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是一種中國傳統健身方法,由五種模仿動物的動作組成。五禽戲又稱“五禽操”、“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等。據說由東漢醫學家華佗發明,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后的五禽戲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一、五禽戲的特點: 1、既能養生,又能治病 人的健康狀況,疾病發生與否,取決于人體正氣的盛衰,五禽戲通過姿勢的調整、呼吸的鍛煉、心神的修養,來疏通經絡,活躍氣血、協調臟腑、平衡陰陽,起到鍛煉真氣,培育元氣、扶植正氣的作用,達到抵御外邪、祛病強身的目的。 2、強調整體觀,以內因為主的運動 五禽戲的作用不是在于發展身體某部分的機能或治療某種疾病,而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綜合鍛煉、達到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和適應能力、改善整個機體功能。 3、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練功方法 所謂“內”指的是心意、氣等內在的情志活動和氣息運動;所謂“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體活動。動功由肢體運動、呼吸鍛煉、意念運用三個部分組成。肢體運動表現于外,但要求達到“動中有靜”,即注意力集中、情緒安定。并根據動作變化,配以適當的呼吸方法,達到形、意、氣的統一。這種練功方法,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絡、調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二、五禽戲的功法作用 五禽戲,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動作都是模仿了相應的動物動作。傳統的五禽戲,又稱華佗五禽之戲,五戲共有動作54個。由中國體委新編的簡化五禽戲,每戲分兩個動作,分別為: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做,并配合氣息調理。 虎戲主肝,練習虎戲時模仿虎的動作要有虎威,形似猛虎撲食。威生于爪,要力達指尖,神發于目,要虎視眈眈。爪甲與目皆屬肝,用力時氣血所至,可以起到舒筋、養肝、明目的作用;加上做虎舉與虎撲的動作時身體舒展,兩臂向上拔伸,身體兩側得到鍛煉,這正是肝膽經循行部位,使得肝經循行部位氣血通暢。 鹿戲主腎,鹿抵時腰部左右扭動,尾閭運轉,腰為腎之腑,通過腰部的活動鍛煉,可以刺激腎臟,起到壯腰強腎的作用;鹿奔時胸向內含,脊柱向后凸,形成豎弓,通過脊柱的運動使得命門開合,強壯督脈。腎藏精,督脈主一身之陽氣,腎臟與督脈功能得到改善可以調節生殖系統。 熊戲主脾,熊運時身體以腰為軸運轉,使得中焦氣血通暢,對脾胃起到擠壓按摩的作用;熊晃時,身體左右晃動,疏肝理氣,亦有健脾和胃之功。脾胃主運化水谷,其功能改善不僅可以增強消化系統功能,還可以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經常練習熊戲,使不思飲食,腹脹腹痛,便泄便秘等癥狀得到緩解。 猿戲主心,猿提時手臂夾于胸前,收腋,手臂內側有心經循行,通過練習猿提動作可以使心經血脈通暢;猿摘時對心經循行部位也有較好的鍛煉作用,加之上肢大幅度的運動,可以對胸廓起到擠壓按摩作用,這些對心臟泵血功能都有好處。心主血脈,常練猿戲,可以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夢、盜汗、肢冷等癥狀。 鳥戲主肺,鳥戲主要是上肢的升降開合運動,這些動作不僅可以牽拉肺經,起到疏通肺經氣血的作用,還可以通過胸廓的開合直接調整肺的潮汐量,促進肺的吐故納新,提升肺臟的呼吸力。肺主氣,司呼吸,主治節,通條水道,常練鳥戲,可以增強人體呼吸功能,胸悶氣短,鼻塞流涕等癥狀可以得到緩解。 五禽戲鍛煉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勻,形神合一。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之中寓有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練虎戲時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練猿戲時要仿效猿敏捷靈活之性;練鹿戲時要體現其靜謐恬然之態;練鳥戲時要表現其展翅凌云之勢,方可融形神為一體。常練五禽之戲,可活動腰肢關節,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