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到里斯本的游客,都不會錯過精彩的貝倫區(qū)
每一個去了貝倫區(qū)的游客,都不會錯過杰洛尼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
每一個走出杰洛尼莫修道院的游客,都會被香甜的味道吸引,走進這家純正的蛋撻店。

P1 來自修道院的正宗葡式蛋撻
Pastéis de Belém,堪稱葡式蛋撻的鼻祖,絕對的‘百年老店’,無論什么時候來,都是顧客盈門。我去的時候,正是周末,店里的人多到已經(jīng)無法立足,只有匆匆忙忙地買了十只蛋撻,隨便按了兩下快門,趕緊離開了。

P2 正在排隊買蛋撻的顧客
剛出爐的蛋撻,撒上香醇的肉桂粉,真的是唇齒留香,令人回味。俺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吃了2只下去的。這可真是最致命的誘惑。剩下的8只,都留給了晚上一起‘歌舞升平’的旅館住客們,那幾個可憐的蛋撻,還沒容我拍照,就已經(jīng)在他們的肚子里了。

P3 剛出爐的蛋撻,正在分裝進包裝盒
Pastéis de Belém蛋撻店,不僅僅是空間上緊挨著修道院,它的誕生也跟修道院緊密相關(guān)。
傳說,1820年葡國的自由革命之后,所有修道院均被關(guān)閉。修道院為了生存,于是就嘗試著做一些甜點,在隔壁的糖果店出售。誰想,卻迅速被人們接受,成為當?shù)氐拿牢丁?837年開始,蛋撻的制作方法就成為秘方,從那時起一直保持不變。變化的,只有每日川流不息的食客,以及蛋撻的價格(2009年10月的價格是每只0.9歐元)


P4,5 翻拍自蛋撻店的資料
當然,蛋撻只是插曲,你不能讓它喧賓奪主。隔壁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修道院,自然是最不能錯過的。
Mosteiro dos Jeronimos修道院的舊院建于1450年。新院則于1502年,為紀念達伽馬成功遠航印度而建,直到16世紀才完工,是曼努埃爾時期葡萄牙最重要的宗教建筑。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葡國晚期哥特風(fēng)格、阿拉伯風(fēng)格、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本來俺對建筑風(fēng)格就暈,這次在兩牙,又聽說了更多的風(fēng)格,更暈了)

P5 路邊停滿了汽車,好不容易裁出這么一張
正值周六的傍晚,修道院的教堂暫時關(guān)閉,因為有婚禮舉行。等到婚禮將近結(jié)束的時候,我還是悄悄溜進了進去,結(jié)果大門右側(cè)的小室內(nèi),又要舉行孩子的受洗儀式。據(jù)說這里每個周末都是這樣的,活動被排得很滿。

P6 修道院教堂內(nèi), 婚禮的鮮花還在呢
修道院教堂內(nèi),最令我印象昂深刻的,是通道兩側(cè)精雕細刻的立柱,以及繁復(fù)的穹頂。據(jù)說,曼努埃爾風(fēng)格的一大特點,就是建筑中充滿了航海情節(jié),比如屋頂及雕刻中的繩結(jié)、帆船、桅桿

P7 雕刻繁復(fù)的立柱

P8 立柱的柱基
后院的方形中庭花園,以及回廊,也是修道院中很精彩的部分。這樣的修道院,在葡萄牙還有幾家,比如Alcobaça、Batalha 以及tomar 的修道院,它們都分別被列入了世遺名錄。其中Tomar的修道院,也是曼努埃爾一世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一座建筑(可惜我都錯過了)

P9 方形中庭
1497年,達伽馬出航之前曾在修道院舊院祈禱。如今,長眠于修道院教堂之中的,不僅有曼努埃爾一世,還有達伽馬,以及葡萄牙著名詩人卡蒙斯。陪伴他們的,是葡萄牙那段輝煌的歷史。

P10 這是皇室的墓室,但是不是曼努埃爾一世呢?

P10 著名詩人卡蒙斯的棺槨

P11 達伽馬棺槨,上面的
P12 繁復(fù)的繩結(jié)屋頂

P13 回廊

P14 修道院的西門, 如果從東側(cè)的教堂算起,這個修道院的縱深確實夠長

p15 回廊

P16 教堂大門, 婚禮掛著的紅布還未摘下

P17 白衣嬤嬤從修道院旁飄然而過

P18 修道院網(wǎng)站上來的全景圖, 縱深夠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