。須知,人生如棋,世事如棋,小小棋盤上演繹的盡是社會風云、詮釋的都是人生哲理。 下棋是很有趣味的事。曾讀梁實秋老先生一篇文章,其中寫到兩對弈者的一些趣事,就讓我捧腹大笑。有二人下棋,一人觀戰。途中觀戰的人出門方便,回來發現桌上的棋仍在,下棋的兩人卻不見了。正迷惘間,突然聽到柜子后的墻角有點響動。過去一看,原來兩位仁兄相擁著趴在地上,這人以為他們在那里欣賞什么奇異之景,便也去瞧個新奇。哇噻!哪是什么景啊?原來他們在搶一個棋子。一個將一枚棋子含在嘴里,作誓死捍衛的掙扎;一個將二根手指伸入其嘴內,作拼命摳棋的攻關。所為何事?一人的“車”被吃,要悔棋,一人不肯也。 我有一位小學到初中的老同學,是家鄉當地的一位超一流棋手,更是一位如癡似醉,整日沉浸其中的超級棋迷。因此,常常耽于家事,疏于家人。老婆每每勸說無效,便心生離異之心。她知道,離婚這種事千萬不能在丈夫離開了棋盤后再跟他相量,這時莫說會答應,弄不好還會遭受一頓老拳。只有抓住機會,在丈夫與人下棋時提出,則肯定會答應的。于是,這天,她見丈夫又邀人來家下棋,便倒茶遞煙熱情招待,侍候得一對弈人簡直是忘乎所以。時機成熟了,她開始迂回進言,先是抱怨自己肚子不爭氣,生了二個女兒,沒有兒子。再又訴說村鎮兩級纏著要她結扎,“這回不想辦法,就無論如何都躲不過這一關了。”她說。丈夫下棋正到酣處,便沒好氣地搶白她:“那你說咋辦?”她乘機說出自己思慮已久的一句話:“離婚。我們離婚。”馬上又接著解釋說:“當然是假離婚。我們離了婚想生幾個就幾個,沒有哪個管得住。待生了兒子后,我們再復婚得了。”也許丈夫的思想都用于思考棋路和棋道去了,留下了一些空白,仿佛覺得這主意還挺不錯的,便隨口答道:“好呀,明天我們就去辦他娘的。”誰知,待到真的辦了離婚手續,她一去娘家不返,七接八迎都不回轉,末了只帶回一句話:“我們已經離婚了,不再是夫妻。你可以天天下棋,我再也不會管你了。”悲乎!一個精于棋道的男人,卻徹底輸給了一個根本就不懂棋道的女人。看來一個生活在現實社會和家庭的人,僅有棋盤方格中的“棋道”,還遠遠不夠,人生的棋藝更不能不懂呀! 我喜歡下棋。前幾年做打工秘書時,閑暇多多,與人對弈也多多。記得在祁東縣城,經常與地稅局門衛老胡,家屬李老頭下棋,輸了的除了讓位外,還須圍著旁邊的一棵樹繞三圈,以示懲罰。后來到了衡陽,一有空便與辦公室副主任老尹在我的宿舍里關起門來下棋。久經沙場,自是功力有所長進。某年冬季的一個晚上,我剛回到鄉下老家,院子里的幾位棋友便相約來下棋。有人用塑膠桶提來一大桶井水,說大家輪番對弈,輸者罰喝一口杯。嘿嘿,整整一夜四人就喝了二桶水。這樣我們當晚的娛樂便有了兩大看點,一是下棋,二是方便。大家走馬燈似往屋外竄,竟將后走廊上的一只空便桶灌了個大滿。嘿嘿,唯有我是觀眾,只是偶爾跟他們客串一下而已。 倏忽間,離開家鄉已近五年,現在已經幾乎不下棋了,很是懷念以前那段與棋為伍的時光。但是我又分明感覺到,自己正在下另一盤棋。我的一切,包括我自己,都成了這場對弈中的一枚棋子。仿佛我的那位同學和他的前妻,只是我還不知到最后,自己到底是輸家還是贏家?摘自《趣說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