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養胃氣 遠培腎氣 常調肝氣 是為正氣 這句口訣是本人多年來總結的養生最為穩妥、系統的指導法則,依循這個法則能身心同養,長久健康,下面就來詳細講解,首先我們要了解何為胃氣、肝氣和腎氣。 胃氣 我們前面講過,養生以臟腑調養為主,臟腑調養以求本為主,這個本指的就是先天之本——腎,與后天之本脾胃。腎藏人生之精氣,但這往往與遺傳因素有關,秉承父母陰陽之氣,有的人先天足一點,有的人先天弱一點,這往往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后天的調養來彌補先天不足,事實證明先天不足,但后天注意保養的人一樣可以實現健康長壽,然而后天的調養必求其本——脾胃來改善。 脾胃在五行屬大地之土,大地是生養萬物的基礎,中醫講,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這氣血都是通過脾胃轉化各種飲食物而生成的,五臟六腑都靠氣血來養。 這里講的胃氣就是指脾胃生化氣血運化營養的能力,脾胃的這種能力強盛,則臟腑就有足夠的干糧能好好的干活,若失去了這種能力,臟腑領不到薪水,不罷工才怪,所以醫圣張仲景告誡我們“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可見胃氣的保養刻不容緩,就如同每日都要吃飯一樣,我們要把這當成養生的頭等大事,不容馬虎,面面俱到。 那保養胃氣都包括哪方面呢?我總結有三少: 一是少食生冷寒涼:胃是喜歡溫暖的,飲食不要太過寒涼,否則就需要調動更多的元氣去溫暖生冷食物,這本身就是對胃氣的損耗。 二是少吃不要太飽,瑜伽和中醫的養生哲學都告誡我們吃飯不宜太過撐脹,飯吃七八分飽最好,要讓胃中有空氣和水流動的空間,吃的太飽超過了脾胃的運轉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脾胃功能下降。 三是少快食,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腳步也跟隨著提速,于是學習要速度,工作要速度,甚至吃飯都要速度,很多人由于工作或習慣的原因,吃飯速度相當快,大家一起吃飯,你的飯還沒端上來呢,她的已經吃完了,這就會導致腸胃加速運轉,一臺機器加速的運轉,耗電是不用說的,所以吃的太快也會耗傷胃氣。 腎氣 腎乃先天之本,人體內的氣大了講無外乎陰陽兩種,這其中腎陰主管一身之陰氣,腎陽主管一身之陽氣,所以可見腎氣是人體陰陽二氣的根本,只有“腎陰”“腎陽”相互依附,相互作用,才能發揮其滋養體內各部分器官、組織和繁殖后代的作用 那我們所講的腎氣呢,是指腎臟的功能活動。腎氣由腎陽蒸煦腎陰所產生,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腎藏精:貯藏精氣,為人體生殖、造血、生長發育、防衛病邪的基礎物質; 2. 腎主水:平衡身體水液代謝。 3. 腎主納氣:負責納氣,協調呼吸運動。 4. 腎主骨生髓:能養腦益智。 5. 腎其華在發:能促進頭發生長。 6. 腎開竅于耳:腎氣通耳,控制聽力; 7. 腎司二陰:控制二陰的開合,起到調節大小便的效果。。 可見腎在人體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包涵多種功能的臟器,涵蓋了身體功能的方方面面,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關系到人的壽命,所以站在長遠的角度上,應把腎氣的保養列為重中之重。關于保養腎氣,我總結有“三調”。 一是調睡眠: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睡眠便是神補的重要方面,對于現代人來講,長期熬夜、夜生活是導致腎虛的主要原因,熬不熬夜以子時為準,最遲在11點你都沒有睡,就算是熬夜了。熬夜就傷腎傷元氣,錯過這個時間,睡再長再久也沒有太大用處,所以我常講,子時睡出黃金健康,當你連續一段時間的錯過子時睡覺,你的元氣圈就會減少,這是對生命力的直接耗損,有這樣的說法“熬一夜,少活七天”,雖然夸張,卻也不無道理。 二是調飲食:中國有句古話叫藥補不如食補,現代人動不動就吃這補藥那補品,這本身就是個誤區,對于中醫來講,真正補養精氣的是食物。食物可代替藥物,但藥物卻不能替代食物。民以食為天,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功能的水谷精微源于食物之中,在中醫的飲食營養觀里,是把所有食物都做了分類歸屬的,這個分類以五行為總綱,其核心的理念是五色,無味入五臟。其中黑色的食物能入腎,黑豆、黑米、黑芝麻、木耳、蘑菇一類可選擇多食。 三是調腎經:腎經是腎在身體上的延伸,是腎與外在聯系的通道,我們可以通過對外在腎經的刺激來實現對于內在腎氣陰陽的調和,關于腎經的調節,我有一套元氣保養操——丹田匯,適合長期練習,能平衡陰陽,培養腎之元氣,使心腎交合,經絡通暢,具體方法請見后面“元瑜伽根本練習大法”。 肝氣 指肝臟之精氣與功能。中醫認為,肝為剛臟,其性屬陽,像一個大將軍,好動而不好靜。肝主疏泄,主升、主動,喜歡條達舒暢條達而不喜歡抑郁。肝氣的疏泄功能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液和津液正常運行。疏泄功能正常,氣機通暢,氣血調和,人心情就會舒暢,開朗樂觀,身心健康。 若肝氣疏泄出了問題,則肝氣郁結,導致氣滯血瘀或氣郁化火,肝火妄動,則肝這個大將軍就會表現出魯莽暴躁不安分的一面,會去討伐欺負其他臟腑,引起氣血逆亂。最終均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 所以說肝氣要舒暢條達,不要壓抑郁悶。而調養肝氣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調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暢。因此,我們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應保持良好、積極、樂觀的心態,城市中的人們在閑暇之時,應多去親近自然,舒緩心情,調養肝氣。 關于肝氣的調養,我總結有三通: 一通情志:養成良好的心態,培養融洽的人際關系,正確對待壓力,多做戶外運動,學會控制情緒,學會找樂,總之,只要情緒通暢,肝氣就順暢,情緒安穩,氣極升降有度,疾病自然無處可生。 二通腸道:便秘是百病之源,長期便秘產生的宿便堆積猶如“毒素核反應堆”,不斷產生各種毒氣、毒素,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食欲及睡眠差、精神緊張,使人脾氣暴躁,嚴重影響肝氣舒暢,所以通暢腸道也是調肝氣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本書中會附有很多簡便有效地經絡秘訣,幫助你打通腸道,排出宿便。 三通肝經:肝經是肝臟聯系外在的通道,對肝氣的疏泄起重要調節作用,在“元瑜伽根本練習大法”中,迷羅為你提供了通調肝經的“點、線、面調肝秘訣”,經常練習,可以調暢肝氣,排解肝經瘀滯,使心情舒暢, 了解了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就得出了實現健康長壽的根本指導法則,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以氣血為生,所以我們入手就要開始保養脾胃,這是近養胃氣,而腎為先天之本,決定著人的壽命,所以應做好長遠的養腎計劃,這是遠培腎氣。肝主疏泄,決定著情緒的狀態,而情緒又影響著身體的健康,所以,情緒致病的因素不容忽視,應常調肝氣。 |
|
來自: 琴聲悠揚 鮮花...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