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
生姜紅糖飲治痛經
[用料] 生姜15克,紅糖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溫中散寒,活血化淤。用治寒濕凝滯型痛經。
雙耳粥治痛經
[用料] 黑木耳、銀耳各10克,冰糖30克,粳米60克
[制用法] 將黑木耳、銀耳用溫水泡發,去雜洗凈,與粳米同煮為粥,加入冰糖即成。每日2劑。
[功效] 益氣養血,活血調經。用治氣血虛弱型痛經。
姜椒棗湯治療痛經
[用料] 干姜片、去核紅棗各30克,花椒10克
[制用法] 將上述藥前兩味加水600毫升,燒開后,加入花椒10克,小火再煮20分鐘,去渣。分2次服,每天1劑,5天為1療程。于月經來潮前3天開始服。
[功效] 溫經散寒。適用于婦女寒濕凝滯、經期小腹冷痛、畏寒。
山楂酒
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將山楂干洗凈,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緊瓶口,浸泡7~10日后飲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間每日搖蕩1~2次.有健脾,通經功效.適用于婦女痛經癥,并可促進身材和皮膚健美.
山楂葵子紅糖湯
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紅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同煎或燉,去渣取湯.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和血悅色功效.適用于氣血兩虛型痛經癥.此湯宜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月季花茶
夏秋季節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紅色半開放花蕾,不散瓣,氣味清香者為佳品.將其泡之代茶,每日飲用.具有行氣,活血,潤膚功效.適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等癥.
[1]
紅花酒
紅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紅花洗凈,晾干表面水分,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加蓋密封,浸泡7日即可飲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具有養血養膚,活血通經功能.適用于婦女血虛,血瘀,痛經等癥.
小妙方
痛經治療方法之益母草煮雞蛋。
痛經分為氣滯血淤、寒濕凝滯、濕熱下注、氣血虛弱、肝腎不足五種證型。氣滯血淤型痛經患者,飲食益母草煮雞蛋是一種不錯的治療方法。氣滯血淤型痛經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往往不太規律,在月經前2~3天開始出現莫名其妙心煩、胸悶,常常為一點小事而大發脾氣,伴有乳房及胸脅部脹痛,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量少,色黯有塊。
益母草煮雞蛋的具體做法:取雞蛋2個,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同煮,雞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吃蛋喝湯。經前1~2天開始服,每日1劑,連服5~7天。
益母草煮雞蛋治療原理:雞蛋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益母草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疾病之要藥,可松弛子宮痙攣狀態,緩解炎癥;元胡具有行氣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臨床上治療痛經的常用藥。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氣、養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是痛經患者的食療佳品。
除了堅持吃益母草煮雞蛋外,氣滯血淤型痛經患者平日還應適當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氣、活血調經作用的食物,如白蘿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古方溫經貼由附子、玄胡、香附、白芷、五靈脂、獨活、當歸、川芎、木瓜、肉桂、枳殼、生姜、蔥白等十三味中藥秘制而成。
其中附子、木瓜、肉桂、生姜等能補火助陽,溫經通脈,散寒止痛,對于胞宮寒冷,外感風寒而產生的陰寒內盛有很好的效果,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寒氣,溫暖子宮,加強子宮生命力。
玄胡、白芷、獨活、川芎等則可祛風止痛,通竅解毒,減少因宮寒導致的痛經,減少心腹冷痛,并加速胞宮壁的微循環。
香附、五靈脂、當歸、枳殼等本身就是自古女性疾病的常用藥,對女性胞宮有很好的保健恢復效果,特別針對因“不榮則痛”引起的痛經。呵護女性胞宮。
而蔥白配以生姜則是內病外治法中的常用藥,用以疏通穴竅腠理,使藥性更好的滲入體內。
古方溫經貼對女性痛經,宮寒以及經血不調等有很極好的效果。它以疏通人體經絡,通過人的脈絡對陰陽平衡進行調節,補腎健脾,從而使女性胞宮生命力旺盛,達到“榮”之狀態。并且活血化瘀,祛寒凝、除濕氣,加速女性胞宮的血液循環,讓行經期經血順暢,從而消散痛經。