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 四海舒郁丸
藥物組成 海蛤殼6g 昆布60g 海藻60g 海螵蛸60g 陳皮6g 青木香15g
制劑用法 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隨證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病證 甲狀腺腺瘤,中醫謂之“肉癭”。
病案舉隅 柯某,女,35歲。10年前頸部腫大,經某醫院診為甲狀腺腺瘤,因懼怕手術,精神憂郁,拖延至今。刻診:甲狀腺顯著腫大,伴有心悸汗出、脅痛,手足麻木、腰酸、目眩,月經不調、經水綿綿,白帶較多。查丁3、T4偏高,超聲示甲狀腺腺瘤,病理檢查無惡變。舌質暗晦,脈象弦滑。中醫診為“肉癭”,治宜疏肝理氣、消痰散結。用四海舒郁丸加減:北柴胡、海藻、昆布、浙貝母、生牡蠣、茯神、當歸、芡實、赤白芍、遠志、酸棗仁。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1月,局部明顯消腫,心悸、汗出已止,白帶少,舌質轉淡紅,脈弦轉緩。隨證加減,斷續服1年,諸癥均息,隨訪2年,未復發。
資料來源 葉錦光.中醫外治雜志,1999;(4):250
評 按 四海舒郁丸源于《瘍醫大全》,具有理氣舒郁、化痰消癭等作用,對氣郁痰阻者療效較佳。但臨床方證完全相符者,必是極少數,需隨證加減,方能提高療效。
方二 消癭散瘤湯
藥物組成 夏枯草15g 連翹10g 赤芍15g 浙貝母15g 穿山甲10g 瓦楞子10g 白芥子15g 三棱10g 莪術10g 半枝蓮10g 膽南星10g
制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同時口服甲狀腺片20~40mg,每日1次,服藥1個月后,酌情減為10~20mg,每日1次,連服3個月。
適應病證 甲狀腺腺瘤。
病案舉隅 某女,42歲。5天前偶然發現頸部包塊,自揉后增大,無壓痛,有壓迫感,某院診斷為甲狀腺腺瘤,勸其手術,因懼怕而未行。查:右側甲狀腺部可捫及一約2cmX3cm結節,質中硬,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舌質紅,苔薄黃膩。ECT掃描示甲腺右葉涼結節。此當屬癭瘤,由痰熱瘀血壅結頸前所致。治當化痰清熱、破瘀消癭。以本方治療,進7劑而效顯著,繼續服用治療2月,病愈,隨訪半年,未復發。
資料來源 王旭,等.山東中醫雜志,1996,15(2):75
評 按 甲狀腺腺瘤屬中醫“肉癭”范疇,多因肝經郁火留伏,或情志內傷、肝氣郁結而發。其發病機制與婦女經、孕、產、乳等生理功能失調及體質因素有關,多見于中、青年女性。病機關鍵為痰熱瘀毒、壅結頸前。正如《外科正宗》所云:“夫人生癭之證,非正氣陰陽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壅滯而成。”遵“堅者削之”、“結者散之”之法,采用化瘀清熱、破瘀散結、消癭除瘤之治。其中夏枯草、連翹、膽南星、半枝蓮清熱化痰、解毒消癭;白芥子、浙貝母、海藻化痰軟堅、散結通絡;赤芍、穿山甲、三棱、莪術、瓦楞子行血破瘀、軟堅除瘤。與此同時,加用小劑量甲狀腺片,補充機體內源性甲狀腺的不足,反饋性地抑制垂體促甲狀腺素的分泌,從而促進甲狀腺萎縮,使甲狀腺腺瘤迅速縮小。可迅速控制病情,且無副作用。病程越短,取效越快。
方三 海藻玉壺湯
藥物組成 海藻30g 昆布15g 貝母15g 半夏l0g 青皮6g陳皮l0g 當歸15g 川芎l0g 連翹l0g 甘草6g
制劑用法 每日1劑,水煎溫服。
適應病證 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
病案舉隅 葉某,男,49歲。頸右側甲狀腺峽區有一橢圓形腫物1月余。查:腫物約3.OcmX3.5cm,質硬,表面光滑,無痛感,可隨吞咽上下活動。舌質嫩、苔薄,脈濡澀。西醫診斷:甲狀腺腺瘤;中醫診斷:肉癭。證屬肝失條達,痰瘀挾癭氣內發。
治擬宣通散結,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布、青皮、浙貝母、半夏、莪術、三棱、黃藥子、蚤休各15g,夏枯草30g,川楝子、制香附、醋柴胡各12g,僵蠶、白芥子、山慈姑、玄參各l0g。服藥1月,腫物縮小,續服1月,腫物消失。
資料來源 李唯佳,等.山東中醫雜志,1999,(5):203
評 按 海藻玉壺湯源自陳實功的(外科正宗),具有軟堅散結、滌痰化瘀、理氣養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海藻、昆布軟堅散結,能理癭瘤結氣、散頸下硬核;貝母、半夏、連翹化痰通滯、清熱解毒;青皮、陳皮疏肝和胃;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甘草調和諸藥。用藥看似平常,用以治癭瘤類疾病確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