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老師《說白傷寒論》聽課筆記 - 16
肺感染:
癥狀: 高燒40度以上,喘,多痰,小便赤,大便秘
治療:
無汗身疼者,方1
有汗身疼者,方2 方1:
栝蔞40克,杏仁25克(研),銀花30克,
連翹30克,牛蒡子30克(研),桔梗20克, 知母30克,葛根40克,甘草15克 (可加茯苓40克) 方2:
栝蔞40克,杏仁25克,知母30克,
桔梗25克,半夏20克,生姜15克, 甘草15克 上述劑量都是成人2次的劑量,小孩子半或者三分之一,臨診判斷。
病理、方劑解讀: 肺為水的化源。那么排出肺中的感染等,就可以采用利小便和通大便的手段把肺中不該有的東西從大便中排出。因為肺和大腸相表里。
此方中: 栝蔞、知母:通大便。 栝蔞治肺的排異反應,為本方主藥。 知母還止痰、止喘,建立與通大便的基礎上。 杏仁:幫助通大便(讓我想到了倪海廈老師曾經提到的杏仁美膚的說法,肺主皮毛嘛。)平喘 有高燒癥狀,則采用葛根發(fā)汗排異。同時對應使用銀花、連翹,都是透表之藥。(因此方2針對有汗的人就無需透表藥物) 茯苓:利尿 半夏:幫助通便 退燒之后,如果痰多,可以采用止痰的藥,二陳湯 二陳湯(止痰方)
陳皮30克,半夏20克(此兩味越陳越好,故名二陳湯)
茯苓40克,甘草15克 (可加杏仁20克,厚樸20克) 平日里面痰多,并沒有肺感染以及炎癥的,亦可用二陳湯 肺炎、肺感染好之后,
忌冷風、忌葷腥、忌冷食、宜清淡,過咸不利排便
半夏: 本方中,取生半夏(或曰青半夏)為好。需要清水漂多次,去掉刺激性和毒性。
還有發(fā)半夏、姜半夏(用姜汁拌,中和其刺激性,所以不少方子中,生姜、半夏往往同時出現) 因為市場上往往是假的半夏,所以平常不開此藥。真是朋友需要開的,會順便送藥,保證使真的半夏。 干咳如何解決?(不同于上述問題) 診狀: 無痰、夜重日輕(就是躺下睡覺時候嚴重)、無發(fā)熱、可能有水腫(可通過手腳的望診得知)
病理:
中醫(yī)稱為“水寒射肺”,即肺水腫,屬內源性疾病,代謝問題。
治療方子:
柴胡30克,茯苓40克,枳殼20克,
白術30克,干姜15克,五味子25克, 甘草15克 這是扶陽、利水,自主調節(jié)的方子 病理、方劑解讀:
激活升降出入的系統(tǒng)能力進行自主調節(jié)
躺下加重,很簡單,就是躺下的時候,水不容易下去 中醫(yī)的水,既是寒; 中醫(yī)中,三類不同的病導致三類不同的物質出現,非別為: 水:在組織中駐留的液體,比如肢體的浮腫、腹水 飲:臟器之間貯存的液體。 痰:臟器、組織自身分泌的病理組織液體 腹水:肝門靜脈高壓產生,而特殊的水。原因在于大部分肝細胞的壞死,導致水不能進入肝臟正常循環(huán),停在門靜脈處產生高壓,為肝硬化的后果。治療需要從肝細胞活力入手。誰能正常進去代謝,自然壓力消失,積水消失。 胸腔積液:需從小便排出。 整體治病的基本理論體系和觀點:
一點相關話題:
因為方子里面的劑量都比較大,一般藥店不一定能夠順利拿到藥。有學員推薦給大家,有個叫作鶴年堂的藥店,還是很不錯,賣藥可以買很多副。在菜市口西南。
有學員請教,桂枝加葛根湯,治療項背硬,是否可以吃?
郭老明確肯定,可以治。 我順便詢問,這么說這個藥應該也能治落枕?郭老肯定,并囑咐,需要出汗才好,否則無效。 (剛好去上課之前,早上起來發(fā)現輕微有點落枕。剛好遇上這個場景,觸類旁通想想,還真有效。不過,聽完課回家,自己練習玉環(huán)樁之后,脖子已經沒有任何不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